中国最新城市规模分级来了。
01
全国有多少个大城市?中国内地有多少个城市?中国哪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最大?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不计港澳台地区,我国共有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市、278个普通地级市、388个县级市, 中国共计685个城市。
在这685个城市里,只有105个大城市,这在最新发布的《2022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中首次得到披露。
这105个大城市,又分为 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I型大城市、70个II型大城市。
超大、特大以及普通大城市,靠什么来衡量?
答案是 城区人口。我国将城市划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根据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为 超大城市;
500万~1000万为 特大城市;
300万~500万的为 Ⅰ型大城市;
100万~300万的为 Ⅱ型大城市;
50万-100万的为 中等城市;
50万以下的为 小城市。
这背后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 中国的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市、普通地级市、县级市,但不包括县。
正如《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所分析的,县与县级市虽然级别相同,但定位有巨大差别。县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管理单元,县级市则以工商业为主。
对于县,地级市进行直管;对于县级市,地级市则只是代管。
名义之别,导致了县级市与其所在地级市,均被视为独立城市,从而单薄市级层面的人口规模,如昆山与苏州,晋江与泉州,义乌与金华。
其二,衡量城市规模,看的是城区人口,而非全市人口。
城区人口,顾名思义,不包括镇区及乡村人口,明显低于全市常住人口。城区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最高可达9成以上,最低甚至不到20%。
凡是城镇化率不高的地区,或者下辖县乡过多的城市,即使全市人口迈过了千万大关,也未必能晋级为超大特大城市。
02
7个超大城市:4大一线+成渝津
超大城市,是我国城市规模层级的金字塔尖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 7个超大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还有重庆、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成都。
这些城市中,城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存在较大差异。最高的深圳接近100%,最低的重庆仅有一半左右。
这又涉及到 重庆究竟是省还是市的争议。
根据《第二个跨省都市圈来了》一文分析,重庆全市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200万,户籍人口则高达3400万,下辖26个市辖区、8个县、4个自治县。
无论从哪方面,都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规模。
不过, 中国城市与国外的城市,不是一个概念。
国外城市多是建成区的概念,城是核心,相当于中国的主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都不多;
我国城市多是行政区划的概念,既有城区,也有郊区,还有广大的乡村地带,所以动辄以千万计。
03
14个特大城市:经济强市为主
特大城市,城区人口在500万-1000万之间,多数都是经济强市。
目前,我国共有14个特大城市,除了 东莞、佛山、青岛、大连之外,其他均为强省会,而佛莞更是以普通地级市的身份,跻身其中。
能跻身特大城市的,全市常住人口基本上都在1000万以上,只有佛山、南京、沈阳、昆明、大连是例外。
在这些城市里, 城区人口占比最高的为东莞和佛山,两地城镇化率均超过90%,百强镇林立,相对发达。
城区人口占比最低的是郑州,还不到一半。
原因是郑州撤县(市)设区仍在路上,一个省会竟然下辖5个县级市、1个县。
在特大城市里, 武汉离超大城市只有一步之遥,最迟在2022年底就能跻身第一梯队。
04
14个I型大城市:谁最令人意外?
大城市分为两类,以300万城区人口为界,上为I型大城市,下为II型大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14个I型大城市,这些城市多以非万亿城市为主,但也有几个令人意外的对象。
苏州、宁波、合肥、无锡等万亿强市,为何也位列其中?
除了苏州存在工业园区人口在统计上存在遗漏之外的特例,这些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 下辖诸多县级市,从而摊薄了城区人口。
县级市也被当做单独的城市,城区人口各自单独计算,由此摊薄了整个城市的城区人口。
苏州下辖4个县级市,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切走了苏州近一半的人口。
宁波下辖慈溪、余姚两个县级市,切走了1/3左右的人口,福州泉州也是如此。
此外,为何曾一度官宣“跻身特大”的合肥,最后却落榜了?
此前,合肥曾表示城区人口突破500万,跻身特大城市之列,但最终公布的数据显示,合肥城区人口为378万人,远低于500万的门槛。
这背后,或许是统计口径问题,城区人口不等同于市区人口,更不同于市辖区人口,这是其一。
另一方面,经过 三分巢湖之后,合肥形成了下辖4区、4县、1县级市的格局,且不说县级市单列,县域人口多数都不被计入城区人口。
所以,推动撤县设区、撤市设区,才是这些城市能级突围的终南捷径。
05
70个II型大城市:为何4个县级市上榜?
凡是能叫得上名字的城市,基本都在此列。
II型大城市共有70个,既有兰州、呼和浩特、海口、西宁、银川这样的弱省会,也有徐州、烟台、洛阳、襄阳、芜湖这样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但也有4个县级市名列其中: 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和福建晋江。
这些县级市均为全国百强县TOP10的佼佼者。一县实力足以与许多地级市相当。产业发达,带动城镇化跃升和人口涌入,所以得以位列大城市。(参阅《2022年,全国百强市、百强区、百强县、百强镇排行》)
这些地市里,不乏全市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乃至1000万的城市,如 临沂、温州、徐州、邯郸、潍坊、保定等。
由于城镇化不够发达,或者下辖县域和乡村过多,导致城区人口与全市总人口存在较大悬殊。
这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山东临沂市。
临沂是全国17个千万人口大市之一,也是山东人口第一大市,总人口超过了济南和青岛。(参阅《中国,又少了一个千万人口城市》)
然而,临沂城区人口却不到300万。
原因在于,临沂虽大,但仅有3个市辖区,其他9个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城镇化率63.9%,远低于青岛、济南。
保定,也有一定特殊性。
保定原本也是千万级人口大市,但2017年成立的雄安新区,“切”走原保定下辖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从而与无缘千万人口俱乐部。
当然,未来这些城市,都不乏晋级为I型大城市的可能。
06
跻身超大特大,有何好处
城市规模的影响,可谓方方面面。
其一,是不是超大特大城市,直接影响到都市圈的建设资格。
日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都市圈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推动都市圈建设。
根据《大都市圈,不能扩张了?》一文分析,都市圈有两大基础门槛:
一是超大特大城市,或实力强劲的大城市;二是1小时通勤圈。
不是超大特大城市,或者不是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多为强省会),难以获得建设都市圈的主导权。
其二,市区人口规模如果不达标,会被排除在地铁建设之外。
这几年,地铁审批门槛全面收紧,这在《这些城市的地铁梦,搁浅了》一文中有详细分析。
根据2018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
地铁要求GDP3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0亿以上。
包头等城市地铁项目被叫停,原因就是市区人口和财政收入双双不达标。当然,市区比城区的范围要广一些。
其三,城区人口多少,决定了能否建设超高层建筑。
日前,住建部出台新规,严格管控新建超高层建筑: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可见,城区人口是否突破300万,决定了能否建设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这也决定了一个城市天际线的高度。
其四,不同层级的城市,在抢人大战中的政策门槛存在明显差别。
根据官方文件,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鼓励有条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这意味着,除了超大特大城市之外,其他城市均有“零门槛落户”的资格;而超大特大城市,也能在学历落户、郊区落户等方面进行探索。(参阅《零门槛!这个特大城市,真的急了》)
因此,通过 撤县设区、撤市设区,或者 合并周边地市,做大城区人口规模,从而提升城市能级,正在成为不约而同的选择。
中国哪些城市的市域人口密度高?
当前我国共有21个城市市域人口密度超过1000人/平方公里,其中深圳超过了7000人/平方公里,和东莞、上海位居前三位;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人口密度,是按照建制市范围内的总面积来计算的。但由于部分城市下辖的县域比较多,或者山区、河湖的占比较大(如北京、杭州),因此这也影响了市域的人口密度,如果只计算主城区的人口密度,则主要城市之间的差距比较小。
十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此次统计结果中,市域人口密度最高的10个城市分别是深圳、东莞、上海、厦门、佛山、广州、中山、汕头、郑州和无锡。其中前8个城市的人口密度超过了2000人/平方公里。
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深圳本土面积为1997平方公里,加入深汕合作区之后,深圳总面积达到了2465平方公里,仍是目前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市域面积最小的。
仅看深圳本土地区(不含深汕合作区),人口密度已高达8821人/平方公里,是第二名东莞的两倍多。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本土地区还有一大部分是山体,也就是说,深圳的城区实际人口密度早已经突破每平方公里1万人大关。当前深圳本土可供开发的土地空间已经基本饱和。
七人普的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756万,较2010年新增了714万,新增人口居全国第一。在大量人口流入之下,深圳目前的承载力也逐渐趋于饱和,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的短板较为明显,深圳的公共设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深圳的落户门槛也在提高。
2021年5月25日,深圳市司法局官网发布了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提高了对学历型人才落户的底线,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技师。
毗邻深圳的“世界工厂”东莞位居第二。面积仅2474平方公里的东莞,在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东莞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近年来,东莞的产业升级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大量人口流入。七人普数据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比较,东莞全市常住人口增加224.64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了1046.66万人,2021年进一步增至1053.68万人。2021年东莞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4259人,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级市,在所有城市中也仅次于深圳,位居第二。
上海的人口密度达到了3926人/平方公里,位居第三。上海不仅人口密度高,而且建成区规模大,城区人口规模大。上海是我国城区人口最大的城市,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城区人口达到了1987万人,比第二名北京多了200多万人。
21个市域人口密度超过10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
珠三角最密集
每平方公里超过3000人的还有厦门。厦门是我国一二线城市中土地面积最小的城市,仅1700.61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达到了528万人,每平方公里住着3105人。分片区看,厦门岛内外的人口密度差距较大,岛内(含鼓浪屿)土地面积157.98平方千米,七普时人口达到了211万人,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13358人(2020年数据)。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市域人口密度受分子和分母效应两个方面影响。分母方面,厦门本身就很小。分子方面,厦门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33位,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集聚。七人普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0年,厦门人口增幅达到了46.23%。
丁长发说,厦门岛内有好多发展非常好的产业,如会展业、现代金融服务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等,同时,岛内交通基础设施、医疗、学校配套也都非常好,因此人口密度比较高。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厦门岛内的土地发展空间已经比较饱和,房价也比较高,而近年来岛外包括集美、马銮湾、翔安南部、环东海域建设了一大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同时几条地铁线路也是连接岛内和岛外,制造业很多布局到了岛外。岛外随着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设施完善,人口也在快速增加。
第五至第八名的城市均来自广东地区,分别是佛山、广州、中山和汕头,四个城市的市域人口密度可谓相差无几,均处于2400人到2600人/平方公里之间,其中中山和东莞类似,均为改革开放以后由县升格为地级市,整体用地面积就是一个县的规模,面积小,外来人口多,人口密度也大。
从前十名来看,仅广东省就占了6个城市,其中珠三角占了5个。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珠三角的地域空间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群,目前珠三角大城市之间基本是无缝对接的。同时,珠三角好几个城市都是由县升格而来,以前在其他省份大多是一个地区转化为一个市,而珠三角是一个地区转化为好几个市,这样一来一个地市的面积就小很多。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依靠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位置,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港澳台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经济率先崛起。彭澎说,珠三角对外开放早,吸引的资金多,对岗位的需求也大,珠三角的外来人口呈现几何式、跳跃式增长。
珠三角之外,广东还有一个城市人口密度高居全国第八,即地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粤东的汕头。数据显示,面积仅2245平方公里的汕头,常住人口达到了553.04万人,每平方公里达到了2463人。同处潮汕地区的揭阳,人口密度也超过了1000人/平方公里。专家分析,这与当地生育文化较浓、出生率较高有关。
郑州和无锡的人口密度分列第九和第十。郑州也是前十名中唯一一个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城市。2010年到2020年,郑州人口增加了397.41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五。郑州所在的河南是我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户籍人口过亿,常住人口也达到9883万人,因此未来郑州人口的增长空间仍很大。
中西部4城超过1000人/平方公里
21个市域人口密度超过10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广东占8个,其中6个来自珠三角地区,2个来自潮汕地区;长三角地区有6个,分别为上海、浙江嘉兴以及江苏的4个城市——省会南京、苏南的苏锡常;此外还有京津两大直辖市以及闽南的厦门。整体来看,东部地区共有17市市域人口密度超过1000人/平方公里。
由于自然地理因素,一些辖区内有较多山地、丘陵地貌的城市,整体的人口密度排名就没有那么靠前。比如北京土地面积达到了16410平方公里,但山地面积占比达到62%,因此北京的市域人口密度仅位列全国第十七,但如果只计算主城区,那么北京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与北京相似的还有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十分突出的新一线城市杭州。杭州地形复杂多样,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集中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南部;平原占26.4%,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江、河、湖、水库占8.0%;森林覆盖率达66.9%,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丁长发说,北京和杭州等地的土地面积足够大,产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土地也没必要发展到非平原地带。比如杭州,即使只有26.4%是平原,发展空间也非常大。
此外,中西部有4个城市市域人口密度超过了1000人/平方公里,分别是中部的郑州、武汉和西部的成都、西安,均为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强省会城市、新一线城市。从2010年到2020年,这四个城市的人口增量均位居全国所有城市前十位。
这21个城市之后,还有部分城市市域人口密度距离1000人/平方公里的大关比较近,比如宁波和南通,这一数据分别为972人/平方公里、967人/平方公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