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岭南刘氏三十六房之南海石龙村(石龙房)

位于南海九江镇镇南石龙村(石龙房)。石龙村背靠西樵山,面向西江,与高明、鹤山及茶山、西岸隔江相望,风景秀丽。
历史再次验证“前不及谱者,有待考究”是真理。

石龙房

今我八村兄弟共同见证这历史时刻((经用岭南刘氏三十六房阖族谱和石龙村族谱核对无误,开村始祖,大小主无误。南海叠滘陈丰坊、沙水村、青塘村、三水望楼岗村、禅城岗背村、堤田村、顺德龙潭安教村、西樵云路村,宗亲齐聚石龙村见证))。

石龙村曾称石溪村。

石龙房一世始祖为云礽公,(讳驷,字云礽,号鸣凤)云礽公生于宋未,乃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后代。(云礽兄弟五人各自开枝,云谷、云路居西樵,云初居顺德,云端居九江。

云礽公生二子,长子建南,次子炳南。明初石龙房建祖祠“庆远堂”,明嘉靖年间云礽公次子炳南公后人在石龙村东侧另开枝刘家新村,并建私伙祠堂“谦益堂”。

原刘家巷(天禄门牌坊)位置。

(刘家新村因战乱、土改拆毁,现仅存房屋三间)。

祖传家族购下良田数百亩、祖训“租里不租外”,故太公田地均由家族十余户租种,其余均外出经商谋生。

云礽先祖原为北方官宦人家、豪门大族,因避宋未战乱而南迁。

石龙房族人多以经商为主,清末民初开始,族人便外出到广州、武汉、香港、澳门、越南等地经商开设商号,经营客栈、酒楼、药房。

适逢康熙盛世,石龙房刘氏家族进入最鼎盛时期,外出经商收入甚丰,亦有考取功名为官。族人修茸祠堂、开设私塾、兴建大屋,成为本乡的望族。

日本侵华、时局混乱,加之水患连连,民不聊生,石龙房族人为谋生计不断向外发展谋生。

现石龙房有大部分族人旅居海外香港、澳门、台湾、加拿大等。附近分支还有:九江河清、顺德碧江、西樵麦村、韶关、河源、清远、连平、上海市、等地。(据民国时期抄录的残旧族谱记载:石龙房还有开枝到越南、海南、广西等地)。

《重建祠堂篇》

刘氏大宗祠自约1969年拆堂被拆后,石龙房族人清明祭祖十分尴尬,只能借用学校的地方,在校园的花坛进行拜祭。后来在宗亲们的几经争取下,学校腾出一个课室给我们作为“小祠堂”,我们的先祖就“搬进”这里供奉。而清明聚餐就只能在课室骑楼底进行。

1995年当时的镇南小学进行拆除重建,我们的“小祠堂”也要搬迁!在旅港乡贤刘永芝先生及老族长刘帮等宗亲的努力争取下,终于在镇南小学北面腾出地方给我们重建刘氏宗祠!

几经艰辛新的刘氏宗祠终于在1996年建成!

2016年在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在祠堂的北侧再建新楼一橦。名“文魁楼”

(我族先贤刘文照于1864年高中举人,并到杭州为官,大清朝同治皇帝御赐“文魁”牌扁,故名“文魁楼”以作纪念)

《石龙房祠堂篇》

石龙房刘氏宗祠门口对联:

书燃太乙藜

斗转建寅柄

石龙房刘氏大宗祠(约1969年改建为学校,现镇南小学球场位置)座落于石龙村腹地,居于村前,面朝西江,祠堂前有风水塘,名刘家塘,在刘家塘右上侧还有一口鱼塘,名“打铁塘”,打铁塘是为了纪念家族的打铁产业。因石龙房始祖云礽公是当时有名的铁匠,并以制造兵器出名。

石龙房刘氏大宗祠在西江流域一带被公认为:建筑面积及规模最大、装饰最美的祠堂,它是传统岭南广府式建筑,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主体为三进结构,左右有南花园、北花园!巧妙运用“三雕两塑”即: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还有陶瓷和彩绘等装饰艺术,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当年祠堂重光之时正在广州休养的黑旗将军刘永福也到石龙出席庆典,黄飞鸿亲自舞醒狮到场采青助庆。

刘氏大宗祠就像西江上的明珠见证着石龙房过去的熠熠生辉。时至今日一说到“刘家祠”石龙村内的长者仍可为你娓娓道来。

树有根,水有源!

寻根祭祖是一种乡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唯有不忘根、不忘本,念宗怀祖、明德惟馨,团结族人、不忘初心、奋发有为方能记住宗功、记住乡愁。方可无愧祖宗,方可代代传承、家国同辉。

年轻一代更需要用实际行动,通过更多极具仪式感的活动来记住“根”,记住乡愁。也只有慎宗追远、不忘初心才能无愧于太平盛世,无愧于伟大的时代。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石龙房刘氏嗣孙公元2019年撰写)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岭南刘氏三十六房之南海石龙村(石龙房)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