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邦家族后裔基因研究

一、自2017年以来,祖源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近1400个历史家族的研究。其中尤以刘邦家族研究开展最早,成果也最为丰富。经过近六年的细化,刘邦家族的高通全序树形已蔚为大观,而且仍有持续扩张之势。

刘邦画像

因此,我们打算通过多篇系列文章梳理近年来刘邦家族的研究历程与思路、现阶段的成果,以及对部分见诸史籍的汉代王侯所对应的支系进行可能的推测。
本期我们将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管窥汉朝皇室的发展史,对其兴盛的原因、发展的情况进行基本的考察,并对刘邦家族父系基因的早期研究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01

汉朝皇室的勃兴
汉朝在建立之初,实际上面临着诸多困境——连年战乱对人口的巨大损耗、对生产的巨大破坏。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卷24《食货志》)
举目凋敝,百废待兴。外有北方匈奴的袭扰与窥伺,内有异姓功臣王蠢蠢欲动,如何维护统治,“汉祚永延”,成为了摆在刘邦面前的现实问题。

《汉书》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田肯贺上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上曰:“善。”赐金五百斤。(《汉书》卷1《高帝纪》)

此事发生在汉六年(前201)十二月,韩信平齐、上书“愿假王便”之后两年,被人告发谋反,刘邦“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将韩信逮捕。对于新生的大汉帝国,这无疑昭示着统治中心的一场风暴。
值此之时,田肯的建言无疑是说到刘邦心坎里去了的。仅仅一个月之后,刘邦连封荆、楚、代、齐四王;而广封宗室,也成为了汉朝初年巩固统治的一项重要举措。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汉书》卷14《诸侯王表》)
正如汉书中所讲,刘氏在汉朝建立以前是不见经传的小姓,其人口扩张,尤得益于汉朝的建立与大封同姓(这一点后文会再提到)。“非刘氏不得王”更是成为有汉一朝的祖训,即所谓“白马之盟”。
汉兴,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史记》卷17《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史记》卷9《吕太后本纪》)

虽然有很多学者从“白马之盟”订立的时间、参与者以及“白马之盟”对汉初功臣政策的背离等方面予以驳辨,认为“白马之盟”极有可能是功臣集团为了给对付吕氏家族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而伪造的,但客观上讲,“白马之盟”“非刘氏不王”的核心内容,终汉之世,绝大部分时间都被严格地遵守。
整个两汉时期,先后分封的刘氏诸侯国不下百个,宗室子孙也在这种优渥的环境下,人口数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02

汉代宗室人口的史料记载
事实证明,广封同姓诸侯的政策,确实对刘汉宗族的人口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汉代的宗室人口数量,最为直观的史料应是《汉书·平帝纪》载元始五年(公元5年)诏:

五年春正月,祫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余人征助祭。礼毕,皆益户,赐爵及金、帛,增秩、补吏,各有差。诏曰:“盖闻帝王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尧睦九族,舜惇叙之。朕以皇帝幼年,且统国政,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虽有王侯这属,莫能相纠,或陷入刑罪,教训不至之咎也。传不云乎?‘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考察不从教令有冤失职者,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信,请以闻。常以岁正月赐宗师帛各十匹。”(《汉书》卷12《平帝纪》)

由此可以窥见西汉末年汉朝宗室人口规模之巨,此时值王莽篡汉之前夕,以此估计,式至东汉末年,汉室宗亲的人口或可达到60-70万左右,约占到同期全国人口(户籍)的1%左右。

03

祖源的早期讨论与探索

301
文献时代
关于刘邦家族的祖源建构,在汉代初年可能还并未成型。史记中仅言: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史记》卷8《高祖本纪》)
至东汉时,班固在《汉书·高帝纪》的“赞”中,对刘邦的祖源叙述已颇详:
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 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汉书》卷1《高帝纪》)
刘邦家族起于闾里之间,从史料当中对刘邦家庭环境的一些叙述(如其两兄务农、可以支持其弟刘交脱产从学于浮丘伯、刘邦本人任亭长且广泛结交里人及宾客等情况)来看,其家庭环境相对殷实,或属于中产之家,可能有一定的发展和积累,但并无更多证据证实其确有显赫的祖先或家世背景。
将刘邦家族的祖先追溯至范氏、刘累乃至尧帝,更可能是汉代建立之后,基于先秦史料求索文字、并再度加以包装的结果。

302
早期的基因探索
随着科技的进步,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基因检测也凭借着其无可替代的真实性和准确度,成为广大祖源爱好者们探索家族历史、梳理研究家系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第23对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所以Y染色体的传承严格遵守着父子相传的原则。
Y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会发生突变,突变可以稳定的遗传下去且速率基本一定,因此,通过Y染色体上的突变位点差异,可以知道任意两个男性之间的共祖关系,并估算共祖的年代。
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历史上人口大幅减少的事件时有发生,很多Y单倍群都会被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据现有的数据模型估算,中国现代男性上溯到秦汉之交,大约只有1万个父系祖先,换言之,彼时的男性,只有大约1万人有父系直系后裔留存至今。
在这种残酷的“大逃杀”之下,如果有足够的生存资源支持,且能够繁衍大量的后代,就会大大增加传承延续至今的可能。结合前文我们对汉代宗室人口体量的估测,我们有理由相信,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汉代宗室繁衍至今。
自2008年起,部分国内的祖源爱好者开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征集、组织刘姓人群参与基因检测。
通过对来自全国的300余例17-STR数据的分析,发现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主流支系,共祖关系显著密切,约占总样本的10%,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经过对其中两例差异较大样本的进一步全序检测与比对,发现其共祖单倍群O-F155分化年代正大致相当于汉朝初年。

刘邦家族基因数据链

303
历史的面纱被轻轻挑起一角。
2017年3月,23魔方的祖源研究团队在分析数据时发现,在所收集的全国各地刘姓样本当中,有约10%的人都属于单倍群O-F155(该单倍群在全国样本中的平均占比接近2%)以及其下游单倍群F813和Y20928,与此前17-STR的数据高度吻合。
再对Y单倍群O-F155下游样本的姓氏进行统计,发现其中近四分之一的人都姓刘(刘姓在全国人群中的平均占比约为5.1%),据此观之,O-F155与刘姓的统计学关联非常显著。根据中国大多数地区姓氏随父的传统,23魔方祖源研究团队大胆假设,O-F155拥有一个刘姓共同祖先。
同年8月,祖源研究团队从数据库中选取了70个O-F155(包括F813和Y20928)进行了Y染色体全序检测,发现这70个样本在距今约2300年前拥有同一个父系祖先(70例样本检出16支)。
其中下游单倍群F813再度爆发,占据了F155人口的近3/4(51例样本检出24支),F813下又分化出Y20928(19例样本检出16支),支系人口在短短四百年内呈现持续性的多次猛烈爆发,与历史上汉王朝的发展历史高度吻合。

二、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梳理刘邦除刘恒(孝文帝)以及刘肥(齐悼惠王)以外诸子及其后嗣的情况。

三赵与燕灵的命运
高祖八子,二帝六王。三赵不辜,淮厉自亡,燕灵绝嗣,齐悼特昌。
这段文字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汉高祖诸子的结局。
高皇帝八男:吕后生孝惠帝,曹夫人生齐悼惠王肥,薄姬生孝文帝,戚夫人生赵隐王如意,赵姬生淮南厉王长,诸姬生赵幽王友、赵共王恢、燕灵王建。
此八子中,有四支直接因为吕后的残害而凋零。我们先来看这四支的情况:
赵隐王如意,九年立。四年,高祖崩,吕太后征王到长安,鸩杀之。无子,绝。

关于这段冰冷的文字,史记中有更加令人悚然的详述: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徵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冘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刘如意是戚夫人所生。刘邦生前十分宠爱戚夫人,甚至曾经有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这也导致在刘邦死后,刘如意母子自然也就成为了吕后重点针对的对象。
吕后先是将戚夫人贬为永巷舂奴,之后召刘如意进京,想要借此机会除掉他,虽然刘盈在知道吕后想要加害刘如意后亲自迎接、百般庇护,但依旧防不胜防,刘如意最终仍旧被吕后毒杀。

赵幽王友,十一年立为淮阳王。赵隐王如意死,孝惠元年,徙友王赵,凡立十四年。友以诸吕女为后,不爱,爱它姬。诸吕女怒去,谗之于太后曰:「王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围守之,不得食。其群臣或窃馈之,辄捕论之。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胁王侯兮,彊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遂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
刘友在刘邦死后,被吕后强塞了一个吕氏家族的女子作为王后,而刘友则冷落吕氏、宠爱其他的姬妾,吕氏女便在吕后面前污蔑刘友将要不利于吕氏,吕后便下令把刘友扣押进京,最后将其活活饿死。

我们再来看刘友的后嗣情况:

高后崩,孝文即位,立幽王子遂为赵王。……赵王遂立二十六年,孝景时晁错以过削赵常山郡,诸侯怨,吴楚反,遂与合谋起兵。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遂烧杀德、悍,发兵住其西界,欲待吴楚俱进,北使匈奴与连和。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赵王城守邯郸,相距七月。吴楚败,匈奴闻之,亦不肯入边。栾布自破齐还,并兵引水灌赵城。城坏,王遂自杀,国除。
二年,有司请立皇子为王。上曰:「赵幽王幽死,朕甚怜之。已立其长子遂为赵王。遂弟辟彊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皆可王。」于是取赵之河间立辟彊,是为河间文王。文王立十三年薨,子哀王福嗣。一年薨。无子,国除。
刘友虽然没有直接绝后,但其嗣子刘遂,因参与七国之乱,落得个身死国除的下场;另一子刘辟彊虽然获封河间,但仅仅传国一代就断绝了。虽然没有直言其无后,但从整体的境遇来看,后嗣的情况是极不容乐观的。

与刘友境遇相似的,还有刘恢:

赵共王恢。十一年,梁王彭越诛,立恢为梁王。十六年,赵幽王死,吕后徙恢王赵,恢心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也,内擅权,微司赵王,王不得自恣。王有爱姬,王后鸩杀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王悲思,六月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用妇人故自杀,无思奉宗庙礼,废其嗣。
以上三子都曾受封为赵王,都为吕后所迫害,最终的结局也都十分的悲凄,所以班固在《汉书叙传》中将这三位并称“三赵”。与三赵命运相似的,还有燕灵王刘建。
燕灵王建。十一年,燕王卢绾亡入匈奴,明年,立建为燕王。
九月,燕灵王建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杀之,无后,国除。
史料上关于他的记述极少,死因不详,而刘建所留下的唯一一个子嗣也在其死后被吕后派人杀死,刘建一脉就此断绝。

02

孝惠与诸吕之乱
至于汉惠帝刘盈,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慈仁”二字。班固在《汉书》中更是不吝溢美之词:
孝惠内修亲亲,外礼宰相,优宠齐悼、赵隐,恩敬笃矣。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曹相国之对而心说,可谓宽仁之主。吕太后亏损至德,悲夫!
不过也正是因为其仁慈的性格,听任强势的吕太后把持朝政,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牵制功臣与诸王的作用,但其后果是直接导致了刘氏亲族的凋零和诸吕的坐大。
其个人层面对兄弟的恩宠保全,作用实在有限。在其死后,其六名子嗣的命运也如车前尘土,被历史无情的碾压。

首先是前少帝刘恭: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为帝。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为乱,乃幽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帝废位,太后幽杀之。

其余五子则是沦为了吕氏大封亲族、夺取权力的垫脚石:
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后宫子彊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子朝为轵侯,子武为壶关侯。太后风大臣,大臣请立郦侯吕台为吕王,太后许之。建成康侯释之卒,嗣子有罪,废,立其弟吕禄为胡陵侯,续康侯后。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十一月,吕王台薨,谥为肃王,太子嘉代立为王。……四年,封吕嬃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及诸侯丞相五人。
五月丙辰,立常山王义为帝,更名曰弘。……以轵侯朝为常山王……五年八月,淮阳王薨,以弟壶关侯武为淮阳王。
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吕后死后,诸吕人人自危,进一步收揽权力。功臣集团以及以齐悼惠王刘肥诸子为首的刘氏宗室遂发动了讨伐、剿灭诸吕的行动。
十年,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值此斩草除根之时,就存在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惠帝的儿子们怎么算?
大臣们给出的答案是:他们不是惠帝亲生,是吕后为坐大吕氏势力从外面找来的。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彊吕氏。”
齐悼诸子作为平吕先锋,若说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那是不现实的。众大臣则惧怕齐藩外戚效诸吕之故事,故而决定迎立代王刘恒(即后来的孝文帝)。但无论是在在哪个立场,孝惠诸子都是一块挡路石,甚至是定时炸弹。所以解决方案也只有一个,并且在刘恒入宫听政的当夜付诸实施:
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03

淮厉一家的作死之路
刘长是刘邦和赵姬的儿子。
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也,幸,有身。赵王不敢内宫,为筑外宫舍之。及贯高等谋反事觉,并逮治王,尽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日得幸上,有子。」吏以闻,上方怒赵,未及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不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其母真定。
所以和其他被吕后迫害的兄弟不一样的是,刘长是被吕后抚养长大的,因此在刘盈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迫害。
但这份幸运并没有使刘长得到善终的结局,与此相反,他凭借自己的勇力和兄长孝文帝的宽纵,开启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及孝文初即位,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猎,与上同辇,常谓上「大兄」。
他将生母赵姬的死归咎于辟阳侯审食其的不作为,并私自将其椎杀,得到宽赦之后变本加厉:
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然常心怨辟阳侯,不敢发。……厉王有材力,力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金椎椎之,命从者刑之。驰诣阙下,肉袒而谢曰:「臣母不当坐赵时事,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不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不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不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报母之仇,伏阙下请罪。」文帝伤其志,为亲故不治,赦之。
当是时,自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恣,不用汉法,出入警跸,称制,自作法令,数上书不逊顺。时帝舅薄昭为将军,尊重,上令昭予厉王书谏数之……王得书不说。

刘长一意骄恣,不听劝告,甚至走上了荒唐的谋反之路。尽管孝文帝一再示意有司从轻处罚,改为流放,企图通过这种惩戒让淮南王改过自新,但性格刚烈的刘长最终还是绝食而死。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乃使使召淮南王。王至长安,丞相张苍,典客冯敬行御史大夫事,与宗正、廷尉杂奏:「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为黄屋盖儗天子,擅为法令,不用汉法。及所置吏,以其郎中春为丞相,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与居,为治家室,赐与财物爵禄田宅,爵或至关内侯,奉以二千石所当得……长所犯不轨,当弃市,臣请论如法。」制曰:「朕不忍置法于王,其与列侯吏二千石议。」列侯吏二千石臣婴等四十三人议,皆曰:「宜论如法。」制曰:「其赦长死罪,废勿王。」有司奏:「请处蜀严道邛邮,遣其子、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制曰:「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材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于是尽诛所与谋者。乃遣长,载以辎车,令县次传。爰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不为置严相傅,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其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令复之。」淮南王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以骄不闻过,故至此。」乃不食而死。县传者不敢发车封。至雍,雍令发之,以死闻。上悲哭,谓爰盎曰:「吾不从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淮南王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诸县传淮南王不发封餽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置守冢三十家。

因为孝文帝的怜悯愧怍之情,对刘长的子嗣先封侯,后封王,可以说是极大的优待。
孝文八年,怜淮南王,王有子四人。年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城侯。
十六年,上怜淮南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早夭,乃徙淮南王喜复王故城阳,而立厉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之: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东城侯良前薨,无后。
吊诡的是,在这种优待之下,刘安居然走上了父辈造反的老路,而且不止一次: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王必欲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之。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
刘安参与七国之乱未遂,至武帝时又再度谋反,最终事发,自刎而死,“王后荼、太子迁诸所与谋反者皆族”,国除为九江郡。

衡山王刘赐的结局则更为吊诡:
衡山王赐,后乘舒生子三人,长男爽为太子,次女无采,少男孝。姬徐来生子男女四人,美人厥姬生子二人。
元朔五年秋,当朝,六年,过淮南。淮南王乃昆弟语,除前隙,约束反具。衡山王即上书谢病,上赐不朝。乃使人上书请废太子爽,立孝为太子。爽闻,即使所善白嬴之长安上书,言衡山王与子谋逆,言孝作兵车锻矢,与王御者奸。至长安未及上书,即吏捕嬴,以淮南事系。王闻之,恐其言国阴事,即上书告太子,以为不道。事下沛郡治。元狩元年冬,有司求捕与淮南王谋反者,得陈喜于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以为陈喜雅数与王计反,恐其发之,闻律先自告除其罪,又疑太子使白嬴上书发其事,即先自告所与谋反者枚赫、陈喜等。廷尉治,事验,请逮捕衡山王治。上曰:「勿捕。」遣中尉安、大行息即问王,王具以情实对。吏皆围王宫守之。中尉、大行还,以闻。公卿请遣宗正、大行与沛郡杂治王。王闻,即自杀。孝先自告反,告除其罪。孝坐与王御婢奸,及后徐来坐蛊前后乘舒,及太子爽坐告王父不孝,皆弃市。诸坐与王谋反者皆诛。国除为郡。
刘赐与刘安约定一同谋反,因为太子刘爽和同母妹刘无采、同母弟刘孝、后母王后徐来等人素有矛盾,于是将事情告发,刘赐自杀,刘孝虽然自首免除了谋反罪,但犯有与父王的御婢通奸罪,王后徐来犯以蛊害前王后乘舒罪,太子刘爽告发父王犯不孝罪,真可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锅端走,统统弃市,衡山国由此撤除。至于刘赐其他诸子是否幸免或有后裔传世,则不得而知了。

至于济北贞王刘勃,也只传国二代就被废除了:
济北贞王勃……薨。子式王胡嗣,五十四年薨。子宽嗣。十二年,宽坐与父式王后光、姬孝儿奸,誖人伦,又祠祭祝诅上,有司请诛。上遣大鸿胪利召王,王以刃自刭死。国除为北安县,属泰山郡。
虽然直系的结局如此,但济北前两代王的旁支后裔基本得以保全,大多数只是因为“酎金失侯”事件失去了爵位,并没有刑杀之虞。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后裔很有可能传至今日,但其分布与齐藩高度重合,很难明确具体所属的支系。

综上所述,在汉高祖刘邦的八子之中,实际传下的,很可能只有孝文帝刘恒、齐悼惠王刘肥以及淮南厉王刘长三支(赵幽王可能有后裔存世,但几率较小)。

刘邦基因O-F254+,F813-分布占比图

注:由于存在芯片版次不同及部分地区受测用户较少的情况,
数据与实际分布可能略有差异。

通过对O-F254+(注),F813-(推测为刘邦家族除汉景帝一系以外的后裔)在全国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在山东(及东北)、江苏等地显著高频。根据目前的研究,这些人大多数系齐悼惠王刘肥及楚元王刘交(刘邦之弟)后裔。其分布情况,与史料中所提到的情况相吻合。

刘邦家族后嗣情况概览(截至汉文帝一代)

注:原单倍群O-F155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细化,发现了其分布于河北一带的中间支系,突变位点的时间先后顺序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目前刘邦家族单倍群命名已更新为O-F254。

刘邦家族基因

三、刘邦家族的研究脉络,以及刘邦除齐悼、孝文以外诸子的后裔情况。

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重点梳理齐悼惠王刘肥(刘邦庶长子)、楚元王刘交(刘邦异母弟)及其后嗣的情况,并结合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探索其在Y染色体树上的所属分支。

01

庶子强藩:齐悼惠王刘肥
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其生母曹氏是汉高祖的情妇。在吕后嫁给汉高祖之前,曹氏常与汉高祖发生关系,生下刘肥。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
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
刘邦对刘肥很是看重,分封同姓之伊始,不仅将其封在了最为广袤富庶的齐地(关于大封同姓诸侯的相关内容可以参看前文),还让曹参担任齐相辅佐之。当时西汉王朝共有54郡,仅刘肥的齐国就占有7郡。
高祖六年立,食七十余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与齐。
正因如此,刘邦去世后,刘肥作为强藩,自然受到吕后的忌惮。
孝惠二年,入朝。帝与齐王燕饮太后前,置齐王上坐,如家人礼。太后怒,乃令人酌两卮鸩酒置前,令齐王为寿。齐王起,帝亦起,欲俱为寿。太后恐,自起反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阳醉去。问知其鸩,乃忧,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内史士曰:「太后独有帝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无患矣。」于是齐王献城阳郡以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太后喜而许之。乃置酒齐邸,乐饮,遣王归国。
刘肥为了保全性命,听取内史士的建议,献地示弱,明哲保身,成为了吕后当政期间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诸侯王。

02

从护国柱石到造反专业户
相对于夹缝中求图生存的刘肥,他的儿子们在日后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度则远远超过之。
班固在《汉书》中这样概述刘肥齐国后裔的发展情况:
掩有东土,自岱徂海,支庶分王,前后九子。
六国诛毙,适齐亡祀。
城阳、济北,后承我国。赳赳景王,匡汉社稷。
刘肥去世之后,长子刘襄嗣位。吕后对齐藩的忌惮有增无减,一方面将齐国的济南郡封给了侄子吕台、琅邪郡封给了刘邦的远房堂兄弟刘泽(吕后妹妹吕嬃的女婿),另一方面将刘肥的次子刘章、三子刘兴居安排到长安宫当宿卫。吕后还将侄子吕禄的女儿嫁给了刘章以便监控之,甚至还将刘章委作酒吏。齐藩对吕氏积怨盖久,值此一事,终于显露锋芒:

明年,哀王弟章入宿卫于汉,高后封为朱虚侯,以吕禄女妻之。……章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燕饮,高后令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乃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意。」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太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军法斩之。」太后左右大惊。业已许其军法,亡以罪也。因罢酒。自是后,诸吕惮章,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彊。
刘章的铁腕手段,在诸吕大肆攫取权力之时,无疑是干戚高举、张目宣威,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聚拢人心的作用,为日后戡平诸吕打下了基础。
其明年,高后崩。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
最终,在刘章与周勃、陈平等功臣的谋划与配合之下,诸吕被全部诛杀铲除。

八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子产曰:「王不蚤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欲诛诸吕告产,乃趣产急入宫。平阳侯颇闻其语,乃驰告丞相、太尉。太尉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先说吕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吕禄以为郦兄不欺己,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将之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襢,为刘氏左襢。」军中皆左襢为刘氏。太尉行至,将军吕禄亦已解上将印去,太尉遂将北军。

然尚有南军。平阳侯闻之,以吕产谋告丞相平,丞相平乃召朱虚侯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令平阳侯告卫尉:「毋入相国产殿门。」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裴回往来。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公言诛之,乃谓朱虚侯曰:“急入宫卫帝!”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馀人。入未央宫门,见产廷中。日餔时,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斗,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朱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朱虚侯欲夺其节,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

此时权力真空,诸吕倒台之后的权力分割、皇位的去向成为了众人眼中的肥羜。而功臣们的矛头也从诛灭吕氏集团,转向了皇位的归属。
齐藩利益集团在此时成了对立面,功臣们为防止其做大,必须想方设法阻止齐王刘襄顺势即位。最终,功臣们想到了一个借口:齐王的舅舅不是善类,有可能让吕氏之乱的历史重演。

齐藩诸子的努力,最后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
大臣议欲立齐王,皆曰:「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访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高帝子,于今见在,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于是大臣乃谋迎代王,而遣章以诛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齐王既罢兵归,而代王立,是为孝文帝。
大臣们曾许诺刘章、刘兴居两兄弟赵王、梁王之位,但刘恒登基后,得知他们本意是想拥立兄长齐王刘襄,便将他们的功劳压下去,止将齐国的城阳、济北分割出来作为二人的封地。
在戡吕之前对齐藩诸子的承诺,并没有得到兑现,刘襄、刘章也相继去世。这引发了齐藩诸子的不满。济北王刘兴居率先发难,趁匈奴入侵之时起兵造反,最终兵败被俘,自杀除国。
始诛诸吕时,朱虚侯章功尤大,大臣许尽以赵地王章,尽以梁地王兴居。及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黜其功。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意自以失职夺功。岁余,章薨,而匈奴大入边,汉多发兵,丞相灌婴将击之,文帝亲幸太原。兴居以为天子自击胡,遂发兵反。上闻之,罢兵归长安,使棘蒲侯柴将军击破,虏济北王。王自杀,国除。
刘兴居和刘长的两次叛乱,虽无严重的影响,却使大汉朝廷意识到诸侯王已然尾大不掉、对中央统治构成严重威胁的现实,文帝于是采纳了贾谊的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将齐国一分为六、淮南国一分为三。看似是优恤之举,实际是分化削弱。齐悼一系与文帝一系的矛盾渊源盖如此。

03

成王败寇:齐悼诸子与七国之乱
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又建议景帝削夺诸侯的封地。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景帝三年(前154年),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开始着手削藩。吴王刘濞决计造反,于是派中大夫应高去游说胶西王刘卬。刘卬又派使者去联络自家的兄弟们齐王、菑川王、胶东王、济南王、济北王,都答应参与。山东七王,除了城阳王之外,六王都同意了参与叛乱。
其实如果城阳王参与进来,那么山东诸国将连成一片,不过刘卬并没有通知城阳王刘喜,给出的理由是:「城阳景王有义,攻诸吕,勿与,事定分之耳。」(当年二哥为了正义,攻灭诸吕,所以这次反叛行动就不要让大侄子刘喜参加了,事成之后分土地给他就行了。)城阳王因此没有参与叛乱。这几个叔父对小城阳王的怜惜,大概是这段历史中为数不多的温情了。
就这样,齐地六国和吴、楚、赵达成了反汉联盟。
但是历史的车轮再一次打滑:其他七国举兵后,“坑弟王”齐王刘将闾就反悔了,不仅违背了盟约,还一意加强城防。
山东四王直接傻眼——他们没想到亲哥在这个节骨眼上反悔了,齐国要是不参与,军队就算出得去,回不回得来又是一码事,为今之计,只有将齐国打下来才能继续开开心心造反。于是胶西、胶东、菑川三王开始围攻刘将闾的国都临淄,刘将闾一面派人向汉廷求救,一面暗与叛军联络,可谓是首鼠两端,屑到没朋友。
另一个拖后腿的是济北王。济北王可以说是狗屎运,七国举兵的时候,济北王的城墙坏了还在修,他的郎中也比别国的官吏脑筋灵活,不多BB,直接把刘志劫持了,济北才没有发兵反汉,刘志也得以免于诛灭,七国之乱平定之后被徙封菑川。
就这样,起兵的四国忙于围齐,结果连齐地的大门都没出。等栾布等人率汉军来解围,四国兵败如山倒,胶西王自杀,济南王、菑川王、胶东王兵败伏诛。后来,朝廷听说齐王曾与叛乱国有勾结,想移师伐齐,齐王刘将闾畏罪饮毒自尽。景帝认为齐孝王最初并无逆乱之心,是被胁迫的,不是他的罪过,于是让其太子嗣位,没有再追究。
齐初围急,阴与三国通谋,约未定,会路中大夫从汉来,其大臣乃复劝王无下三国。会汉将栾布、平阳侯等兵至齐,击破三国兵,解围。已后闻齐初与三国有谋,将欲移兵伐齐。齐孝王惧,饮药自杀。而胶东、胶西、济南、菑川王皆伏诛,国除。独济北王在。齐孝王之自杀也,景帝闻之,以为齐首善,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召立孝王太子寿,是为懿王。

太史公司马迁,去孝景时未远,曾如此评价和总结齐国的兴衰:
汉矫秦制,树屏自彊。表海大国,悉封齐王。
吕后肆怒,乃献城阳。哀王嗣立,其力不量。
朱虚仕汉,功大策长。东牟受赏,称乱贻殃。
胶东济北,雄渠辟光。齐虽七国,忠孝者昌。
忠孝者昌,殆冥冥然。

04

风波定后:齐悼后裔今何在?
齐悼十三子中,长子齐哀王刘襄一支传至其子文王刘则,无后:济北王刘兴居文帝时谋反,诛;济南王刘辟光、胶西王刘卬、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以及管共侯刘罢军之子管侯刘戎奴、瓜丘(一作氏丘)共侯刘宁国之子瓜丘侯刘偃、营平侯刘信都之子营侯刘广,均因参与七国之乱伏诛除国,其后裔是否传至今日不得而知。
杨丘共侯刘安之子杨丘侯刘偃,则在七国之乱的次年因为出国界被削为司寇。后代爵位得以长期传袭的,只有城阳景王刘章、齐孝王刘将闾和菑川懿王刘志三支(见世系图)。其中,尤以城阳景王一系后裔为最多。

齐悼惠王刘肥家族世系图

多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可以从后汉书对赤眉军拥立建世帝刘盆子(西汉末代式侯刘萌之子)的过程中旁窥之: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初,赤眉过式,掠盆子及二兄恭、茂,皆在军中。恭少习《尚书》,略通大义。及随崇等降更始,即封为式侯。以明经数言事,拜侍中,从更始在长安。盆子与茂留军中,属右校卒史刘侠卿,主刍牧牛,号曰牛吏。及(樊)崇等欲立帝,求军中景王后者,得七十余人,唯盆子与茂及前西安侯刘孝最为近属。
刘盆子不是四处访求之后好不容易才找到的那种老掉牙情节,而是七十多个人里面的择优项,城阳后裔之多可见一斑。
直至中古时期,山东一带东莞姑幕(宋赠南康郡公刘穆之家族,东汉平莱侯刘津一系)、琅琊(魏征虏将军刘勋家族)、高密、东莱掖县(晋光禄大夫赠仪同三司刘毅家族,末代城阳王刘俚一系)等郡望仍追溯城阳景王为祖先。此外还有牟平刘氏(东汉兖州刺史刘岱、扬州牧刘繇家族,据载出自齐孝王之子牟平侯一系)等齐藩后裔,活跃在魏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
通过对O-F254+,F813-(推测为刘邦家族除汉景帝一系以外的后裔)在全国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在山东(及东北)、江苏等地显著高频。其中,尤以山东及东三省的一级分支为最多(其中有三支人口规模较大的支系),呈现极其显著的地域特征。

O-F254+,F813-(推测为刘邦家族除汉景帝一系以外的后裔)Y染色体树形图

结合史料分析,我们认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后裔(根据目前的树形分析,刘肥甚至其子辈极有可能都没有自己的突变),大约占到刘邦家族的10%左右(中国当代男性人口的0.15%-0.2%)。
至于是否能够明确各支系与齐悼诸子具体的对应关系,还需要等样本量增加、树形进一步扩充后发现更多的细节。

05

楚元王刘交及其后裔
刘交是刘邦的异母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藩王,堪称是西汉宗室中的佼佼者。
早年曾跟随荀子的弟子浮丘伯学习《诗》,至秦朝焚书方休学。刘邦起兵之后,刘交由于文化水平高,多为刘邦出谋划策,深受信任,为汉家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如前文所述,刘邦建立汉朝以后,翦除异姓王,前楚王韩信被废以后,刘邦将楚地一分为二,封刘贾为荆王,封刘交为楚王。刘交所统辖的楚国,管理薛郡、东海、彭城共三郡三十六县,据有华东富庶之地,是西汉初年势力较大的强藩之一。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高祖既为沛公,景驹自立为楚王。高祖使仲与审食其留侍太上皇,交与萧、曹等俱从高祖见景驹,遇项梁,共立楚怀王。因西攻南阳,入武关,与秦战于蓝田。至霸上,封交为文信君,从入蜀汉,还定三秦,诛项籍。即帝位,交与卢绾常侍上,出入卧内,传言语诸内事隐谋。汉六年,既废楚王信,分其地为二国,立……交为楚王,王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先有功也。
刘交受封之后,偃武兴文,将原来的同学穆生、白生和申公都延请到楚国担任中大夫,自己和儿子们则继续研读《诗》。刘交还曾为《诗》作传注,号称《元王诗》,成为当时《诗》学中的一个派别。
吕后称制之时,他听闻昔日老师浮丘伯在长安,于是派自己的儿子刘郢客到长安向浮丘伯学习《诗经》,不久后刘郢客即被委任宗正,管理刘氏宗室事务,并封爵上邳侯。
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之诗传,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
刘交去世后,其子孙也得到了相当的优待,爵位待遇比肩皇子。
高后时,以元王子郢客为宗正,封上邳侯。元王立二十三年薨,太子辟非先卒,文帝乃以宗正上邳侯郢客嗣,是为夷王。申公为博士,失官,随郢客归,复以为中大夫。立四年薨,子戊嗣。文帝尊宠元王,子生,爵比皇子。景帝即位,以亲亲封元王宠子五人:子礼为平陆侯,富为休侯,岁为沈犹侯,埶为宛朐侯,调为棘乐侯。
然而等到刘郢客之子刘戊即位之后,却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景帝二年,薄太后去世,举国服丧。刘戊在服丧期间饮酒享乐,后被人告发。汉景帝鉴于与刘戊的堂兄弟之情,并未采纳部分大臣诛杀刘戊的建议,但决定削地以示惩戒,遂下旨收回东海郡。刘戊乃与吴王刘濞通谋反叛,并于次年起兵,为周亚夫所克,自杀。其孙女解忧公主后远嫁乌孙和亲。
王戊稍淫暴,二十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休侯使人谏王,王曰:「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休侯惧,乃与母太夫人奔京师。二十一年春,景帝之三年也,削书到,遂应吴王反。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遂杀尚、夷吾,起兵会吴西攻梁,破棘壁,至昌邑南,与汉将周亚夫战。汉绝吴楚粮道,士饥,吴王走,戊自杀,军遂降汉。
刘戊伏诛之后,楚王之位传给了其叔父刘礼。又传国五代,传到末代楚王刘延寿。在宣帝即位后,这位幻想家认为广陵王刘胥作为武帝之子,一旦天下有变,可立为帝,遂暗与交结,并娶其女为后母弟作妻,甚至致书广陵王留心帝位,最终为人告发,下狱治罪,自杀国除,可谓是实实在在的作死。
汉已平吴楚,景帝乃立宗正平陆侯礼为楚王,奉元王后,是为文王。四年薨,子安王道嗣。二十二年薨,子襄王注嗣。十四年薨,子节王纯嗣。十六年薨,子延寿嗣。宣帝即位,延寿以为广陵王胥武帝子,天下有变必得立,阴欲附倚辅助之,故为其后母弟赵何齐取广陵王女为妻。与何齐谋曰:「我与广陵王相结,天下不安,发兵助之,使广陵王立,何齐尚公主,列侯可得也。」因使何齐奉书遗广陵王曰:「愿长耳目,毋后人有天下。」何齐父长年上书告之。事下有司,考验辞服,延寿自杀。立三十二年,国除。
刘交诸子中,太子刘辟非早卒;次子楚夷王刘郢客一系传至刘戊失国,但从解忧公主和亲一事来看,似乎并未祸及子孙;宛朐侯刘埶参与七国之乱伏诛,子孙情况无考;其余的支脉除了“酎金失侯”之类的削免爵位,并未受到太大的打击。

楚元王刘交家族世系图

楚藩一系人才辈出,西汉即有刘向、刘歆父子,为我国目录学之鼻祖;直至中古时期的“彭城四刘”丛亭里(北魏赠徐州刺史刘芳家族,原追认楚元王,至唐代刘知几始改追认楚孝王刘嚣)、绥舆里(宋武帝刘裕家族,追认阳城侯刘岑一系)、安上里(宋赠司空刘勔家族)、吕县(宋赠征虏将军刘道产家族,楚文王刘礼之后)以及周边的相县(宋丹阳尹赠前将军刘惔家族,棘乐敬侯刘调一系)、萧县(红休侯刘富少子刘孺一系)刘氏,都将自己的谱系追溯到楚元王,自魏晋至隋唐显赫不绝。
祖源研究团队经过对O-F254树形的细化研究发现,其下游的的O-MF22 类型分化年代约为距今2290年(秦末汉初前后),与上游层级O-F254间隔2个SNP,主要分布在江苏一带,且在江苏徐州分布尤其集中,这与楚元王刘交一支的情况极其接近,推测为刘交家族或其主支(目前也不能完全排除刘交可能对应多个一级支系的情况,尚有赖于进一步验证)。

O-MF22(推测为楚元王刘交家族)Y染色体树形图

其中O-FT152887一支在距今1440年(南朝前后)再一次扩张,一支O-Y146651紧随其后呈现单SNP分化及三叉树形,根据目前的数据,有可能集中分布在长三角一带;另一支O-MF170667的分化年代则在距今约1020年(宋朝初年前后),通过对受测用户族谱信息的征集,该类型下游两支系为邳州地区虎丘、坊上两支刘氏。
有趣的是,邳州地区与中古时期吕县的范围有着相当的重合。这一支是否就是文献中所记载的吕县刘氏?O-Y146651是否为衣冠南渡的一支?从目前来看,很有可能,但同样尚有待于更多细节的支持。

赞(2)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刘邦家族后裔基因研究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