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时代的发展会让族谱字辈消失吗?

客家,是汉民族中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从西晋永嘉之乱,部分汉人因战乱南迁渡江,至唐朝末年以及南宋末年中原大乱导致更大规模的汉人南迁至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甚至更远至东南亚,美洲,欧洲。但是不管到哪里,客家先辈都有着很强的家族使命感,归属感,例如:李氏入闽始祖李珠(李木德,李火德之父)曾写下:“继先续后,根枝一处,绵延世泽,举世流芳”十六字箴言交付诸子以作纪念。

潭头刘氏族谱


客家人的家族观念比任何其他民系都要强,不仅是因为本身客家祖先传承着中原传统儒学文化,更是因为中原战乱,客家先民南迁避乱与南方不同民系,部落相互杂居聚居的现实需要,在古代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家族团体,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 。因此不管哪个姓氏,追根溯源到得姓始祖都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在某种程度上说,除了考古发掘和历代官方史书,家谱是唯一可以探寻过去历史的资料。
俗话说“最亲亲不过三代”“出五服不为亲”,那客家人是如何构筑强大的姓氏大家族?很多人不用猜也知道了,那就是“家族字辈”,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堂号,字辈排行,这条纽带联系着整个姓氏大家族。例如;上杭院前李氏善缘公房字辈:一原贻代久,人和兆吉祥!近几年,各地姓氏祖籍地都会举办大型姓氏联谊会或者祭祖活动以加强宗亲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比如上杭李氏大宗祠火德公春分祭祖大典,上杭张化孙清明祭祖大典等等。但经过近几十年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联系宗族观念的纽带却无可避免地遭到前所未有的继承危机。
对于70后、80后、90后我们自己本身,绝大部分还是遵循了家族字辈取名,例如:李国庆,李国民等等,名字朴素但却意义深刻。但是现在00后,10后很多父母取名已经彻底放弃了族谱字辈取名,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取名,要么和明星名字一样,要么和电视剧电影某主角名字一样,然后就出现了很多同名的人。比如:徐坤,小明等等。虽然名字可能好听,简单好写但总欠缺了文化传承的精髓。

刘累故邑


现在为啥不时兴了?想必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族谱字辈中有很多生僻字,取名有难度。现在的小孩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取名字当然不能马虎乱取名,需要简单明了,好记好写,关键普通话和方言都能说得出来。说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名字的方言谐音被别人取过外号,然后就一直伴随着自己,你说苦恼不苦恼!
二、从古至今,每个姓氏都处于迁徙的动态之中,而且到了一定阶段,即使是亲兄弟也需要分户分房,字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迁徙他方的,后世字辈也会有变化,所以本身字辈传承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容易存在缺失,断档。只有那些已经定居某地不再外迁的姓氏方能保存的较好,以上杭县太拔镇院田村为例,从元延佑三年即公元1316年李氏开基至今,已有七百余年,李氏族谱,字辈,以及建筑均保存较好。对于一些本村早期外迁江西,广东,贵州,浙江等地李氏梓叔回乡寻根问祖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为了生计,家族亲戚聚少离多,宗族观念渐渐淡化。以前社会经济不发达,主要是小农经济,农民之间需要抱团取暖获得生活所需的物质,客观上加强了家族之间的联系,而家族字辈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大家亲疏远近的纽带联系。现在不一样,大家都追求物质发展,加上城市化高速发展,农耕社会瓦解,家族成员的聚少离多成了现实。加之现在大部分人都有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思想观念开放,追求自由,对于传统文化嗤之以鼻。
以本人观点,如果家里有家谱字辈传承,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有必要的继承和发扬,哪怕是退一万步,也可以取两个名字,容易记好写的上户口用,另取一个字辈的小名,两全其美不是吗。如果是你,你会给你的孩子按照家谱取名吗?欢迎交流、分享。

赞(3)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时代的发展会让族谱字辈消失吗?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