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尉氏县刘氏源流

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古尉氏县地图

尉氏县刘氏家族的庄园大致分布在县城东大街至西大街,西大街至后新街之间,东大街和新民街路东还有其当铺、钱庄和商号,人民路南有其南花园,北门里还有其北花园,总之刘氏家族的房产占据了半个县城,古称“刘半县”。
刘耀德家中曾挂过“双千顷”牌,外号刘半县。并拥有钱庄、当铺百五十余,为当时中州首富。刘因嗜鸦片早逝,生前无子。为避免族人急夺财产,刘青霞诈称有遗腹子,到开封分娩,抱其夫姊所生,称为己子,取名刘舶元。族人多不置信,争家产成讼。刘青霞不为族人所累,涉足下层,她捐良田15顷作为“刘氏义庄”,规定:凡刘氏六十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免费领小麦三斗,并于每年腊月初八开仓放赈。
刘青霞(1877-1922))女,原名马青霞,河南安阳人。生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1906年随兄赴日本观光。在日本捐款资助《河南》杂志,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回国后,创办“华英女校”。同时捐款资助各地女子教育事业,如中州女学堂、京师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政法学校等。辛亥革命前后,任北京女子政法学校校长、北京女子学务维持会会长、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1912年被公举为河南省国民捐总经理。1922年她将全部财产给河南督军冯玉祥,使其用于办教育。不久后去世。

尉氏县历史
尉氏县历史悠久。早在7000——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劳动生息。春秋时为郑国别狱,为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之邑,故名尉氏。秦始皇三年(前219年)置县,历经分并废置,隶属关系多变。
尉氏县于秦始皇三年置县。“古狱官曰尉氏”,今尉氏原为“郑之别狱”,并以这里为食邑,人们又称此邑为“尉氏”。据《汉书》:“郑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为邑。”
春秋时,为郑国别狱。大夫尉氏任狱官,地为采食之邑,邑袭狱官姓氏为名。战国时期,尉氏属梁地,秦置县。汉承秦制,尉氏属陈留郡,三国时属魏地,为兖州陈留郡所辖,西晋时归兖州陈留国,惠帝末年,改陈留郡为建昌郡,属洛州。
北魏属梁州陈留郡。文帝兴安初,尉氏并入苑陵(故城在今新郑东北)。太安三年(457年)析苑陵复置尉氏。东魏属梁州开封郡。后齐废尉氏入苑陵,隋开皇六年(586年)分苑陵再置尉氏归颍川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隋遗将王世充僭位称帝置尉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改尉州为洧州,归河南道汴州陈留郡。五代、后梁都汴梁,尉氏均属东京开封府,后唐属汴州宣武军。后晋、后周均属东京开封府。
北宋属京畿路开封府,金袭宋制,属南京(今开封市)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总管府,明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清亦然。
1913年属河南省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政府。1928年省下设行政区,尉氏属第一行政区(治所在今郑州市)。

赞(4)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尉氏县刘氏源流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