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佩三堂/守三堂先祖刘子翚个人资料简介

北宋官员刘子翬,客家刘氏十三世祖:文平公
刘子翬(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病翁,崇安(今属福建武夷山市)人。

湖南平江桃林刘氏先祖子翚公遗像

刘子翚生平
刘子翬生于1101年(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1147年(南宋绍兴十七年),字彦冲、文平,号屏山病翁,崇安(今属福建武夷山市)人。以父任补承务郎,辟真定幕府。南渡后,通判兴化军,秩满,诏留任,以疾辞。筑室屏山,专事讲学。与胡宪、刘勉之为道义交,朱熹曾从之受业。
绍兴十七年(1147)卒,年四十七,谥文靖,正史记述刘子翬妣窦氏,生子:暄、宗、桂、璅,但在靖康之变时窦氏及子均遇难而亡,后以兄刘子羽庶子瓒字刘坪为后。
《宋史》有传。有《屏山集》二十卷。《彊村丛书》辑其《屏山词》一卷
刘氏家谱展程谱
刘氏家谱展程谱
葬于宁化县地名罗洞村,出水莲花形。

刘子翚主要功绩
蓦山溪·寄宝学

刘子翚作品
《屏山集》二十卷

刘子翚词作鉴赏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
秋去又秋来,但黄花、年年如旧。
平台戏马,无处问英雄;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
客来何有?
草草三杯酒。
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
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
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病翁”是子翬自号。“赋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以示归隐之意。陶渊明以爱菊闻名,这事本身也就和重阳有关。不过刘子翬的“赋归来”乃是要“芟垅麦,网溪鱼”,并非有意恋菊。总之,只因作者的心绪不佳,所以在他眼里的重九美景全都变了样;而出现作者笔下的、改变风物又反衬和强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是这阕词存在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湖南平江桃林刘氏族谱记录

子翚公(1101~1147)字彦冲,号病翁,韐公三子,宋代理学家,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子翚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系南宋理学宗师、理学家朱熹的老师,《四库全书总目》中评价其“古诗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子翚公潜心治学,因于武夷山麓之屏山创办屏山书院,故称“屏山先生”也。淳熙二年(1175)朝廷下旨,扩建屏山书院,使之成为国学之基地耶。淳祐年间又赠太师,追封齐国公,谥文靖公也。故吾闽南建阳刘氏先祖,有“三忠一文”之美誉乎!遂南宋孝宗皇帝以“精忠望族,理学名家”御书相赐耶;其弟子朱熹题赠楹联:“两汉帝王胄,三刘文献家”“八闽上郡先贤地,千古中华宰相家。”著有《屏山集》。

子翚公生平

子翚公之父韐公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子翚公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悲愤交集,与其兄子羽公、弟子翼公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后因体弱多病辞职。辞归武夷山,主管冲佑观,讲学传道,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教育侄子刘珙,克尽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临终时,以子朱熹托付子翚公教养,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子翚公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子翚公告诉朱熹从《易经》中得到入道的门径,并以“不远复”三字告诫朱熹。子羽公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得益于子翚公的悉心培养。

子翚公无子,以兄子羽公最小儿子刘玶为后,47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宗杲曾作《刘子翚像赞》,称其“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

子翚公文学创作

子翚公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他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宋诗选注》),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风格比较清爽明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其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及陶、谢之胜,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宋诗钞·屏山集钞序》)。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评价说:“先生文辞之伟,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尤览者所宜尽心也。”(《屏山集跋》)在他的五言,尤其是五言古诗中可以获得这种印象。他的绝句佳作颇多,写景抒情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表现出一个理学家特有的格物和体验工夫。

子翚公受其父爱国思想影响很深,早年游秦、洛、赵、魏时,就注意搜访古迹,了解历史,以体会国家兴衰规律,南渡后虽隐居乡里,但无时不忧国,唯因病魔缠身,无力请缨,壮志难酬,因而写入诗中,多以长篇或组诗全景式地反映社会时事,如《望京谣》、《谕俗十二首》等。《汴京纪事》二十首前七首纪国都沦陷,后十三首忆往日繁华,以对比见感愤,殆若“诗史”,历来为人瞩目。

相关作品

汴京纪事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

绝句送巨山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

宋史文载

刘子翚,字彦冲,赠太师韐之仲子。以父任授承务郎,辟真定府幕属。韐死靖康之难,子翚痛愤,几无以为生,墓三年。服除,通判兴化军。寇杨勍犯闽境,子翚与郡将张当世画计备御,如素服戎事者,贼不敢犯。事闻,诏因任。子翚始执丧致羸疾,至是以不堪吏责,辞归武夷山,不出者凡十七年。间走其父墓下,瞻望徘徊,涕泗呜咽,或累日而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及兄子羽尽孝友。子羽之子珙,幼英敏嗜学,子翚教之不懈,珙卒有立。与籍溪胡宪、白水刘勉之交相得,每见,讲学外无杂言。它所与游,皆海内知名士,而期以任重致远者,惟新安朱熹而已。初,熹父松且死,以熹托子翚。及熹请益,子翚告以《易》之“不远复”三言,俾佩之终身,熹后卒为儒宗。子翚少喜佛氏说,归而读《易》,即涣然有得。其说以为学《易》当先《复》,故以是告熹焉。一日,感微疾,即谒家庙,泣别母,与亲朋诀,付珙家事,指葬处,处亲戚孤弱之无业者,训学者修身求道数百言。后二日卒,年四十七。学者称屏山先生。

子翚公嗣子二:玶、瑞。

赞(2)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佩三堂/守三堂先祖刘子翚个人资料简介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