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有是人,则必有是家;有是家,则必有是族;有是族,则必有姓氏;有姓氏,则必有源流;有源流,则必有谱牒;有谱牒,则千百世以下,可以知其本而达其末矣。故谱牒者,为序昭穆、明世系、慎终追远、睦宗收族而作也。为谱者亦慎史利真,无可妄言于后世。则乱其纲,后世弃之。
然考吾祁姓刘氏,源溯尧帝。尧帝伊祁,名放勋,生于丹陵。母曰“庆都”。尧帝娶陈锋氏,生十子,嫡子丹朱不肖,无宜继统,帝尧五十八年封嫡子朱到丹水(渊)为诸侯。其其后封于刘(定州唐县)是也,子孙遂以刘为氏。丹朱公之后十八世孙,有裔孙生而有纹在手,曰“刘累”。累公尝学豢龙之术,欲受封于豕韦氏之地。夏帝孔甲时,天降二龙于河汉,雌雄各一,帝令累公豢养之,公能使其饮食,帝嘉之,赐曰“御龙氏”。后一雌龙死,累公潜醢以食夏王,夏王复求,公惧而迁于鲁,立尧祠于西山,以祠先祖。孔甲怒而撤其封受,孔甲死而子皋继位,累公复立鲁县为刘国。
商高宗武丁时,累公之后徙封豕韦,为祁姓豕韦氏。商末徙封于唐,居尧之故墟,又为祁姓唐氏。周成王灭唐,封累公之后于杜陵,又为祁姓杜氏(或为唐杜氏)。杜伯事周宣王,无罪见杀,其隰叔子奔晋,官士师,子孙以为士氏;生士蒍。士蒍先事晋为士师之职,因有功事晋为大司空,部分子孙即为祁姓司空氏。隰叔子生士蒍,士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是为范武子,士会后裔迁至晋国正卿,封于随邑,为祁姓随氏,后又封于范邑,为祁姓范氏。
鲁文公元年,晋卿赵盾使士会之秦迎公子雍,赵盾反复,使士会不得归晋,遂留事秦。士会留秦其二子名士雃。晋灵公八年,晋诱召士会归晋,其子士雃处秦未归,为避骨肉相残,去士氏,改名刘轼,嘱儿子、孙子、曾孙复为祁姓刘氏。雃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欲灭魏,魏迁都,徙大梁,生清 。清生仁,号丰公。徙居沛,生煓,字执嘉。煓公生四子:伯、仲、邦、交。邦即汉太祖高皇帝也。
高祖邦公,起于丰沛,及壮,为泗水亭长。逮秦失其鹿、群雄角逐,遂提三尺剑而起,诛秦挫项、去暴抚民,不数年而成帝业。遂大封子弟,以固基业;盘石宗宗,以播我族。传于文、景、武而昭宣元成,继之固皆一世之英主也,而天下安定、四夷宾服,八荒之内,无不言庆。延及哀平,不幸有王莽之乱,赖苍天不弃,每申佑我刘氏于冥冥之中,故高祖九世孙光武皇帝刘秀,不失旧物,大振中兴之业。明章和殇桓灵继之,天下亦安,奈何至献帝临御之时,复遭累卵之祸,而汉室遂危矣!虽有昭烈竭力匡扶,然风物非旧、斗转星移,余力有所不逮矣!迨丞相孔明死于五丈之原,而汉室遂不血食天下矣,呜呼哀哉!
然摩天滴露,源远流长,犹赖我汉室列祖四百年盛德之滋润,致我刘氏一族千秋繁昌。洎魏晋隋唐而下,天下世族刘居其半,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故也。
我支刘氏,脉启高祖,高祖而下,文帝恒、景帝启、武帝彻继焉。文帝恒,孝誉古今,为其母薄太后侍疾,衣不解带、目不交睫、亲尝汤药,列于二十四孝。至其大去之日,其母薄太后尚存。唯念先去不能为母尽孝,故嘱其妻窦皇后,善待其母薄太后,死后愿顶妻背母以谢。孝景帝亦一代明君,承其父志,清静无为,于民休息,史称文景之治,开中华盛世之先河。武帝彻,武德洪兴,鞭驱匈奴三千里,威震四夷。
武帝卫太子刘据,仁恕温谨、敦重好静。焉知佞臣江充,构罪 “巫蛊之祸” 于太子,太子据公及其子史皇孙进公等人,一并罹难于湖县,不亦哀哉!然天道悯辜,唯存太子之孙刘病已一脉于世。后昌邑王刘贺不肖,霍光效伊尹旧事,迎立武帝之嫡曾孙病已公为帝,是为孝宣帝。宣帝生于内宫,数月即遭巫蛊之案牵连下狱,幸得廷尉监邴吉等人暗中救护,后出狱亦长于民间。目睹黔黎之苦,故登大位后,素行仁政,深得民心。宣帝即位后,因“病已”二字民所常用,不易避讳,故更名刘询。
宣帝询公之子名刘嚣,母卫婕妤。甘露二年,嚣公受封为定陶王,甘露三年徙封为楚王,都彭城,自长安迁彭城。楚王嚣,素行孝顺仁慈,之国以来二十余年,纤介之过未尝闻。在位二十八载,河平四年薨,谥为楚孝王。楚孝王共四子,长子楚太子刘芳、次子平陆侯刘衍、三子广戚侯刘勋、四子阴平侯刘回。成帝阳朔元年,楚太子刘芳嗣封楚王位,一年,薨,谥为楚怀王。楚怀王无嗣,阳朔二年,平陆侯刘衍,以楚孝王子绍封。在位二十年,于哀帝元寿元年薨,谥楚思王。楚思王二十子,嫡长子刘纡嗣封楚王位,刘纡素行慈笃,早失其母,其胞弟原乡侯刘平尚幼。纡公亲自鞠养,常与共卧起饮食,及成人未尝离左右。楚王纡公在位十年,王莽篡汉,遂为庶人而家于彭城。后其弟原乡侯刘平公病卒,刘纡公哭泣呕血,数月后亦卒。
纡公之子名刘般。般公数岁而孤,独与母居。适逢王莽败,天下大乱,般公虽年幼,而笃志修行、讲诵不怠。汉光武帝建武八年,般公将家属迁洛阳,修经学于师门。建武九年,光武帝下诏,封般公为菑丘侯,奉楚孝王祀事。又徙封杼秋侯。永元元年,以国属于沛,徙封居巢侯。永平十年,般公行执金吾事兼屯骑校尉。建初二年,迁宗正。般公夫人卒,朝廷赐冢茔地于显节陵下。般公在位数言政事。其收恤九族,行义尤着,为时人所称之。建初三年卒,年六十一岁。
般公生二子,长子刘恺,次子刘宪。刘恺公,字伯豫。按宗法当袭父爵,恺公礼让与弟宪公,遁逃避封。积十余岁,至永元十年,有司奏之。和帝下诏,征恺公入朝,拜为郎,又迁侍中。恺公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风行。后累迁步兵校尉、宗正、侍中、长水校尉、太常、司空、司徒。安帝延光三年卒于家中,寿七十三。
恺公少子名刘茂,字叔盛,亦好礼让,历位出纳,出纳谓尚书,喉舌之官也。桓帝时为司空。会司隶校尉李膺等抵罪,而南阳太守成瑨、太原太守刘瓆下狱当死,茂公与太尉陈蕃、司徒刘矩共上书讼之。帝不恱,有司承旨劾奏三公,茂公遂坐免。建宁中,复为太中大夫。徙居彭城丛亭里,开基我彭城丛亭里刘氏一族。灵帝建宁中卒于官,寿七十三岁。
茂公有三子,位、信、倍。二子名刘信,字国。信生三子,彦博、彦惇、彦怙,彦博公生如骏、如骥。如骏公生二子当时、当春。当时公,字瑾,为乐安长。瑾公生三子庭坚、庭聚、庭贤,庭坚,领洛阳令。公之子名刘讷(纳)、刘砥。刘讷公,字令言,晋司隶校尉,其之人伦鉴识,史称“二十四友”之一。讷公生二子松、畴,次子刘畴,字王乔,少有美誉,善谈名理,是为坊上二十世祖也。曾于坞壁遇贾胡百数人,欲害畴公。畴公面无无惧色,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皆垂泣而去之。位至左司徒左长史,永嘉五年,为阎鼎所害。其后,司空蔡谟每叹曰:「若使刘王乔得南渡,司徒公之美选也。」王导初拜司徒,亦谓人曰:「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也。」
畴公生三子唯有宪存,余不详。三子名刘宪,因父亡年幼,故未随帝室南渡,及长为邬主。刘宪公生子刘羡、刘美。羡公生刘该、刘敏。敏公生刘广、刘庆,庆公事后魏为东徐州刺史,卒于大统七年,谥曰简。庆公有子名刘轨、刘轸。轸公,事齐为谏议大夫、高平太守。轸公生两子,次子名刘通,字子将,齐散骑常侍、和州刺史、隋毗陵郡通守。通公,妻元氏,生三子,德威、德敏、德智。德威公,字尚重。姿貌魁伟,以干略见称。因自刘武周处拔兵归唐高祖,而受封彭城县公,后又迁检校大理少卿。因从擒窦建德,平王世充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并妻以宗室女平寿县主李氏。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光禄大夫。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十一年,复授大理卿。后迁至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贞观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唐高祖献陵。
德威公生三子,长子审礼、次子崇业、三子延景。审礼公,少年丧母,为祖母元氏所养。隋末,德威公从裴仁基讨击乱民,道路不通。审礼公年未弱冠,自彭城乡里负载祖母元氏渡江避乱,及天下定,始西入长安。祖母元氏若有疾,审礼公必亲尝汤药,元氏常顾谓审礼公曰:「我儿孝顺,贯彻幽微,吾一顾念,宿疾顿轻。」贞观中,历左骁卫郎将。永徽初,丁父忧去职。及德威公葬,跣足随车,流血洒地,行路称之。服阕当袭父爵,审礼公累表让弟,朝议不许。永徽中,累迁将作大匠,兼检校燕然都护,袭封彭城郡公。德威公已殁虽久,审礼公犹悲慕不已,每见父前时旧僚,必呜咽流涕、伤悲不已。审礼公生母郑氏早亡,事继母平寿县主李氏,稍困疾辄忧惧形于容色,终夕不寐。抚继母所出幼弟延景,友爱甚笃,所得禄俸,皆送母处,以资延景之费;而审礼公妻子处饥寒,晏然未尝介意。合门二百余口, 位至刺史者二十余人,再从同居,家无异爨,人无闲言,为世人所道。后迁工部尚书,兼检校左卫大将军。仪凤二年,吐蕃寇凉州,朝廷命审礼公为行军总管,与中书令李敬玄合势讨击。遇贼于青海,李敬玄后期不至,审礼公军败,为贼所执。永隆二年,审礼公卒于蕃中,年八十岁。唐廷闻之,赠工部尚书,谥曰僖。后赐陪葬唐高宗乾陵。
审礼公生三子,长子佺寿、次子侍庶、三子易从。易从公,历位岐州司兵参军。审礼公卒于吐蕃,特诏许易从公入蕃省之。及审礼公卒,易从公号哭昼夜不止,毁瘠过礼。吐蕃哀其志行,遂还审礼公棺柩。易从公徒跣万里,扶护归彭城祭奠,为朝野之所嗟赏。后历彭州长史、任城男。永昌中,为酷吏周兴诬构遇害。易从在官仁恕,及将刑,民吏无远近皆奔走,争解衣投地,曰:「为长史祈福。」有司平值,乃十余万。当时号「孝义刘家」。及易从公为周兴诬陷,以非祸死,天下冤之。
易从公生二子,长子刘昇、次子刘晸。值易从公遇害,昇公年十四、晸公年五岁。升公,随即被流岭表,六道使诛流人,升公以其信爱,为首领所庇免。后北归洛阳。景云中,特授右武卫骑曹参军。开元中,累迁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晸公因年幼被外家所养,后任给事中,为洛阳县令。
晸公生生二子,长子刘颢、次子刘颙。颙公,开元年间任殿中侍御史。颙公有三子刘识、刘计、刘训。刘识公,乡贡进士。识公生刘偃、刘仪。偃公,京兆府华原县令。偃公生子刘熧、刘炅。熧公,郑州荥阳县令。熧公子刘陟,义昌军节度参谋、殿中侍御史。生子缯、缋,缋公领朝议郎、沧州临津县令、试弘文馆校书郎。生子玉庆、玉广。玉庆公生刘忻、刘恬、刘悰。忻公,乡贡进士。
忻公生子刘涛,字德陶。后唐举进士,为左补阙。周广顺中,再知贡举,累官右詹事。涛公性刚毅不挠,与宰相范质不协,遂退居洛阳清化里,杜门以书史自娱。宋太祖素知涛公履行,召见。开宝二年赴阙,以老病求退,授秘书监致仕。年七十二岁,卒。涛公子刘顼,广顺中任监察御史、复州司户。顼公子刘晟,屯田员外郎。晟公子刘谭,进士及第,早卒未仕。有一子刘颜。
颜公,字子望。好古学,不专章句。举进士,知龙兴县。免官。家居,久之,授徐州文学。居乡里,教授数十百人。著书自适。后以荐除任城主簿。值岁饥,发大姓所积粟,活数千人,为世人所称。所著有儒术通要、经济枢言。颜公第四子刘庠,字希道。八岁能诗。蔡齐以女妻之。因齐遗奏,补将作监主簿。后复中进士第,为高密广平院教授。宋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后历位真定府知府,又为河东都转运使,开封府知府。宋元佑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年六十四卒。
庠公之子名绍,绍生一子鹏,宋朝任华亭县令,治县有方,官绩为世人所道。鹏公生徽和,徽和生沛然,沛然生二子长勖、次勋。刘勋,金朝为沛县令。子孙业医,遂居于沛。
勋公之幼子福元,余子不详。福元生二子,刘开、刘问。自蒙元至正四年,正月,河决曹州、汴梁。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许,又北决白茅堤。六月又北决金堤。并河郡邑丰沛之间一片汪洋。刘开公、刘问公兄弟二人,为避沛邑兵,乱河决之患。遂由沛邑乡贤里(今沛县大闸村),东迁下邳土 山虎丘(今邳州议堂柳新村)安居乐业。
开公、问公乃邳州之始迁祖也。开公生三子,长子洪治留居邳州议堂虎丘村;次子洪运卜居邳州碾庄雅庄村;三子洪钧卜居邳州官湖坊上村。问公生二子,长子洪图,原居虎丘,后转迁睢宁县;问公次子洪谟公卜居邳州凤凰山,后五世人贵公迁邳州连防艾山西村。
刘开,1319年生于己未年、元朝延佑六年;卒于1388年明朝洪武戊辰年。刘开,25岁1344年与弟刘问两祖迁邳后,26岁遇到琴棋书画,才貌双全之毛氏,后结连理。27岁生刘洪治(1347年), 28岁生刘洪运(1348年), 30岁生刘洪钧(1349年 )。三子刘洪钧25岁生子刘容(1374年) ,刘容26岁生刘贵(1400年 )。刘贵配赵氏、毕氏,24岁与赵氏生长子刘海(1424年),26岁与毕氏生二子刘显(1425年 ),27岁与赵氏生三子刘聪(1426年),28岁与毕氏生长女(1427年),29岁与赵氏生四子刘凤(1429年) 。30岁与毕氏生五子刘昌(1430年),30岁与赵氏生次女(1430年末),32岁与毕氏生六子刘厂(1432年)。其中长子海、三子聪、四子凤皆迁出祖居坊上。刘凤20岁(1449年)从坊上漂泊江湖十年,流落砀山,在砀山成家后,刘凤于30岁(1459年 )生刘福、32岁(1461年 )生得全公,后其子刘福于1488年迁诸城逄哥庄落户、次子得全公迁莱阳。
开公五世孙凤公后裔、刘必显、刘棨、刘统勋、刘墉、刘鐶之、刘喜海,素有五世为官,府门荣光之至。清朝年间尤其是刘统勋、刘墉、刘鐶之、祖孫三人,三公两宰相,一门昌盛,其为官清廉廉明、爱民如子。三公卒後,被皇帝追封諡號、文正(刘统勋)、文清(刘墉)、文恭(刘鐶之),是我清爱堂刘氏之荣耀。
是自开、问二公东迁邳州,我族于邳繁衍生息,已成望族矣。为明本知末、溯流达源,故作此序。
清爱堂开祖后裔二十二世孙 兴国 谨书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