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从中国宗祠文化了解刘氏宗祠

宗祠,是族人之间礼教与情感维系的一种纽带,常给人以肃穆庄严之感,外围一般为封火大墙,内为纯木结构,有的以栅栏、木刻,墙体均采用青砖、青瓦。除纪念、祭祀祖先之外,平时常用于办学或作地方宗族公用。

刘氏宗祠


在湖南省桃江县石门村,有一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宗祠,它依山而建,伴水而筑,山环水绕,屋宇崇宏,前有良田百亩,后有林海万顷,居深山而远尘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耕自足,自娱自乐。数百年来,刘氏一姓相传,长幼有序,谦恭礼让,耕读为本,孝友传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90年代前它还“养在深闺人不识”刘氏一族在此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而今这座古朴的清代建筑,撩开它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无限的沉思和遐想,走进刘氏宗祠,人们自然会为它规模之宏大,风格之独特,艺术之美妙而惊叹的同时,试图对这座宗祠有个全面的了解。

桃江县地处湖南省中部偏北,资水中下游,因境内有桃花江而得名,县境古为楚地,自秦汉起一直是益阳县的一部分,据《刘氏文史》记载:“桃江刘氏始祖继显公,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奉旨采办,事毕遂家于湖南益阳十九里烂泥塘,生三子;彦源公居益阳二十里朱家庄,彦忠公居新化黄杨山,彦安公生五子;渊一居沅江七都马家塘;海二留居益阳烂泥湖,贤三,再五居益阳二里大河口;达四居安化大溪。至1948年,已传24代,共14500人,多分布在新化黄杨山,益阳、沅江等地,民国初年建总祠于益阳县城,宗祠一在益阳二里马迹塘,一在沅江七里马家塘。支祠一在益阳二里谭家园,一在益阳二十里朱家村。”现存的桃江县刘氏宗祠,实为在益阳二里谭家园之刘氏宗祠,该宗祠建筑特征较为明显,为典型的清代中期南方四合院建筑。

刘氏宗祠座北朝南,面阔五间,其建筑采取“干支式”的传统形式,沿着中轴线共有前后两进,前进有上下两层,上层中心为戏台,下层中心为大门,两侧均为杂屋,其大门在整个建筑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因为是总的出入口,一大族人在此进进出出,彼此见面的机会多,互相之间接触交流的几率相对来说也高出许多,大家彼此熟悉,不分彼此,互帮互助,相亲相爱,这也为凝聚刘氏大家族提供了先提条件。后进为高平屋建筑系宗祠的“上堂”,中设神龛,是宗祠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设置“神龛”供奉祖先牌位,这种尊祖观念是以老祖宗为宗主,一族人“相亲”的伦理关系,是维护族人间相互关系的纽带,上下两进中间为天井,左右为厢房均为二层,面阔两间,东西侧门处设木制楼梯而上,北向开门,花岗岩条石门框,四向外墙均用青砖垒砌,正门两外侧均有泥塑,彩绘饰面,屋顶为硬山小青瓦。

在刘氏宗祠,最为吸引观众眼球的为后进主堂大厅内的两条长方形雕花木凳,它极具特色,造型大气,雕刻内容丰富,雕工精湛,在湖南乃至全国较为少见。

据刘氏族人回忆,该木凳为樟木制作,这与明清时期的家具用材特点“北用柳木,南用樟”相吻合。在明清时期樟木大量用来制作桌椅几案等大型家具,樟木也是本地盛产的树种,此木凳使用樟木的可能性较大。

木凳造型端庄大气,凳面采用整块木板加工而成,面板长8.6、宽0.36、厚0.1米,应为直径在0.36米以下的巨型树木制作。面板侧面分为三层,冰盘沿线脚,下收上舒,中间有凹线纹装饰。上层厚0.07、中层厚0.01、下层厚0.02米。面板之下为雕花牙板(花板),雕花面朝外,两凳各有雕花图案7幅,除两端图案相同之外,其余图案各不相同。花板之下为凳足,两凳造型基本一致,均有五足,分别位于四角与中心处。外侧两端凳足为狮爪形圆雕。

面板与花板及凳足的结合不使用铁钉,而采用穿销和榫卯两种结合方式。穿销是在栽销的基础上延长其一端,使其贯穿于牙板的内侧。穿销有梯形的角度,边沿有燕尾形的榫口,可在增强部件强度的同时,管束其干缩湿胀的方向,使两木永远贴紧。榫卯则是木结构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结合方式,在凳足顶部做榫头,面板底面凿榫眼,二者结合处适当加入明胶等粘接材料,增加牢固程度。木凳目前为止仍十分稳固。

该木凳装饰方法以雕刻为主,多种工艺结合。综合运用了阴雕、采地雕以及圆雕等手法,表面处理应用了磨光、上色、防腐等工艺,凳面及雕刻面均经过精细打磨,尤其在雕刻处打磨极为精致。打磨之后未刷油漆,只是在凳面处先用白灰打薄底,之后上黑色颜料花板处则直接上朱红颜料,在颜料层面上采用桐油遍涂防腐,表现处理工艺体现简朴实用特点。

该木凳纹饰精美,雕刻内容十分丰富,有莲荷寓意清廉,狮爪代表凶猛威武,菊花、仙鹤象征长寿之物,虎、牡丹寓意“盛世双骄”,麒麟、书、宝剑、仙山、水仙,主题为“麒麟吐书”,寓指家中必出圣人。松鼠、葡萄寓意“多子多福”,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凤凰、牡丹寓意“凤戏牡丹”,喜鹊、麒麟、三颗桂圆寓意“喜报三元”,蝙蝠、神鹿、松树组成“福禄寿”,寓意“福禄寿齐全”。山羊、桃花“山羊看桃”春回大地,有吉祥之意。代表着春回大地,吉祥之愿望。鹭鸟、莲荷寓意“一路连科”,该木凳纹饰内容丰富,涵盖了喜庆、仕途、富贵、长寿、幸福、丰收等内容,典型纹饰有“松鼠葡萄”纹和“麒麟”纹。该木凳综合使用阴雕、浅浮雕及圆雕工艺,雕花木凳凳面为整块木板,没有拼接,装饰以浅浮雕为主,题材丰富,造型大气,不愧为湖南地区清代家具的代表之作。

今天,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日益加快,刘氏宗祠周边的刘氏一族居民居住环境早已旧貌换新颜,刘氏一族居民大部分在当地盖起了洋房。明清时期传统的民居建筑早已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舞台,唯有刘氏宗祠依在且保存完好,原因何在?400多年来,因为刘氏一族始终不愿放弃他们共同的祖屋,他们精心地呵护它、保护它,他们始终相信这是他们共同的根,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所在。因为“老祖宗”的理念已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刘氏子孙心中,这也是“大屋人”多年来聚族而居的心理与情结。我想,无论是刘氏居民还是天下的每一个中华儿女,在重视文物保护的今天,都有责任精心保护它、呵护它,因为它展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家具的辉煌与高超技艺,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从中国宗祠文化了解刘氏宗祠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