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氏《清源宗谱》劉氏《清源宗譜》

汉风流韵
高祖初起,始自徒中。 言从泗上,即号沛公。
嘨命豪杰,奋发材雄。 彤云郁砀,素灵告丰。
龙变星聚,蛇分径空。 项氏主命,负约弃功。
王我巴蜀,实愤于衷。 三秦既北,五兵遂东。
氾水即位,咸阳筑宫。 威如四海,还歌大风。

附:百字老派五言排律诗小引
祖德光昌日 宗功显大时 文经思世守 武纬尚昭垂
云礽咸拔萃 英俊永钟奇 建立会有极 存诚本秉彝
圣贤传统绪 君子肃威仪 心法念崇道 中庸志缉熙
高明焕景运 广厚植隆基 孝敬尔胥效 智仁予必师
太和开顺则 善继仰弘规 周全从济美 万亿正扬辉

修家谱的目的和意义
锦玉
刘氏源出自陶唐,自帝尧之后始封刘邑,历经四千余年,生息繁衍,枝叶繁茂,脉络众多。 族氏星罗棋布于整个世界,族谱写着自己的历史。 我刘氏在西汉以前,默默无闻,自高祖刘邦推翻秦暴政、消灭项羽、建立西汉王朝以后,开始崛起、两汉历四百余年,将中国的历史推向了一个伟大的中兴时代,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开拓疆土,复兴汉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孕育出了伟大的大汉民族。
岁月悠悠,江河滔滔,日升月恒,子孙繁衍,祖宗有德,后嗣大昌。 房房发达,如江海之浩瀚,代代兴旺,如岱岳山之雄伟。
“长江万里有其源,玉树千丈有其根,人生百岁有其父,祖孙万代有其宗。” 而族谱之功在于载世系分明,溯清源于流远,传血脉于万代也!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已进入网络时代,为紧跟发展,由我县族人锦玉负责,在接宗的提议下,俊民完成程序设计和制作,香丽录入了2008后的新丁,并修正了旧版家谱的一些错误。 最终将原纸质族谱完全电子化,全世界各地刘氏后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方便查阅,让刘氏宗谱数据可以更好的被检阅和维护,也让刘氏家谱历史得以更好的传承。
家谱,记录宗族中的所有男女人丁目录,直贯父子,横连兄弟,上尊祖宗,下系子孙,祖德宗功,正本清源,家族和睦,淳朴敦厚,其义大焉。
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古人曰:“谱谍身之本也。 ”意思是说谱能告诉你,你是谁? 从哪里来? 有了家谱,你就能够追根溯源。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几十年总归要悄悄地离开人世。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岂不遗憾。
家谱有姓氏溯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家族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发展历史。
随着改革开放,许多海外华人热心回国寻根问祖,造福乡梓,他们寻根问祖最信得过的就是查阅家谱。 对于因各种原因迁居他乡的普通人,家谱就是他们与祖籍,族人沟通的桥梁,因此,宗谱不但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和寻根依据,现如今国运昌盛,经济迅猛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正是修撰家谱的恰当时机。
家谱,能使自己的根得以延续,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能使宗人对子孙后代更好地传教修为,也能铸就刘氏族人生生不息的人生格局,彰显刘氏一脉传承精神,兴汉室礼仪之邦。
公元二零一八年秋

宿松县刘氏清源宗谱合修序
楼堡
二零零六年,岁在丙戌之暮秋,由正坤君首倡,经建辉、银水、春生诸君大力推动,居住在宿松境内暨周边的正刘氏十六支房首,怀着敬宗收族之心,爱国友亲之情,几经磋商,议定合修家乘。
刘氏家族,上溯五千年,下盖八万里,乃国之名宗,世之望族。 我太古先祖是以刘——一种开天辟地的斧钺为崇拜图腾,并以“刘”为血缘徽记作姓氏的。 据源流老序载,刘系出祁姓陶唐氏,乃帝尧之嫡裔。 传尧有十子二女,胄子监明早卒,丹朱及他子皆不屑。 尧将二女(娥皇、女英)予舜为妻,并禅帝位于舜。 故史有“尧以九男二女事舜”之说。
舜执政后,封尧之次子朱于丹渊为侯,故名丹朱。 据汉纬书《尚书中侯》载:“尧之长子监明早死不得立,监明之子(式)封于刘,朱又不屑而弗获嗣。 ”式之领地在刘轩(今河南省荥阳之西河)。 后迁于唐(今河北省唐县),以祀尧祠。 式即以刘为氏(亦有尧第九子源明封刘氏之说)后人以唐为刘氏的发源地,故刘式乃我族肇姓之始祖也。
刘氏子孙在中国历史上出了三个划时代的人物,即刘累、士会(范武子,亦称范会)、刘邦。
刘式传十代至夏孔甲时,封刘为御龙氏,领地豕韦(今河南省滑县西),即因刘累驯龙故。 夏亡商立,复封刘为豕韦国。 至周,先封刘于唐国,领地在陶唐旧地(今山西省冀城西)后封刘于杜国,领地杜曲(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故有唐杜氏之称。 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年),距刘累二十多世的最后一任杜伯无辜被杀,其子隰叔避难奔晋,被晋国重用任士师之职。 隰叔之子士蒍后在晋任司空之职,食邑于随(今山西省介休东南)。 士蒍之孙士会,史称范武子,是晋国称霸中原的功臣,司马迁在《史记》中列表与孔子齐名。 东汉人王符在《潜夫论》中称:“刘氏自唐(尧)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 ”士会退休时,晋景公鉴于他对晋国的贡献和不朽的业绩,在已有领地随邑的基础上加封另一领地范邑(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范城)。 自西周至春秋数百年,刘氏子孙有以封地为姓,有以父职为姓。 故唐、杜、随、士、范、司空皆刘之血裔也。 古之刘氏家规有“不与上述姓氏通婚,违者流放三千里”。
史载公元前620年,士会因故被迫在秦开始长达七年的流亡生活。 公元前614年,士会回归晋国,有一支子孙和族人仍留在秦国。 由于在秦既无官职又无领地,传是士会之孙,士轼之子龙(亦传是士燮次子贵文)决定恢复显祖刘累姓氏。 刘龙者即我刘氏复姓之始祖也。
汉刘向自叙家史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 秦灭魏,徙大梁,都于丰”。 宋人邓名世在《古今姓氏辩证》中载:“祁姓之刘氏传十三世(自士会至丰公),有人于战国时在魏任大夫者,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其子刘清又迁丰沛”。 后有刘邦。
刘邦,丰公之孙,字季。 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剑定天下。 身经数百战,推翻暴秦,建立汉王朝。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我刘氏先祖,文治武功,圣贤群播; 经史诗文皆有名家; 侯王将相,不乏其人。 仅刘姓称帝者多达66人,历时650多年,先后建有西汉、东汉、蜀汉、前汉、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大齐等王朝。
我刘氏先祖中的仁人志士爱民兴国,以天下为家,与时代共进,敢为天下先。 为汉民族的确立、汉文化的发展乃至中华文明基础的奠定和中华民族的昌盛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刘氏家族亦以此为契机,得天独厚地获得了繁荣和发展。 至今日已成为中华民族主体姓氏的第四大姓。
唐《元和姓纂》一书中记载刘姓支派多达50支,《广韵》收录刘姓二十五郡望,彭城刘氏都首当其中,而彭城丛亭里刘氏更是中华刘氏中最著名的宗族。 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丛亭里刘氏南迁京口(今江苏镇江)至唐代其中一支又迁滁州瑯琊。 我宿松、黄梅刘氏十六支之共同先祖巨容公就诞生在这里。
巨容公生于唐敬宗宝历二年丙午(公元826年),殁于唐昭宗龙纪元年己酉(公元889年),乃汉高祖三十三世孙(大成宗谱为四十二世孙)。 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武科进士。 初任临河尉,迁宣州宁国令,乾符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因功升银青光禄大夫、右骑常侍,山南东道节度使。 为我族迁江西一世祖。 妣程、徐、余氏。 生子三:程生汾,徐生迥,余生迪。
汾公,字伯临,大行十四,任镇南军节度使,受封彭城国公,生子十四:汉兴、汉升、汉从、汉明、汉宗、汉瑞、汉广、汉匡、汉胜、汉吞、汉英、汉宁、汉彬、汉平,其中有十人登仕。 迥公,字超仕,大行十八,仕迪功郎,生子三:汉科、汉和、汉穆。 迪公,名永年,字元吉,大行十九,初任鄱阳宰,后迁银青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左仆射,宣提左相。 生子五:汉亦、汉交、汉燮、汉方、汉言,皆任都尉,世称“五尉世家”。 巨容公后裔历宋、元、明、清至今一千余年的繁衍、发展,派别支分,源远流长,海宇遍布,形成当今刘姓主体之一。
元朝末年,宿松是多方交战的战场。 当时土地荒芜,民不聊生。 按地方志记载,居民大多外出避难。 明洪武初,朱元璋实施移民,我族十六支(除铎公迁湖北黄梅)迁松始祖,除礼景公南宋末年、庆三公、受卿公元朝末年迁松外,其余均系此时前后迁松。
礼景公:讳公景,字超遇。 汾公七子汉广公支下,巨容公十二世孙。 祖籍江西浮梁奉新县,于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避战乱隐迁宿松北关外刘家河,迄今816年,繁衍三十二代。
庆三公:讳有道,行四,行名庆三,号冰蘖道人,迪公五子汉言支下,八十一公幼子,巨容公十四世孙。 祖居江西鄱阳清塘,元末携家小带义仆张信三,傅寿四迁居宿松东乡牛岗岭刘老屋,迄今近八百年,繁衍二十八代。
兴一、兴二公:两公为亲兄弟,汾公九子汉胜支下,巨容公十六世孙,兴一生于1220年,兴二生于1225年。 元宪宗五年(1255)乙卯为避战乱,二公同时迁松,兴一居佘家嘴刘家坂,兴二居西关外中山嘴,迄今752年,繁衍二十七代。
性灵、性广公:二公为兄弟,汾公九子汉胜支下,巨容公十九世孙,长性灵,次性广,均为两支开派始祖非迁松始祖,迁松祖应为其曾祖恭公。 恭公:巨容公十六世孙,名恭,字开端,祖居江西饶州江右,于元顺帝天顺元年(1328)避乱迁居宿松陈汉沟,再迁峰炉寨竹林湾,迄今679年,繁衍二十六代。
受卿公:讳卿,字少庵,汾公七子汉广支下,巨容公十七世孙。 祖籍江西五百口,分迁桐城,继迁四川巴县,任四川蓬州州判,迁升安庆刺史,于元顺帝元统十八年(1358)遭红巾兵乱,弃官迁隐宿松县城东关外汤家山,继迁北山刘公坡、许岭刘围、长坂、刘屋(原名韩家垅、深树峦),迄今649年,繁衍二十六代。
金冠公:讳金冠,字培本,汾公七子汉广公支下,巨容公十八世孙,祖居江西彭泽五百口深进庄,于明洪武四年(1371)奉诏迁松,居县城东关外排山庄刘朱山,迄今637年,繁衍二十五代。
妙清公:汾公七子汉广公支下,巨容公十九世孙。 祖居江西湖口寺前垅,于明洪武二年(1369)奉诏迁松卜居宿松花凉亭刘家篱花竹峦,迄今639年,繁衍二十三代。
兴四公:讳馨四,字云从,汾公七子汉广支下,巨容公十九世孙,祖居江西彭泽五百口,于明永乐年间偕五弟行盐驾七舟经仪征来宿松许岭东泊滨大桥口刘屋定居,迄今近600年,繁衍二十四代。
友桢公:讳祯,后从桢。 汾公七子汉广公支下,巨容公十九世孙。 祖居湖口花尖山,于明洪武二年(1369)奉诏迁松,卜居县城东乡六图七甲,迄今638年,繁衍二十四代。
妙兴公:汾公九子汉胜支下,巨容公十九世孙,祖居江西饶州滥泥湾,明洪武二年(1369)奉诏经东至县东流下隅坂迁松,后卜居宿松凉亭刘博士湾,迄今638年,繁衍二十三世。
正阳公:汾公十九世孙为念五公五世孙,明洪武二年(1369)由江西彭泽石垅奉诏迁松,卜居宿松东乡山前上发驾冲,后裔分迁千岭石垅、湖草嘴、竹墩,已历600年,繁衍二十代。
远三公:汾公九子汉胜公支下,巨容公十八世孙。 祖居江西饶州江右,于明洪武二年(1369)奉诏迁松,卜居宿松鲁家河,迄今638年,繁衍二十一代。
铎公:字应端,汾公七子汉广公支下,巨容公二十一世孙,祖居江西德化县石街口,约于明成化七年(1471)间,迁湖北黄梅县谢滩镇板桥坂定居,迄今有500余年,繁衍十八代。
宽公:汾公十子,汉吞公支下,巨容公二十四世孙。 祖居徽洲休宁县梅林坊,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迁松,卜居宿松下仓铺。 迄今有475年,繁衍十七代。
国荣公:字爱泉。 汾公七子汉广公支下,巨容公二十六世孙。 祖居江西湖口县江桥,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迁松,卜居宿松汇口曹湖刘港(原名石板桥),迄今有434年,繁衍十六代。
我迁宿松、黄梅刘氏各支子孙,与其他姓氏家族一道,经数十代披荆斩棘,沐雨栉风,将宿松、黄梅变成了长江沿岸有名的鱼米之乡。 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通,虽是同宗,数百年来互不知晓而各自成支。 此次宗谱合修,在宿松应是前无古人之举! 它将对加强宗族团结,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是各民族、各家族繁衍发展的总和,我刘氏先祖在各自的时代同其他炎黄子孙一道,为保卫祖国、建设家园毕尽其力,尤以勤劳勇敢、正直善良、仁义忠信显著于世。 唐朝我族大诗家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今之族人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当继往开来,弘扬先祖美德,和衷共济,奋发图强,为繁荣祖国、昌盛家园、振兴中华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是,将上不负祖宗厚望,下无愧于子孙矣。 是为序。
公元二零零七年岁次丁亥季春月吉旦

刘氏上古、远古世系考
志柱
上古:
黄帝轩辕氏,姓姬。 黄帝父乃有熊族之子,母名附宝,乃炎帝裔,帝里之孙女。 附宝力大,善能训熊,常猎于有熊山,偶遇黄帝父与虎斗,附宝驱熊助之,归死虎于黄帝父,父感其义,求之为偶,然久婚未孕,一日梦祥光掠顶,上绕北斗枢星,继而入怀而孕,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姬水,后居轩辕丘,故名轩辕氏。 帝生于榆罔之三十六年(前2543)戊戌,及长,助榆罔战蚩尤于涿鹿,值榆罔无道,黄帝率众攻伐榆罔于阪泉之野,二十一岁(前2523)年戊午即帝位,以土德而王,色尚黄,都涿鹿。 崩于(前2424)年丁酉,传说乘龙升天,在位一百年,享寿一百二十岁,葬桥山黄陵(今陕西黄陵县)。 配西陵氏嫘祖,嫘祖养蚕丝织。 生子二,玄嚣、昌意。 传子玄嚣(少昊)
少昊金天氏,黄帝长子,姓姬,讳玄嚣。 母名嫘祖,梦大星如虹下临,
孕十一月而生少昊于华渚。 少昊能修太昊之政,故曰少昊。 少昊生于黄帝八十五年(前2439)壬午,十七岁(前2423)年戊戌继位,以金德而王,色尚白,都曲阜。 在位八十四年,崩于(前2340)年辛酉,享寿一百岁,传位于弟昌意之孙颛顼。 配穷桑氏修己,生子一,侨极
侨极穷桑氏,少昊之子,姓姬,母名修己。 侨极生于颛顼四年(前2336)
乙丑,殁于颛顼六十八年(前2272)己巳,妣陈丰氏国英,生子一,帝喾
帝喾高辛氏,侨极之子,姓姬,母名国英,孕十一月而生帝喾。 帝喾
生于颛顼五十年(前2290)辛亥,帝喾十五岁佐颛顼,因初封于辛,建都于高,故曰高辛氏。 三十岁(前2261)年庚辰继位,以木德而王,色尚青,都高(亳)。 在位七十五年,崩于(前2187)年甲午,享寿一百零四岁。 传子帝挚。 帝喾配四妻,生子四,一曰娵砦氏常仪,生挚(继帝位)。 次曰陈锋氏庆都,生尧(放勋、即帝尧)。 三曰有娀氏简狄,生契(为殷商之祖)。 四曰有邰氏姜源,生弃(后稷为周之祖)。
帝尧陶唐氏,帝喾之次子,姓伊祁,讳放勋。 母名庆都,感赤龙之祥
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尧生后随母寄于伊长儒家,故从母姓曰伊祁氏。 尧十二岁佐长兄帝挚,受封于陶,十五岁改封于唐,故曰陶唐氏。 尧生于帝喾之六十五年(2197)甲申,二十一岁(前2177)年甲辰继位,以火德而王,色尚赤,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尧视嫡子丹朱不肖,封其于刘地。 七十一岁(前2127)年甲午征舜为继承人,九十一岁(前2107)年甲寅传位于舜,崩于(前2080)年辛巳,葬阳城谷林(今山东定陶),在位七十年,摄政二十八年,寿一百一十八岁。 配散宜氏女皇,生子九,监明、开明、启明、胤明、觉明、卧明、晦明、渊明、源明(丹朱),生女二,娥皇、女英,皆适帝舜。 《孟子·万章》及《淮南子·泰族训》皆云:“尧使九男二女事舜”。
远古:
01、源明公,帝尧九子,字丹朱,(或曰帝尧长子监明生刘式为大始
祖)。 生于帝尧十八年(前2160)辛酉,殁于帝舜二十九年(前2079)壬午。 妣凤、巫氏,生子一,永河。
02、永河公,源明公之子,字秉正,生于帝尧四十二年(前2136)乙
酉,殁于夏禹王十一年(前2060)辛丑。 妣密氏,生子二,济安、济乐。
03、济乐公,永河公次子,字天申,生于帝尧六十九年(前2109)壬
子,殁于夏禹王十六年(前2055)丙午。 妣甘氏、姚氏,生子一,岁纪。
04、岁纪公,济乐公之子,字西山,生于帝舜二十六年(前2082)己
卯,殁于夏启王八年(前2008)癸巳。 妣藜氏、陆氏,生子三,正成、正定、正坤。
05、正坤公,岁纪公三子,字铭山,生于夏禹王十九年(前2052)己酉,
殁于夏仲康五年(前1972)己巳。 妣伪氏,生子一,长历。
06、长历公,正坤公之子,字万年,生于夏禹王四十八年(前2023)
戊寅,殁于夏寒浞五年(1951)庚寅。 妣翟氏、有熊氏,生子三,德仁、德尧、德科。
07、德尧公,长历公次子,字乾泰,生于夏太康十六年(前1990年)
辛亥,殁于夏寒浞三十年(前1926)乙卯。 妣薛氏、姑氏,生子二,仁宏、仁发。
08、仁宏公,德尧公长子,字启明,生于夏相王元年(前1963)戊寅,
殁于夏少康七年(前1897)甲申。 妣高阳氏、孟氏,生子五,廷光、廷坤、廷绅、廷珍、廷贵。
09、廷光公,仁宏公长子,字秦贞,生于夏寒浞九年(前1937)甲辰,
殁于夏杼王八年(前1875)丙午。 妣姒氏、雍氏,生子一,爵南。
10、爵南公,廷光公之子,字长庚,生于夏寒浞四十七年(1909)壬
申,殁于夏槐王二十年(前1846)乙亥。 妣尚氏,生子二,行矩、行清。
11、行矩公,爵南公长子,字景生,生于夏杼王元年(前1882)己亥,
殁于夏王不降九年(前1797)甲子。 妣慕容氏、晏氏,生子三,复盛、复旺、复松。
12、复旺公,行矩公次子,字德顺,生于夏槐王十二年(前1854)丁卯,殁于夏王不降二十六年(前1780)辛巳。 妣蒙氏、易氏,生子四,茂光、茂清、茂华、茂文。
13、茂清公,复旺公次子,字光万,生于夏芒王九年(前1831)庚寅,殁于夏不降四十一年(前1765)丙申。 妣向氏、丁氏,生子一,孔阳。
14、孔阳公,茂清公之子,字景丰,生于夏泄王十二年(前1810)辛亥,殁于夏扃王七年(前1740)辛酉。 妣巢氏,生子三,日盛、日永、日贵。
15、日永公,孔阳公次子,字元洪,生于夏不降二十一年(前1785)丙子,殁于夏廑王二十一年(前1705)丙申。 妣西梁氏,生子二,德荣、德康。
16、德 荣,日永公长子,字宏道,生于夏不降四十年(前1766)乙未,殁于夏孔甲六年(前1699)壬寅。 妣逢氏,生子一,聚义。
17、聚义公,德荣公之子,字聚义,生于夏扃王二年(前1745)丙辰,殁于夏皋王五年(前1669)壬申。 妣姑氏、姜氏,生子三,刘累、刘宗、刘祖。
18、累 公,聚义公长子,字华美,生于夏廑王三年(前1723)戊寅,殁于夏桀王十二年(前1640)辛丑,葬鲁山(今河南鲁山)。 妣赵氏、汪氏,生子九,大益、万益、永益、洪益、正益、宗益、顺益、昌益、伯益。
19、昌益公, 累公之八子,讳旭,字裕仁,生于夏孔甲三十一年(前1674)丁卯,殁于夏桀王四十六年(前1606)乙亥。 妣黄氏、张氏,生子一,信盛。
20、信盛公,昌益公之子,讳歆,字锡命,生于夏桀王元年(前1651)庚寅,殁于商太甲七年(前1581)庚子。 妣徐氏、张氏,生子三,咏七、咏八、咏九。
21、咏八公,信盛公次子,讳泳,字梅柱,生于夏桀王三十年(前1622) 己未,殁于商太甲二十七年(前1561)庚申。 妣周氏,生子一,相承。
22、相承公, 咏八公之子,讳淋,字玉拔,生于夏桀王五十二年(前1600)辛巳,殁于商沃丁十五年(前1540)辛巳。 妣秦氏、农氏,生子二,刘岳(全禄)、刘麓(全福)。
23、麓 公,相承公次子,字全福,生于商太甲十四年(前1574)丁未,殁于商小甲九年(前1512)己酉。 妣罗氏,生子二,美燃、美熏。
24、美熏公,刘麓公次子,字洪周,生于商沃十年(前1545)丙子,殁于商太戊十一年(前1482)丁丑。 妣元氏,生子四,刘胜、刘胎、刘宁(乾元)、刘铜。
25、宁 公,美熏公三子,字乾元,生于商小甲元年(前1520)辛丑,殁于商仲丁元年(前1475)甲辰。 妣熊氏,生子二,炳亮、炳宽。
26、炳宽公,宁公次子,字茂高,生于商雍己十二年(前1493)戊辰,殁于商河亶甲四年(前1429)壬申。 妣余氏,生子二,文成、文盛。
27、文盛公,炳宽公次子,讳道山,字正义,生于商太戊二十四年(前1469)壬辰,殁于商祖乙十八年(前1406)乙未。 妣贝氏,生子三,明亮、明清、叼明。
28、明亮公,文盛公长子,讳锦遥,字太常,生于商外壬元年(前1447)甲寅,殁于商沃甲七年(前1382)乙未。 妣曾氏,生子三,隆吉、隆禧、隆和。
29、隆吉公, 明亮公长子,讳先江,字通财,生于商河亶甲九年(前1424)丁丑,殁于商祖丁七年(前1362)己卯。 妣程氏,生子二,瑞明、端明。
30、瑞明公,隆吉公长子,字坤成,生于商祖辛五年(前1400)辛丑,殁于商南庚六年(前1331)庚戌。 妣程氏,生子三,先柱(案喜)、先扬(案临)、先辉(案康)。
31、先柱公,瑞明公长子,字案喜,生于商沃甲十一年(前1378)癸亥,殁于商南庚二十二年(前1315)丙寅。 妣陈氏,生子三,源传、源佼、源福。
32、源传公,先柱公长子,字智和,生于商祖丁十二年(前1357)甲申,殁于商盘庚十三年(前1290)辛卯。 妣姒氏,生子二,维益、维宗。
33、维益公,源传公长子,字元申,生于商南庚五年(前1332)己酉,殁于商小乙五年(前1265)丙辰。 妣姒氏,生子二,新兴、新舆。
34、新兴公,维益公长子,字朋琳,生于商南庚二十六年(前1311)庚午,殁于商武丁九年(前1251)丙辰。 妣芋氏、休氏、屠氏,生子三,建吕、建音、建副。
35、建吕公,新兴公长子,字观榜,生于商盘庚十四年(前1289)壬辰,殁于商武丁三十一年(前1229)壬辰。 妣文氏、姒氏,生子二,文桢(宝招)、文祥。
36、宝招公,建吕公长子,字文桢,生于商小乙五年(前1265)丙辰,殁于商武丁五十五年(前1205)丙辰。 妣谢氏、吕氏,生子二,辰福、辰禄。
37、辰禄公, 宝招公次子,讳符,字明万,生于商武丁二十一年(前1239)壬午,殁于商祖甲十二年(前1182)己卯。 妣詹氏、张氏,生子三,任期、任玉、任授。
38、任玉公, 辰禄公次子,讳景,字九龄,生于商武丁四十六年(前1214)丁未,殁于商祖甲三十一年(前1163)戊戌。 妣张氏、姒氏,生子二,添祯、添祥。
39、添祯公,任玉公长子,讳道总,字秉新,生于商祖甲二年(前1192)己巳,殁于商武乙十二年(前1136)乙丑。 妣甘氏、魏氏,生子六,刘树、树湖、树涟、树淮、树江、树鸿。
40、树鸿公,添祯公六子,字伯亿,生于商廪辛元年(前1160)辛丑,殁于商文丁三年(前1110)辛卯。 妣卜氏、任氏,生子二,登富、登贵。
41、登贵公,树鸿公次子,字笃庆,生于商武乙十三年(前1135)丙寅,殁于商帝乙二十二年(前1080)辛酉。 妣狄氏、吕氏,生子二,俊通、俊达。
42、俊通公,登贵公长子,字楚扬,生于商武乙三十五年(1113)戊子,殁于商帝纣二十五年(前1051)庚寅。 妣田氏、曹氏,生子二,彦文、彦武。
43、彦武公,俊通公次子,讳略,字子熊,生于商帝乙十三年(前1089)壬子,殁于周成王三年(前1040)辛丑。 妣汤氏、巢氏,生子四,刘猛、刘勇(标林)、刘刚、刘强。
44、勇 公,彦武公次子,字标林,生于商帝纣十年(前1066)乙亥,殁于周康王十一年(前1010)辛未。 妣金氏、费氏,生子三,德胜、德朋、德暗。
45、德朋公,勇公之次子,讳建平,字道明,生于周成王元年(前1042)己亥,殁于周昭王六年(前990)辛卯。 妣任氏、曹氏,生子三,建唐、建典(朝良)、建培。
46、建典公,德朋公次子,字朝良,生于周康王元年(前1020)辛酉, 殁于周穆王十三年(前964)丁巳。 妣张氏,生子二,廷乐、廷声。
47、廷 声,建典公次子,讳照燃,字美华,生于周康王二十五年(前996)乙酉,殁于周穆王四十三年(前934)丁未。 妣毛氏、董氏、张氏,生子二,元振、元拔。
48、元振公,廷声公长子,讳之雄,字福立,生于周穆王三年(前974)丁未,殁于周共王九年(前914)丁未。 妣古氏、风氏,生子二,胜清、胜海。
49、胜海公,元振公次子,讳芳炳,字林枝,生于周穆王二十八年(前949)壬申,殁于周懿王五年(前895)丙寅。 妣修氏、陶氏,生子三,试玉、试集、试茂。
50、试集公,胜海公次子,字松华,生于周穆王五十二年(前925)丙申,殁于周历王十七年(前861)庚子。 妣古氏、孙氏、姒氏,生子一,长远。
51、长远公,试集公之子,字新德,生于周共王十九年(前904)丁巳,殁于周共和五年(前837)甲子。 妣章氏、胡氏、张氏,生子二,华封、泰寿。
52、华封公,长远公之子,字世郎,生于周夷王四年(前882)己卯,殁于周宣王十五年(前813)戊子。 妣古氏、易氏、徐氏,生子四,禄清、禄源、禄永、禄祥。
53、禄源公,华封公次子,字昌允,生于周历王十九年(前859)壬寅,殁于周宣王三十七年(前791)庚戌。 妣铨氏、孙氏,生子三,星亮、星辉、星开。
54、星亮公,禄源公长子,字万忠,生于周共和四年(前838)癸亥,殁于周平王八年(前763)戊寅。 妣夏氏、吕氏,生子一,杜伯。
55、杜伯公,星亮公之子,字致禄,生于周宣王十二年(前816)乙酉, 殁于周宣王四十三年(前785)丙辰。 妣西梁氏,生子二,昆叔、隰叔。
56、隰叔公,杜伯公次子,字仲良,生于周宣王三十四年(前794)丁未,殁于周平王三十年(前741)庚子。 妣逢氏、张氏,生子二,士泷、士云。
57、士云公,隰叔公次子,字诚光,生于周平王二年(前769)壬申,殁于周庄王八年(前689)壬辰。 妣张氏、孔氏、朱氏,生子七,仓棋、仓桔、仓模(士洪)、仓太、仓通、仓道、仓远。
58、士洪公,士云公三子,字宗仁,生于周平王二十八年(前743)戊戌,殁于周庄王十五年(前682)己亥。 妣邹氏、尤氏,生子三,荣信(士蒍)、荣文、荣武。
59、士蒍公,士洪公长子,字荣信,生于周桓王四年(前716)乙丑,殁于周惠王十七年(前660)辛酉。 妣吴氏、易氏、谢氏,生子一,伯缺(士缺)。
60、士缺公,士蒍公之子,字伯缺,号成伯,生于周庄王十年(前687)甲午,殁于周顷王元年(前618)癸卯。 妣司马氏、钟氏,生子四,大福、大禄(士会)、大贞、大祥。
61、士会公,士缺公次子,字柏元,号武子,生于周惠王阆十五年(前662)己未,殁于周定王二十年(前587)甲戌。 妣温氏、周氏、潘氏、尤氏,生子三,富仙(士燮)、富仁(士鲂)、富任(士球)。
62、士燮公,士会公长子,字富仙,号文子,生于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壬午,殁于周简王十一年(前575)丙戌。 妣曹氏(秦女)、彭氏、胡氏,生子四,贵龙、贵文(皆秦女曹氏生、留秦)、贵凤、贵舞。
63、贵文公,士燮公次子,字鸣甲,生于周顷王三年(前616)乙巳,殁 于周景王五年(前540)辛酉。妣妣胡氏、欧阳氏、生子六,刘得、刘开、刘玉、刘修、刘闰、刘斗。
64、刘得公,贵文公长子,字铭宗,生于周定王十七年(前590)辛未,殁于周悼王元年(前520)辛巳。妣主氏、纪氏,生子三,璋礼、璋秀、璋华。
65、璋秀公,刘得公次子,字文先,生于周灵王十八年(前554)丁未,殁于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丙午。妣沙、李、丁氏,生子二,全盛、全葛。
66、全盛公,璋秀公长子,字青美,生于周景王十五年(前530)辛未,殁于周贞王二十四年(前445)丙申。妣谢氏、江氏,生子四,榜熏、榜炤、榜杰、榜熙,
67、榜炤公,全盛公次子,字盛臣,生于周敬王十八年(前502)乙亥,殁于周考王九年(前432)己酉。妣郭氏、何氏,生子三,显科(梦清)、显和(梦祖)、显秋(梦文)。
68、显科公,榜炤公长子,字梦清,生于周元王元年(前476)乙丑,殁于周威烈王六年(前420)辛酉。妣龙氏、周氏,生子四,拱和、拱桂、拱照(刘明)、拱科。
69、明 公,显科公三子,字拱照,号庄公,生于周考王二年(前439)壬寅,殁于周烈王五年(前371)庚戌。妣方氏、于氏,生子五,报江、报联(刘远)、报睦、报淮、报盛。
70、远 公,明公次子,字报联,号申公,生于周威烈王十八年(前408)癸酉,殁于周显王三十年(前339)壬午。妣夏氏、吕氏,生子一,刘阳。
71、阳 公,远公之子,字延光,号文公,生于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辛丑,殁于周慎靓王元年(前320)辛丑。妣吉氏、杨氏、段氏,生子四,恩盛(刘清)、恩春、恩柏、恩桢。
72、清 公,阳公长子,字恩盛,号成公,生于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丁丑,殁于周赧王四十年(前275)丙戌,葬今江苏丰县金刘砦汉皇祖陵。妣李氏、程氏、胡氏、梁氏,生子二,仁星(荣)、仁纪(发)。
73、荣 公,清公长子,字仁星,号丰公,生于周慎靓王五年(前316)乙巳,殁于周惠王三年(前253)戊申,葬虔州今浙江。妣赵氏,生殁未详,葬今江苏镇江黄龙出洞形。妣梁氏,生殁未详,葬今江苏沛县万路乡狮形坐西朝东向。生子三,刘煓、正朝、定元。
74、煓 公,荣公长子,名显初,字执嘉,号太公,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辛巳,崩于高祖十年(前197)甲辰秋七月,尊谥太上皇,葬万年陵(今陕西栎阳)。配李氏,生于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庚寅,崩于秦始皇六年(前216)乙酉,尊谥昭灵后,葬今江苏徐州仙人骑鹤形坐南朝北向。生子三,伯(孟)、喜(仲)、邦(季)。配王氏,生殁未详,葬合李氏同山同向。生子一,交(游)。
二OO七年丁亥孟春月 吉旦
刘氏祖堂与团林村
锦 玉
趾凤乡团林村历史悠久,该村以刘氏先祖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在村西北角的狮子山脚下始建刘家屋,后部分子孙分迁他处后称“刘家老屋”近现代易名“刘家大屋”,今依刘家大屋为主体的团林屋设团林村。
刘家大屋(原刘家老屋)的建造者,刘氏先祖年轻时是给当地一大户人家养马的仆人,因其勤劳忠厚可靠,深得雇主的信任和厚爱,若干年后,当他离开雇主家后,通过兴水运,搞竹木经营,艰苦创业,经营有方,从一个仆人成功“逆袭”成为当地富甲一方的旺族,他有六个儿子,因此建屋时耗时五年,为六个儿子,盖起了一进六重,每人一进。选址以周易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屋前有小河,屋后有靠山,屋场溶于山水间,山灵水灵,错落有致,老屋主体一进七重,五个大厅七道门,十五开间,建筑面积四千五百平方米,马头山陡壁,青石块墙脚,青砖小瓦,穿梁竖柱,四水归堂,青石板铺成的重进小巷内外相通。第五进堂厅为祭祖之场所,以五重堂厅为中轴线的两边厢房为居住场所,各重之间有天井通风采光,堂厅内匾额高悬,集宗词与居室一体,为典型的徽派建筑。
刘家大屋祖堂既是族人敬宗祭祖传授家规家训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是家庭,家族议事和办理红白喜事及节庆的公共场所,在祖堂内专门设有“禁赌牌”,以昭示子孙不得参与赌博。
从远望去,刘家大屋背山面水,屋后有雄伟的狮子山,屋前是湾湾的小河,当地人有一首诗这样来形容它选址:“狮潜山麓伴龙眠,桂馥兰芳满院妍”大门前均配有八字形的门楼,这样建筑既能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又是一种气派的象征; 青石凳门槛,门套连成一体,经历百年而不朽。 整个设计隐喻着“重门燕喜,大地皆春”,朴实无华,古色古香。
值得一提的是,大屋的一处有几根柱子是倒立的,这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与人为善终有报的故事:
据传大屋的建造者且来自江西的大师傅,这位大师傅素来喜欢吃鸡内金,可在大屋施工期间,鸡吃了不少,鸡内金一直没有见过,他就很生气,大师傅为了泄愤,就把这几根柱子故意倒立,当他完工返乡时,大屋主人给他一个竹筒说是带在路上吃的食物,他在路上打开竹筒一看,发现满满一竹筒全是鸡内金,这让大师傅很羞愧,马上赶回大屋, 用斧子在这几根倒立柱子上敲了三下,口中念道“倒立柱子万万年”。 因此大屋一直屹立不倒。
二零壹壹年被宿松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正准备申报更高级别的保护单位。
注:据资料记载,刘家大屋祖堂是清朝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建造的。 而不是门前的牌子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 这样可以于投资建造者在宛公的说法相符。 因为:在宛公生于1660年、殁于1733年。
公元二零一八年秋

劉氏《清源宗譜》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赞(3)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刘氏《清源宗谱》劉氏《清源宗譜》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