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太平军水师三战武汉

烟波浩渺的长江,好象一条天然的防线,从武汉三镇穿过,奔腾不息地日夜向东流去。
新任湖北巡抚常大淳整日焦躁不安,坐卧不宁。他是在太平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挺进湖南的形势下走马上任的。大兵压境,巡抚这把交椅确实不那么好坐了。

洪泽湖


不久前,常大淳曾亲自率兵前往岳州,将数百条装满巨石的木船沉入洞庭湖入口处,以阻遏太平军从水路进攻武汉。同时,又下令当地武装团练严密控制船只,不准随便靠岸停泊。这一切部署完毕,常大淳方才定心,确信湘江下游已成片帆难渡之势。
哪知道,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的十万人马开到湖岸,在当地百姓支持下,仅用一天时间把沉在湖口的船只和巨石清除了。驻守岳州的清军提督胆小如鼠,不战而逃,岳州城很快落入太平军手中。
消息传来,武汉的清军惶惶不可终日。常大淳一面强作镇定,虚张声势,一面急奏咸丰皇帝,惊呼武汉三镇已被太平军团团包围,朝不保夕,乞求火速救援。
这时候的太平军,正当声威大震的全盛时期。占领岳州城后,不仅缴获了清军大量火炮军械,而且还获得了大小船只五千多条,太平军第一支水军就在此基础上成长壮大起来。
统辖水军的指挥叫唐正才,湖南祁阳县人,原是贩卖木材的商贩,长年累月奔波于风浪之中,水性极好,又熟悉长江中下游的航道。太平军攻打岳州前,急需船只运输兵员粮草,将唐正才的船扣了。唐一家生计全在于船,如船被征去打仗,何以养家糊口?于是,他同太平军士兵争吵起来。正在此时,杨秀清赶到,问明情由,对唐正才说:“清兵入关,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一就是罄南山之竹,决东海之波,也写不尽他们的罪孽,你我堂堂男儿,岂能坐视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救?经过杨秀清一番开导,唐正才自愿加入太平军。杨秀清望着一望无际、波涌连天的洞庭湖,心中暗暗思忖:要夺取武汉三镇,然后挥师东下,太平天国非建立自己的水师不可!眼前这个苦船工,正是个有用之材。于是,他当即任命唐正才为典水匠,职同将军。
唐正才统辖水军后,首先把所有的破船、旧船都修葺一新。然后,他又在岳州城内外到处张贴告示,广招人马,扩充水军队伍,进行整编。

首战大捷出奇兵
公元1852年I2月,太平军在天王洪秀全亲自率领下从岳州启程东进。只见江中千帆竞发,两岸旌旗蔽日,浩浩荡荡,一路凯歌,直叩湖北大门。
几天后,太平军的战船便迎着凛烈的江风,威武地游弋在武汉三镇附近的江面上,并不断地向武昌城发射火箭。清军将士莫不惊恐万分,常大淳更是几夜不敢阖眼。他料定太平军一定是前来攻打武昌,急不迭地将火炮调集到武昌城,以便加强防卫力量。
岂不料,太平军施的是声东击西之计。唐正才用火箭佯攻武昌只是为了骚扰分散敌军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他正指挥快船急驶右军船队,并率火兵用土炮猛轰汉阳城墙。12月22日太平军水陆夹攻,迅速占了汉阳。接着又渡江占领了汉口。
武昌与汉阳隔江相望,一衣带水,可这里江面辽阔、浩瀚,特别是遇到刮风下雨,更是水急浪涌,异常险恶。唐正才仔细观察了地形水势,感到靠现有的木制战船,要想横渡长江夭堑,强攻武昌城是不可能的。他苦苦思索了几天几夜,决定从汉阳晴川阁到武昌汉阳门之间架设一座浮桥,以便让攻城士兵通过。这一段江面相对来说较窄,水流也较缓。
浮桥系用粗缆横缚圆木,再在上面复置板障,逐段系上几十斤重的大铁锚,然后抛入江中固定。为了抢在清军援兵到来之前完工,太平军水军全体将士在江岸点燃灯笼火把,日以继夜地进行施工。铁臂银锤敲打铆钉的声音,从江东到江西连成一片,响彻入云。几天以后,三座浮桥象三条巨龙一般,横亘在长江、汉水之上,将汉阳、汉口同武昌联结成浑然一体,人马往来,履如坦途。
常大淳采取焚烧拆毁城外民房的办法来阻止太平军进攻,大火烧了十天,最后仍未能阻止太平军接近城墙,1853年1月12日黎明,唐正才率水军利用弥天的江雾巧渡长江,用土雷炸毁武昌文昌门城墙二十余丈,八名太平军勇士扬旗先登。尔后,几十名身穿红袄,头扎黄巾,背插短刀,勇武矫健的登城突击队突破城防,填塞了清军的炮,率先冲入城内。千军万马紧紧相随,或跨浮桥,或乘快船。纷纷登上对岸。以闪电般速度向清军杀去。经过激烈的鏖战,武昌城终于被攻占。常大淳无处逃遁,畏罪自杀。
2月9日,太平军即乘胜挥师东下,于3月19日攻克江南最大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不久便在此建都,改称天京。

二战受挫筹良策
从占领武昌到进军南京,太平军水军日益壮大,不仅增添了数千条战船,官兵也达到十几万之众,并由原先的前、后、左、右、中五军扩展为九军。经唐正才提议,又在南京下关大王庙前建立了造船厂,按缴获来的清军战船、炮船,仿制了一种长二、三丈,上有布篷,船旁画龙,两侧安装八个划桨,能容三十人左右的快战船。还设计制造了一种“木筏营垒”,以大木排并扎,外用木围,开上炮眼,中搭板屋,密架枪炮,可以进行炮火攻击,从而大大强化了水军的战斗力。
1855年1月,太平军回师西征,又克汉阳、汉口两镇。在攻打武昌时,遭遇了清政府最精锐的武装一一湘军,暂时受了一些挫折。
湘军是以曾国藩为首组织起来的。太平军打下武汉三镇以后,曾国藩即在湖南筹建水师,开办船厂,制造快蟹、长龙等大型战船百余艘,舢舨、轻舟近千条,并网罗两万人,大都用外国的洋枪、洋炮武装起来。
一天,曾国藩趁江雾连天,用洋炮炸毁了太平军的浮桥,又派水师偷袭了太平军水营,纵火烧毁了停泊在江面要塞处的太平军战船近两百条,迫使太平军撤回到汉阳岸边。为了狠狠回击湘军的嚣张气焰,天王洪秀全命翼王石达开督军赴援。到了前线,石达开登高观察湘军军情。远远望去,但见敌船以八门金锁阵排列,快蟹、长龙大船居中指挥,快速灵巧的舢舨、轻舟往来作战,船上火炮精良,确实不可轻视。
回到太平军大本营,石达开便同手下将领一起商议攻打武昌的战略战术。有不少人感到敌强我弱,恐怕难以制胜,但石达开并不以为然。他分析说,敌军的优势中潜伏着致命的弱点,就是:快蟹、长龙船体笨重,必得舢舨、轻舟掩护方能发挥作用,倘能将两者分隔,再用火攻,便可稳操胜券;再则,敌军水师自出长沙后转战千里,连陷两城,正骄横不可一世。但没有得到休整,将士疲劳。骄必轻敌,疲必易乘,攻克武昌是有把握获胜的。

三战奇袭获全胜
战场上的胜败往往取决于指挥员正确的判断。石达开先派出小船,在江中装上柴草、硝药,然后浇上膏油,纵火后冲入敌阵。又派兵沿江岸呐喊助威,密射火箭,搅得敌军夜夜不得安宁。这样相持一个月后,石达开料定敌军疲惫尤甚,求战更切,于是主动撤出湖口守兵,诱敌进湖。
曾国藩果然中计。公元1855年1月29日,湘军水师列队追击,那些快蟹、长龙因行驶不便,被逼在湖口外抛锚停泊,一百多艘舢舨、轻舟则扬帆冲进内湖。夜幕刚一降临,忽听一阵雷鸣战鼓,太平军船队以左、右两行封锁了湖口。在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中,船上火箭齐发,土炮远射,一时间,鄱阳湖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湘军士兵被打得丧魂落魄,溃不成军。
被堵截在湖口外的快蟹、长龙因失去舢舨、轻舟的配合,动弹不得,逃回了九江。
2月11日夜里,月黑风高,太平军三十多条小划子借夜色的掩护,突袭湘军水师船队。一声炮响,火箭象雨点似地落到敌军船上,顿成一片火海。曾国藩企图开炮轰击,作垂死挣扎,无奈炮位均在战船前部,根本无法射向在尾部出现的目标。
经过这场水上浴血奋战,湘军水师遭到致命打击,曾国藩的管驾官刘成槐、李子成死于太平军手中。曾国藩预料自己的末日将临,欲跳水自杀,幸被从湖内溃逃出来的舢舨救起,才算保住了一条命。不久,仓惶地躲进了南昌城。英勇的太平军在湖口、九江两次水战中获大捷后,一鼓足气,乘胜西追,于4月3日再次克复武汉三镇。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太平军水师三战武汉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