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坤一及其楚军述论

刘坤一(1830—1902),字砚庄,湖南新宁人。起家于楚军,因军功卓著累经保举,几年之间由一名僻乡秀才而青云直上,到同治四年(1865)就已跻身于江西巡抚之位,其后又担任了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任封疆大吏几达四十年之久。从近代太平天国到清末推行新政,半个世纪间所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都与他有着重大关系。

刘坤一


尤其是在甲午之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先后去世,李鸿章失势,他俨然成了湘淮将领中最有资望的人物,其地位作用极其显赫。然而历史学界对他的研究却很不够,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一本专著问世,专题论文也十分鲜见,且出入甚多。据此,笔者不揣浅陋,以撰斯文,对刘坤一及其楚军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活动作一述论。

刘坤一的家乡湖南新宁,是与广西交界的一个偏僻小县。刘坤一的祖父刘菼,曾中过秀才,在乡中颇有名气,但其家境不裕,靠卖豆腐兼营一些木材生意为业,常往来于新宁、宝庆间。刘母傅氏于道光十年(1830)在扶夷江的一个木排上生下刘坤一。刘兄弟有四,坤一居长,五岁发蒙,十六岁应府试,取入县学,十九岁应科试列为一等,取补廪生。就在这一年,一场突变,中断了刘坤一蟾宫折桂的途径,走上了投笔从戎的道路。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继雷再浩起义被镇压之后,新宁县又爆发了李沅发起义。适刘坤一和刘长佑从省城长沙乡试落第归来,他二人匆匆安顿了家眷,就迅赴宝庆府署告变,请兵收复县城。二人回来后,即组织了四乡二十八村乡勇围城。在持续了二十多天之后,知府张镇南、道员杨炳坤才率兵抵达新宁。起始,杨十分轻视乡勇,且“疑乡勇不可信,令驻十里外,惟营兵得近城。贼势遂张,日出挑战,兵伤者众”。最后还是依靠乡勇为主力,挖地道入城遂破城垣。李沅发见势不可据,由北门突围而出,刘坤一与刘长佑等率乡勇追之,“一日驰百里,歼贼百余人。”李沅发逃至广西兴安苗山中,被刘坤一等“方谋穷追剿灭之”,杨炳坤却以李沅发已全股剿灭上报,其所率之绿营兵勇尽撤。次年,李沅发的起义最后仍是被刘坤一的新宁乡勇所镇压。

新宁是当时湖南最早办团练的县,在雷再浩起义之前,江忠源就始集村民为团练,“每月朔,会乡村子弟,剀切譬晓,俾知亲亲长长之义,阴以兵法部勒其众。”不久,雷再浩发难于新宁,江忠源率乡勇助官军围剿,平之。湖广总督裕泰以此功保举江忠源为知县,赏蓝翎,拣发浙江秀水。

刘坤一、刘长佑也正是在江忠源的影响下,为镇压农民起义而办起了团练,这支团练成为了后来楚勇的前身,亦可视为其后不可一世的湘军的渊蔽。

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于金田,清廷派大学士赛尚阿督师征剿,闻新宁民勇凶悍可用,疏调母丧守制在家的江忠源募勇赴军。江忠源又邀请刘坤一与刘长佑二人同出,时刘长佑以其父新丧为辞未出,而刘坤一则受邀担任了江忠源的军中记室。他们以原新宁乡勇为班底,挑选了五百人赴军。但不久因向荣与乌兰泰二人矛盾重重,新宁乡勇深受奚落,江忠源与刘坤一均借辞引归。刘坤一在《养病游白云寺作所百韵》中有句:“投笔为饥驱,无志觅封侯。初弹冯瑗铗,继用冉求矛。”其旁注中记载了他曾入江忠源幕为军中记室,不久告归之事。《清史稿》等史籍记载刘坤一于咸丰五年方入楚军,实误。

第二年,太平军势力迅速发展,起义烽烟渐向湖南蔓延。清将乌兰泰战死,桂林告急,江忠源闻警,又再次募勇赴救桂林,“含新旧所部千七百人,名楚勇,是为楚勇之始。”此次,刘长佑随江忠源参赞军机,刘坤一则因父丧未从。咸丰三年(1853),江忠源在庐州战死,楚军悉归刘长佑。咸丰五年(1855),刘长佑从江西率军回救湖南东安、新宁,邀刘坤一出帮办军务,刘坤一从之。遂撤江部原勇,另募精壮一千三百,合李明惠部一千九百成军。刘坤一初出茅庐就用计设伏扬溪村,截击白公渡而大获全胜,遂解新宁围。其后又接连克复茶陵、郴、桂、宜章等城,刘遂以勇猛顽强、奋不畏死获奖,叙功以教谕遇缺即选。

江西是湘军与太平军争夺最激烈的省份,曾国藩、左宗棠勋绩辉赫,其大功皆自江西始;同样,刘坤一之飞黄腾达,其立功发家之地亦始在江西。

咸丰六年(1856),楚军奉檄再援江西,刘长佑荐刘坤一有将才,令募勇二营,名清祁勇,此为刘坤一自令一军之始。时江西八府五十州县均被太平军占领,曾国藩所据南昌仅一孤城。作为太平军的后方根据地,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都先后在江西专意经营,且有赖裕新、林启容、黄玉昆、胡以晃等劲将驻守。袁州为赣州上游,江西门户,进可入湘直捣湘军老巢,退可包江西及皖、浙无虞,此城存亡关系极大,双方志在必争。三月,刘坤一率军抵萍乡,议取袁州。袁州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且新修固甚,瑞州、临江、吉安等城其援济不断。刘坤一分析形势,若取袁州必先断其援,于是率勇夜袭分宜断袁州外援,遂合围袁州。太平军集结数万兵力以援,刘扼守分宜不为所动,太平军援军始终不得前进一步。湘抚骆秉章以功奏保刘坤一为知县并赏加同知衔。然袁州围城甫八月而未下,仰攻坚城伤亡甚众。刘坤一见天地会与太平军不睦,遂用离间之计,收买了天地会首领李能通为内应,终于攻陷了袁州,检点黄毓生以下万余太平军将士被俘杀。从此,江右门户大开,湘军再无后顾之优,得以一意围城,太平军形势急转直下。随后,太平军所据的瑞州、九江、吉安、抚州、建昌诸城相继失陷,江西全省仅一年多时间就全部丧弃,被迫开始了天京与安庆之间的奔救战。可以说:太平军之败局自江西之陷而定,江西之败局又从袁州之失而始。此役刘坤一以功擢知州,赐花翎。

袁州既克,楚军曾一时得意忘形,大踏步推兵至新余,又复进营太平墟,致犯骄兵轻敌之兵家大忌。太平军乘机集抚、建兵力,檄调皖、鄂援军,横阵十数里袭之。楚军大败,刘长佑见势去,而欲抽佩刀自杀,被刘坤一劝止并负上马背突围而逃。先退至新余,再退入分宜。这是楚军继江忠源战死庐州之后的又一次惨败,楚军军心沮丧已极。刘坤一认为,楚军新挫之后不可示弱,遂收罗残卒,整顿部伍,反用骄兵计设伏于杨江桥,四千之卒挫太平军万余人,并得进军罗坊。此一役使楚军元气再复,逃脱了灭亡的命运。曾国藩为之慨叹:“大败而仍刻日战胜之,惟楚军能之。”

七年(1857),楚军兵围临江,以长壕自固。石达开令瑞州、吉安、峡江、新淦诸城太平军竭力相援,冀以据要冲而通信息。楚军所部不足万人,援军十数万四至而坐守长壕不撤,围城一年零六个月,其久持时间之长、内冲外攻之险,为江西诸役之最。以坚韧著称的曾国藩也已沉不住气,告诫刘长佑应取雕剿,勿攻坚城,并从南昌遣人促解临江围。刘坤一力主不可撤围以亏一篑之功。最后,刘坤一仍袭袁州故技,觅太平军降将程瀛、陈本炽等为内应,动摇其军心,遂破其城。太平军统帅聂才坚出西门突围,楚军张以两翼,边驱边剿,聂至瑞州城外被擒,余众悉散。是役太平军守军、援军死伤近十万人。刘坤一论功被举为知府加道员衔。

八年(1858),刘长佑因病回籍休养,刘坤一代统其军,偕萧启江渡赣江而东下,克崇仁以规抚州。军次金溪,太平军于上游、龙骨渡夹河为营。刘坤一虑抚州太平军出城夹击而腹背受敌,遂简锐率三千乘夜疾进,出其不意,袭击了龙骨渡的太平军营地。又复调兵二千往援被围于上顿渡之萧启江军,围及解,二军合力以攻抚州。太平军不支,被迫退入福建,建昌遂不攻而下。至此,江西全省被湘军占领。刘坤一奉旨以道员归部即选。

咸丰九年(1859),翼王石达开率百万精锐出赣、粤而进湖南,欲道楚人蜀。湖南大震,刘坤一奉檄回援,于新宁招募新楚、义安勇二千以屯衡州之龙海圹,遏太平军北上之路。另率军解永州、新宁之围,移往祁阳,继赴援安庆,力解城围。即被赏加盐运使衔。

石达开取楚道入蜀不成,复退入广西。刘坤一奉命蹑踪追击。广西是太平天国的发源地,当时广西农民起义军势力很雄厚,柳州有崔昌、陈戊养,浔州有陈开、李文茂,贵县有黄鼎凤,梧州各县还有范亚音、张高友、陈金刚等。石达开之归广西,一呼百应,各地起义烈火又熊熊燃起。石达开占据庆远以图发展。刘坤一所率楚军跟踪而至,把突破点选在柳州,以截住石达开北上之路。柳州府北有县柳城,崔昌、冯天善守之。柳城之东有险隘鲤鱼岩,为攻柳城规柳州的必经之道。刘坤一所收降将黄顺对地势甚悉,刘利用他作为向导,于三门江行营衔枚疾行三十余里,四鼓抵鲤鱼岩,绕岩后扪萝猱升,直扑太平军营地,切断了城中接济。其后复用地道崩城,拥军而登,柳城陷,崔昌以下万余人被杀。刘坤一又复施计诱杀了太平军伍声扬,收降了陈戊养、陈士养兄弟及龚保成所率部众万余人,克夺柳州。柳州既失,北无屏障,石达开被迫撤离庆远南下。此役,刘坤一论功被赏加按察使衔。

未几刘长佑被摧为广西巡抚,上奏云:“按察使衔即选道刘坤一才略十倍臣,请饬统领全军,规画剿办。”奉旨得准,刘坤一对楚军进行了全面整顿,汰除疲病,将收降的太平军挑选精壮编为“忠勇”,其余悉资遣回籍。作战力大增。于咸丰十一年(1861)克浔州,扼杀了陈开、李文茂所建的“大成国”农民政权。刘功加布政使衔,并赏父母一品封典。

其时,石达开南下攻南宁不克,转图北上入川。刘坤一获悉后率先驻兵融县,扼石达开以图入川之路。石达开以数万之众猛争夺路,但终未能过。刘坤一乘太平军退却之机,下令渡港掩杀,石达开大挫,亲自督战,受伤落马,险遭阵亡,被部下救起后,率残部转由贵州边境再入湖南。刘坤一旋补授广东按察使,于同治元年(1862)赴广州就职。不到半年,因刘长佑升任粤督,刘坤一又调任广西布政使,赴浔州接办军务,专门负责剿灭平浔王黄鼎凤及附近各县农民武装。

黄鼎凤原为操练民团起家,太平天国势盛时投降太平军而据贵县,屡屡攻城略县,势力越来越大,曾被封为大成国的“隆国公”,石达开回广西后封其为章王,陈开死后又称平浔王。他据险设寨,清军屡议剿抚而不能下,被称为是“广西群盗中最为狡悍者”。黄鼎凤驻守的平天寨,四面皆山,壁立万仞,立重栅设巨炮守之。其辎重及家眷则置于离平天寨十余里的覃圹墟,以高墙厚垒并挖深壕设重兵守护,两处互为犄角。刘坤一至浔州后,开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节节扫荡。但用兵年余,伤亡惨重,终不得破。后复用诡谋,一面派使赴平天寨假作招抚之举,撤军回贵县建醮设坛祭奠阵亡将士,大噪钟鼓之声以惑之;一面暗出精兵夜袭覃圹墟,一举获逞。随后又广发告示招降胁从,悬巨金以授黄鼎凤之首。周围各县农民武装相继被招抚清扫,平天寨势益单,援遂绝。楚勇于寨前昼夜环攻不息,寨上五千斤巨炮因施放过久自裂,守炮将士俱亡,山寨再无险可守。黄鼎凤和军师周竹歧欲全寨众生命,自缚投于刘坤一帐前。但刘坤一仍未放过其部众,下令毁寨掩杀其尽,黄鼎凤和周竹歧被残酷地处以磔刑,并被剜心取胆,充分表露了刘坤一的奸诈狡猾和心狠手辣,以及对农民起义军的刻骨仇恨。此役旷持一年零八个月,大小经数百战,楚军病亡不计,死伤四千余。浔州平定,刘坤一得到了清廷赏赐的“硕勇巴图鲁”的名号,并下部优叙,不久于同治四年(1865)擢升为江西巡抚,从此跻身于清廷的封疆大吏之列。

是年八月十九日(10月7日),刘坤一在南昌就任江西巡抚。此时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虽已陷落,但大批太平军余部数十万人仍在闽、浙、赣、粤等省继续活动,加上湘军劲旅鲍超的霆营叛变攻掠赣西,江南的整个局势仍使清廷十分忧虑。刘坤一因追剿石达开及平定广西声名大震,且又在江右多年,湘军诸将无不相习,故调其抚赣,会同浙赣总督左宗棠以底定江南。

刘坤一奉命后,即安排其弟刘培一摄理永淳军务,便匆匆北上。于途中或拜晤、或致函湘、粤、闽、浙等地督抚,要求合数省兵力来围剿江南太平军余部。他一抵南昌,就速饬按察使席宝田率部越境赴闽会剿,命提督娄云庆军驻信丰、会昌以驱霆营叛卒,令提督黄少春领兵赴长宁以扼太平军入江西之路,刘本人则亲自赴赣南前线视师而坐镇赣州。

太平军康王汪海洋所部在各省湘军的合剿之下,艰苦转战,每况日下。因赣不得入,先退至闽,再退入粤,于嘉应州克城据守。刘坤一施计合三省官军合围嘉应,使其坐困以制其死命。左宗棠纳其计,遂合围嘉应州。汪海洋无力据守,破城突围,激战数日,不幸受重伤而亡。偕王谭体元率余众突围南下,在黄沙障迷路,谭坠崖牺牲,其部四散。南方太平军余部艰苦转战,坚持两年余,最后失败。刘坤一因于此役调度有方,被赏头品顶戴。

刘坤一从组织新宁乡勇镇压李沅发起义,到剿灭汪海洋的太平军余部,与农民起义军作战十余年。他先后从江忠源、刘长佑参赞军机、帮办军务,到继任楚军统帅,转战湘、桂、赣、粤数省,用无数农民起义军的鲜血染红了顶珠,使他从一名僻乡秀才而荣膺疆寄。这是他一段镇压农民起义的罪恶历史,理应否定,自不待言。然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对其劲敌楚军及其统帅人物刘坤一的研究仍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楚军,或称新宁勇,在湘军中资历最老。早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的雷再浩起义之前就已发端,即有江忠源所办的民团,并参与了对雷再浩起义的镇压。两年后李沅发起义时,又有刘长佑、刘坤一纠集的四乡二十八村乡勇。此时的新宁团练,即为楚勇的前身。其后江忠源奉命募勇以剿太平军,在原来团练的基础上建立了楚军。楚军建立之始,就表现了它的强悍与凶狠,与其时八旗、绿营相比显示了更强的战斗力。如解围桂林城、伏击蓑衣渡、强守长沙南门天心阁、敉平浏阳会党起义等役,太平军的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都是与楚军的作战中先后受伤而阵亡的。楚军由此声名大震,其头目江忠源则以军功被擢为安徽巡抚。随后湖南及各省纷纷效楚勇而办起了团练,曾国藩亦在此时以礼部侍郎衔团练于长沙,各项组织一仿楚营,仅略加变动而已。湘军亦自此而兴。王定安说:“楚军之兴,湘军之萌”,“江作先声,曾继其武”。

楚军亦受清政府的重视,早在咸丰三年(1853),江忠源就以一名在籍知县升为巡抚,而曾国藩这个在籍侍郎却多年求一封疆而不可得,长期客寄虚悬。就是早任知府的胡林翼,也只是在江忠源死后三年才实授鄂抚。其后刘长佑由一拔贡九年十迁于咸丰十年(1860)授为桂抚,不到两年又升粤督,再迁直督。刘坤一为第三任楚军统帅,亦是十年十迁寄疆赣省,实望其与曾、左湘军抗衡。另江忠义、萧启江、李明惠、席宝田等楚军悍将也都位于抚、藩、提诸要职。这个派系人数不多,又因江忠源死得过早,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未能唱主角,但曾、左等湘军头目从来对其不敢小觑,在“中兴”的十余年及其后的历史中,并一直受到清政府的青睐,不曾失势。

(二)刘坤一与太平军作战十余年,在用兵与治军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其主要特点有:

在用兵上,一是攻心与攻城并举,以不战而胜为上策。如在袁州之役收天地会首领李能通为内应,于临江之役降程瀛、陈本炽,破柳城而得力于黄顺,定柳州是因陈戊养兄弟而得逞,浔州和贵县亦是传檄而定附近各县农民武装,遂杀陈开、黄鼎凤。刘坤一对受招抚的降卒颇加优待,疲病老弱及不愿从军为勇者,均资遣回籍,其余编为“忠勇”。与营勇无二视,亦多有累保官阶者,以表示诚信。二是奇拙并用,不持一端。其用兵奇者,如袁州未克而袭分宜。兵伸敌后而断袁州接济:太平墟新挫之余,反用骄兵计设伏于杨江桥而得大捷;还如奇袭鲤鱼岩而取柳城,袭覃圹墟而孤平天寨等。然其拙者,如围临江一年零六个月,虽经太平墟、罗坊二挫而不撤,即使是曾国藩遣使劝解也为之不动;又如用兵浔州,节节扫荡,步步为营,先老其师,复挫其威,时甫一年零八个月遂克平天寨。他凡行军扎营,必设深壕厚垒,慎察地势,以防不测;凡围城攻寨,均先设长壕自固,以求反客为主等做法,亦可看出他力求稳妥的一面。

在治军上,一是军纪严明,严加约束。刘坤一认为,惟纪律森严方为有制之师。他在招勇之始就首明军纪,每临一地,再申营规。在他的行军告示中,禁放马伤禾,禁牟勇滋扰欺凌百姓、哄抢财物等文颇多。查有违者,定即严惩不贷。故刘所率之楚军,极鲜有妄取民物者。如在广西柳城之役,楚军“营中数日断炊,各将牟遍刮所有衣物,持赴山寨赁借山薯、花生数千斤,分发各营,苟延旦夕。”二是严爱并施,刚柔相济。刘坤一既严于治军,同时又爱兵如命。凡行军作战,他布衣芒鞋,与士卒共甘苦。据言,其与营中将士感情甚笃,兵勇都愿为其效力卖命。刘坤一曾说:于广西前后七年,经常缺食少饷,“终日半养而不可得”,“该将士等枵腹荷戈,裹创力战,从未向臣噪索饷项,并未骚扰地方。”他在赴任江西之前,“与各将告别,不胜留恋相顾吞声,无有一语问及积欠百数十万两薪粮作何着落。”刘为感激楚军将士,还用自己的薪俸二万两,在新宁原籍建了忠义祠并置田产,为死者春秋祭奠,为伤者终年衅养,为孤寡者以全活计。三是常整部伍,汰弱存精。刘坤一所率之楚军,每逢大战之后,每遇统帅及营将更换之时,都要进行一番整顿裁遣及重募。凡老弱病残、巧滑怯懦不足以冲锋陷阵者一概淘汰,凡将牟营官才疏识浅及无法驾驭者一律不留。故楚军之部伍精干常新,战斗力较强,且有着浓厚的私家军队性质,旁人无法指挥。

(三)刘坤一作为湘楚军中最为年轻的统将之一,曾、左等湘军宿将对刘坤一的用兵治军的才能非常佩服。早在咸丰初年,曾、左就谓刘坤一是“印渠部下三杰”之一,其时胡林翼为固鄂地之根本,就亟欲访求刘坤一为其统将。曾国藩奉命剿捻时,频频致函于刘,商询制捻之法。左宗棠在会剿汪海洋的太平军余部时,就常与刘坤一参商军务,且多纳其策,事平之后左在奏稿中还极力称赞刘“调度有方”。其后左宗棠奉命西北剿回和平定新疆时,又奏饬刘为西征统将,但因刘出任江督而告罢。左宗棠入西北之后,就国防战略、用人理饷等军务参商的函信,仍与刘坤一来往不绝。楚军的前两任统帅江忠源、刘长佑对刘坤一就更是推崇备至,自邀刘坤一入赞军机之后,制敌之谋就多出其手。因此,刘长佑在奏保刘坤一接任楚军统帅就称其“才略十倍臣”。同时,清廷对其镇压农民起义的出色才干亦甚为欣赏,褒奖勉励之词亦多见于上谕之中,还不断地给他封官晋职。自他投笔从戎、效命清廷之日起,就可谓十年十迁,青云直上,年仅三十五岁的他就从一名僻乡秀才而荣膺疆寄,爬上了清廷重臣之列的高位。

赞(2)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刘坤一及其楚军述论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