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汀州城刘氏家庙

汀州城刘氏家庙座落于长汀县城乌石山劳动巷7号,所在地俗称龙首山下。刘氏家庙始建于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是刘氏入闽始祖刘祥的七世孙刘参常为首倡建的。建造之初祀三国蜀刘备次子刘永以及入闽始祖刘祥,因刘永为鲁王,故而,刘氏家庙又称鲁王庙。当地百姓称之为“王衙”。刘氏家庙北倚卧龙山,西接横岭,东临汀江,南邻兆征路。

刘氏家庙


刘氏家庙历经多次的维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上杭刘姓牵头,上杭、长 、武平三县刘姓集资修复,故刘氏家庙又称“三县祠”。刘氏家庙坐北朝南,建筑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门楼、边门、照壁,上中下三大厅,还有后楼、化胎、福德祠、朱子阁,桃园结义亭、左右横屋所组成,总共房间69间。正堂为单檐歇山顶式,面阔4间,进深4间,抬梁式结构,11檩前步廊,琉璃盖栋,屋檐梁柱,门栏窗格,门楼为三间四柱桥形式样,前有石砌台阶,有石狮一对。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是各地客家刘姓子孙出于追根溯源,敬祖睦族,缅怀先祖,而集资建造的客家刘氏总祠。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后裔繁衍之广、建筑所具特色著名于西闽。整座家庙气势恢宏、层层递进、结构合理、布局有序、计有房间54间。如此规模及精巧构思在汀州古城祠堂建筑中首屈一指。据刘氏后裔介绍,汀城刘氏家庙为刘姓江南五大宗祠之一。历史上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两次到汀募兵,指挥机构就设于刘氏家庙内。太平天国石达开入汀时驻在该家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兆征县委,兆征县苏维埃政府设于此。现在保存完好。

初祀三国时蜀汉昭烈帝刘备次子鲁王刘永公及入闽始祖刘祥公,故称“王衙”。祠外街名为王衙前,至今地名仍旧。后为了培养后代适应科举考试需要,专门培养汀洲各县刘姓子孙科考复习之用。“宋崇安进士刘子翔任汀州长汀主簿时,在家庙旁创建东山书院,曾请堂兄刘子恽来汀讲学三月,理学大师其妻舅朱熹从漳平集贤(今大田县内)来汀,也在东山书院讲学三天。”宋名儒杨方(长汀进士,官至广西提刑),明拔贡雷行瑞,请长汀进士汤志尧、举人戴良葵、范苹、谢松涛,上杭举人刘尚临,恩贡刘焕发等均在此讲学授徒。书院历经八、九百年,培养不少拔尖人才。该祠规模宏大,地处幽巷,历来为兵家指挥机构及政府机关驻地。北宋末抗金名将刘袷及其子子羽、子翚(又名屏山),父子均到过此祠竭祖。明末郑成功的副将刘国轩也到过此祠祭祖。清光绪年间曾任刑部主事的刘光第(“戊戍政变”六君子之一)。曾于光绪21年回汀到刘氏家庙祭祖。现家庙中有他的拟联:“为肖子难为孝子,做良臣不做忠臣”。据史志载: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八月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太平天国石达开部义军曾驻兵于此。国民党政府曾租祠内房间作为中央经济部二省十四县的纸业公会的办事处。

中国共产党早期曾在祠内举办过培养工农革命骨干力量的“训政人员养成所”,培养大批工农革命干部,土地革命时期为兆征县委,兆征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址,苏区中央及省苏许多党政领导,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罗明、张鼎丞等都到过此检查指导工作。陈云(当时任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曾在这里撰写了《怎样订立劳动合同》一文。前空军司令刘亚楼上将,年少在汀中读书时,就住在此处。

始祖刘祥公繁衍的客家后裔陆续向四处扩迁,特别是开七公(其子广传公)的子孙更是支脉繁茂。播居闽、粤、赣、桂、川、滇、黔、浙、湘、鄂等省与港、澳、台以及南洋群岛及海外70多个国家。现在海内外客家民系的汉族刘姓绝大部分属祥公的后裔,人口达2700多万。刘氏家庙由刘永尧(前长汀技校书记)等十几位退休干部首倡修复,规模宏伟庄丽,已列为长汀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赞(3)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汀州城刘氏家庙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