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河北沧州刘氏家族源流

“沧州回回刘”之牛进庄刘氏家族
“沧州回回刘”之牛进庄刘氏一世祖为刘命长,与西赵河一世祖刘命兰为同胞兄弟。牛进庄刘氏族谱与西赵河刘氏族谱共尊刘天锡为始祖,葬于南京。但记载稍有不同的,一是牛进庄刘氏族谱以刘命长为长,刘命远为仲,刘命兰为季;西赵河刘氏族谱以刘命远为长,刘命长为仲,刘命兰为季。刘命长、刘命远兄弟长次倒了个个,熟长熟次待做考证;二是牛进庄刘氏族谱记载为刘天锡为病故葬南京,西赵河刘氏族谱记载为洪武五年战殁山海关疆场,葬于南京。

满族八大姓氏


刘天锡之妻张氏于永乐二年偕三子北迁,卒后葬于牛进庄,称为刘氏塚墓至今。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张氏去世后应当随夫迁葬于南京,但因“南北迁葬不易”,故刘氏子孙立“大明银牌先锋刘天锡祖南京之墓铭”,便春秋祭祀,刊石以志不忘。
牛进庄刘氏分支较多,这里做一概述。据《牛进庄刘氏族谱》载:“我祖命长在牛进庄传二世时有四位祖,承遵祖称南院,承逸祖称东院,承迁祖称北院,承述祖称西院。而后承述祖迁祁州安国城定居延传至今。传三世时南院(有重伶、重仕、重休三位祖),重伶祖守祖;重仕祖官居黄河道,落户山东烟台;重休祖敕封南巡涢州,后居湖南。(传三世时)东院(有)重佺、重任、重伍三位祖,重佺、重任二祖守祖,重伍祖受皇禄定居盐山城后刘庄。南院传六世时有琨、琪、珊、珍、璞。五祖,同胞兄弟五人分分五处居住:琨祖在牛进庄守祖,琪祖迁本县大堤东村,珊祖迁沧州市牛市街,珍祖迁居新县,璞祖迁居沧州南曹庄子”(括号内字为笔者所加)。
牛进庄这一支堪称为知名大族,世代族人善继祖志,治家爱国,英才辈出。
沧州集北头刘氏族谱宗谱修续(沧州古今谱牒及纂修人物之九)

沧南集北头刘氏始迁祖刘义与胞兄刘仁,于明朝永乐二年(1403年)由山东即墨县(后改市)先迁居河北武清,刘仁再迁山东庆云,刘义再迁沧州南隅集北头村。之后,刘义与刘仁后裔俱都繁衍昌盛,世泽绵长,缵绪相承,累世耕读,亦相互来往,但同宗不同谱。
刘氏先世自山左迁此,迄今已盛传27世,人口已达十数万人。先祖出迁,族人大部分居住集北头村。之后,随人口繁衍,逐渐分布在南皮县(原治于沧县)域内数十村落;再后,发展至沧州周边诸县;又后,随职务之迁徙日广,到目前已遍及海内外。
集北头刘氏已四续族谱。自第三次续修时,区分支派,即第六世分“门”、第七世分“分”、第十一世分“支”。三修时谱内载81支(十一世同辈142人,除乏嗣及失考者)。 三续时海安“五行”规定了二十个字的联名继世(谱),即:“治本熙培镇;滋荣煜在钧;淑桢焜垕钜;鸿葉焕堪鉁”,可连续轮换使用。
一、族谱
第一部:手抄成帙,名《刘氏家谱》。
该谱开刘氏修谱之先河,成于十八世纪中叶清乾隆年间(约1740年前后),系手抄本,共1卷。原稿失传,唯有记载。
总纂兼主修:刘涛
刘涛(1689–1741),字砥之,号巨澜,駉良子。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长分第4支第12世。世居集北头村。九岁失怙,尝以嬉戏废学,母曲谕之,拜泣受教,终岁无旷日。冲年补博士弟子员,检阅诸书,凡有关身心、经济、政法者,靡不讲习。雍正元年(1723年)乡试已落第,上亲检落卷,选置第2名,一时诧为奇遇。十三年(1735年)营田议叙,授山西交城令,为完前署令陈元梁亏金四百余,人高其义。邑山多地狭,苦水潦,民鲜土著者。涛倡筑堤防,劝农桑,崇学校,教化大兴。乾隆二年,调榆次,去之日交人遮道泣留,乡城争建生祠以祀。榆次素冲繁,民疲于奔命,涛首除其不便者。明年戊午,充乡试同考官,解元李邺出其门。又分校武闱,所取皆力学魁杰之选,号称得人。四年,岁大旱,躬亲娠贷,阅五十昼夜,未尝安寝,全活者万数千家。旋以失察旧存储具,议降职,上闻其贤,特旨令送部。逾年,引见,仍以县令用,涛以母老乞终养。归逾月,母殁,以哀毁致疾而卒,年五十有三。子玉策、玉笈。载《沧县志·贤能门》,并载《畿辅通志》及《畿辅先哲传·贤能门》。
第二部,即族谱一续,修辑成牒,谱名《刘氏家谱》。
该谱一套四卷,于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梓竣。现仅存一套,藏于黄骅市齐庄子村刘氏族人手中。刘习贞先生存复印件一部。
总纂兼主修:刘玉策
刘玉策(1705—1796),字方程,刘涛长子。岁贡生。集北头刘氏第13世。仕至敕封征仕郎,内阁中书舍人。以四品荣封。于乾隆乙巳年(1785)与千叟宴,蒙御赐。承父命,邀会族人,创修族谱,施“欧阳修式”。
该谱载《三序》:
序一:朝议大夫户科给事中河间戈涛拜撰。
序二:日讲起居注官、内廷供奉、翰林院侍讲学士,年家眷弟吾邱李中简顿首拜序。
序三:敕封征仕郎、内阁中书舍人、十三世玉策谨序。
第三部,即族谱二续,谱名《刘氏家谱》。
是谱成于1891年。一部共八卷。尝闻原版仅传一部,藏于青县族人手。
总纂:刘子铨
刘子铨( —1904),榜名子镜,字蓉士,行十,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11支第14世。仲珻公六子。世居北头村。咸丰己未科(1859)进士,同治癸亥(1863)翰林。公天资英敏。仕后由吏部主事累迁掌印郎中,京察一等。钦差坐粮厅监督,有清正廉洁之誉。授陕西汉中府知府。数年治理,政绩突出,命转凤翔府知府,以劳致疾,钦加二品衔,不久卒于任。著有《味肋堂诗抄》、《世统纪年》、《证仙诗话》。配张淑人,南皮县文生怿长女。无子,女二,长纫卿,次缜卿。由任所抚公梓归里,经营后事毕,同以身殉,世称双孝女。有传。事迹载《沧县志·文学门》。
主修:刘椿华
刘椿华(1837—1927),字荫圃,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28支第15世。浴书长子。九品衔。性刚正豪放,见义勇为,为一方之依靠者。凡公益事,竭力倡办,素孚众望。惟讲求礼义,喜排场,以致家道渐衰,晚岁尤困。
是谱梓后,在北头村北场举行贺谱仪式,其贺联遍布宽广的贺棚,惟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28支第15世嵩龄公之联尤佳:
甲第仰栽培、四世翰林、十四进士、卅七举人,继继明通中书,下逮恩拔副録登名节;
缙绅荣爵禄,一品钦差、五省道台、六部员郎,纷纷御史学政,以及府厅州县耀祖宗。
联中:举人37人,至清废科举时,增至41人,其他诸项功名均无变化。
贺联作者刘嵩龄(1853—1933年),字季彭,简书公季子,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28支第15世。世居北头村。诸生,六品衔,敕授儒林郎,课读终生。文誉、书法著于一方。著有《课幼史料》、《醒世俚言》等。
第四部,即族谱三续,谱名《刘氏家谱》。
是谱于1934年始修,至1936年竣事,梓于天津,一部共12卷。刘习贞先生存原版一部。
总纂兼主修:刘之洁
刘之洁(1872—1938年),字聿新,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9支第16世。璧奎(字蕴山)长孙,锡智长子。世居集北头村。公幼读书有大志,但屡试不第。效班定远(即班超)投笔从戎,考入北洋武备学堂前身的新农兵官学校,毕业后与吴禄贞等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毕业后,仍事军旅,职务屡迁。1911年辛亥革命起,游说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独立,担任陆军总司令兼第五师(军)师(军)长、前敌总指挥。先占领制高点雨花台,继而第一个破城攻克南京。中华民国成立,选举孙中山大总统时,公为代表之一,并为选举监票员。时,公任江苏都督,兼江北护军使,民国政府授鼎威将军,奖二等龙虎章。1913年,调任孙中山总统府高等顾问。不久,袁世凯窃国,公遂辞职隐退归里。主修《沧南集北头刘氏三续族谱》及沧城内家祠,虽历经盘错,终达其成,皆公之力诚而功速也。
协修:刘树鑫
刘树鑫(1862—1944),字贡三,号砚胎,又号揆闰。清骏公长子。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长分第4支第17世。光绪辛印(1891)举孝廉。宣统二年(1910年)会考一等,按进士录用,分发知县而不就,授外务部榷算司主事,选顺直议局议员。鼎革(民国)后,致力课读,受教于京师一中、河北省立二中、以及易县、天津等处。公一生著作颇丰,著有《地山草堂诗集》四卷、《文集》二卷、《述祖德诗》一卷、《信稿酌存》、《艺事游心》各若干卷,《自省日记》一卷。分纂《沧县志· 民国版》、主纂《南皮县志· 民国版》。诗歌《丐妇吟》、《流亡诗》被选入河北各中学课本。事迹载于《沧县志· 民国版》
主笔:刘鸿逵
刘鸿逵(1910—2012),字渐于,别号拙翁。家湖公次子。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28支第17世。世居集北头村。后迁北京,任北京国棉一厂办公室主任。北京国画研究会会员,北京书法研究社社员。先生著作颇丰,著有《彭城奕叶》、《拙讷草》诗稿,《文稿酌存》、《诗格简介》、《沧南墨池碎金》等。
是谱《序》有五。
序一:朝议大夫户科给事中河间戈涛拜拜撰。
序二:乾隆丁亥春正月望后二日 朝议大夫日讲起居住官 内廷供奉翰林院侍讲学士 年家眷弟吾邱李中简顿首拜序。
序三:时乾隆三十二年岁次丁亥二月榖旦 敕封征仕郎 内阁中书舍人 十三世玉策谨序。
序四:清授中宪大夫广西左江兵备道景城纪堪谨序于沽上寄庐。
序五:民国二十三年(1935—编者)夏历六月上澣十七世树鑫 谨序于津门。
第五部:《沧南集北头刘氏世系总图》
该谱只序列全族各派系(门、分、支)之数万人员名号及隶属关系,并以图示之。历十余年而成于2004年。一部共3卷。刘习贞先生手稿尚存。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刘习贞,生于1943年,字城轩,号席正,又号玉楼。学勤公长子。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18支第18世。世居集北头村。现迁居南皮城区。大学大化、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1965年分配南皮县粮食局工作,任至中共南皮县粮食局党组成员、中共粮食局总支委员会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南皮县粮食经济学副会长兼秘书长。退休后现任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河北省粮食经济学会会员,河北省楹联协会会员。沧州市粮食经济学会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南皮县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副秘书长,《张之洞研究》副主编、执行编校,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学院特邀研究员,四川省社科院特邀研究员。
习贞著作颇丰,著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探索》、《粮食流通纵横谈》、《粮食流通改革之路》、《南皮粮食工作六十年》、《粮海弄潮》、《楹联拾趣》、《养生之道》、《张之洞碑传集注》、《张之洞劝学篇注释》等书籍共28部(69卷册)逾千万言。
协理:刘玉森、喜堂、秀文、玉周 、玉溪、铁链、国祥、振田、玉配、效廷、景春、治华(干河)、万鹏、万会、俊峰(裹头村)月宏等
是谱《序》有五:
序一:全国人大南皮县常委员第十三届主任杜中洲 顿首拜序。
序二: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 原沧州行署文化局局长 副编审 白焕宗 敬撰。
序三:沧州纪晓岚研究会会长 李忠智 拜撰
序四:《沧州集北头刘氏族谱三续》主笔 十七世鸿逵 拜撰
序五:是谱总纂兼主修 十八世习贞 拜撰
是谱《跋语》有四:
跋一:全国人大南皮县常委会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副主任 罗春达沐手敬跋
跋二:中国回族协会理事、沧州市作协副主席、沧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南北楼主 马平敬跋
跋三:沧州纪晓岚研究会副会长、芦家园 孙健 敬跋
跋四:原南皮一中校长、沧州作协会员、《古城文化》报主编 蔡宝恒敬跋
第六部《沧南集北头刘氏四续族谱》
是谱于二十一世纪七八十年代始修,历经艰巨,终于在2006年编辑竣事。
是《沧南集北头刘氏四续族谱》一部共26卷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玉森、喜堂、秀文、玉周 、玉溪、铁链、国祥、振田、治德、治桥、效廷、月宏、景春、景瑞、治华(干河)、万鹏、万会、立岭、俊峰(裹头村)、建国(鲍官屯)等。
刘喜堂:生于1932年,葆进子。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26支第18世。世居北头村。南皮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于1951年参加南皮县教育工作,任至王寺镇乡校长。该镇中小学教育质量期间十年内屡为全县之冠,高才生颇多,亦有成就仕显者。公素喜书法,多次全国书赛获奖。著作有《杂感集》。
刘国祥:生于1946年,玉仓长子,出嗣于玉林。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长分第15支第19世。沧州农业大学毕业,参加南皮县教育工作,任中教一级英语教师。喜书法,尤擅隶书。著作有《杂抄》
该《刘氏四续族谱》有《序言》五、《跋语》四:题贺十二
序一:《刘氏族谱三续》主笔、十七世 鸿逵 谨序于辽宁营口市。
序二:南皮县人大第十三届常委会主任 杜中洲 顿首拜序。
序三: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 原沧州行署文化局局长 副编审 白焕宗敬撰。
序四:沧州纪晓岚研究会会长 李忠智 拜撰。
序五:该谱总纂兼主修、十八世 习贞 沐手拜序。
跋一:南皮县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罗春达 沐手敬跋。
跋二:中国回族协会理事 沧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沧州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南北楼主 马平 拜跋
跋三:沧州纪晓岚研究会副会长芦家园孙健拜跋。
跋四:原南皮一中校长 沧州市作协会员 《古城文化》报主编 蔡宝恒
是谱题赞有:
1.高勇:中央文献委员会秘书长、中央文献出版社社长。
2.周谷成: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3.刘济民:全国政协文史委主任。
4.魏巍:我国著名军旅作家。
5.邢家训:南皮县人大第十二届常委会主任 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会长。
6.王清玺:时中共南皮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南皮县文联主席。
7.魏春阁:时全国碑林书法研究会会员 南皮县文物保管所所长 沧州市书协副主席。
8.肖立兴:南皮县张之洞书画院院长。
9.庞树旺:南皮县政协第六、七届主席。
10.田汝芬:《南皮县志·1993年版》主编 《南皮县文化志》主编。
11.孙瑞璞:中国硬笔书协会会员 南皮县张之洞书画院副院长。
12.刘鸿逵:《沧南刘氏家谱三续·1934年》主笔 时年九十五岁族人。

二 宗谱
第1部宗谱:《彭城奕叶》(宗谱范本)
是谱系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28支其中部分宗谱。
总纂兼主修: 刘鸿逵
该谱特点:自始迁祖至先考皆直系,则未及旁系,故曰宗谱,但世系图之广泛,仍按旧式谱之式、并附有历代事迹纪略,家庭故事轶闻、先世遗迹所瞻,又家祠先茔简记于末,此皆合族之事也。是以做为合族续修宗谱、支谱的范本。
是宗谱成稿于1983年4月;于2002年六月梓印于南皮。
梓印校对:刘习贞
《序》:公历一九八三年四月癸亥季春 十七世鸿逵谨识于京华。
第2部宗谱:《继往开来》(六世六门二分第18支第19支)
是宗谱系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18支第19支合订支谱
是谱1984年梓印于西安(主修习贞长子,长媳皆在西安工作)。1990年修订并梓印于西安。1996年重修梓印于京华。每修一部3卷合订本。
顾问:刘鸿逵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 刘学澄 刘喜堂
内签一:刘鸿逵
内签二:魏春阁
题赞一:魏春阁
题赞二:田汝芬
题赞三:刘鸿逵 (时年86岁)
谱序:一九九三年春 本族十七世鸿逵 识于京华。
第3部宗谱:《源远流长》(沧州刘氏六世四门)
是宗谱系沧南集北头刘氏第六世第四门支谱,分别居住在青县刘缺屯村、南皮县鲍官屯村和孙清屯村。
是谱成于1996年10月,梓印于南皮。一部3卷合订本。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刘玉森
刘玉森:1942年生,长明长子,刘氏六世四门第3支第21世。世居青县刘缺屯村。1963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3012部队,1968年退伍。期间受营级奖励2次,连级奖励12次。1971—1975年任本村民兵连长、党支部副书记。1976—2002年,任本村党支部书记。期间曾为青县人大第五届代表大会代表。刘缺屯乡第二届人大代表。
谱序:一九九六年岁次丙子上元本族十七世 鸿逵 识于首都。
贺谱:是谱梓竣,于1996年11月24日(农历10月24日)在集北头村习贞故居宅邸对《源远流长》和《继往开来》两谱同贺。出席会议并即兴题贺的来宾有:沧州:于兆修、马平、常振先、时卫东等先生。南皮:魏春阁、田汝芬、郭其武、迟昉、季明华等先生。
第4部宗谱:《世泽蕃衍》(沧南刘氏六世六门长分第20支)
是谱系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长分第20支支谱。是支族人世居黄骅市张长庄。
是谱成于1991年1月,梓印于黄骅市,一部共1卷。
顾问:刘习贞
主办:刘效廷
刘效廷:生于1939年,宝田长子。刘氏六世六门长分第20支第19世。世居黄骅市张长庄村。曾任乡信用社会计,后在本村任党支部书记,村长职务多年。
副主办:治明、治桥、治会
协办:效迁、效治、玉明等
是谱竣有刘鸿逵先生撰对联庆贺。
第5部宗谱:《王寺村集谱》
是宗谱系现居王寺村的北头刘氏集合谱,包含刘氏六世六门长分第3支、第9支、第11支、第12支。和六世六门二分的第28支(仅限王寺村籍)和第31支。
是宗谱梓印于1999年。一部共3卷。
主修:刘华民
刘华民(1929—2009),玉栋长子。沧南北头刘氏六世六门长分第15支第19世。中师毕业,历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世居高家庄村。
协修:刘铁链
刘铁链(1944—2011),宽章子。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长分第22支第19世。世居王寺村。曾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多年。
第6部宗谱:《六世六门二分第22支宗谱》
是谱系现居天津市大港区太平村,天津市中塘乡大安村,黄骅县(后改市)齐家务乡小王庄村,廊坊市安次区葛渔城镇孟家坟村等17个省、市、区、村的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22支后裔。
是谱成于2000年2月,一部共3卷。刘习贞收藏一部。
顾问:刘习贞
倡修:刘治德
治德:生于1937年,俊恒长子,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22支第21世。世居黄骅市齐家务乡小王庄村。农民,后经商小买卖。
主修:刘治东
治东:生于1946年,俊峰次子。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22支第21世。世居黄骅市齐家务乡小王庄村。
第7部宗谱:《与时俱进》(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28支)
是宗谱系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28支宗谱,此支后裔主要分布于北头村,另有落散于北京、杭州、辽宁营口以及侨居美国者。
是宗谱成于1985年,于2002年6月梓印于南皮。一部3卷合订本。刘习贞现收藏一部。
顾问:刘鸿逵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刘秀文
刘秀文:生于1942年,宏斌长子。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第28支第18世。世居北头村。务农、精木工。
第8部宗谱:《抚今追昔》(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又第22支)
是宗谱系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又第22支宗谱。此支主要分布于沧县踅庄子村(一分支),沧县垛庄村【又名卷子村】(二分支),沧县东官庄村(三分支)。
是宗谱于2003年2月梓印于南皮。一部4卷合订本。刘习贞现存一部。
顾问:刘鸿逵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刘金城
刘金城:生于1943年,福印三子。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六门二分又第22支第17世。世居沧县东官庄村。务农兼行医。
谱序:
首载《沧州刘氏族谱—续》之序言3篇,皆由刘习贞句读,汉字繁化简。
该宗谱序:二00二年本族十七世鸿逵识于北京。
第9部宗谱《继世久长》(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五门宗谱)
是宗谱系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五门宗谱。此门后裔在刘氏族谱一续、二续、三续时,因故均未编载。二十世纪初,经察核始续入系列。该门后裔主要居住于沧县干河村(东院、西院)。沧县沙官屯村(北院),沧县燕五庄村及散落于北京等地。
是宗谱于2002年始修,于2003年10月印制于南皮。一部4卷合订本。刘习贞现存一部。
顾问:刘鸿逵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刘景春、景瑞、治华、振中、景凯、治展等。
刘景春(1930—2008),元玉长子,出嗣玉田,沧南集北头刘氏第五门(东院)第20世。世居沧县干河村(沧州市东10公里),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多年。
1.是宗谱序刘氏数修谱序10篇,其中《一续句读简体版》3篇。
2.该谱《序》:二00三年春 本族十七世 鸿逵 识于首都。
第10部宗谱:《承前启后》(沧州刘氏四世五门第2支、第3支宗谱)
是宗谱系沧南集北头刘氏第四世第五门第2支、第3支宗谱。此二支刘氏后裔均世居沧县唐庄子村,第二支又称东院,第三支又称西院,亦有散落外地者。
是谱成于2003年10月,印制于南皮,一部4卷合订本。刘习贞现收藏一部。
顾问:刘鸿逵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刘万鹏、万州、万会等
刘万鹏:(1930—2005),春元长子,沧南集北头刘氏四世五门第3支(西院)第20世。世居唐庄子村,曾任沧州市西花园乡中心校校长。
是宗谱有《数修谱序》涵《序言》10篇。
第11部宗谱:《日升月恒》(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二门第1支、第2支宗谱)
是宗谱系沧南集北头刘氏第六世第二门第1支与第2支宗谱。此两支刘氏后裔均世居南皮县六户刘村,亦有散落于保定等外地者。
是部宗谱梓印于2003年10月于南皮印制。一部4卷合订本。刘习贞收藏一部。
顾问:刘鸿逵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刘立岭
刘立岭:生于1949年,德珍次子。沧南集北头六世二门第1支第19世。世居六户刘村,曾为本村民营五金厂厂长。
是宗谱有《数修谱序》11篇。
第12部宗谱:《和衷共济》(沧南集北头六世三门北头)
是宗谱系沧南集北头刘氏第六世第三门宗谱。该门刘氏后裔多居住于北头村,亦有少数散落于外地者。
是宗谱成于2003年。一部3卷合订本。刘习贞现存全部手稿。
顾问:刘鸿逵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刘玉玺
玉玺:(1922—2009) 荆溪子。沧南集北头刘氏第六世第三门第1支第19世。世居北头村。于1950年参加本县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师、校长,初级中学校长等职。
第13部宗谱:《叶落归根》(沧南集北头六世二门第3支·何七卜村)
是宗谱系沧南集北头刘氏第六世第二门第3支宗谱。该支族人世居何七卜村。因故在刘氏族谱一、二、三续时均未续入。于2004年由其呈请并提供有关证据,经四续刘氏族谱总纂刘习贞据实核定,遂编入《四续》内。
是宗谱成于2003年。刘习贞存其手稿。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刘景凤、景洪
刘景凤:生于1947年。德瑞次子。沧南北头刘氏第六世第二门第3支第18世。
世居南皮县何七卜村。曾为政协南皮县第五、第六、第七届常委会委员。系民营南皮抛光材料公司总经理。
第14部宗谱《发扬光大》(沧南集北头六世二门第4支·洪辛、店辛、朝阳村)
是宗谱系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二门第4支宗谱。该支族人分别居住在朝阳村、店辛和洪辛村。该支族人因故在族谱一、二、三续时未能编入。于2003年由其呈请和提供有效证件,经刘氏族谱四续总纂兼主修刘习贞协同六世二门第一支、第二支族谊联系人刘立岭(居住六户刘村)合议,遂同意编入《四续》序列内。
是宗谱成于2003年。一部4卷合订本。刘习贞存手稿1部。
顾问:刘鸿逵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刘树和
刘树和:生于1946年,德平子,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二门第4支第19世。世居洪辛村,现住沧州市区柴庄子村。曾任沧县第二建筑公司副总经理。
第15部宗谱:《奋发图强》(沧南集北头六世二门第5支.大树金村、张拔贡村、西林子村)
是宗谱系沧南集北头刘氏六世二门第5支宗谱。该支族人分别居住在大树金村、西林子村和张拔贡村。因故在北头刘氏族谱一、二、三续时未有续入。于2003年由其呈请和提有关证据,经刘氏族谱四续总纂兼主修刘习贞协同六世二门第二支族谊联系人刘立岭合议,予以确认,遂编入《四续》序列内。
是谱成于2004年,一部4卷合订本。刘习贞存手稿。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刘德起、景云(李皇亲村)、世英(张拔贡村)
刘德起:生于1963年。树元长子。沧南北头刘氏六世二门第5支第24世。世居南皮县西林子村。德起幼患病,致下肢瘫痪,以轮椅代步;但智力不短,且意志有恒,尤热衷族谊事。为与《总谱》接轨,曾多次驾轮椅奔四方,联络发动,不负辛劳,终达其成。
第16部宗谱:《宗谱·刘泉旺、大七卜村》
是宗谱系世居南皮县刘泉旺村、大七卜村刘氏宗谱。其说属集北头刘氏后裔,但根据尚不充分,故暂未吸纳《四续总谱》内,是为编其独立《宗谱》,待条件成熟时,再予以合议。
总纂兼主修:刘习贞
协理:刘双庆
刘双庆:生于1935年,玉省长子。县粮食局退休干部。喜硬笔书法。
是谱成于2009年,于4月梓印于南皮。其虽为宗谱,但“谱头”为《集北头刘氏四续族谱》之“谱头”,幸甚。刘习贞存1部。
西赵河刘氏族谱(沧州古今谱牒及纂修人物之十)

西赵河刘氏始祖为刘治,字天锡,应天府上元县二龙岗(现南京市江宁区)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身旁银牌先锋,后调任锦衣卫随都指挥,与常遇春、冯胜等同为开国功臣,于“靖难之役”中战殁山海关,迁葬于南京。刘天锡之妻张氏于永乐二年偕三子命远、命长,命兰北迁,由沧州城东南七十里处定居,立村名刘新庄,而后改为牛进庄村。迨张氏归真葬于牛进庄村南,称为刘氏塚墓至今。后命长在牛进庄守祖,命远迁居南皮县黑龙村,命兰迁居西赵河村。沧州这三支刘氏分别以命远、命长,命兰各为一世祖,但同宗不同谱。其中,以西赵河刘氏繁衍最盛。
西赵河刘氏族谱至今已九次续修族谱:
首次修谱为明朝成化年间(约1480年),首修人为—-
第二次续修为明万历年间,(约1580年),主修人
第三次续修为清康熙年间(约1690年),主修人刘宾实。
第四次续修,乾隆四十八年(1784年),主修人刘懋官。
第五次续修,道光十年(1831年),主修人静堂。
第六次续修,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主修人刘典三。 刘典三(1836–1910),字寅卿,号菊坡。西赵河庄刘氏十门十六世。同治癸酉科拨贡,光绪己丑科副榜,深州安平县教谕。钦加五品衔,敕授修职郎,晋封奉政大夫。热心教授,多所成就。门人送“春风普被”匾额一块。著有《易荃一得》十二卷,《幼学韵语》四卷、《新旧唐书合抄》十二卷、《南北史识小录》二十卷 。
第七次续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主修人刘溶塘。
第八次续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主修人刘庆凯
第九次续修,一九九三年,主修人刘均田。

沧州刘氏族谱
沧州刘焘一族刘氏原籍河南开封府陈州项城县九溪村北善乡,始祖刘泰,明洪武时百户,亡故后长子刘关保袭职百户,从军阵亡鹞儿岭(均葬项城)。永乐二年(1404年),次子刘海(武德将军)携嫂与侄刘兴(武节将军)奉命随驾北迁,分拨于天津左卫中、后所,在长芦镇(沧州明时地名)南运河堤上建村定居,故名上河涯村。建村时所栽国槐数株,现仍存活数株,枝繁叶茂。迨至五世,已繁衍四十支。至六世外迁众多。刘兴之曾孙刘焘,官居一品,携长子维城迁居城里;次子维增、三子维庄后裔复在梁屯地方创建村落号为刘家新庄,即今刘辛庄(刘氏族谱前函卷一、第十一页)。八代孙恩泽迁沧程家林、呈芳迁刘辛庄、呈喜迁刘胖庄,九代孙景贤迁闫庄子。刘海之五代孙刘栋迁肖家园、刘树迁刘树庄、刘鏆迁大城县里坦镇,十二代孙刘瑶迁南皮沙家坟、穆家庄,十三代孙世仁迁沧窎庄。京津各地有谱载外迁而失续者二十余处。现已传二十五世,可谓子孙绳绳,家乘赫然。
刘氏族谱始创修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由十三世刘炳(字梅和)创修。创修时原五世四十支,只有气、瓒、佩、环四支历历可考,余三十六支无考。为支系分明,追刘泰为始祖(谱首),刘关保之后裔称文支,刘海之后裔为武支,并设经纬图,世代清晰可考。后经十几代数十人不断续修,但因经济困难未有刊印。民国十三年(1924)十七世道南等再次续修,并独资刊印成书数十部。至今已经八次续修。
1、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三世刘炳(字梅和)创修刘氏族谱,并绘制祖坟图。(一修)
2、道光十五年(1835),续修刘氏族谱一次。主持人十五世刘保馨,庠生。(二修)
3、光绪九年(1883),十五世奉璋等九人修成谱书四卷,称前函,未刊印。英武殿大学士张之万(武支十五世宝恒公之婿)曾为之作序。(三修)
刘奉璋,字相左,号阁臣。同治朝太学生,例授奉直大夫,五品衔,赏戴蓝翎。
天津府沧州沧县《刘氏族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续刊本,沧县刘辛庄私人收藏。(?有否?)
4、民国十三年(1924),十七世道南、十六世蔚基、十七世锡祚等九人续修成书四卷,是为后函。由道南独资将前后函共八卷刊印数十部分存各院至今。(四修)
刘道南,字慕言,监生。历任湖北云梦县丞、知县。民国初历充国务院佥事、奉天公安局长、黑龙江统税总局长、吉林清乡总局提调官,民国十二年出任河南省督军署谘议。
刘蔚基,庠生。
刘锡祚,廪膳生。
5、民国二十一年(1932),十六世蔚基、十七世锡祚、十九世洪楷等24人续修族谱9卷,称续函,并刊印数十部。(五修)
刘洪楷,廪膳生。
6、1988年,刘氏各院自发续谱。经十六世荫芳(刘辛庄)、十八世镇陆(上河涯)、二十世植楷(刘书庄)等组织各村汇总九卷,刊印若干部。(六修)
刘荫芳,教员。
刘镇陆:原铁路工务段从事人劳工作二十年,七十年代以“人劳专业者”赴坦桑尼亚参修坦赞铁路管理工作,后任政治指导员。
刘植楷:热心家族事业人士。
7、2006年,因明清两朝刘氏族谱只有刘镇陆先生保存有完整一套,为传后世,刘书庄村刘植祯、刘植成将明清民国时期多次续谱的谱序及刘氏族谱前函、后函复制62份。
刘植祯,1943年10月生,毕业于河北水利专科学校水文气象专业,曾先后任河北省水文总站捷地站站长、沧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队长、工程师,发表科技论文多篇。
刘植成,1929年2月生,18岁开始在沧州郊区农村教学40余年,曾任职小赵庄小学校长、小赵庄乡中心校长,兼任九中校长等职。
8、2009年,由镇陆倡导,洪书、植良、植成、植祯等在族人大力支持下修记事性专函一部。刊印130册。
(资料提供:刘镇陆、刘植成、刘植祯、刘植良、刘洪书)

任丘刘氏家族
任丘市青塔乡陈王庄刘氏家族,祖籍古北口外小兴州(今承德滦平县兴州乡),其先人刘兴于明永乐中迁任丘陈王庄居住,后被刘氏称为始祖。
陈王庄刘氏家族第三代刘赋,授官扬州巡检。
刘赋之孙、五代刘蓁,因孙元震、元霖贵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工部尚书、通议大夫、礼部左寺郎,正三品。刘蓁,字士美,精通经史,但不求功名,宽忍好隐,乐善好施,有求必应,而对家人则严持勤俭之风,从不浪费一文钱一粒米,故被乡人称为 “天乡公”。
刘蓁次子、六代刘勃(1522—1603),字仲安,号柱峰,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江西新建知县、户部主事、河南按察司佥事。因子元震、元霖贵赠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太子太保。
刘勃生子元震、元霖、元霈(早卒)。后长子元震位少宰,次子元霖位中丞。由于元震、元霖兄弟在京城为官多年,名声显赫,加之明清两朝刘氏家族中又有多人在朝为官,故被世人称之为“任丘八大家”之一。
刘元霖(公元1555—1614年),字元泽,号用斋。陈王庄刘氏家族七代。刘勃次子。元霖幼年瑞敏,稍长有伟度,善文词。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八年(公元1580年)两科进士,初授安阳令。当地民俗野蛮好斗,不易治理。元霖到任后,施政简易平恕,乃大治。期满晋升为吏部铨选曹官。上任后,他虚心纳言,不耻下问,“澄纲清纪”,明断是非,洁身自持。所选用的官员,多为当时在德才方面深负名望者,“绅士翕然归之”。在任八年后升清卿,督“四夷馆”。不久,晋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受命巡抚浙江。浙江严重的灾害是海汛,而兵饷及课赋,织造之役更甚。刘元霖尚未到任,历年积累的难题和奸狡蛀虫早在那里“凛凛待命”了。
他到任后,“持大体不责纤细”,抓住肃吏治振颓风为要政,使吏民有所感动而发奋。初见成效又出现兵饷供应不足的问题,刘元霖感叹道:“民如空虚之锅,兵若挑吃拣喝的骄贵之子。怎么能以空锅养骄子呢!”于是淘汰冗兵,核实名额,取消虚报冒领之弊,使兵饷减额十万五千多两,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军饷也不再亏空,又在沿海一带加强军务,以防东倭侵扰。他说:“不备不虞不可以为帅,战备不加强我不能一日安寝食也。”兵部发来部队将帅调防的公文,以天津将调浙江,以浙将调蓟。刘元霖认为:“将不习兵,功于何有?”于是上请兵部,指出两次追赶倭寇转徙逃亡,都是浙将统兵以赴。接着他又提出“倭变修兵务六事”,并绘制沿海城垣木寨官兵闭守图,提交兵部参考,兵部接受了他的建议。
他任浙江巡抚八年,“上筹国计,下恤民生”,节省费用百余万两。父亡,元霖“持服归哀毁骨”,以未得见父面含恨不已,立志侍奉老母,不想进京赴职,在母兄竭力劝说催促之下才进京上任。任职后即掌管部务,不久,晋升工部尚书。在任时,他裁汰奸党“益额靡料”的不良风气,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万历皇帝第三子朱常洵晋封福王,在洛阳大修官邸,派人到川、湖、贵等省采购木料,大事铺张。经刘元霖固执奏请,皇帝出面阻拦才作罢。
刘元霖为官清正,从政节俭,居官三十年,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6年)因病卒于官,年59岁。朝廷赠太子太保,赐祭葬。刘元霖著有《抚浙奏疏》6卷。
刘元震 (1541—1621),字元东,号复斋。陈王庄刘氏家族七代。刘勃长子。隆庆五年(1571)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神宗时历国子监祭酒,累迁吏部侍郎,掌詹事府。在父母年逾八旬之际,元震为孝敬双亲,曾十余次上奏,请求回家方允。侍奉双亲,乡居二十年,终年年八十一岁。刘元震与刘楚先合著有《新刻乙未科翰林馆课东观弘文》10卷。
陈王庄刘氏家族十二世刘牧(1740年前后在世),为清经学家。雍正七年副榜。十岁能属文,授礼记。与纪晓岚、边继祖、戈岱、李中简、边连宝、戈涛并称为“瀛州七子。一生作学问,临终前说,我生平心事如是,言毕而逝,年68。著有《大学石经古本解略》1卷、《诗经朱传补义广或说》4卷。

献县刘书年世家
献县自汉代以来文脉颇旺,至清代仍是名士辈出,刘书年三代,亦有可称道者。
刘书年(1835年前后在世),字仙石。著名的经学家。年十五补县学生,道光二十年(1840),举于乡,道光二十五年(1845),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会试同考官,浙江乡试副考官。后出任外官安顺知府而卒于任所。
刘书年形貌自瘦,温温下人,然性格峭直,不为利禄所惑扰。交游简贵,论人物、辨是非,皆有主见。
刘书年与河间苗夔、善化孙鼎臣、贵筑黄彭年、遵义郑珍、独山莫友芝诸名士相友善,讨论学问,历久不衰。其晚年尤好“三礼”之学,刘书年之论说儒经,笃守诸大儒之见,益务为详密。刘书年又喜为诗,兼工长短句,类南宋格调。南皮名士张之洞所选《思旧集》18人,刘书年为其一也。
刘书年之著述,有《贵阳经解》1卷、《涤滥轩诗抄》3卷、《黔乱纪实》1卷抄本、《黔粤接壤里数考》1卷刊本、《四书集字》、《圣庙从祀录》等著述。元和潘氏刊其《经说》数十事行于世。
刘书年生平所为诗古文词长短句之属甚多,洁静妍雅,已有足传者,惜其撰著,都未写定,颇有亡佚,已属其亲戚名士张之洞为之掇拾首次,刺取菁华,合为一集,冀存未亡之琴,以为荣名之宝云尔。
刘书年之父刘廷楠(1752~1820),字让木,号云冈。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于乡,乾隆五十二年(1787),成进士。历任外官,信宜知县,嘉应知州,廉州知府,多有善政,嘉庆二十五年(1820),卒于官,时年68岁。其所著,有《偶一草》。
刘书年之弟刘其年(1818年-1870年),字芝泉,清朝翰林、政治人物。自幼丧父,孝顺生母。年龄稍长,随兄书年读书。道光十七年(1837年)中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成丁未科二甲第七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不久迁任御史。同治元年(1862年),钦差大臣胜保因拥兵养寇,居功自傲而被谏官联名上疏弹劾,唯有山东道御史吴台寿为其申辩。刘其年即上疏抗辩,疏中列举胜保诸项罪状,同时一并弹劾吴台寿结党营私,且指出台寿之疏有八项悖谬之处。疏上不及十日,朝廷下令将胜保下狱论罪。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吴台寿被革职,七月,胜保被赐自尽。从此刘其年直声鹊起,而对其不满者也甚多。不久,被外放四川任知府。同治九年(1870年),改雅州府,卒于赴任途中。身后几乎无钱收殓,由四川总督吴棠出资治丧。
刘书年之子刘肇均(1870年前后在世),字伯洵。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生。有隽才,志节魁伟,游京师,与名士张之洞齐名。张之洞作《思旧集》,曾载其诗。刘肇均所著,有《蜀游日记》3卷抄本、《撄宁斋诗》1卷抄本。
另有刘肇域(1855年前后在世),字陟山,别号蕉雪。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与刘肇均可能是兄弟。任大名府教授。著有《绣佛斋诗集》、《蜀游日录》4卷。

盐山刘曾璇世家
《春秋》为“六经”之一,又是古代编年史之典范,故而以研习《春秋》而成名家者自古不乏其人,盐山刘曾璇为其中之佼佼者。
刘曾璇(生卒不详),清盐山人。字毓源,号荫渠。乾隆57年(1792)举于乡。自幼颖悟好学,年13岁,通五经。年17,以古学冠阖郡。例选为定州学正,官泰安知县。引疾归故里,以著书自娱。卒年75岁。
刘曾璇最初受“春秋”学于沧州刘鹤鸣,始知属辞比事之法。其后广搜精研,创为纲领,发为凡例。谓:《春秋》书法,要以比事见义,义有合上下文而见者,则属辞以联贯之。所著有《春秋书法比义》11卷,又有《易鉴补遗》2卷、《稽古录》、《随学录》、《莲窗书屋文集》、《莲窗书屋诗集》、《莲窗书屋赋集》若干卷。
刘曾璇之父刘静年(生卒不详),清盐山人。字研圃,号樗园。乾隆初贡生。善书。著有《芳州草堂诗存》
刘曾璇之弟、刘静年第九子刘曾珂(1835(年前后在世),字鸣宸,号梅舲。道光五年拔贡生。充武英殿校录。尤善铁笔。生性旷达,交游半天下。著有《梅舲印谱》2卷
刘曾璈(1805年前后在世),字谐云。乾隆五十九年举人。官高阳县教谕。著有《历代说约》、《吾南草堂诗文集》。
刘曾璇之子刘庆元(1825年前后在世),清官员。字景年,号春坛。盐山人。嘉庆二十三年副贡生。历官博平、纳溪、仪陇知县,后升川南同知。著有《春坛诗草》
刘庆元之弟刘庆凯(1835年前后在世),清官员。字颛夫。盐山人。。道光六年进士。历任金乡、东阿、阳谷、历城知县,济宁州知州,济南、泰安、武定知府。著有《槐南书屋诗集》、《高故辑存》。

刘氏族谱(沧州古今谱牒及纂修人物之二)
沧州境内的刘氏族谱分布主要是沧州、沧县、南皮、盐山、黄骅等地。据目前笔者掌握的资料,沧州的刘氏族谱情况主要是:
1、【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清)刘涛 刘玉策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 藏地:人民大学 河北大学 辽宁图
2、【河北】沧县西赵河庄刘氏族谱不分卷(民国)刘庆凯 刘孟扬等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天津文义印书局铅印本 一册 藏地:山东济南市博 美国 注:谱创修於明成化间,封面作《沧县刘氏族谱》。
3、天津府沧州沧县《刘氏族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续刊本沧县刘辛庄私人收藏
4、天津府盐山西赵河《刘氏族谱》清光绪戊申年(1908)本沧州私人收藏
5、【河北】盐山刘氏家谱不分卷(民国)刘传恕等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 四册 藏地:美国 注:此为七修本。
6、【河北南皮】刘氏族谱(民国)刘廷樾等修民国十七年(1928)天津铅印本 三册 藏地:北图
7、天津府南皮集北头《刘氏族谱》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民国二十三年续刊本 南皮私人收藏
8、黄骅市《刘氏族谱》清刘照邻主修 清雍正二十一年
黄骅滕庄刘氏:
形成于明代,来自山东,以刘五老为入冀开基始祖和族谱第一世祖,以刘五老之孙刘泽为本支始祖。
据刘常山、刘恩道先生提供、清雍正二十一年刘照邻主修的河北省黄骅市《刘氏族谱》记载,黄骅滕庄刘氏开基始祖刘五老,原籍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县金钯齿刘庄人氏。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靖难之后,刘五老奉诏率领家人子弟北迁,从山东即墨迁到河北省,落籍于河北省沧州府城东60余华里的沧县将相乡(今河北省黄骅市毕孟村)。刘老五的后裔后来世代居住在河北,散处于河北沧县、青县、保定、通州、宝坻、天津以及外省的哈尔滨、山海关、盐山、包头等地。至今,这支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刘五老的第24代,人口已达万余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南部地区。刘氏族人从事农、工、商者都有,其中明朝时有刘子延,字体仁,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任慈溪知县、工部主事、承德郎。
这支刘氏家族在清雍正二十一年首修族谱时,制订了一个16个字的四言派语:”世守中合,习北元吉;文明延祚,永存成式”。
刘老五的孙子刘泽,又从黄骅市毕孟村迁到黄骅市滕庄乡李官庄村。

献县刘书年三代
献县自汉代以来文脉颇旺,至清代仍是名士辈出,刘书年三代,亦有可称道者。
刘书年(1835年前后在世),字仙石。著名的经学家。年十五补县学生,道光二十年(1840),举于乡,道光二十五年(1845),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会试同考官,浙江乡试副考官。后出任外官安顺知府而卒于任所。
刘书年形貌自瘦,温温下人,然性格峭直,不为利禄所惑扰。交游简贵,论人物、辨是非,皆有主见。
刘书年与河间苗夔、善化孙鼎臣、贵筑黄彭年、遵义郑珍、独山莫友芝诸名士相友善,讨论学问,历久不衰。其晚年尤好“三礼”之学,刘书年之论说儒经,笃守诸大儒之见,益务为详密。刘书年又喜为诗,兼工长短句,类南宋格调。南皮名士张之洞所选《思旧集》18人,刘书年为其一也。
刘书年之著述,有《贵阳经解》1卷、《涤滥轩诗抄》3卷、《黔乱纪实》1卷抄本、《黔粤接壤里数考》1卷刊本、《四书集字》、《圣庙从祀录》等著述。元和潘氏刊其《经说》数十事行于世。
刘书年生平所为诗古文词长短句之属甚多,洁静妍雅,已有足传者,惜其撰著,都未写定,颇有亡佚,已属其亲戚名士张之洞为之掇拾首次,刺取菁华,合为一集,冀存未亡之琴,以为荣名之宝云尔。
刘书年之父刘廷楠(1752~1820),字让木,号云冈。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于乡,乾隆五十二年(1787),成进士。历任外官,信宜知县,嘉应知州,廉州知府,多有善政,嘉庆二十五年(1820),卒于官,时年68岁。其所著,有《偶一草》。
刘书年之子刘肇均(1870年前后在世),字伯洵。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生。有隽才,志节魁伟,游京师,与名士张之洞齐名。张之洞作《思旧集》,曾载其诗。刘肇均所著,有《蜀游日记》3卷抄本、《撄宁斋诗》1卷抄本。
另有刘肇域(1855年前后在世),字陟山,别号蕉雪。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与刘肇均可能是兄弟。任大名府教授。著有《绣佛斋诗集》、《蜀游日录》4卷。

寻找河北刘氏族谱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大郭庄镇杨庄村的刘氏后人,这里的辈分是:福青奎建玉金。如有类同的请及时联系。谢谢

赞(27)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河北沧州刘氏家族源流

评论 1

评论前必须登录!

 

  1. #1

    哪位大神了解河北保定市唐县刘氏的源流?13945269392

    ldb66hyl8883年前 (2021-11-07)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