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湖南邵阳新宁金城房刘氏宗祠简介

刘氏宗祠位于邵阳新宁县石田村,村子位于崀山风景区内,周围山清水秀,徽式建筑风格的宗祠坐落其中,白墙黑瓦与周围的翠绿搭配在一起格外显眼。

新宁刘氏宗祠


新宁刘氏宗祠简介
宗祠是砖木四合院,共三进,由门廊、中堂、后堂及两侧厢房组成。大门门额楷书阴刻“金城房刘氏宗祠”七字,门前是两面石鼓。依次为门廊、前堂和神主堂。首进两侧为厢房。门廊面阔3间,进深1间,与西侧厢房的前廊构成“凹”字形通道连接前堂两侧,以丹霞石筑成天井。天井左上方有光绪皇帝御赐高4.2米的表功碑,右上立刘氏3米宽的谱系刻石。前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明间直通神主堂,两次间为客厅、议事堂,其后中建廊亭,两侧为两天井与神主堂相接。神主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内设先祖牌位、香几供案、方桌坐椅等物。额枋上有“严肃整齐”四字。其平面布局、前堂与神主堂沿纵深排列,按其功用主从布置有序,显得通畅古朴。
入门第一进是门廊,阶下是天井,内立横、直石碑两座。其中一座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奉慈禧懿旨为中国近代湘军首领、晚清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所树的功德碑。功德碑是在县中医院出土的,1999年由文物部门出资移放到该祠。功德碑十分高大,石龟碑座,上面简介了刘坤一的生平业绩。
这座祠堂的建设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年间,捐建者就是刘坤一。甲午战争中,著名的辽东牛庄血战,就是刘坤一任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时发生的。捐建这座祠堂时,甲午战争尚未爆发,刘坤一正赋闲家中。当时,他捐出了自己的俸禄,刘氏族人有百余人参加营建,从光绪四年(1878年)到光绪七年(1881年)历时三年竣工。
从建筑风格上看,青砖外墙上大门及两侧门一字排开,两侧有两垛封火山墙,脊上四角麟凤起翘。前堂、神主堂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青瓦布顶,抬梁式穿插枋榫卯连接。梁柱全部采用大木做法。前堂、神主堂中间有一楼阁式重檐庑殿顶廊亭,设覆盆藻井,檐下金漆卷棚。木构部分梁架枋栿不事雕饰,但露明梁栿及驼峰、雀替、花窗、卷棚等构件则精雕细刻,优美生动。
历经百年风雨,2002年5月,刘氏宗祠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宁刘氏宗祠前厅


新宁刘氏宗祠历史回眸
甲午战争不仅是北洋水师的战斗
120年前的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中,除了广为人知的北洋水师,还有另一支军队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曾在战争中浴血厮杀,这就是湘军。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主要战役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鸭绿江江防之战、金旅之战、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等。威海卫之战淮系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光绪皇帝起用湘军,于1895年1月任命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率六万湘军赴辽东,驻扎在山海关内外。
湘军主要参加了第四次反攻海城,第五次规复海城及辽河中下游战役。在装备和后勤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湘军在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与敌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终究没能挽回失败的命运。中国战败割台之后,留在台湾岛上的湘军将士与台湾民众一起抵抗日军,使日本军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新宁刘氏宗祠神主堂


新宁刘氏宗祠人物
刘坤一,字岘庄,清新宁县人,道光十年(1830)生,廪生出身。咸丰五年(1855),在乡举办团练,旋入湘军围剿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升广西布政使。光绪元年(1875)擢两广总督。光绪五年调任两江总督。
光绪六年,刘应诏筹议海防,请由粤省自造蚊子轮船,用守备海口。光绪七年刘被弹劾,居家9年,纂修成《新宁县志》。光绪十六年,又复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次年,刘受命帮办海军军务。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淮系军队节节失利,刘坤一被委任钦差大臣驻山海关,节制关内外陆军百余营。
他素有“常胜将军”的美誉,是继曾国藩、左宗棠等元老之后的湘军重要统帅,号称“砥柱东南”。甲午战争中,他在两江总督任内不仅严于职守,认真加强战备,而且关心战争的发展,经常上奏筹防、备戒抗击日军之见。

赞(3)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湖南邵阳新宁金城房刘氏宗祠简介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