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六符(1887—1911),1887年出生于福建长乐,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同盟会会员。福建法政学堂毕业,1910年投入新军,在新军内部宣传民主思想。1911年4月26日赴香港,4月27日前往广州参加广州起义,攻打两广督署时,被清军包围,力尽被捕,5月11日从容就义。牺牲后安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刘六符生平
刘六符(1887—1911),字肩宇,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同盟会会员。兄弟六人居末,祖德威,举人;父栻,贡生。六符生于书香门第,幼入乡塾,1902年入闽县学堂,旋又考入福建法政学堂。勤学不辍,警悟过人,以报国为己任,寄慨诗文,署名“热啸”,盖取热血蕴于衷,而啸以泄也,时人以屈子拟之。刘六符目睹清廷腐败,外邦侵凌,丧权辱国,有感时局危迫,非热血无以自存,遂决心习武,转而考入福建讲武堂第三期。后游学京鄂等地,与革命党人过从甚密,胆识逾壮。经革命党人引荐,返闽入福州新军炮兵营供职,每常乘间向士兵宣传孙中山革命学说。宣统三年(1911年),孙中山策划举事于粤,符踊跃与役,偕林觉民等志士于4月26日抵香港,4月27日潜入广州,请为死士。下午,敢死队率先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刘六符浑身裹挂炸弹,奋勇拼杀,挥弹纵击,遍搜督署,未获总督张鸣岐。顷间清援兵骤至,符被围数重,亦身披数创,仍复左冲右突,杀敌无算,终因弹尽力竭被执。面对严刑鞫讯,刘六符坚贞不屈,直呼“血性青年,当为国为民,可叹回天无力,惟一死快哉,欲杀从速“!
1911年5月11日,刘六符英勇就义,年仅25岁。
刘六符籍贯在长乐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把刘六符的籍贯弄错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烈士刘六符后裔告诉记者,刘六符其实是长乐潭头二刘村人,并不是纪念碑碑文上写的连江人。
上午,在长乐潭头二刘村刘六符故居,记者见到刘六符的堂侄刘永奇和堂侄孙刘安平。
“当时,因为曾在连江生活过,加上牺牲者中多为连江人,所以堂叔被误认为也是连江人,纪念碑上和史书上,都把堂叔的籍贯弄错了。”刘永奇说。
刘永奇说,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二刘村村支书刘海官到广州出差,去黄花岗72烈士纪念碑悼念时,发现碑文上有个刘六符的名字,写着是连江人。刘海官对这个名字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之前有人曾到二刘村,向他打听过这个人,刘海官所以知道二刘村也有个刘六符,曾在黄花岗起义中牺牲了,但是不是碑中所刻的刘六符,刘海官不敢确定。
刘海官回到村里,跟他们提起此事,他们才知道刘六符被误认为连江人。后来,在有关辛亥革命的史料中,他们发现,刘六符的籍贯均被写成连江籍。
此前,受经济和其他一些方面的约束,刘六符后裔一直未向有关部门提出更正。直至2011年,刘六符的后裔向有关部门反映后,刘安平和刘永奇被邀请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上,在2011年9月出版的《福建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中,终于看到刘六符的籍贯更正为长乐潭头二刘村,这让刘六符的后裔们深感欣慰。
为了纪念刘六符,刘永奇、刘安平等后裔已对刘六符的故居修葺一新,在刘六符故居前刘氏宗祠则云厅,摆放了刘六符的画像以及有关史料。刘安平说,他们准备把刘六符的故居和则云厅作为一个教育基地,供后人瞻仰,让后人都能记住黄花岗起义那段历史和刘六符的英雄事迹。
刘六符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他向堂兄借银元筹黄花岗起义经费
2011年82岁的刘永奇,孩提时,常听父亲刘友雄(也就是刘六符的堂兄)提起堂叔刘六符,说刘六符是广州黄花岗起义牺牲的英雄。
刘永奇说,堂叔刘六符6岁之前都住在二刘村,后来,堂叔公搬到福州居住,堂叔跟随寓居福州。之后,堂叔公去连江一带行医,堂叔还到连江生活过一段时间。刘六符十几岁时,父母亲和5个哥哥相继死于瘟疫,一家人只剩下一个嫂子和一个侄女存活。刘六符将父母全部遗产留给嫂子,自己去打短工,在打工过程中,认识了革命党人。1907年,由吴适、刘元栋介绍加入光复会,后转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福州地区同盟会骨干,与林觉民、林尹民、陈更新、冯超骧相交往。
“而堂叔去广州起义前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刘永奇说,父亲刘友雄曾告诉他,黄花岗起义之前,刘六符为了筹集起义经费,先是去了新加坡找朋友借钱,空手而归后回到福州。在福州码头,遇到了他的父亲刘友雄,他的父亲当时是福州码头的船老板,家境殷实。刘六符一开口就要向他的父亲借一大笔钱,他的父亲很诧异。刘六符这才道明来意,偷偷告知,要买枪支弹药到广州黄花岗起义。他的父亲很支持刘六符去广州,当场拿出16银元借给刘六符。可惜,广州黄花岗起义没成功,刘六符英勇就义,他的父亲每每提起堂弟刘六符,深感惋惜的同时,更是对堂弟的义举称赞有加。
刘六符故居
刘六符故居,坐落于潭头镇二刘村。坐北朝南,为典型明清古建筑。土木结构,双落透后,隔以前、中、后三个天井,两侧撇榭。四扇三间,四面风火墙,块石基础,硬山顶。纵深38.2米,通宽13.6米。第二进大厅西侧后房,即为刘六符出生及少年生活居所。大厅中脊楹柱高达6米,厅内藻井、悬钟、斗拱、插屏、游廊乃至柱础,均精雕细刻。大厅前均横贯走廊,通风火墙月门。后天井南阶上亦有一道走廊。因此,风火墙东西两侧均开启三扇月门。后天井有水井一口,于今仍可汲饮。围墙正门外为石板埕,占地面积125平方米,其间一口月爿池,面积60平方米,南端居中遮以马鞍形照墙。
刘六符就义前未曾婚娶,此后百年沧桑,未有人对故居加以修葺养护,秃垣断壁,蓬蒿没人,椽檩摧折,户牖支离,满目残破凋零。
为了纪念刘六符,刘永奇等后裔已将刘六符的故居修葺一新,并在刘六符故居前刘氏宗祠则云厅摆放了刘六符的画像以及有关史料,供后人瞻仰纪念。
2011年5月11日,也就是当年刘六符就义的日子,长乐五中、长乐潭头中学师生、二刘小学1959届毕业生共几百人,来到刘六符故居和则云厅悼念刘六符,并进献了花圈。
刘永奇说,他们准备集体出资把刘六符的故居和则云厅建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后人都能记住黄花岗起义那段历史和刘六符的英雄事迹,以培养后来者的爱国情怀。
刘六符同名人物
辽代官员、长宁军节度使刘六符
刘六符(?—1058年 [1] ),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人。辽朝时期大臣,北府宰相刘慎行之子。
举进士出身,授翰林学士。重熙十一年(1042年),身赴杯宋,索取后周世宗攻取的关南十县之地,拜同平章事,出为长宁军节度使,入为三司使。
辽道宗即位,参谋大册礼。清宁四年,因病去世。
辽河间(今属河北)人。举进士。辽兴宗时任翰林学士。重熙十一年(1042年)赴宋,索取周世宗时攻取的十县土地。宋遣人许增岁币。他又再度赴宋,要求在岁币文书上称“贡”,争论久之始定议用“纳”字(《辽史》谓用“贡”字)返辽后加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被弹劾受宋贿赂,出为长宁军节度使。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