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伯里

刘伯里(1931年3月17日—2018年7月02日),江苏常州人,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刘伯里于1953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获得中美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学会终身成就奖,7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刘伯里长期从事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研究,是中国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主要开拓者。

刘字签名图片

刘伯里生平
1931年03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他在省立常州中学读高中时期,就接触到了一些进步书籍。
1944年09月,进入西郊中学(现常州市第五中学)就读。
1950年09月至1952年09月,在上海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
1952年09月至1953年0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
1953年09月至1958年09月,毕业后分配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师从胡志彬教授,担任助教。
1958年09月—1960年03月,被选送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师从留美归来的冯锡璋教授学习放射化学。
1960年03月至1983年05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任讲师、副教授。
1974年,北京市科技局的主要领导白介夫和郑林亲临北京师范大学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研究室,听取了该室的汇报后当场给40个科研编制,成立北京市回旋加速器放射性药物实验室,刘伯里任该室董事长。
197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0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任教授。
1983年09月至1988年0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任副系主任、应化所所长。
198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任博士生导师。
1993年09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07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刘伯里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伯里承担并完成了中国核燃料后处理工程低放裂变废液的处理、核爆炸裂变产物污染苦咸水的去污、核潜艇原子反应堆第一回路水放射性的净化和从高放裂变废液中提取铯-137、锶-90等研究;研究了15种核素的放射性药物,特别在脑受体放射性药物分子设计和应用两方面取得了系列的创新性成果,并研制出若干新放射性药物;首次提出了锝配合物的稳定性规律,首创了湿热熔融标记法和冠醚介质催化交换法,并研制出111In和68Ga两类新的心肌显像剂;参加研制的99mTc-ECD和99mTc-MIBI心脑显像剂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证书,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7月,刘伯里刘伯里合作著有《锝药物化学及其应用》,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
学术交流
截至2018年7月,刘伯里从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七次被邀赴美国讲学和进行合作研究。三次应邀赴日本讲学,在九州大学、东北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作为中日双边会议的主要发起人和倡导者之一,他两次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在日本福冈召开的第一次、第三次中日双边会议,并且担任第二次、第四次中日双边会议的主席。1986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核化学和放射化学会议中,他担任国际组委。他还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培训班的特邀讲课人(1988年,1992年,1999年)。另外,他还以中国代表身份两次参加了1993年和1995年在曼谷和悉尼举行的亚太地区核合作计划中有关放射性药物的国际会议。2004年,在与德国莱比锡多学科综合同位素研究院院长充分商谈的基础上,签署了合作协议,促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和莱比锡多学科综合同位素研究院两个单位的实质性合作。

时间
担任职务
1980年09月至1981年03月
日本九州大学访问研究员
1983年06月至1983年09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问学者
1985年01月至1985年05月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教授
1988年01月至1988年07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教授
1989年06月至1989年09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教授
1990年05月至1990年09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教授

科研平台
刘伯里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担任该重点实验室筹建期的学术委员会主任。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了985非动力核技术创新平台的建立(2004年11月),并被任命为985非动力核技术创新平台学术委员会主任。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7月,刘伯里先后获得国防科工委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9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9年
全国科技大会奖
1992年
锝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国家教委甲类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
锝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
锝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刘伯里重视因材施教,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他认为,知识的掌握,贵在熟练,只有反复熟练地理解和掌握了,才有可能谈得上发展和创新,所谓“熟能生巧”,这个“巧”字,就是科学发明创新的契机。许多新理论、新方法都是从这个“巧”字上开始萌发衍生而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每当从事新的规律的探索时,自己最愿意应用的理论工具或实验方法,常常是自己最熟练的那一部分。
开设课程
刘伯里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承担研究项目的同时,从事人才的培养,为研究生开设了《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放射性药物化学》和《锝化学及其应用》等基础和专业课程。
指导学生
截至2018年7月,刘伯里从1960年开始在中国国内高校中首次招收和培养放射化学研究生4名,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为国家培养博士生、博士后15名,硕士生35名 [1] 。其中,博士生崔孟超获得了2012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他的学生中80%都在中国国外深造或工作,有的已经成为了某些大学里放射性药物领域的学术负责人。刘伯里鼓励自己的学生学成后回国服务,受他的影响,他的一些学生学成归来。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2006年
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2018年
中美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学会终身成就奖
中美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学会

刘伯里社会任职
刘伯里先后担任中国核学会核化学和放射化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回旋加速器放射性药物实验室董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卷》副主编、中国放射化学教材委员会主任、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以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杂志常务编委等职。

刘伯里评价
刘伯里是中国知名的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专家,一直坚持在一线负责教学和科研工作,促进了中国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为完成有关军工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7月出版《刘伯里文集》前言部分)
刘伯里是放射性药物领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中国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严谨治学,爱生乐教,提携后学,淡泊名利,为中国科技发展和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北京师范大学评)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伯里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