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

刘更另(1929年2月15日—2010年6月30日),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土壤肥料植物营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更另于1952年从武汉大学毕业;1959年获得前苏联季米里亚节夫农学院副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在国农业科学院土壤室、肥料室工作,担任副主任;1964年在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站土壤室工作,担任站长、副主任;1970年在北京农业大学工作,担任讲师;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工作,担任副所长;1980年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1983年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1984年担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刘更另主要从事山区开发、南方红壤和低产水稻田改良、耕作制度改革、山丘地区生态建设和农林牧业发展等研究。

刘氏旺年大吉头像


刘更另经历
1929年2月15日,刘更另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
1944年,与朱镕基在湘西山区国立第八中学高中部同窗两年,抗战后转入湖南省立14中学,并于1947年毕业。
1948年8月,进入武汉大学农业化学专业学习;12月,被吸收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
1949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反饥饿、争温饱的学生运动以及武汉大学的“保校保产”运动,直到武汉解放。
1952年9月,从武汉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河南农事实验场工作,担任组长。
1955年9月,进入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农业科学专业学习。
1959年5月,从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毕业,获得副博士,之后回国,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室、肥料室工作,担任副主任。
1964年4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站土壤室工作,担任站长、副主任。
1970年11月,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工作,担任讲师。
1978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工作,担任副所长。
1980年2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担任副所长。
1983年2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担任所长;6月,晋升为研究员。
1984年7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担任副院长。
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0年2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担任研究员。
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和环境工程学部常委、副主任。
2010年6月30日上午9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刘更另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更另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解决了水稻坐秋问题,揭示了磷肥防治坐秋的机理。种植绿肥,发展双季稻,提高资源利用率。20世纪70年代首次研究出钾肥提高绿肥田稻谷产量,创造性地提出晚稻超早稻的战略措施和技术。20世纪80年代首次研究出硫酸锌防治水稻僵苗,揭示了亚砷酸根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为改良砷毒田提供了理论与方法。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水平浅沟、沟坑相连、分散蓄水的工程措施,解决了红壤地区旱坡地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为发展林果业、草业,恢复植被做出了贡献,在北方,首次研究出板栗专用肥、栗蘑人工栽培和产业化,经济效益明显。从1975年起,先后在中国主要农业区布置一系列土壤肥料长期定位实验,获得大量科学资料 [3] 。
刘更另先后在湖南祁县农村实验站工作28年,在冷水滩7年、在河北迁西14年,在北京密云、湖南桃源山丘地区进行科学实验,并考察了武陵山、五岭山、罗霄山、峨眉山、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等山脉。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5年
红壤稻田持续高产的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11年5月,刘更另先后培养了2名博士后、16名博士、11名硕士。
基地建设
1986年起,在刘更另的倡导和主持下,中国建立了9个土壤肥力和肥料效应长期监测实验基地,包括东北黑土(吉林公主岭)、西北黄土(陕西杨凌)、新疆荒漠土(新疆乌鲁木齐)、华北褐土(北京昌平)、中原潮土(河南郑州)、四川紫色土(重庆北碚)、南方红壤(湖南祁阳)、华南赤红壤(广东广州)、高肥力水稻土(浙江杭州)。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2年
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09年6月
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刘更另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5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2006年8月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三、四、五届地学部评审组成员
国家科技进步奖农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常委
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
《土壤学报》第五、六、七届编委
《中国农业科学》第21—27卷主编 

刘更另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刘更另,幼年原名刘赓麟,靠父母省衣缩食踏上了求学之路,他的父母分别在1946年和1949年撒手人寰。
刘更另评价
刘更另作为中国著名的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学家,学识丰富,思想开拓;治学严谨,勇于实践。他非常重视在科学实验的第一线工作,他对山区开发,对南方红壤和低产水稻田改良,耕作制度改革,山丘区生态建设和农林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刘更另纵横阡陌,翻山越岭,满怀坚定信念和火热激情,用科学的力量改造一块块“鸭屎泥”,把恶土穷壤变成丰产良田。几十年如一日,与低产田土相伴,不断创新理论方法,用智慧的利剑破解一道道“疑难题”,为农业科学积累宝贵财富。他为中国山区开发、南方红壤和低产水稻田改良、耕作制度改革、山丘地区生态建设和农林牧业发展作出了诸多贡献。(中国农业科学院评)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