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东部及其周边地区刘氏族谱世序
广东省刘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汉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刘氏族谱纂修、考究员、粤东刘氏宗亲总会海丰县分会副会长:刘世高2006年2月记录源明公至广传公,其传递世序。
广东省刘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汉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刘氏族谱纂修、考究员、粤东刘氏宗亲总会海丰县分会副会长:刘世高2006年2月记录源明公至广传公,其传递世序。
据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族谱》记载的世系,大部分编列西汉高祖邦公为75世祖;景帝之子中山靖王胜公和长沙定王发公为78世祖。已作定论。但从胜公至备公的世系有记载十七代、十八代等不一。现举例如下:
绝大部分《刘氏族谱》和一些名人著作以及部分报刊都说魏国大夫刘清(刘邦的曾祖父)于公元前227年从大大梁东迁于丰邑避难,为避秦祸,便改姓为金。如在1991年11月7日《经济新闻报》上刊登的《刘邦故里―金刘砦村名的由来》一文中记载:“战国时期,...
重庆云阳彭城刘氏属于中山刘氏大宗,源出三国蜀汉室刘备之孙,刘R次子北地王刘湛。
大概是因为有帝尧和刘累的神灵保佑,逃到晋国的杜隰叔后裔在晋国日益兴旺发达起来。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刘氏族谱记载,杜隰叔生二子,分别叫做士缺、士荐。 士缺,字子舆,他继承父业,最初也做了晋国的士师。据说他做士师时,“朝无奸官”。他因政...
先祖名应莘,字如严,号耕乐(又称少雄),宋建炎四年进士。官拜中议大夫,受职于南雄州知州。后因元兵入侵引发难民潮,少雄公饱受异族入侵之苦,与民众南逃至顺德杏坛逢简定居,少雄公的子孙后散居顺德杏坛的逢简、了涌,江门市荷塘镇的虫吕步,以及中山市的...
进入宋朝以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都开始南移。与此同时,由于宋朝政府的努力提倡,整个社会都形成了一种”重文轻武”的倾向。与这种大的历史背景相适应,刘姓历史发展到宋朝以后,整个族姓中的精英部分似乎也已南移。这个时期...
佛爷堑隅,曾祖故里。月映海山,地接渤千。辙溪携舞峰秀,山地绵韵云游。耕足下临幽谷,炊烟傍依三河。 清初以始,东荒北芒。沃野千里无烟,旷原崇山未辟。顺治八年,清廷谕令民移。出关拓土,编入保甲垦耕。民人携妻带子,朝廷永准为业。
宗法之立,有君道焉。谱牒之修,有史道焉。表侄刘其修(洋槎),一日手持编续族谱,以览予,辑其序。
我是湖南省祁阳县三口塘镇人,我们家乡保存了一整套彭城族谱,书名叫《祁南刘氏族谱》。因为在祁阳县的南部,所以称之为《祁南刘氏族谱》,我们祁阳县和祁东县最少有十几万人姓刘,并且绝大多数与我同宗,都是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刘庄的后裔,后随其子刘迁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