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沂蒙山区刘知侠故居

刘知侠(1918――1991)著名作家。生于河南省汲县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38年奔赴延安开始从事部队文化和军事工作,次年冬奔太行转赴山东沂蒙地区抗大文工团工作,从此与老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沂蒙山区成为刘老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中,他与老区父老同生死、共患难,奋斗在民族解放的第一线,取得丰厚的第一手材料,此后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文学艺术作品《铺草》、《铁道游击队》、《红嫂》、《沂蒙山的故事》、《沂蒙巨虎》等优秀作品,上世纪60年代初,他又一次来到沂蒙老区的沂水县,在该县的高桥村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作品,后收入中短篇小说集《沂蒙山的故事集》。

刘知侠故居


高桥村是沂水县高桥镇的一个大村,现分为两个行政村,当年刘老写作的居处就在高桥二村村民刘悦庆家。沐浴着淡淡的阳光,迎着微微的寒风,我拜访了刘老写作的故居――刘悦庆家。刘悦庆大爷早已去世,房院因古老、狭小、简陋也早已无人居住。但当年刘老写作的居室还完整得保留着,那是两间长不过6米、宽不过4米的土坯麦草屋,举手就能摸到屋檐。屋顶的麦草不知重披了多少次,现在已经覆盖了一层红瓦。院子很小,但很古朴、恬淡、安详。整个房院就像一位朴实的沂蒙老人农闲时节晒太阳。
村里的刘悦竹四叔与知侠老人很有缘。四叔说:“大约是60――61年的时候知侠老人在这里住过一年多,那时知侠年轻,中等以上的个子,长得很魁梧,应该是黑脸膛。”四婶插话说:“可能是整天在屋里呆久了,看上去并不黑。”四叔接着说:“知侠老人当时已经在省城里居住。到村里居住写作,是为了寻找战争年代的那种感觉。他对沂蒙老区特别有感情,把老区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经常和乡亲们聚在一起拉呱,还把好吃的食物分给孩子们吃,亲切地称四叔‘小刘’。”这是四婶又插话说:“乡亲们对知侠老人也很敬重、很热情,当时他的爱人刘苏(现名刘真骅)另有工作,很少在身边照顾刘老,咱村的黄安美就主动承担起给刘老烧水、做饭和洗衣的活来。”……
四叔、四婶如话家常般说起知侠老人在村里的桩桩件件,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知侠老人的深深思念。听到这里,我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来。
四叔意犹未尽,又回忆起文革时候在省城济南与知侠老人邂逅相遇的情形。那是文革最动乱的年月,四叔到省城看大伯,在街上和知侠老人不期而遇,两人都喜出望外。知侠老人赶紧把四叔拉到一个旮旯里,说了自己遭批斗的情形。四叔让知侠老人回高桥乡下躲避,知侠老人说已经与当时住在济南郊区的芳林嫂联系好,如果风声再紧就到她那里躲避,还询问了区里程书记的遭遇和乡亲们的境况。然后给四叔买了鸡蛋糕、桃酥、面包等一大堆食品。临分手时,让四叔晚上10点再到他家去,住址是济南市道德街17号。那时四叔怕被红卫兵碰上,栽上个搞串联的罪名,给知侠老人添麻烦,终于没敢赴约。
四叔回忆起这件事,心里怀着深深的遗憾。临走的时候四婶又叫住我说:“你要是写文章,一定不要忘记告诉九泉之下的知侠老人,就说乡亲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好,让他放心。”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沂蒙山区刘知侠故居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