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存著堂刘氏源流

存著堂宁乡南塘刘氏
始迁祖:[明]刘时显; 先祖:刘邦益; 先祖:刘邦义; 先祖:刘邦礼; 先祖:刘映; 先祖:刘昭; 先祖:刘晖; 先祖:刘旺; 先祖:刘窼; 名人:刘少奇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等地.
内容概要:始迁祖时显,明季由江西豫章迁来宁乡南乡五都十二区茅田滩。三孙,邦益、邦义、邦礼,邦礼复回原籍;邦益四子,映、昭、晖、旺,映居南塘,昭居石栗冲,晖居火煽冲,旺之後或留茅田或徙腶田;邦义子窼,析居画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刘少奇即出该族。

茶陵候刘言斤派衍吉水

据江西吉水清道光二十二年修撰《南岭粉溪刘氏重修族谱》记载,湖南宁乡南塘刘氏始祖刘时显,为刘发第七子茶陵侯刘言斤的后裔。刘言斤后裔从长沙至茶陵,历经数十次迁徙,辗转到长江流域赣江之滨的江西吉水南岭粉溪,后又从南岭粉溪分家迁移至南洲、边溪一带繁衍生息,吉水沿岸的刘氏宗族,也就成为刘发第七子刘言斤后裔最大支脉。

刘言斤的后裔世袭分封数百年,经历1300年变迁,其后裔由王侯世家逐渐成为耕读传家的寻常百姓。至俣公时,寒窗苦读二十年,捐了个“贡生”和“候补儒学训导”头衔光宗耀祖。到了俣公第十六世孙文节公刘应秋、十七世孙文忠公刘同升父子饱读诗书,精攻文史,终于修成正果,高中明代状元,告慰大汉高祖,荣耀刘氏宗亲。

柏引公时显迁徙南塘

到粉溪刘氏第十七代和边溪刘氏第七代,出生于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的庆连公二子刘时显,为湖南宁乡南塘刘氏一世祖。

南塘刘氏第二代刘宝为刘时显的大儿子,生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为避赣江水患举家西迁,从江西吉水南岭粉溪来到湖南长沙宁乡南部。经先前从吉水迁来宁乡县善山岭宗师庙(今道林镇)一带的另一支刘氏宗亲牵线搭桥,来到宁乡县城东南方向60公里处的善山岭与大屯营之间的南塘茅田滩垦荒种地,耕读传家(今宁乡县花明楼、大屯营、道林三镇交界处的靳江河岸边)。

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邦”字辈为南塘刘氏第三代。明万历十年(1582年),“楠”字辈为南塘刘氏第四代。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光”字辈为南塘刘氏第五代。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祚”字辈为南塘刘氏第六代。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维字辈系南塘刘氏昭房第七代。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有湖子四达,之维第二个儿子,系南塘刘氏昭房第八代,生育二女五男,儿子依次为:起棹、起桂、起莹、起楷、起桄,名列南塘刘氏“起”字辈。

起桄公万明世守耕读

生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的刘起桄字万明,系南塘刘氏第九代,从南塘冲北迁至双狮岭、罗家塘炭子冲一带的靳江河流域垦荒造田,这就是今日的炭子冲,刘万明因此成为南塘刘氏分支迁居炭子冲的一世祖。

出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的刘序河,字再洲,名列“序”字辈,系南塘刘氏第十代。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5)出生的刘端庄,名列“端”字辈,系南塘刘氏第十一代。生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的刘方直,字丙林,名列“方”字辈,系南塘刘氏第十二代。生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6年)的刘方大,字寿生,比兄长方直小十岁,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父亲,为刘得云次子,名列“方”字辈,系南塘刘氏第十二代。其四子绍选,字渭璜(刘少奇),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

共和国主席刘少奇

南塘刘氏耕读为本,人才辈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各地兴办新学蔚然成风。公元1941年,时任保长的南塘刘氏十四世孙刘甲三(生于公元1884年)与刘云庭、刘作衡、刘道宽、刘魁武、刘桂生等在宗祠倡建南塘刘氏娴读学校,让族内子弟接受新式教育,担任校长,族人免费,外姓入学只收书籍费。1942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的刘少奇,收到家乡创办族校信函,即回信给予充分肯定。1948年募集资金兴建了600平方米的教学楼,1950年移交政府转公办,更名“南塘小学”,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刘少奇应邀题写“南塘学校”校名。

《南塘刘氏族谱》先后四次修订,历时两百年。四修于民国十年(1921年),距三修时间相隔六十年,“绍”字辈的刘少奇兄弟均被录入谱中。

赞(2)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存著堂刘氏源流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