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彭城堂刘氏源流以及彭城堂堂号的由来

彭城堂刘氏是中国历史上一支有着卓越影响力的家族。他们以世袭的文学家和知识分子的身份在中国文化领域崭露头角,并持续影响了几个世纪的历史发展。本文将深入研究彭城堂刘氏的历史背景、家族成员以及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彭城堂刘氏的起源可追溯到明清时期。这个家族的根基可以追溯到明代,起初他们是河南人。后来,他们搬迁到江苏徐州的彭城,定居于此并取名为“彭城堂刘氏”。然而,这个家族真正的辉煌时期是在清代,尤其是乾隆皇帝时期。

这个家族的成员以文学家和知识分子的身份而闻名于世。他们在文化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彭城堂刘氏的成员中不乏诗人、书法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史学家等文化名家。其中最著名的家族成员包括刘公垚、刘岩峰、刘希仁和刘宗岳等。

刘公垚是彭城堂刘氏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化名人,其为乾隆皇帝题写的《鹤山堂题跋》更是催生了潮剧的起源。此外,刘岩峰又以诗词才华而闻名。他不仅广泛涉猎各类文化知识,还将自己的思想理念融入创作之中,从而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彭城堂刘氏的成员还涉猎书法艺术。他们对中国传统书法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刘希仁是刘氏家族中备受推崇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誉为书法界的杰作,为后来的书法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刘宗岳也在书法领域有着深远影响。他的书法作品擅长狂草体和行草体,充分展现了刘氏家族成员对书法的独特见解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除了艺术领域,彭城堂刘氏的成员还对中国文学和历史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著有众多具有影响力的散文和文学评论作品,并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这些著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并对后人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彭城刘氏——《彭城堂》堂号的由来

彭城:
鼓声之城,即今江苏徐州,是黄帝最初的都城。尧帝封籛铿于此建立大彭氏国,大彭成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五伯”之一。夏启十五年彭伯寿率师征西河,史称「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
商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国灭为商所属彭城邑。西周时徐偃王北走彭城武原县(今徐州邳州市)东山下,百姓随之者数万人并改东山为”徐山“ 。

春秋、战国时彭城本为宋邑,后属楚国谓之西楚。周简王十三年(前573年)楚子辛伐宋彭城,以三百辆战车戍之,周安王十七年(前385年)韩文侯进攻宋国,打到彭城俘虏了宋休公,周显王三十三年(前336年)宋太丘社倒塌,周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齐闵王灭宋,两年后楚国攻占淮北彭城等地。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楚淮北之地尽入於秦,秦置彭城县属泗水郡,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嬴政巡行过彭城想要打捞九鼎,派上千人入泗水但没有找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秦嘉立景驹为楚假王并军於彭城之东,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楚怀王熊心从盱眙徙都彭城命刘邦西入关中。

汉元年正月(前206年)诸侯尊怀王为义帝,彭城曾作为楚朝首都而存在,同年四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以少弟刘交为楚王,王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都彭城。其后彭城为两汉楚国、历代彭城王国的都城和魏晋徐州刺史、唐宋武宁军节度的治所,直到元至元二年(1265年)彭城县并入徐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铜山县即古彭城。
刘氏最为著名堂号。彭城是刘姓郡望,也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因此,许多刘氏宗族都将自己的祠堂称为”彭城堂”,以标明自己为彭城刘氏,是正宗的汉家后裔。

彭城郡刘氏彭城堂,简称彭城堂
战国末时荣公刘仁迁沛丰邑中阳里(丰邑本属宋国,宋灭后入齐,前284年五国伐齐后,原宋国国土尽入魏国,为魏国东陲)金刘寨开基,是以始迁彭城的荣公为一世祖的刘氏族群。
彭城堂六世胜公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受封中山王。附胜公世系:
始祖刘仁、2刘煓、3刘邦、4刘恒、5刘启、6刘胜。
因汉高祖刘邦祖籍丰县,起家于沛县。后来都属于彭城郡,所以天下刘氏莫不以彭城为祖籍,而称为彭城刘氏,从此彭城也就称为刘氏正宗郡望,宋朝后更成为天下刘氏的统一郡望!

综上所述,彭城堂刘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支杰出的家族。他们以其成员在文学、书法、历史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影响力续了几个世纪,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值得后人的学习和传承。

赞(2)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彭城堂刘氏源流以及彭城堂堂号的由来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