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氏渊源、根在鲁山:刘姓祭拜得姓始祖活动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城西,有个昭平湖,是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里面有座“刘累陵园”,墓主人就是刘累,他也被称为刘姓得姓始祖。刘氏文化渊源流畅,刘累做为刘氏始祖,每年4月19日,为海内外刘氏族人祭祖日。

鲁山中华刘姓始祖苑

一、历史传说
刘累是中国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刘氏人物。最早记录其事迹的是《左传》。《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嘉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
随后,《史记》、《汉书》、《新唐书》、《水经注》、《通志》、《竹书纪年》等书均对刘累有所记载。刘累是尧帝之第十六代孙,生活于夏朝第十三代帝孔甲年间。出生时,他的一只手内有“刘累”纹样,家人以为吉祥,遂以刘累为名。还有人说,刘累的另一只手中纹有“龙”字,故他是天生的养龙专家。
一天,电闪雷鸣倾盆大雨过后,在临颖东北一个村边沟里发现两个怪物,几丈长,如水桶一样粗,头上长了两个角,耳朵像牛耳,浑身披着鳞甲。人们上报孔甲说,这是龙,乃吉祥之物,应该叫人养起来。孔甲便问谁可胜任,大臣便推荐了曾学养龙术于养龙专家“豢龙氏”的刘累。果然,刘累将两条龙养得很好,孔甲便赐他“御龙氏”。
据《元和姓纂》《史记》《帝系谱》记载远古部落联盟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娶少典为妻生黄帝轩辕,黄帝子孙陶唐氏首领唐尧的后裔,刘累(公元前1898年-公元前1788年)为刘姓得姓第一人。是被史学界所认同,同时又被国内外刘姓宗亲共同认可、尊奉的刘姓(氏)始祖。
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御龙于豢龙氏。约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时,天降雌雄二龙于今河南省临颖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孔甲派刘累到此养龙,长达7年这久。因刘累养龙御龙有功,孔甲封他为御龙氏,代行豕韦国君。后来一龙死,刘累将其制成肉羹献给孔甲帝,孔甲因之味美,命令刘累再献,刘累因惧怕龙死之事暴露,遂迁到现在的鲁山县昭平湖地区,隐匿了原来的名字,改称“丘”,人称“丘公”,称隐居的地方为“邱公城”,在此垦荒渔猎。孔甲知道后,不再追究,丘公改为刘累,刘累族人便以刘为姓,成为我国刘姓的最早起源。

刘累故邑

二、史料考证
同刘姓一样,李、张、王等当代大姓都不是古姓,都是“别子为祖”,因氏得姓。李姓源于赢姓,张、王均源自姬姓。李姓得姓一说源于商代初期的理徵之子李利贞,另说得姓始祖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张姓,姓源启自黄帝之后的弓正张挥公;王姓源自西周时期的周灵王的王子晋。这三大姓都没有将其得姓始祖上推到母系氏族社会所谓的“姬”、“赢”等古姓,而均是以其第一次出现的氏姓人物为其得姓始祖。
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文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姓氏是标识家族来源,和血缘关系的文字符号,起源于上古,不仅是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外在表征,深深植根于社会伦常秩序,更是记录了中华夏民族繁衍生息与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华刘姓遂刘累繁衍生息。早在明代前,后人把邱公城附近的耿集镇(古称竹峪寨)雅称“豢龙故里”,又在西寨门迎门额上镶刻“豢龙故里”门额石记之。刘累终卒于今河南省鲁山县邱公城,葬于邱公城东北30米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筑昭平湖,刘累墓便没于昭平湖中。

刘累墓

历代史书关于这些记载有:
《竹书纪年》曰:“帝孔甲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东汉张衡在《南都赋》中写道:“远世则刘后甘厥龙醢,视鲁县而来迁,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祠于尧山”。
《汉书·郡国志·南阳郡》曰:“鲁阳有鲁山,古鲁县。御龙氏所迁。”
《后汉书·郡国志》曰:“鲁阳有鲁山,封刘累,立尧祠。”
《水经·滍水》:“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郦注:“尧之末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鲁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故张衡《南都赋》曰:‘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祠于尧山’。”又,《汝水注》:汝水“又东届尧山西岭下,水流两分,一水东经尧山南,为滍水也。即经所言‘滍水出尧山’矣”。又名大柏山、大龙山。在今鲁山县西四十里。
《路史·国名记》曰:“鲁,御龙邑,鲁阳国,夏鲁阳县。亦号唐侯,汉属南阳。今汝之鲁山有鲁阳关……尧山……豢龙城”。《读史方舆纪要》曰:“尧山在县西四十里。夏孔甲時,刘累迁鲁。立尧祠于山上,故名。”
乾隆《鲁山县志·山川》云:“(天桥岭)山口则为尧山。尧山西北三十里,自苍山头南来,亦高耸巅,建帝尧庙,有孔处士墓,南五里为眠峰冲。”嘉庆《鲁山县志》卷八《地理三》寺观:“尧帝庙:徐志,西乡。”新中国成立后编纂的《鲁山县志》言:“石人山古称尧山,因尧之裔孙刘累在此筑尧祠得名;山巅有一石柱似人,俗称石人山。”
上述史书记载刘累御龙失败后逃亡的鲁县、鲁阳就是今天的鲁山县。鲁山县历史悠久,夏商时为古鲁地,伯禽初封之鲁即此。周公东征之后伯禽改封今山东曲阜之鲁,故后人称河南鲁山之“鲁”为“西鲁”,山东曲阜之“鲁”为“东鲁”。西汉置鲁阳县,归南阳郡。隋大业初(617年),改名鲁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改鲁县为鲁山县。而古尧山的得名很可能与刘累在此立尧祠有关。

刘姓得姓始祖刘累

三、刘累祖地
鲁山县,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地处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44公里,县域面积2432.32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部为沙河冲积平原。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鲁山古称鲁阳,炎黄五帝时期,是我国史前三大民族集团之一——华夏集团的重要活动地域,昭平湖邱公城有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自汉置县,唐始名鲁山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这里是世界刘姓的发源地,曾孕育出春秋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墨子、唐代文学家元结、宋代抗金名将牛皋、现代诗人徐玉诺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境内有中国最古老的楚长城遗址,汉代名将张良、萧何、韩信的练兵、屯兵场,西汉冶铁遗址和唐代琴台遗址,还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撰文并书丹的元次山碑等。鲁山还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牛郎织女故事”发源于鲁山。
中华刘姓始祖苑坐落在美丽的昭平湖畔,湖光山色之间、葱绿松柏之中,供奉着刘姓始祖——刘累,刘累陵园总体复建设计为明清风格建筑群,包括墓区、始祖殿、纪念馆、刘氏会馆、碑林等,成为海内外刘氏后裔寻根祭祖、联谊、观光的圣地。
刘累墓于鲁山县城西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昭平湖景区附近,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尧山(又名石人山,古称大龙山)东麓。
2000年4月,鲁山县又在昭平湖风景区重新修筑了刘累墓,吸引了海内外更多的刘姓族人前来寻根问祖。刘累公陵园占地将近1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为御龙广场、世界刘氏纪念馆、世界刘氏会馆、始祖大殿、钟楼、鼓楼等。刘氏始祖殿殿内,刘累公居中而坐。左手踞膝,右手扶龙,坐东朝西,相貌威严,俯视着烟波浩淼的昭平湖。那条龙微抬着头,凝视着它的主人,目光中尽显温顺。
殿后百余米是刘累公之墓。偌大一座坟丘状似小山,两旁翠柏巍巍,蔚为大观。墓前伏着一只赑屃,背上驮着一块高约5米的石碑,上面是刘少奇之子刘源亲笔所书的9个遒劲大字:刘姓始祖刘累公之墓。碑的背面是刘姓源流,详尽记述了刘姓的得姓过程及刘累公的丰功伟绩。碑帽正反两面均为二龙戏珠图案,其正面有“御龙氏”字样,背面有“唐尧之裔”字样。
每年4月19日举办世界刘氏联谊会并举办祭祖大典,通过祭拜过程中的恭读拜文,净手上香,行施拜礼,祈福中华,天地人和。表达着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深祈福 。鲁山祭祖大典,也吸引海内外刘氏宗亲到河南寻根联谊,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为传播“根在中原,河南老家”的中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https://www.douyin.com/video/7288933219389459769

赞(3)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刘氏渊源、根在鲁山:刘姓祭拜得姓始祖活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