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明朝山东左布政使刘尚志世家

明末清初时期,安庆府怀宁县刘尚志家族,一家三代人中出一状元:刘若宰;三进士:刘尚志,子刘若宜,孙刘馀谟,一贡士:子刘若审;一武举人:子刘若宠;二解元:曾孙刘辉祖,刘捷。十人为官:刘尚志山东左布政使、从二品,子刘若宠参戎、正三品,刘若宰詹事府詹事、正三品,子刘若实鸿胪寺卿、正四品,孙刘余慧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子刘若宜兵部职方司主事、正六品,孙刘馀[王+黾]诸暨知县、正七品,孙刘余馍刑科给谏、从七品,子刘若审太兴教瑜、正八品,孙刘馀清芜湖训导、从八品。可谓是“好花开一树”,时人争羡,后世美传,荣耀宗亲,辉增皖城。

习仲勋,刘书林,张秋臣,阎鸿章,刘尚志合影

刘尚志,字士行、号景孟。系赣北刘氏迁皖潜始祖刘寿二的八世孙,世居潜山县彰法山。嘉靖初,潜山彰法山旱涝相至,庄稼绝收,为迫于生计,刘尚志爷爷刘东亭迁到城东的怀宁县平山镇大塅村,并生了八个儿子,其子刘钊(字金钊)娶叶氏。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公元一五四二年)刘尚志出生,明世宗嘉靖三十年辛亥(公元一五五一年),九岁的刘尚志就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聪慧、孝顺与乖巧。刘钊便将其送到大丰社学读书,随后入县学、府学,并先后师从诸锐、颜恂。
明穆宗隆庆四年庚午(公元一五七零年)八月,刘尚志参加江宁乡试,考中举人。
明穆宗隆庆五年辛未(公元一五七一年)三月,刘尚志参加会试,中贡士;四月参加殿式,中三甲第五十九名,赐同进士出身;十月授归善县县令。
明神宗万历四年丙子(公元一五七六年),刘尚志补山阴县县令。在任上,刘尚志重视发展教育,修建学堂;兴修水力,加筑江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做人正派,为官清廉。明神宗万历十年壬午(公元一五八二年)十二月,吏部文选郎中孙月峰对地方官进行考核,诸邑竞相隆迎款待,唯刘尚志轻接简迎,待考核官如常宾。考核官对其人品及政绩感叹不已。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癸未(公元一五八三年)八月,经吏部郎中孙月峰举荐,刘尚志升任刑科给事中。明神宗万历十二年甲申(公元一五八四年),刘尚志做了给事中后,在安庆府宅前街建了“黄门司谏,青锁纳言”牌坊。告诉世人我是在朝中给皇上做谏官的。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丙戌(公元一五八六年)正月,刘尚志升任刑科右给事中。在任期间,睹朝廷乱党们翻张居正旧账,挤压邹元标时,中肯地向皇上进谏,为好官说公道话,不与奸臣乱党为伍。
明神宗万历十五年丁亥(公元一五八七年)正月,刘尚志升任浙江按檫司副使。在此期间作[补陀山志序]。
明神宗万历十七年己丑(公元一五八九年)十月,刘尚志升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从三品。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壬辰(公元一五九二年)七月,刘尚志迁升福建按檫使,正三品。在任期间平反多起冤假错案,百姓称之为官清正。
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公元一五九三年)九月,刘尚志迁升浙江右布政使,从二品。在任期间挑选良将,苦练精兵,扩修战舰,以防倭寇。
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壬寅(公元一六零二年)六月,刘尚志转任山东右布政使。
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乙巳(公元一六零五年)十月,刘尚志升任山东左布政使,从二品。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丁未(公元一六零七年)正月,刘尚志归退,归退还乡后,仍:闺门之内,肃如公府,终日正襟危坐。虽盛暑饮食,不脱冠解衣,其和淑之气,冲澹之怀,复令造谒者依依不忍去,戚友贫不能婚丧者,皆倾囊以济,尤笃贫时交。常与守令语民间疾苦,推荐士贤,遇民冤情,必助洗清,皆非有所取而为之也。葬父,躬垒土负石,哀声响彻林谷,人皆咸以为孝感。交友于圣贤,门无杂客。与颜简一先生为同年性命友,非圣贤明达之书,不置几案。与子孙讲道论德,旁引圣贤精贯之言,妙趣通达。公贤德一生,卒于明熹宗天启三年癸亥(公元一六二三年),享寿八十二岁。

刘尚志一生为官清廉,人品端正,尊师重友,为人谦逊。其存世可考的事迹作品有:
一、诸锐,刘尚志老师,在刘尚志担任山阴县令探亲期间,为其建房造舍,以酬谢师德,乡人无不称尚志厚道,不忘师恩。
二、莲池大师,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甲卯(公元一五九四年),刘尚志任浙江右布政使期间,为其作【净慈讲圆觉经雪中送别皖城刘景孟方伯】诗:“薇垣瑞彩动南屏,佛国重开了义经。千指饱分香积界,一官清沁玉围城。现身宛是初玄渡,弘道惭非旧永明。歌呗满途休恨别,行看霖雨慰苍生。”
三、米万钟,米芾后裔,明朝著名书画家。官任太仆寺少卿,江西按檫使,山东布政司参政。书画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其传世代表作【刘孟景八十寿诗轴】,是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一六二一年),米万钟专门为庆贺刘尚志八十寿辰而作。洒金笺,凡五行,共八百零六字,纵171.1厘米,横40.6厘米。现珍藏于苏州博物馆。
四、徐谓,字文长、号青藤道长。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明神宗万历十年壬午(公元一五八二年),时任山阴县令的刘尚志去拜访徐谓,徐谓闭门不见,写【山阴景孟刘侯乘舆过访,闭门不见,乃题诗素丸致谢】,诗曰:“传呼拥道使君来,寂寂柴门久不开。不是疏狂甘慢客,恐因车马乱苍台。”接诗后,刘尚志独自布衣登门拜访;徐谓在其诗后备注:“侯观诗悦甚,即便服徙步往。”于是二人遂定布衣之交。明神宗万历十一年癸未(公元一五八三年),刘尚志调任刑科给事中,徐谓作【送山阴公序】,并作【送刘山阴公入觐景孟】诗。明神宗万历十二年甲申(公元一五八四年),徐谓又作【山阴刘侯去思碑】,碑文记载刘尚志在山阴县三大政绩:重教育,建学堂;兴水利,筑江堤;为官廉洁,衙门中人。
刘尚志学识渊博,熟读经史,文辞练达。其传世作品有:
一、序:明神宗万历十七年己丑(公元一五八九年),刘尚志任浙江按檫司副使时,受邀为补陀山志作【补陀山志序】。全序通篇近四百字,字句明畅清朗,文辞精深玄妙,极具华彩而不失简约,斐然成章,读来朗朗上口,颇得格律之韵。文虽简短,却准确描述了补陀山的地理风貌、人文及对宗教等方面的独到高深见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奏疏:刘尚志在任给事中期间,目睹朝廷乱党们翻故重臣张居正的旧账,挤压邹元标时,做为谏官的他,中肯地向皇上进谏,上【荐邹元标疏】奏章,为好官说公道话,不与奸臣乱党为伍,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
三、诗:【登补陀】:“欲问如来何处寻,宝轮空里海涛深。朝看绝岛开龙藏,夜听寒潮落梵音。万顷风云浮碧玉,九天日月布黄金。阆州恍在藤萝外,梦入西方不住心。
刘尚志娶妻三、生子十二、生女四。命正室王氏及其子若宽、若宠、若实居怀宁老屋,守父刘钊墓;副室杨氏及其子若宰、若寓、若寅、若宜、若安、若宝居安庆新建宅弟;副室李氏带其子若审、若寰、若宅居桐城练谭,守祖刘东亭墓。
长子:刘若宽,字允饶、号东石。明神宗万历二年甲戌(公元一五七四年)六月初九日生,廪监生,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公元一六一五年),妻黄氏、都督黄应甲之女。立一子:刘馀瑞(刘若宰次子)。
次子:刘若宠,号镜石。明神宗万历三年乙亥(公元一五七五年)生,明神宗万历三科武举,任福建都指挥使司佥事,后升北京参戎、正三品。妻徐氏,方伯徐尧莘之女;副室周氏。生一子:刘馀源(周氏生)。
三子:刘若实,号霜石。明神宗万历十年壬午(公元一五八二年)七月三十日生,由廪生入太学,仕至鸿胪寺卿、正四品。旧志载:“明刘若实踞天池鼓琴,闻空中奏天乐,有异禽千数从天柱飞来,音同笙磬。”今称天柱山天乐台。师从颜素、吴宗一。卒于明思宗崇祯十六年癸未(公元一六四三年)五月十六日。娶进士、太守阮自华(阮鹗之子)长女为妻。生一子:刘馀清。
四子:刘若宰,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乙未(公元一五九五年)生,明熹宗天启七年丁卯(公元一六二七年)乡试第四名,明思宗崇祯元年戊辰(公元一六二八年)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从五品),逝世后追赠詹事府詹事、正三品。娶阮以谦次女为妻。曾师从邑令吴之才。侧室曹氏(疑是当涂曹履吉家族之女,待考)、汪氏。
五子:刘若寓,字君含。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公元一五九六年)生,庠生,卒于清世祖顺治二年乙酉(公元一六四五年)四月初七日。娶方伯吴岳秀之女为妻。生一子:刘馀庆(殇)、立一子:刘馀勉(刘若安次子)。
六子:刘若寅,字尔敬。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庚子(公元一六零零年)生,郡廪生,以子赠刑科给事中。娶汪之达女为妻, 续娶徐氏。生一子:刘馀谟。
七子:刘若审,字尔明、号一斋。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公元一六零一年)五月初十日生,贡士,盐城训导迁太兴教瑜、正八品,以病乞休,寓居秦淮郭北。卒于清世祖顺治十三年丙申(公元一六五六年)五月二十九日。娶曹氏,继娶李氏。生二子:刘馀右、刘馀鼎(继与刘若寰为嗣长子)。
八子:刘若宜,字宜之、号泰斋,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壬寅(公元一六零二年)九月十一日生,郡廪生,明思宗崇祯六年癸酉(公元一六三三年)中举人;明思宗崇祯十年丁丑(公元一六三七年)殿试二甲地四十二名,赐进士出身。初授刑部主事,再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正六品。(潜山县志为员外郎,怀宁县志为主事,钱澄之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为主事,明史中也为主事)。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三月,因李自成入京,曾两次自缢,都被家人救活,后剃发为僧,先居甑山,后迁居安庆西郊鸭儿塘。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九年庚申(公元一六八零年)。妻王氏,副室张氏。立一子:刘馀德(刘若宝七子)。
九子:刘若寰,字六合。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甲辰(公元一六零四年)二月二十二日生,庠生,卒于明思宗崇祯六年癸酉(公元一六三三年)六月初十日。妻杨氏,吏部杨材之女;立二子:长子刘馀鼎(刘若审次子)、次子刘馀遂(刘若宅四子)。
十子:刘若安,字尔静、号虑斋。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乙巳(公元一六零五年)八月初三日生,郡庠生,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三年甲寅(公元一六七四年)正月初七日。葬练潭。妻琚氏,副室赵氏。生六子,琚氏生:刘馀静、刘馀勉(继刘若寓门);赵氏生:刘馀勤、刘馀勷、刘馀动、刘馀劝。
十一子:刘若宝,字尔珍、号约斋。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壬子(公元一六一二年)十二月初八日生,庠生。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公元一六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妻何氏、续妻陈氏。生七子,何氏生:刘馀汉、刘馀泳、刘馀浩、刘馀澡;陈氏生:刘馀昶、刘馀谷、刘馀德(继刘若宜门)。
十二子:刘若宅,字尔仁、号麟石。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公元一六一八年)二月二十日生,庠生,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公元一六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妻杨氏、通政司杨材之女,副室张氏。生六子,杨氏生:刘馀诚、刘馀试、刘馀声、刘馀遂(继刘若寰门),张氏生:刘馀陶、刘馀偕。
长女:适廪生阮以复(谱载“以复”,阮鄂之孙;疑为“以孚”,阮鄂长子自仑之子,待考。)
次女:适庠生曹。(疑是当涂曹履吉继室,待考)
三女:适庠生汪。
四女;适桐城庠生胡祚。
(《怀宁县志》载:刘方伯尚志有子十二人,有术者推之云:四状元八进士。后若宰得状元,若宰行四;若宜成进士,若宜行八。乃悟术者举行次而言也。)
刘若宰,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乙未(公元一五九五年),字胤平,号退斋,安徽怀宁人,刘尚志第四子,明思宗崇祯元年戊辰(公元一六二八年)文科状元、书画家。娶阮以谦次女为妻,生四子:刘馀王+慧、刘馀瑞、刘馀王+黾、刘馀璜,副室曹氏生女一,适太平县举人阮柽(曹履吉与阮丽珍三子,阮大铖继孙,本名曹柽),副室汪氏生女一,适北直荫生王。明思宗崇祯十二年己卯(公元一六三九年)正月,刘若宰母亲病逝,次年庚辰(公元一六四零年)四月十三日,他也因劳疾去世,时年四十五岁。
长子刘馀王+慧,字慧玉、号海门。因父若宰荫仕至太仆寺少卿,转授陕西布政使司、正四品。娶钱氏,大司空之女(待考,明末清初大司空中没有钱姓),生子振华(谱载振宗,地方志载振华)。馀王+慧迁当涂县北乡。
次子刘馀瑞,字五玉。承嗣大伯若宽,娶阮学前之女,生子二:刘恒孙、刘麟孙,生三女:一适方孝标长子方嘉贞;副室余氏生子一兴孙,副室吴氏无出。
三子刘馀王+黾,字梦锡、号鹤山、恩贡。康熙十四年任浙江诸暨知县、正七品。娶魏国公徐弘基之妹。(据《明史·功臣世表》,徐弘基为徐达十世孙,万历二十三年七月己亥袭魏国公)。生六子:刘杰孙、刘仪孙、刘台孙、刘贞孙、刘福孙、刘冀孙,副室钱氏生一子:刘德孙。刘馀王+黾迁江宁朱门。(与李渔(公元一六一一年至公元一六八零年)私交甚好,李渔《与诸暨明府刘梦锡》书中巧索绨袍云:“今止越城旬日矣。拟过诸暨一耳琴声,但恐安邑有猪肝之累,心欲去而足不前。然知老父台厚待故人,不必定为不费之患,倘蒙念其凄凉,而复悯其劳顿,则绨袍之赐,不妨遣盛使颁来。”康熙十三年(公元一六七四年),李渔于江宁观刘梦锡家乐,诗《记刘梦锡使君宰诸暨》有名句“樊江花绮流成县,偃室弦哥散满城”)
四子刘馀璜,字黄玉,号留庵。娶张秉贞女(张秉贞,桐城人,明思宗崇祯四年(公元一六三一年)辛未科二甲第五名进士,授户部郎中,仕至浙江巡抚;后降清,仕至兵部尚书,从一品,卒于官)。生二子:刘辉祖、刘捷;副室郑氏,生一子:刘炎孙;生二女:长适方(方中德次子方正瓀)、次适胡。刘馀璜迁桐城松山。
刘辉祖,字北固,系刘尚志曾孙、刘若宰孙、刘馀璜长子。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五年戊戌(公元一六五八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公元一六九零年)乡试解元、卒于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公元一七零八年)。娶方拱乾曾孙女、方章铖孙女、方崇年女。
刘捷,字古塘,系刘尚志曾孙、刘若宰孙、刘馀璜次子。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五年戊戌(公元一六五八年)、清圣祖康熙五十年辛卯(公元一七一一年)乡试解元、卒于清世宗雍正四年丙午(公元一七二六年))。迁居金陵。
刘馀清,字不疑、号襄溪。刘尚志孙、刘若实之子。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癸未(公元一六零三年)三月十一日,官任芜湖训导、从八品。卒于清世祖顺治六年己丑(公元一六四九年)十月十九日。妻徐氏、方伯徐尧莘孙女。生三子:刘前彬、刘前彭、刘前彤。
刘馀谟,子良弼、号潜柱。刘尚志孙、刘若寅之子。生于明熹宗天启元年辛酉(公元一六二一年)二月初十日,明思宗崇祯十五年壬午(公元一六四二年)由廪生中举人,明思宗崇祯十六年癸未(公元一六四三年)殿试三甲第二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任庶常。清世祖顺治初年授刑科给谏、从七品。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九年庚申(公元一六八零年)四月初五日。妻阮氏、副室徐氏、顾氏、朱氏、李氏。生七子:阮氏生子二、均殇;徐氏生:刘前禧;顾氏生:刘前祺、刘前祥;李氏生:刘前禄、刘前祜。

【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碑记】
刘若宰撰并书
缅维祗陀演梵,翔慧烛于昏途;窣堵恢摹,拯法云于落仞。是以疑龙象悲华,转觉地之轮,析色明空,水月息烦城之焰。良由家悬梦铎,人炳心灯,故尔夙富资粮;生圆性海,诚慈门之标指,即大众之梯缘也。
兹香山观音大士塔者,宋熙宁元年敕建,迄今六百余祀。宏开峻宇,亘压危磐,掛清汉以控洪图,列金容而罗玉相。须弥绝地,遥瞻丈六之光;兜率凌云,依稀尺五之上。会娑罗于贤劫,示妙觉之真铨。华棂共珠泽同辉,雕甍与金精并丽,将使凡流拾级,瞥眼山河,慧暗同登,举足能齐日月者也。迩以迦陵范远,仁路风微,六入构而易纷,三摩起而复晦。于是凭蜺跨蝀,或多析柳之狂夫;摄景扪空,益重伽梨之宿孽。戒坛不兢,集坌弥高,非由大振灵墟,曷睹重光清梵。惟时宝丰居士杜齐召者,士林巨擘,檀越朝宗,扩六度之津梁;法雷前吼,破群生之缠盖。慧日先扬,目睹兹塔岁久时欷,星霜剥啄,乃使鸠集四众,因之云播十方,洎住持僧福恕等,仔肩共事,于今上龙飞改元正月修葺,至次年九月告成。坚其扃钥,伟哉三昧雄图,绘以香泥,卓尔四禅幽观。诚所谓普门之屏瀚,在在依皈法藏之金墉,人人拥戴者矣!
然而大小分乘,明非一体,后先异觉,惑起千重,九品期次第之门,三途待接引之路。一苇莫渡,性海非遥,矧多宿愆之未净,尤为浩劫之难逢。灵迹攸钟,举悬倾注,以故毗尼善信,俱有宿地之因;升斗锱铢,即是福田之愿。借伊蒲而作供,蛤隐慈颜;戒沉水以洗心,香霏白乳。铃持倒泄,沛法雨于龙宫;粥鼓喧腾,扬仁风于鹫岭。习垢消弥于胜境,冥缘契合于无生。盖以蠕动蠉飞,各具优昙之性;延沙聚砾,咸成覆篑之功。旃檀净而片片皆香,摩尼圆而颗颗悉映。勒芳名以共志,当与莲社同盟;策独力以先驱,要共法轮常转。从此人归于净土,庶几功并于浮图。

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纂修国史刘若宰撰并书
崇祯三年孟冬吉旦
按:“香山观音大士塔”亦为“千手千眼大悲观音大士塔”,屹立于河南平顶山香山寺香山之颠。始建于东汉光和六年(公元一八三年)。明崇祯元年(公元一六二八年),香山寺重修大悲观音塔,次年竣工,于崇祯三年(公元一六三零年)十月,由崇祯元年状元刘若宰撰文并草书《重修香山寺观音大士塔碑记》。因碑由状元刘若宰撰文书丹,故俗称【状元碑】。

【状元碑】位于塔东北隅,碑高2.72米、宽1.16米,共638字,至今保存完好。碑文为骈体,字句清朗明畅,斐然成章;字体为草书,张弛有度,气势磅礴;文辞精深玄妙,极具华彩而不失简约,读来颇得格律之韵和音乐之美。文虽简短,却准确阐明了佛教的流传、宗旨与作用;描摹了香山寺及观音大士塔初建时期的繁荣,记述了香山寺的盛衰和崇祯初年重修之情景。足显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精于佛学的心性,更为震撼的是其丹书勒碑,为世所罕见的书法遗迹,通篇中锋用笔,轻捷灵动。这在历代以草书勒碑的遗迹中尚不多见,为神妙之品。从中可以领略到刘若宰纵横飘逸,潇洒韵致,娴熟流畅的狂草翰墨风采。其书法价值、文学价值和佛学价值俱高,是佛学、书法、文学为一体的结晶。

编辑 刘汝和

赞(0)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明朝山东左布政使刘尚志世家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