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营陵黄村刘氏族谱·老五股世系·序

新编《营陵黄村刘氏五股合谱》问世,是我刘氏家族中的一件大事,爰陈数语,免为序。
“家”与“族”二字者,可以成“国家”、“民族”诸词,显见“家族”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重要的细胞。自司马迁撰《史记》以来的二十四史中,为名人立传总是先溯其家族渊源,亦是撰史莫忘根本之意也。古有“数典忘祖”之讥,凭你知闻多少,但不知己之由来,不了解自己的祖先,是再耻辱不过的了。

刘氏族谱


盛世修史、续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不衰,源远流长,为历史不朽之举。修谱续谱也一样,它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置一部於案头,犹如藏祖先文韬武略、地理变迁、兴衰祸福於胸中,一族风情,展卷即得,令人感奋不已!每念及此,倍觉心头既兴奋又沉重,夙兴夜寐,未敢稍懈。故而与族人竹三、德丰、兹庆、学参等不辞劳苦,尽心竭力,以期完成修谱续谱之重任也。

据谱载,营陵黄村刘氏,“溯其先世系出於蜀,历三国至唐宋以来,隶籍沧州郡之西南,有地曰马明镇,后改为刘家辛集,祖茔在焉。”始祖秀石,金朝时任沧州节度使,后改任益都(青州)总判,在官以疾而终。其子二世祖刘信,以领兵职徙直隶,值山东纾乱不遑,率家人避居汴京(今河南开封),初袭父职,后官至朝散大夫。壬辰年,金朝亡,不愿做元朝的官,寻访先父秀石公之茔地,“因於密州西境为村居焉”。村居即黄村,言密州者,盖因当时昌乐隶属密州(治所为诸城)也。刘信享年七十七而终。生五子,次第曰:润、泉、泽、成、用,后人称“老五大支”,亦称“老五大股”也。

二世祖刘信第五子名刘用,乃吾族三世祖也。宽仁明敏,饱读经书,长大后历任元朝地方财政、文教、盐政等官职。在官期间,经划有方、清廉正气,史书上说他“圭撮之私不及於家”。任职期间,回黄村,请卜者选取茔地,卜者谓:此福地,能出斗米之官。三世祖刘用大喜,乃举葬祖父、父亲遗骨於此。用祖乃我黄村刘氏祖茔奠基人也。至四世祖刘世杰(刘用第三子),“端介有局量,遇事敢言”,直做到南台监察御史(元朝由蒙古贵族任北台监察御史),世杰祖以敢言善任深受朝廷宠信,故而他不失时机向朝廷申述先父刘用之政绩,元中央政府在泰定元年为我刘氏黄村祖茔敕立“昭先碑”,上书“大元赠中顺大夫礼部侍郎刘公茔”。此碑别称“下马碑”,乃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之皇规也。此碑原有楼子,又俗称“楼子碑”。是时,祖茔骤显。

我刘氏祖茔占地约一百五十余亩,呈长方形,南北略长。有大门、旗杆,有石人、石虎、石猪、石羊。茔内遍植松柏、古木参天。祖茔南边一百五十米之官道上,即下马碑所在也。自四世祖世杰公起,我刘氏声誉益隆,祖茔亦荣显於郡县乡党。

天道无常,朝代有替,大致佼佼者益折,显族概莫能外。迄及元末明初,我刘氏陡然落魄。“厥后兴者、废者、流离而迁徙者散於九郡十三县。”想我黄村刘氏徙居外地者,大多失去联系,在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重新续定的《营陵刘氏族谱》中记载:“只有邢姚、边下二宗与于留一宗时通音问。”因之,只有三宗尚载于谱册。鉴于本谱重在五股合一,故而详述二世祖刘信第五子刘用(三世祖)及其后裔,余者从略也。

三世祖刘用,系我第五股先祖,子有四,曰世通、世英、世杰、平。四世祖刘世通有子四人,依次为荣、德、津、恭。五世祖刘津(世通第三子)后徙居南郝镇边下街,明晋赠(明朝加赠)文林郎苑马司卿,生子二人:彦明、彦清(六世祖)。彦明有七子,次第为敬臣、良臣、辅臣、明臣、拱臣、世臣、玄臣。彦清有八子,次第为企圣、仰圣、嗣圣、继圣、宗圣、希圣、绪圣、德圣。以上即为“七臣八圣”是也。细分之,七世祖计有一十五人,后裔自此分十五支,有后嗣记载者九支。

据我第五股(俗称“老五股”)谱载:大公刘世通的长子有六支、次子有三支,二公刘世英有一支,三公刘世杰传至十一世分为三支,四公无嗣。故老五股共有十三支也。大公之大公长支(刘世通的长子长孙这一支)到八世时,一支徙北岩街,一支徙刘府庄;次支居边下河南村;三支徙居龙泉院;四支徙居大埠前;六支到九世祖刘亮徙居昌乐县城南门里,八世祖刘恩后人徙居青州市香山东南赵家辛庄子;七支到八世祖刘丰,徙居安邱吾山镇刘家(?)沟。大公之二公(世通祖次子)四支徙居小埠前;五支十一世祖徙居潍县杨家庄子;七支徙居方山西边东刘家庄。以后各支迁徙者,详见各支迁徙志。二公刘世英支居朱刘镇前石埠村(今属昌乐开发区)。三公刘世杰之长支留居于留后庄南崖;二、三支居龙角。以上为三世祖刘用后裔陆续迁徙情况及十三支之由来。

在修谱续谱过程中,每欲定一策、举一事,常恐与族情有违,特别是探索族史轨迹时,更缺乏翔实资料,几部旧谱,或因年代久远,沧桑多变,或因历史局限,失之疏简,概貌难清,脉络难明,因而在成谱过程中,困难多多。就写序而言,虽查找了一些资料,族人提供了不少情况,但个人文化水平有限,史料知识匮乏,序言几经修改,都不尽意,几度失掉信心,后经族人刘福新(笔名文辛,号悦溪居士,昌乐二中高级教师,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月下小品〉和长篇历史小说〈侯景乱梁〉,生于小埠前村,二十六世)对原材料大动手笔,一挥而就,方成此文。在成谱过程中,有关人员取得了一个共识:既然事关全局,我们必须不计成败利钝,全力以赴。尤其二十八世族人刘学参,劳碌奔波,废寝忘食,贡献卓著。

我黄村(据考,黄村旧址即今东龙角一带,原有黄氏居此)刘氏作为一个名门显族,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活动过数不胜数的名人,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外交,从古代重臣到当代要员,从政府廉吏到贤良隐士,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勤俭农人到诚信商家,从英武军人到教育世家,从能工巧匠到杏坛名医,其生动活泼的创造与实践,无不献身於社会,造福於民众。我代代族人满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致力于修身为本、敬业乐群及忠于职守、体国恤民等君子人格的倡导与培养,致力于智慧才干的开发与传播,致力于绵延不息的文化传承与延递,历来未曾湮灭或消沉过。文化底蕴的深厚与世代不息的繁衍,造就了令人神往的我营陵黄村刘氏家族,使其在中华民族及省、市、县的鲜明形象日久弥新。

此谱的出版,对所有族人暨关心与热爱本族的人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有感於斯,谨写了以上的话。是为序。

赞(6)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营陵黄村刘氏族谱·老五股世系·序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