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关于子敬公上川时间之考辩

欲查考子敬公上川时间,关键在于能否从史料中找出入邻二世或三世等与之相接近的生殁年,从中再加以考证。关于入邻二世君淑、君寿二公之生殁年,族内残牒并无详细叙述,也不见载于其他任何史籍。自古史料来源是否确实,首推正史,更具权威性。带着这种认知,笔者首先想到的便是来邻三世:子敬公第三孙、明朝时期进士、曾位列一品、累官至东阁太师、湖广乡试主考的刘文林。

刘氏三角旗


关于文林公的资料,旧谱多有记叙,其中,清乾隆年间,贡生劉裨宗在《世代孝友序》中言:

文林公,丙子科进士,东阁太师,公生于明洪熙元年,景泰末年丙子科进士,东阁学士,后升太师,湖广乡试主考。

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几番寻觅,并无所获。历史上,景泰时期,自景泰元年(1450年)至景泰末年(1456年)共七年间,只进行过两场科考,分别是: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而无景泰末年丙子岁科考(注:下一次科考应为1457年,即天顺元年)。我们知道,根据旧时科考制度,通常每三年方举行一次。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岁科考之次年,是为乙亥(景泰六年),之后是景泰七(末)年,也即劉裨宗在《世代孝友序》中所言之丙子岁,即下次科考头一年,是不可能又举行科考的。倒是丙子岁次年,即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岁举行科考,当时状元黎淳、榜眼徐琼、探花陈秉中。因此,秉着既信古、又疑古的态度,笔者认为:既未开科授考,又何来文林公中进士一说?

此外,按照当前史学界以每25——30周岁为一代人的普遍观点,结合现今踏泥桥子敬公后裔发展已经24至25代左右的实际情况,入邻三世又不可能再往景泰之后推算。那么,景泰之前呢?如斯,则倒是更符合人的生育逻辑。意念一起,马上投入工作,对明朝进士情况逐一进行搜索。最后,终于在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皇榜中查得:刘文林,高中皇榜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列名三甲第294名。如下是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皇榜的具体情况:

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 曾 棨 – 周 述 – 周孟简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93名 杨 相 – 宋子环 – 王 训 – 王 直 – 秦政学 – 徐 安 – 吾 绅 – 彭汝器 -独孤乐善-周 忱
陈士启 – 刘子钦 – 周 文 – 余学夔 – 李 宁 – 张 彻 – 章 朴 – 陈 满 – 欧阳俊 – 萧 清
卢 翰 – 吴 旭 – 梁 任 – 萧 宽 – 熊 直 – 王 道 – 杨永芳 – 杜 钦 – 李昌祺 – 罗汝敬
阎 眞 – 沈 升 – 曹景辉 – 刘 灏 – 李永年 – 陆孟良 – 孙子良 – 萧省身 – 贝秉彝 – 王彦修
褚 让 – 黄 应 – 刘孟铎 – 柴广敬 – 张 英 – 王 英 – 吴 惇 – 林 政 – 魏 骐 – 江 贞
刘 绍 – 虞 京 – 戴同吉 – 卢 遂 – 张宗琏 – 林 凤 – 余 贞 – 田 忠 – 余 鼎 – 李复观
汤 流 – 张 宪 – 曾与贤 – 蒋敏完 – 张得中 – 冯 吉 – 洪 钟 – 陈 贞 – 程 春 – 洪 顺
曾 愼 – 周 佑 – 王 恺 – 殷 晘 – 严光祖 – 邵 翼 – 涂 顺 – 喩则成 – 谢 惠 – 仲 昌
孙 奉 – 郑 澜 – 程文表 – 罗亨信 – 涂 敬 – 陈宗孟 – 邹惟宗 – 张 翼 – 刘 嵩 – 假 民
花润生 – 王必宁 – 彭 辉 – --- – --- – --- – --- – --- – --- –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共374名 徐 观 – 李 贞 – 杨 勉 – 章士浡 – 曾子荣 – 黄 谦 – 叶 生 – 潘 中 – 吴廷用 -白 瑜
毛肇宗 – 龚 篪 – 张 安 – 张永隆 – 戴文麟 – 容 善 – 曹 鼎 – 吴文华 – 周文源 – 胡 忠
汪 银 – 李 约 – 张 侗 – 谢 敏 – 章以善 – 孔泰初 – 陈资善 – 江 铁 – 钱 常 – 许 森
曹 润 – 章 敞 – 陈 纲 – 李时勉 – 曹彦昌 – 胡 敬 – 黄仲珤 – 高 陪 – 倪惟善 – 陈 旭
唐 观 – 湛 礼 – 胡 均 – 郭守愚 – 韩 庸 – 王 槐 – 沈 达 – 钟 旭 – 刘永贤 – 李 显
陈安泰 – 潘 性 – 金 辉 – 刘 隆 – 周 远 – 文 彬 – 李子英 – 叶 贞 – 胡 澄 – 李 衡
张 庸 – 叶士宁 – 王 宅 – 韩 中 – 吴 渊 – 庄观生 – 叶铭臻 – 殷 继 – 姜 焕 – 袁 迩
周 益 – 黄本固 – 曹 睦 – 张 新 – 陈 阳 – 朱光才 – 黄 阳 – 陈重器 – 刘志学 – 彭 斌
杨 灿 – 李仕华 – 熊本诚 – 卢 垣 – 唐 舟 – 黄 珏 – 范 进 – 赵 理 – 徐与聆 – 蔡惟溥
李 让 – 谢 升 – 龙 仪 – 李文凤 – 吴 福 – 封孜昶 – 徐 迪 – 汪景明 – 叶奇贵 – 马 忠
赖 礼 – 何 清 – 张 政 – 吴 同 – 苏 谦 – 冯 高 – 张 昌 – 刘 鉴 – 萧 荣 – 王 定
吴 渊 – 许 瑢 – 吴 谦 – 王 哲 – 陈伯恭 – 杨 宣 – 胡 钦 – 李 镡 – 刘 刚 – 周 冕
周 楫 – 倪文质 – 陈 颖 – 汤以安 – 林 森 – 张 忠 – 高 暐 – 宦 绩 – 吴 铎 – 史 彬
邓时轨 – 邢 郁 – 白 贲 – 朱 贵 – 况 琛 – 吴 褆 – 李 远 – 高 才 – 冯 吉 – 王 礼
阳仪凤 – 孟 瑄 – 邓 谦 – 殷 序 – 杨 纪 – 魏 暹 – 谭原信 – 黄惟正 – 顾本得 – 林 要
俞士真 – 吕文质 – 俞 用 – 蔡 庸 – 曾 敬 – 漆 霁 – 林 泰 – 李贵昌 – 刘 澄 – 傅 璇
陈敬宗 – 滕 友 – 程希偃 – 杨 旻 – 赖生启 – 彭 礼 – 郎 庆 – 张 敬 – 刘孔礼 – 张 信
李仲芳 – 潘 帱 – 梁致恭 – 王仲寿 – 邢 旭 – 陈文友 – 李 佑 – 陈 昺 – 刘子敬 – 胡 谧
丁 璇 – 杜秉辉 – 武 楫 – 李学初 – 殷 瓒 – 王 原 – 游 亨 – 王 恪 – 曹 福 – 周 贵
方 豊 – 蓝道立 – 董 镛 – 黄直芳 – 赵 琰 – 刘 浚 – 宋 蓁 – 戴弘寅 – 黄克修 – 王 升
邓 钺 – 樊 静 – 周 英 – 戴 新 – 刘志道 – 黄 嘉 – 陈季芳 – 陈 善 – 杜 忠 – 刘 琼
聂 ■ – 王 玭 – 胡 钊 – 何 滪 – 王 中 – 王 槐 – 刘 庸 – 王 观 – 陈 忠 – 胡 俊
洪 溥 – 杜宗晦 – 林 现 – 曹 舆 – 舒 同 – 楚 鉴 – 毛 毅 – 侯 仪 – 翟溥福 – 陈 河
潘 赐 – 乐用才 – 范 彬 – 叶 祥 – 邓 友 – 张 翺 – 张 侃 – 汪 渊 – 孙 升 – 刘子渊
庞 埙 – 曹 广 – 后 敏 – 祁 宁 – 乌 浚 – 王汝霖 – 车 清 – 宋兴文 – 陈 佛 – 方 昶
冯 谨 – 王 韬 – 周 玉 – 陈立本 – 胡 智 – 郑道通 – 曾 恕 – 张 谦 – 熊 诚 – 姚兼善
赵 进 – 萧 显 – 刘 阜 – 梁 瑶 – 叶 林 – 罗处富 – 周 霖 – 田 琼 – 杨廷方 – 王 讷
李 纲 – 刁 鹏 – 琼 宝 – 洪 清 – 陆普任 – 李 鉴 – 贾 眞 – 辜敏道 – 牛 肄 – 仵 钦
刘 登 – 伍 玉 – 田 堉 – 何均平 – 袁舍兴 – 张 庸 – 王 泽 – 萧 绍 – 黄 锐 – 杨 瓛
假 永 – 徐善庆 – 杨 庸 – 刘文林 – 陈 节 – 陈 哲 – 徐子玉 – 汪彦纯 – 周尚义 – 张 艺
刘 荣 – 李 瑄 – 朱 庄 – 张 贵 – 李 迪 – 严 润 – 赵 曾 – 郭景暄 – 杜 春 – 郭 庆
吴 景 – 周 英 – 林文亨 – 陈文昌 – 汪良仕 – 吴志盛 – 曾希贤 – 孙确通 – 童 寅 – 晏文铭
杨 彝 – 高 朗 – 刘 宏 – 张 贞 – 沈 忠 – 吴文郁 – 萧九成 – 林 良 – 柳 昌 – 黄 野
王秉彝 – 林 寿 – 袁添禄 – 查 孚 – 彭 福 – 彭尧成 – 郭道源 – 罗 弘 – 赵 登 – 罗 英
陈 兴 – 袁 杰 – 俞 益 – 许 祯 – 熊 进 – 钱 贵 – 石 佑 – 李 本 – 张循理 – 余 斌
邓 汶 – 张文礼 – 赵浚恭 – 刘 英 – 赵伯贵 – 翟彦荣 – 靳 勉 – 聂 聪 – 王 用 – 赵 济
祝 文 – 周文郁 – 邓复荣 – 何 振 – 杜 芳 – 高 中 – 王 彬 – 黄 用 – 余 礼 – 邓得麟
陈 泰 – 李 勉 – 谢 芳 – 汪 献 – --- – --- – --- – --- – --- – ---

明朝进士中究竟有几个刘文林,会不会是与之同名?历史上曾有过类似的事情,比如同为明朝时期的邻邑贵人槽进士刘三才,他为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列名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108名(或243名),而戏剧性的是,另一刘三才与之同列同科三甲。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索性屡次查阅明朝时期的所有进士,始终未发现与之同名者。

根据我踏泥桥刘氏族各种谱牒残卷中的记载,又结合《邻水县志》:“刘文林,明东阁太师”的叙述。综上所述,是否就可以确定永乐二年(1404年)壬申科三甲进士刘文林,即为我族踏泥桥刘氏子敬祖第三孙文林公。

有了这样的依据,子敬公携淑、寿二子入川的大概年月仿佛就能理顺了。按明代举子中进士者多为30岁左右(或以上)推算:文林公本人之生年,即为其中进士年(1404年)减去30年,即公元1374年前后。卒年即为生年再加上实际寿年91岁,也即1374年加91年等于1465年前后。

笔者谨根据如上资料,考上川始祖子敬公迁川来邻年月应在明洪武时期,结合明史以及本族实际发展情况,具体地讲,应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明洪武八年(1374年)前。也即君淑、君寿二公少年(或青年)之际,文林公未生年之前。

上川始祖劉子敬公,字苍明、号久斋。原籍江西吉安府永新县。我祖之迁麻城也,在洪武之初(元至正二十年左右)。陈友谅抚有江西福建,太祖未下,兵燹之忧,日无宁刻。虽大军爱民如子,而百姓见之提防,人各避锋,土如瓜裂,遂成群结队迁徙。祖于是携家眷辗转迁徙,渡江北上。原迁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高街檐落业。其一同迁入麻城者,之后大量迁徙川、滇、黔、陕以及麻城邻近的德安府(今孝感市地区),一般称之为“麻城过籍”。祖其后乃同兄劉子亮(字天明)二人偕妻携子,于大明洪武四年(1371年)奉旨始迁入蜀,史称“麻城过籍”而来。

根据相关史料,作如上述。综上,仅为笔者浅识,其有误之处,诚望族人宗贤批评斧正。

子敬公第23代孙 刘剑 於袁市月亮缘花店

赞(4)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关于子敬公上川时间之考辩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