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东汉第二位皇帝:铁腕治国汉明帝刘庄

公元58年-公元75年
刘庄,幼名刘阳,是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所生,在兄弟排行中列四,生于建武四年(28)建武15年(39)封东海公,建武17年(41)进爵为王。建武19年(43),光武帝刘秀迫使原太子刘疆谦退,而立16岁的刘阳为太子,改名刘庄。

东汉明帝刘庄


建武中元二年(57),刘秀去世,刘庄即帝位,为明帝,时年30岁。
明帝自幼聪明,少年时代从经学大师桓荣学习,12岁已颇具政治、社会见识。初即位后,他迅速缓和宗室内部矛盾,稳住皇权。之后,对反对派楚王刘英等实施镇压,躬亲政务,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吏治清明,为后世的史家称道。
明帝严格约束豪强势族,对宗室诸王及王子极力抑制和打击。严肃整治各级官吏。这种严切政治,在当时的情况下,的确起了一定作用,有利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出现“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实”的局面。

明帝治理黄河,消除水患,为沿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对周边游牧民族的侵扰问题上,由于社会的安定和国力的恢复,明帝一改光武朝的守势,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于永平16年(73)大败匈奴呼衍王部,追至蒲类海,占据了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县)后又派员经略西域,均收到显著效果。
在思想文化方面,明帝崇尚儒学,于五经之中,又独重孝经,倡导以孝治天下。同时,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派人西往天竺,求取佛经,用白马驮佛教经典到洛阳,并于洛阳城中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用以藏经讲授。表明了佛教东传以来正式为皇权所接受。

小结:
明帝,名刘庄。光武帝第四子。属牛,性情隐忍,刚毅、机谋、严酷。光武帝死后即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47岁。
汉明帝刘庄生卒时间:公元29年-公元75年。
汉明帝刘庄安葬之地:葬于显节陵。谥号孝明皇帝,庙号显宗。
汉明帝刘庄历史功过:在东汉历史上,明帝还算个英明皇帝。他执政时,虽与他的父亲刘秀的以柔治国背道而驰,实行严酷统治,但也做出了自己的成绩。他巩固了政权,威服了匈奴和西域,还引进了佛教,开通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史家点评汉明帝刘庄:铁腕治国,机谋安邦,遣使西域,引进佛光,中西交流,国威远扬。

人物关系:
鼻祖:
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 汉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远祖:
汉文帝刘恒 (前203~前157) 西汉第五位皇帝
太祖:
汉景帝刘启 (前188~前141) 西汉第六位皇帝
烈祖:
刘发 (?~前129) 长沙定王
天祖:
刘买 西汉舂陵侯
高祖:
刘外
曾祖:
刘回
爷爷:
刘钦 (?~3)
叔祖父:
刘歙
刘良 (前25~41)
父亲:
光武帝刘秀 (前5~57) 汉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儿子:
汉章帝刘炟 (56~88) 东汉第三位皇帝
孙子:
汉和帝刘肇 (79~106) 东汉第四位皇帝
刘开 (?~148) 河间孝王
曾孙:
刘淑 东汉孝元皇
玄孙:
汉灵帝刘宏 (156~189) 汉朝皇帝
刘翼
玄孙:
汉桓帝刘志 (132~167) 东汉第十位皇帝
刘寿
曾孙:
刘懿 (?~125) 东汉前少帝,东汉第七任皇帝
刘伉 东汉千乘王
曾孙:
刘宠 (?~122)
玄孙:
刘鸿 (?~147)
刘万岁 (?~90) 广宗殇王
刘庆 (78~107)
曾孙:
汉安帝刘祜 (94~125) 东汉第六位皇帝
玄孙:
汉顺帝刘保 (115~144) 东汉第七位皇帝
刘全
刘淑 东汉城阳王
刘羡 东汉陈王
刘党 (58~?) 东汉乐成靖王
刘衍 东汉下邳王
刘昞
刘畅 东汉梁王
刘长 东汉济阴王
刘恭 东汉彭城靖王
刘建 (?~61) 东汉千乘哀王
兄弟:
刘彊 (25~58)
刘英 东汉楚王
刘延 东汉阜陵王
刘苍 (?~83)
刘疆 东汉光武帝朝东海恭王
刘辅 (?~84) 东汉沛献王
刘京 东汉琅邪孝王
刘衡
刘荆 (?~68)
刘焉 (38~90) 东汉中山王
刘康 东汉济南王,东汉光武帝刘秀子,母郭圣通
姊妹:
舞阳长公主刘义王
丈夫:
梁松 (?~61)
母亲:
阴丽华 (5~64) 中国十大皇后
皇后:
汉明帝明德马皇后 (39~79)
岳父:
马援 (前14~49) 十七史百将传
妃子:
贾贵人
叔伯:
刘縯 (前16~23)
堂兄弟:
刘章 东汉齐哀王
刘伯姬 (前2~30)
刘仲 (?~22)
姑妈:
刘元 (?~22)
姑父:
邓晨 (?~49)

相关成语:
【车水马龙】
主人公:
汉明帝明德马皇后 (39~79)
相关人物:
马援 (前14~49) 十七史百将传
汉明帝刘庄 (28~75) 东汉第二位皇帝
汉章帝刘炟 (56~88) 东汉第三位皇帝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东汉第二位皇帝:铁腕治国汉明帝刘庄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