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汉帝国刘氏皇族诸侯分封史和历史意义

从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对刘氏宗亲进行第一次分封,一直到这次分封,时间跨度二十三年。在这二十三年内,刘氏诸侯经过数次分封、改封、撤封,可以说每一次都有其特殊意义,也有一定历史影响。本文将这些分封以及变化情况做以梳理总结,进而深入了解一下汉帝国刘氏诸侯分封史和历史意义。

汉高祖刘邦


一、汉高祖刘邦分封的刘氏诸侯王
汉高祖刘邦对刘氏皇族成员进行了六次分封。
第一次,前201年1月,分封了四位刘氏诸侯王:
将原楚国淮河以东五十三个县封给堂兄刘贾,称为荆国。
将原楚国薛郡、东海、彭城等地三十六个县封给弟弟刘交,称为楚国。
将云中、雁门、代郡等地五十三个县封给哥哥刘喜,称为代国。
将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等地七十三个县封给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称为齐国。
第二次,前200年初,匈奴攻打代国,代王刘喜弃国回洛阳,刘邦废除刘喜王位,封自己小儿子刘如意为代王。前199年,因赵相贯高谋反,赵王张敖被免,刘邦又将代王刘如意改封为赵王。
第三次,前196年,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全部收复代地。同年,刘邦封皇子刘恒为代王。
第四次,前196年3月,梁王彭越被杀,刘邦在梁国基础上分封两位刘氏诸侯:
封皇子刘恢为梁王,并把东郡并入梁国;
封皇子刘友为淮阳王,将颍川郡并入淮阳国。
第五次,前196年10月,淮南王黥布造反,荆王刘贾战死,刘邦平定黥布之后,对淮南国、荆国、楚国进行重新划分:
由于刘贾没有后人,便改荆国为吴国,立刘邦的兄长刘仲(即刘喜)的儿子刘濞为吴王,管辖三个郡五十三座城。
封皇子刘长为淮南王。
刘邦的弟弟刘交仍为楚王。
第六次,前195年2月,燕王卢绾反叛,樊哙率兵攻打卢绾,卢绾逃至匈奴,刘邦便立皇子刘建为燕王。
截止刘邦去世,汉帝国共分封了九个刘氏诸侯国见图1,分别是:北部四国之代、赵、燕、齐,中部两国之梁、淮阳,南部三国之吴、淮南、楚,其中吴、楚两诸侯国是刘邦的兄弟系,其余七国都是刘邦的儿子当诸侯王。
当初,这些诸侯国大都是刘邦分封给属下功臣或其他军事合作伙伴的,包括:楚王韩信(最初是齐王)、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赵王张耳、韩王韩信(后被改封到代地)、燕王卢绾。后来,刘邦通过各种方式消灭了这些异姓诸侯,再把这些地方分封给了自己的兄弟子侄。
不过,这些刘氏诸侯国与韩信、彭越、黥布等那些异姓诸侯相比,他们的自主权力非常有限。刘氏王侯完全依仗刘邦强大的个人魅力才能够成为一方诸侯,他们本人没有开疆扩土的能力,也不具建功立业的资本,因此汉初刘氏诸侯王必然相对弱势。在各刘氏诸侯国内,军政大权归属于诸侯国国相,而国相主要由汉帝国中央政府任命,这就意味着刘氏诸侯王只是名义上的地方最高领导。所以,在刘邦统治时期,汉帝国中央政府权力大,地方诸侯权力极为有限。
不过,刘氏诸侯王虽然不具有绝对权力,但他们至少还可以对各地方行政官员进行监管,算是一种互相制衡吧!这是汉帝国中央郡县混合制模式与秦帝国完全郡县制的主要区别。
刘邦构建的这套中央郡县混合政治体制以及为此划分的诸侯格局成为汉帝国中前期的政治结构基础,之后数十年,汉帝国政治形势虽然几经动荡,但大框架未散,汉帝国因此能够稳步运行。

全盛时汉朝地图


二、汉惠帝刘盈分封的刘氏诸侯王
前195年12月,吕后毒杀赵王刘如意,改封淮阳王刘友为赵王。
在汉惠帝时期,刘氏诸侯格局基本没有任何变化,只发生了赵王刘如意事件,但这属于特例,我们在此前已经详细分析过了,不再赘述。
汉惠帝在位不到八年,时间跨度也不算太短,为何没有发生多少分封与撤销诸侯的行为呢?在之前《萧规曹随的历史意义》和《汉惠帝的政治生涯》等文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汉惠帝前五年,分别是萧何与曹参执掌帝国行政权,萧规曹随“不管不问之无为政策”的真谛就是最好不要做任何政治干预,当然也包括对各诸侯势力的重新划分。而在曹参去世之后,汉惠帝使用王陵、陈平组合,试图逐渐过渡到文官体系,增加自己政治决策权力。但时间太短,不到两年汉惠帝本人就去世了,没有机会做太多调整。
另外,在强大的功臣集团与吕氏外戚分享帝国权力的情况下,汉惠帝也需要拉拢相对比较羸弱的刘氏皇族,借以平衡帝国的权力结构。所以,在汉惠帝时期,他对刘氏皇族没有进行调整,总体来说,刘氏诸侯的势力在不断增长之中。

汉惠帝刘盈


三、吕后分封的刘氏诸侯王
第一次,前187年(吕后元年),封汉惠帝的两个幼子刘彊为淮阳王,刘不疑为常山王。
第二次,前186年7月,常山王刘不疑去世,封襄成侯刘山为常山王,并为他改名叫刘义。
第三次,前184年5月,由于第一位少帝说了对吕后大不敬的言语,便被吕后废除并杀死。接着,吕后拥立常山王刘义为皇帝,改名为刘弘,这就是第二位少帝。同时,册立轵侯刘朝为常山王。
第四次,前183年8月,淮阳王刘彊去世,吕后立壶关侯刘武为淮阳王。
第五次,前181年1月,由于赵王刘友出言不逊,被吕后软禁并饿死。同年2月,太后改封梁王刘恢为赵王。前181年6月,赵王刘恢自杀。刘恢的正妻是吕产的女儿,但刘恢更喜欢另外一位妃子,结果吕产的女儿就把这位妃子毒死,刘恢悲愤而死。太后闻知此事,认为赵王因为妇人而放弃事奉宗庙的大礼,不许他的后人继承赵国王位。不久,吕氏集团核心人物吕禄被封为赵王。
第六次,前181年7月,封平昌侯刘太为济川王,封营陵侯刘泽做了琅邪王。济川国所在地就是吕国原址,在梁王刘恢被改封为赵王后,梁国故地就封给了吕产,改名为吕国,原来吕国就更名为济川国。
在吕后时期,对刘氏皇族成员的分封与撤销比较频繁,而且看上去有些杂乱,其实也可以理出几条主线,分别是:
汉惠帝儿子受益最大。
史书记载汉惠帝有七个儿子,这些少年皇子是不是汉惠帝的亲生子,之前也有过简要论述,此处不再详细分析。其中两位先后做过第一任和第二任少帝,其余五人先后封王。第一任少帝被吕后所杀,还有两位诸侯王早夭,最后只剩下常山王刘朝、淮阳王刘武、济川王刘太和第二任少帝刘弘。在吕后掌权期间,除了第一任少帝之外,汉惠帝的儿子们都在政治上取得很好的地位。
对刘氏皇族来说,赵、齐、梁、燕受损最大,并且赵、梁、燕都落入吕氏家族之手。
三位刘氏皇族先后担任过赵王,结果都因吕后而死于非命。最后,赵国落入吕氏核心成员吕禄手中。
梁王刘恢改封为赵王后,梁国便封给了吕产,就是吕国。
燕王刘建是正常去世,但其后人被吕后所杀,封国给了吕通。
齐国被一分为四,分别为齐国、济川国、琅琊国、鲁国,后三国都是吕后派系。。
利益受到严重伤害的诸侯王都是刘邦的儿子,三个北方封国赵、燕、齐,两个中部封国淮阳、梁,他们都是刘邦儿子的属国,这些诸侯王要么不得好死,要么封国被夺或被瓜分。
吕后将这些受到冲击的刘氏诸侯重新分为八个诸侯国,其中三个为吕氏家族直系成员所拥有,分别是吕国、赵国、燕国;一个封给了吕后的外孙,即原赵王张敖与吕后唯一女儿长公主所生的儿子,就是鲁国;一个给了刘邦的远支兄弟刘泽,就是琅琊国;其余三个封给汉惠帝的儿子,即常山王刘朝、淮阳王刘武、济川王刘太。由此看来,刘氏皇族和吕氏外戚基本上是五五分成,只不过把刘邦儿子的权益划给了刘邦的孙子,就是加强了汉惠帝一支的皇族势力。
截止到吕后去世,按照不同派系划分的各诸侯形势见图2:
刘邦儿子:代国、齐国、淮南国
刘邦兄弟:吴国、楚国、琅琊国
刘盈儿子:常山国、淮阳国、济川国
吕氏集团:赵国、吕国、燕国、鲁国(吕后外孙归为吕氏派系)
其他:长沙国吴氏
刘氏皇族仍旧占有九国,吕氏外戚拥有四国,刘氏皇族还是占有多数。

汉文帝 刘恒


四、汉文帝前期分封的刘氏诸侯王
汉文帝前期指的就是汉文帝执政前两年,有两次分封诸侯。
第一次分封,前180年10月,也就是汉文帝刚刚继位第一个月,具体内容如下:
改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
封赵幽王赵友的儿子刘遂为赵王。
将吕后当政时从齐、楚两国割出分封给诸吕的土地(主要指济川国、鲁国、琅琊国),全部归还给齐国和楚国。
对于这次分封的意义,我们在《汉文帝初期的谨慎政治理念》一文中已经详细分析了,不再重复。
第二次分封,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前178年3月的那次分封,具体内容如下:
封刘章为城阳王。
封刘兴居为济北王。
封赵友的另一个儿子刘辟彊封为河间王。
封汉文帝三个儿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
汉文帝的第二次分封,首先从齐国下手,城阳和济北其实是齐国下属两个郡,而刘章和刘兴居都是齐国派系成员,这就等于拿着齐国的利益搞内部调剂。
当初在铲除诸吕时,朱虚侯刘章功劳很大,功臣集团曾许诺把全部赵国封给他为王,把全部梁国封给其弟东牟侯刘兴居为王。汉文帝继位之后,得知刘章、刘兴居曾打算拥立齐王刘襄为帝,故有意贬抑二人的功劳,并没有把赵、梁封给他们。
本来,刘章、刘兴居一心想要得到全部的赵国和梁国,可是,他们封国的面积不仅大大减少,还需要从齐国的嘴里挖肉吃,齐国派系全都不满意。那汉文帝为何敢于如此行事呢?主要原因是前179年9月齐哀王刘襄去世,刘襄是齐国派系的核心,核心不在人世,功臣集团也不站在他们一边,那么这一派势力就无法对汉文帝构成现实威胁,齐国派系成员不满意也是无可奈何。
刘襄是汉文帝的亲侄子,可谓正统刘氏皇族宗亲,他与汉文帝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但是,齐王刘襄当初是汉文帝继位最大的竞争对手,所以他的死对汉文帝是有利的。刘襄去世,汉文帝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这就是亲情与权力的矛盾关系。
其次,汉文帝对刘友派系做了一些小动作。在第一次分封时,汉文帝把赵国封给了赵幽王刘友的儿子赵遂,这一次又封赵友的另一个儿子刘辟彊封为河间王。其实,河间国也是原赵国的一部分,这就等于把赵国一分为二,分别给了赵友的两个儿子,赵国派系所得并没有增加,反而可以互相牵制。
最后,汉文帝才分封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是代王、太原王、梁王。太原国是原代国一部分,而代国是汉文帝以前的封国,所以这一分封对汉文帝来说只是收益持平。梁国最初是刘邦儿子刘恢的封国,后来又成为吕产的封国,算是吕氏集团的遗留资产。汉文帝将梁国收入囊中,增加一块很大的收益。
表面上看,第二次分封的对象分别为:齐国、赵国和汉文帝子嗣,但彼此差别很大。只有汉文帝一支扩充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齐、赵两国都有所削弱。
这次分封是汉文帝登基后比较重要的一次权力划分,标志着汉文帝基本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刘邦兄弟:吴、楚、燕
刘邦儿子(刘邦儿子后代也算):淮南、齐、城阳、济北、赵、河间
汉文帝儿子:代、太原国、梁国
其他:长沙吴氏

南汉王朝地图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风云激荡,总体上说,汉帝国的诸侯格局又恢复到刘邦时期的样子,只有赵王刘如意和梁王刘恢彻底告别汉帝国政治舞台,汉文帝一支当然是增益最多的,这也是合乎情理的。不过,中央政府与各地诸侯的关系发生更大的变化,尤其是吴、楚、齐以及淮南等国,他们自主性越来越强,实力越来越盛,他们与汉帝国中央政府的背离之心越来越大,这将成为大汉帝国皇帝今后需要面临的主要考验。

赞(2)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汉帝国刘氏皇族诸侯分封史和历史意义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