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史志文献关于祁姓汉皇刘氏源流相关记载的集成

(祁姓汉皇刘氏源流考证的依据)
笔者多年来在进行祁姓汉皇刘氏源流考证和本支系的《刘氏族谱》的编纂中, 为了工作的需要,将《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墨子》《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世本》《帝王世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唐书》《三国志》《战国史》《元和姓纂》《通志·姓氏略》等史志文献中关于祁姓刘氏远古世系的部分先(显)祖如帝尧、丹朱、刘累、杜伯、隰叔、隰叔子、士蒍、士会、留秦者、留秦者的十世孙、刘清、刘荣、刘邦、刘秀、刘备等的相关记载以及其他与祁姓刘氏源流相关的人和事的记载分别摘录下来,按资料的来源分类整理成册,放在身边随时备用。这是一份不论对于研究祁姓刘氏源流或编纂《刘氏族谱》都是很有价值的材料,笔者将它献给广大祁姓刘氏宗亲在作“祁姓刘氏源流考证”或编纂《刘氏族谱》时参考。由于史志文献数据不全,编采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敬请原谅。

一、《尚书》周秉钧译著①
1.《尚书·尧典》
原文: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译文:
查考往事,帝尧名叫放勋,他恭俭节约,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纯备,温和宽容。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思虑于天地。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因此也就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
原文: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译文:

① 《尚书》,岳麓出版社出版。

帝尧说:“谁可以顺应天时来接替帝位?”放齐说:“你的嫡子朱通达明理。”尧说:“唉!丹朱么,他这个人心既愚顽又喜欢争讼,不能用。”
原文: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译文:
帝尧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我在位七十年,你们中有谁能顺应天命,接任我的帝位呢!”
四方诸侯长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升任帝位。”
帝尧说:“可以明察贵戚,也可以推荐地位低贱的人。”于是众人推荐了民间一个穷困的人,名叫虞舜。
尧帝说:“是的,我也听说过,这个人怎样呢?”
四方诸侯长回答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父亲心术不正,后母说话不诚, 弟弟傲慢不友好,而舜能与他们和谐相处。因他的孝心醇厚,治理国务不至于坏吧!”
尧帝说:“我试试吧!把我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的德行。” 于是命令两个女儿到妫水湾,嫁给虞舜。
紧接着尧帝将虞舜先后安排在各种岗位上锻炼,经过三年的考察和培养,他认为虞舜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于是在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庙接受了禅让的册命。并向天帝报告继承帝位之事。
舜辅助尧帝二十年后正式代理政务,再八年后,尧帝逝世了。人民好像死了父母一样悲伤,三年间,全国上下停止了音乐。
原文: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cu)落。译文:
舜辅助尧帝二十八年后,尧帝逝世了。
2.《尚书·皋陶谟》①
原文:
禹曰:“俞哉!……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
译文:
禹说:“俞哉!……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只喜欢懒惰贪玩,戏谑作乐。不论白天晚上都不停止。洪水已经退了,他还坐在船上让人推着游玩。还成群的在家里淫乱,因而不能继承尧的帝位。我为他的这些行为感到悲伤,我娶了涂山氏的女儿,

① 较早版本的《尚书》为《尚书·益稷》。

结婚四天就治水去了……”①
二、《春秋左传》②
1.《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序
原文:
由此而言,明有竟无族者,鲁之翚、挟、柔、溺,名见于经而其后无闻,是或不得族也。其士会之帑,处秦者为刘氏。伍员之子,在齐为王孙氏……如此之类, 皆是身自为之,非复君赐。《释例》曰:“子孙繁衍,枝布叶分,始承其本,末取其别,故其流至于百姓万姓。”其言自有百姓万姓,未必皆君赐也。(译文略)
2.隐公八年(公元前 715 年)
原文: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译文:无骇死,羽父为他请求谥号和氏族。隐公向众仲询问关于氏族的事。众仲回答说:“天子对建立有德的人封以诸侯,依据他的生地等而赐姓,分封土地而又赐给他氏。诸侯以字为谥号,(他的后人)因以此而为氏族。累代做这种官职而有功绩,(他的后人)就以官名为氏族。封邑也为氏族。”隐公命令以无骇的字作为氏族,即展氏。
3.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 671 年)
原文:
晋桓、庄之族逼,献公患之。士蒍曰:“去富子,则群公子可谋也已。”公曰: “尔试其事。”士蒍③与群公子谋,谮富子而去之。
译文:
晋献公六年(公元前 671 年),晋国桓叔、庄伯的家族势力强盛而威逼公族,晋献公担心这种情况。士蒍说:“去掉富子,对公子们就好想办法了”。晋献公说:“你试着办这事。”士蒍就在公子们中间讲富子的坏话,然后和公子们策划去掉了富子。

① 笔者说明:记载“无若丹朱傲……”这一段话,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为帝舜说的, 且没有全引。经查,不论较早版本的《尚书·益稷》或较近版本的《尚书·皋陶谟》中的记载都是禹说的。因此,本资料的原文和译文均取材于《尚书》研究专家、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秉钧先生于 1990 年译注的《白话尚书》(实际为全注全释,文白对照)。
② 《春秋左传》,左丘明 著。
③ 士蒍是隰叔长子,士会之祖父。

4.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 670 年)
原文:
晋士蒍又与群公子谋,使杀游氏之二子。士蒍告晋侯曰:“可矣。不过二年,君必无患。”
译文:
晋国的士蒍又和公子们策划,让他们杀了游氏的两个儿子。士蒍去告诉晋献公说:“行了,不超过两年,君王就一定没有忧患了。”
5.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 669 年)
原文:
秋,晋士蒍使群公子尽杀游氏之族,乃城聚而处之。冬,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译文:
秋天,晋国的士蒍策划让公子们杀尽了游氏家族。于是在聚地筑城而让公子们住进去。冬天,晋献公派兵包围了聚城,把公子们全部杀掉。
6.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 668 年)
原文: “春,晋士蒍为大司空。夏,士蒍城绛,以深其宫”。
译文:晋献公八年,晋国的士蒍晋升为大司空,进入正卿,主管土地和建筑。当年夏天,士蒍将绛城的城墙和宫墙都加高了,以保证宫室的安全。
7.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 632 年)
原文:
城濮之战,晋中军风于泽,亡大旆之左旃。祁瞒奸命,司马杀之,以徇于诸侯, 使茅伐代之。师还。壬午,济河。舟之侨先归,士会摄右。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献俘授馘,饮至大赏,征会讨贰。杀舟之侨以徇于国,民于是大服。
译文:
在城濮的战役中,晋军的中军在沼泽里遇到大风,丢掉了前军左边的大旗。祁瞒犯了军令,司马把他杀了,并通报诸侯,派茅伐代替他。军队回来,六月十六日, 渡过黄河,舟之侨先行回国,士会代理车右。秋七月丙申,军队高唱胜利之歌凯旋进入晋国,(在太庙)报告俘获和杀死敌人的数字,置酒犒赏,征召诸侯会盟和攻打三心二意的国家。杀舟之侨并通报全国,百姓因此而大为顺服。
8.文公六年(公元前 621 年)
原文:
八月乙亥,晋襄公卒。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孟曰:“立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旧好也。置善则固,事长则顺,立爱则孝,

结旧则安。为难故,故欲立长君,有此四德者,难必抒矣……使先蔑、士会如秦, 迎公子雍。”
译文:
八月十四日,晋襄公死。灵公年少,晋国人怕发生祸难,要立年长的国君。赵孟说:“立公子雍。他喜欢美好的事物而且年长,先君宠爱他,而且为秦国所亲近。秦国,是老朋友了。能安排好人就巩固,事奉年长的人就名正言顺,立先君所爱的人就合于孝道,结交老朋友就安定。为了免于祸难的缘故所以要立年长的国君。有了这四项德行的人,祸难就必定可以得到缓解了。”……派先蔑、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①
9.文公七年(公元前 620 年)
原文: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郄之难。”乃多与之徒卫。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
将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②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 ‘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戊子, 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
己丑,先蔑奔秦,士会从之。
……荀伯尽送其帑及其器用财贿于秦,曰:“为同寮故也”。译文:
秦康公送公子雍到晋国,说:“文公回国的时候没有卫士,所以有吕、郄发动的祸难。”于是就多给步兵卫士。
晋襄公的妻子穆嬴每天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啼哭,说:“先君有什么罪?他的合法继承人有什么罪?丢开嫡子不立,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你们准备怎么安置这个孩子?”出了朝廷,就抱着孩子到赵家,向赵盾叩头,说:“先君捧着这个孩子嘱托给您,说:‘这个孩子如果成才,我就是受了您的赐予;如果不成才,我就唯你是怨。’现在国君虽然去世,话还在耳朵里,现在反而丢掉它,怎么着?”赵盾和大臣们都怕穆嬴,而且害怕威逼,就背弃了先蔑和士会而立了灵公,发兵抵御秦国军队……
四月初一,在令狐打败秦军,一直追到刳首。四月初二日,先蔑逃亡到秦国,士会跟着他。
……他们逃亡秦国后,荀林父把他(们)的妻子儿女和器用财货送到秦国,说:

① 公子雍是杜伯之后杜祁与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的弟弟,在秦国做亚卿。
② 宣子即中军将,晋国执政赵盾。

“这是为了同僚的缘故。”
10.文公十二年(公元前 615 年)
原文:
秦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
秦人欲战,秦伯谓士会曰:“若何而战?”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婿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其可。”
译文:
秦国为了令狐那一战的缘故,冬天,秦康公攻打晋国,占取了晋国的羁马。晋人发兵抵御……
秦军打算出战,秦康公对士会说:“用什么办法作战?”士会回答说:“赵氏新近提拔他的部下名叫臾骈,必定是他出的这个主意,打算使我军久住在外地而疲乏。赵氏有一个旁支的子弟名叫穿,是晋国国君的女婿,受到宠爱而不动脑筋,不懂得作战,喜好勇猛而又狂妄,还讨厌臾骈作为上军的辅佐。如果派出一些机智勇敢的人对上军加以袭击,也许是可以的。”
11.文公十三年(公元前 614 年)
原文:
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隋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郄成子曰: “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隋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 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 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既济,魏人噪而还。秦人归其帑。 其处者为刘氏。
译文:
晋国人担心秦国任用士会,夏,六卿在诸浮见面。晋国执政赵盾说:“士会在秦国,贾季在狄人那里,祸患每天都可能发生,怎么办?”中行桓子说:“请让贾季回来,他懂得外边的事情,而且过去有过功劳。”郄成子说:“贾季喜欢作乱,而且罪大,不如让士会回来。士会能够做到卑贱而知道耻辱,柔弱而不受侵犯,他的智能足以使用,而且没有罪。”
于是就让魏寿余假装率领魏地的人叛变到秦国,以动员士会回来。他们假装把魏寿余的妻子儿女逮捕在晋国,让魏寿余夜里逃走。魏寿余(在秦国)请求把(晋

国的)魏地归入秦国,秦康公答应了。魏寿余在(秦国的)朝廷上踩一下士会的脚。秦康公带领秦军驻在黄河西岸,魏地人在黄河东岸。魏寿余对秦康公说:“请您派一位能跟魏地几位官员说话的东边人,我跟他一起先去。”秦康公派遣士会。士会辞谢, 说:“晋国人,是老虎豺狼,如果违背原来的话(不让下臣回来),下臣死,妻子儿女也将被诛戮,这对君王没有好处,而且后悔不及。”秦康公说:“如果晋国违背原来的话(不让你回来),我又不送还你的妻子儿女,有河神为证!”士会就走了。绕朝把马鞭送给他,说:“你别以为秦国没有人,我的计谋只是不被使用罢了。”(士会)渡过黄河以后,晋国人吵吵嚷嚷而回去。秦国人送还了他的妻子儿女。士会之子孙有未返晋而仍居秦者,以刘为氏。
12.宣公二年(公元前 605 年)
原文: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兖不废矣。”
译文:
晋灵公违反为君之道:把重苛收来的钱用来彩画墙壁;从高台上用弹丸打人而观看他们躲避弹丸来取乐;厨子烧煮熊掌不熟,就杀了他,放在畚箕里,让女人用头顶着走出朝廷。赵盾和士会看到死尸的手,问起杀人的缘故,感到担心。准备进谏。士会(对赵盾)说:“您劝谏而不听,就没有人接着劝谏了。我先去,不听,您再接着劝谏。”士会进去了三次,到达屋檐下,晋灵公才张眼看他,说:“我知道过错了。打算改正。”士会叩头回答说:“一个人谁没有过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诗经》说:‘事情无不有个好开始,很少能有好结果。’如果像这样,能够弥补过错的人就很少了。君王能够有好结果,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 难道仅仅臣下们依靠它?又说:‘礼服有了破损,仲三甫把它缝补’,这说的是能够弥补过错。君王能够弥补过错,礼服就不会废弃了。”
13.宣公三年(公元前 606 年)
原文:
晋侯伐郑,及郔。郑及晋平,士会入盟。译文:
晋国攻打郑国,到达郑国的郔地。郑国要求与晋国媾和,士会作为晋国的代表到郑国缔结盟约。

14.宣公十年(公元前 599 年)
原文:
楚子伐郑。晋士会救郑,逐楚师于颖北。诸侯之师戍郑。
译文:楚王攻打郑国。晋国的士会救援郑国,在颍水北面赶走了楚国的军队。诸侯的军队留在郑国戍守。
15.宣公十二年(公元前 597 年)
编者说明:六月,晋国救郑的大军从国内出发。到了黄河北岸,听说郑国已经被楚王征服,荀林父就打算撤军,士会率先表示赞同。但中军佐先縠等人坚决主战, 晋军内部发生激烈争论与冲突,最终导致晋军中军和下军的惨败。但由于士会指挥得当,上军未败。
原文略。译文:
六月,晋国的军队救援郑国,荀林父率领中军,先縠作为辅佐;士会将上军, 郄克作为辅佐……大军到达黄河,听到郑国已经和楚国媾和,荀林父想要回师,士会说:“好……”先縠说:“不行。晋国所以能领导诸侯,是军队勇敢,臣下尽力。现在(由于不敢作战而)失去诸侯,不能说是尽力,有了敌人而不去迎战,不能说是勇敢。由于我们而(使晋国)丢掉霸主的地位,不如死去。而且整顿军队而出动, 听到敌人强大而退却,这不是大夫。任命为军队的统帅,而不是以大丈夫告终,这只有诸侯能办到,我是不干的。”就带领中军副帅所属军队渡过黄河。
…………
士会单独采取防备措施,派遣巩朔、韩穿率领部队埋伏于敖山之前,所以上军没有吃败仗……士会说:“楚军的士气正旺,如果集中兵力对付我们,我们的军队必然被消灭,不如收兵离开,分担(对失败的)指责,保全士兵的生命,不也是可以的吗?”他亲自作为上军的后殿而退兵,没有被战败。
16.宣公十六年(公元前 593 年)
原文:
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
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
冬,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殽烝。武子私问其故。王闻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闻乎?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武子归而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
译文:
十六年春,晋国的士会率领军队灭掉了赤狄的甲氏及留吁、铎辰。

三月(向周天子)进献俘虏的敌人。晋景公向周天子请求,周天子派人把黻冕礼服赐给士会,命令他率领晋国中军,并担任大傅。士会担任国家执政并主管国家法制的事一传开,晋国境内的盗贼纷纷逃往秦国“避难”去了。
冬,晋国新任执政士会亲自来周王城调解纠纷,安定周室。周景王设享礼招待, 原襄公担任享礼(作陪),以殽烝款待士会。根据周朝礼仪,天子待客有“享礼”和“宴会”两种仪式,“享礼”上用“体荐”(即房蒸,以整只或半只牲畜煮半熟放于俎内),“宴会”上用“殽烝”(又叫折俎,肢解牲畜,连肉带骨盛放于俎中)待客。现在周天子在“享礼”上用“殽烝”,士会觉得诧异,问其故。周定王召见士会并答复他:“季氏(士会),你没听说过吗?天子设享礼用体荐,设宴会用殽烝。对于诸侯应以享礼招待,对卿应以宴会招待,这是王室的礼仪啊。”——原来,天子招待卿一级的客人应该用“宴会”的仪式,而考虑到士会的辛劳与功绩,周王破例以享礼招待,但为了不破礼仪,在享礼中依然用殽烝而不用体荐。此次出差,士会充分领略了周王朝典章制度的绚烂完美,回国之后,立即着手搜集、整理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以修缮晋国的典范。
17.宣公十七年(公元前 592 年)
原文:
春,晋侯使郄克征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郄子登,妇人笑于房。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献子先归,使栾京庐待命于齐,曰:“不得齐事,无复命矣。”郄子至,请伐齐,晋侯弗许。请以其私属,又弗许。
…………
范武子将老,召文子曰:“燮乎!吾闻之,喜怒以类者鲜,易者实多。《诗》曰: ‘君子如怒,乱庶遄(chuan)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之喜怒,以已乱也。弗已者,必益之。郄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不然,余惧其益之也。余将老,使郄 子逞其志,庶有豸(zhi)乎?尔从二三子唯敬。”乃请老,郄献子为政。
译文:
春,晋景公派中军佐郄克到齐国召请齐侯参加盟会,齐倾公用帷幕遮住妇人让她观看(郄克的跛脚)。郄克登上台阶,那夫人在厢房笑出声来。郄克愤怒,出来发誓说:“不报复这一耻辱,就不能渡过黄河!”郄克先回国,让栾京在齐国等候命令,说:“不完成在齐国的事情,就不要回来复命。”郄子回到晋国,就请求攻打齐国,晋景公问明原因后,不同意,又请求带领宗族去攻打齐国,晋景公也不答应。
…………
(当年夏天,晋国召集诸侯集会,齐国国君害怕不能得到礼遇,没有参加会见, 晋国就逮了齐国派出来参加盟会的使者。)
士会看见郄克怒气不息,除了报复齐国根本没心思工作了,经过认真的思考,

士会作出打算告老(退休)的决定,他把儿子士燮喊过来,说:“燮啊!我听说喜怒合于礼的是很少的,和它相反的倒是很多。诗说:‘君子如果发怒,祸乱庶几乎可阻住。君子如果喜悦,祸乱庶几乎可以很快停歇。’君子的喜怒是用来阻止祸乱的。如果不是阻止,就一定有所增长。郄克或者是想在齐国阻止祸乱吧,如果不是这样, 我怕他会增加晋国的麻烦呢!我打算告老了,让郄克能够满足他的心愿,祸乱庶几乎可以解除。你跟随几位大夫唯有恭敬从事。”于是就请求高老。郄克执政。
18.成公二年(公元前 589 年)
原文:
晋师归,范文子后入。武子曰:“无为吾望尔也乎?”对曰:“师有功,国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属耳目焉,是代帅受名也,故不敢。”武子曰:“吾知免矣。”
译文:
晋国军队回国,范文子最后进入国都。士会说:“你不以为我盼望你吗?”范文子回答说:“出兵有了功劳,国内的人民高兴地迎接他们。先进来一定受到注意,这是代替统帅接受荣誉,所以不敢。”士会说:“(你这样谦虚)我认为可以免除祸难了。”
19.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 549 年)
原文:
【传】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
注:范宣子为士燮长子士匄(gai),士会的孙子,晋国中军佐。译文:
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 549 年)春,穆叔来到晋国,范宣子迎接他,询问他, 说:“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这是说的什么?”穆叔没有回答。范宣子说:“从前我匄的祖先,从虞舜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杜氏,晋国主持中原的盟会时是范氏,恐怕就是说的这个吧!”
20.襄公九年(公元前 564 年)
原文:
秦景公使士雃①乞师于楚,将以伐晋,楚子许之。子囊曰:“不可。当今吾不能与晋争。晋君类能而使之,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其卿让于善,其大夫不失守,其

① 按《刘氏演义》的作者刘旭宗贤的考证,士雃就是士会适秦,归晋时自愿留秦作为人质的士会庶子,在秦国作大夫,仕秦康、共、桓、景四世公,在秦景公时失宠,派他去楚国求兵伐晋,给在晋国的亲兄弟士鲂及侄儿士匄等发难。年迈的士雃从楚国回来后就更名为刘轼,叫儿子士明、孙子士远、曾孙士阳均恢复为刘氏。

士竞于教,其庶人力于农穑。商工皂隶,不知迁业。韩厥老矣,知罃禀焉以为政。范匄少于中行偃而上之,使佐中军。韩起少于栾黡,而栾黡、士鲂上之,使佐上军。魏绛多功,以赵武为贤而为之佐。君明臣忠,上让下竞。当是时也,晋不可敌,事之而后可。君其图之!”王曰:“吾既许之矣。虽不及晋,必将出师。”
秋,楚子师于武城以为秦援。秦人侵晋,晋饥,弗能报也。译文:
秦景公派遣士雃向楚国请求出兵,准备攻打晋国。楚王答应了,楚国大臣子囊说:“不行。目前我们不能和晋国打仗。晋国国君按照人的能力来使用他们,举用人才时不会遗漏能干的人,任命官员严格按照标准。他把卿的职位让给贤人,他的大夫不失职守,他的士努力于教育百姓,他的庶人致力于农耕,商贾技工和衙门的一般差使人员不想改变职业。韩厥老了,知罃继承他当执政。范匄比中行偃年轻而在中行偃之上,让他辅佐中军。韩起比栾黡年轻,而栾黡、士鲂使他在自己之上,让他辅佐上军。魏绛功劳很大,却认为赵武贤能而甘愿做他的辅佐。国君明察、臣下忠诚、上面谦虚、下面努力。在这个时候,晋国是不可战胜的,侍奉他们才对。君王还是考虑一下。”楚王说:“我已经答应他们了,虽然比不上晋国,一定要出兵。”
秋,楚王驻军在武城,以作为秦国的后援。 秦国攻打晋国,晋国正遭受饥荒,不能回击。
21.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 513 年)
原文:
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蔡墨)对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 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 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译文:
秋天,在晋都绛的郊外有两条龙,魏献子问于蔡墨……(蔡墨)回答说:“过去有飂叔安的一个后代叫董父,非常喜欢龙,他能根据龙的嗜好和要求来饲养它们, 龙去他那里的很多,于是就加以驯服,让它们伺候帝舜,帝舜赐他姓董,氏叫做豢龙,封他在鬷川,鬷夷氏就是他的后代,所以帝舜氏世世代代都有养龙的。到了夏朝的孔甲,顺服天帝,天帝赐给他驾车的龙,黄河和汉水各两条,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会饲养,而又没有找到豢龙氏。已经衰落的陶唐氏后裔中有一个刘累,向豢龙氏学习过驯龙,就来给孔甲饲养龙,龙养得很好,夏后就嘉奖他,赐氏叫御龙,

以代替豕韦氏的后代。有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地将死龙剁成肉酱给夏后吃,夏后吃了,后来又要吃这种肉酱。刘累害怕而迁移到鲁县,范氏就是他的后代。”
三、《国语》
1.《国语·周语上》
原文:
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问于内史过,曰:“是何故?固有之乎。”对曰“……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衰也, 杜伯射王于鄗,是皆明神之志者也。”
译文: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临在莘。惠王问内史过:“是什么原因?曾有过这类事吗?”内史过答道:“有过……商朝兴起时,梼杌降临在丕山;灭亡时,夷羊出现于牧野。周朝兴起时,凤鸟在岐山鸣叫;衰落时,杜伯在鄗京射死了宣王。这都是神灵降临的记载。”
2.《国语·周语》
原文:
晋侯使隋会聘于周,定王享之肴烝,原公相礼。译文:
晋景公派隋会出使王室,周定王用肴烝宴请他,周大臣原襄公作陪。
3.《国语·晋语五》
(1)范武子退朝告老原文:
郤献子聘于齐,齐顷公使妇人观而笑之。郄献子怒,归,请伐齐。范武子退自朝,曰:“燮乎,吾闻之,干人之怒,必获毒焉。夫郄子之怒甚矣,不逞于齐,必发诸晋国。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无以内易外也。尔勉从二三子,以承君命,唯敬。”乃老。
译文:
郤献子出使齐国,齐顷公让宫女们躲在帐幔后面偷看并讥笑他。郄献子大为愤怒,回到晋国以后,就请求发兵攻打齐国。范武子从朝中退下,对儿子说:“燮儿呀,我听说,触发了别人的愤怒,必然要获得报复。郄子的愤怒够大了,他不能在齐国宣泄,那么一定要在晋国发泄出来。如果他不能在晋国执政,又怎么能宣泄他的愤怒呢?我准备辞职让位,以便郄子能够满足他的愿望,不要用国内的矛盾来代替国外的矛盾。我希望你努力随从众卿,以完成国君的命令,一切都恭敬从事。”于是就告老辞职了。

(2)范武子杖文子原文:
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暮也?”对曰:“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击之以杖,折委笄。
译文:
范文子很晚才退朝回来,武子问道:“为什么回来这么晚啊?”文子回答说: “有位秦国来的客人在朝中讲隐语,大夫中没有一个能够回答出来,我晓得其中的三条。”武子发怒说:“大夫们不是不能回答,而是出于对长辈父兄的谦让。你是个年轻的孩子,却在朝中三次抢先,掩盖他人。如果不是我在晋国,你早就遭殃了!”说着武子就用手杖打儿子,把他玄冠上的簪子都给打断了。
(3)帅胜而范文子后入原文:
靡笄之役,郤献子师胜而返,范文子后入。武子曰:“燮乎,女亦知吾望尔也乎?”对曰:“夫师,郄子之师也,其事臧。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故不敢。”武子曰:“吾知免矣。”
译文:
靡笄战役,郄献子打了胜仗班师回国,范文子最后入城。范武子说:“燮儿呀,你不知道我天天在盼望你早点回来吗?”文子回答说:“军队,是主帅郄献子所统帅的军队打了胜仗。假如我率先胜利凯旋,那恐怕国内的人们将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身上,所以我不敢这样做。”武子说:“我知道可以免祸了。”
(4)三军推功原文:
靡笄之役,郄献子见,公曰:“子之力也夫!”对曰:“克也以君命命三军之士,三军之士用命,克也何力之有焉?”范文子见,公曰:“子之力也夫!”对曰:“燮也受命于中军,以命上军之士,上军之士用命,燮也何力之有焉?”栾武子见,公曰:“子之力也夫!”对曰:“书也受命于上军,以命下军之士,下军之士用命,书也何力之有焉?”
译文:
靡笄之战胜利后,郄献子来进见晋景公,景公说:“这次是你的功劳啊!”献子回答说:“我郄克以君主的命令命令三军将士,三军将士听从命令勇敢战斗,我郄克有什么功劳可言呢?”接着范文子来朝见晋景公。景公说:“这是你的功劳啊!”文子回答说:“我范燮从中军元帅那里接受命令,用来命令上军的将士,上军将士服从命令拼命奋战,我范燮又有什么功劳可言呢?”最后,栾武子也来朝见晋景公。景公说:“这是你的功劳啊!”武子回答说:“我栾书从上军主将那里接受命令,用来命

令下军的将士,下军的将士服从命令奋勇杀敌,我栾书又有什么功劳可言呢?”
4.《国语·晋语八》
(1)鲁襄公使叔孙穆子来聘(叔孙穆子论死而不朽) 原文:
鲁襄公使叔孙穆子来聘,范宣子问焉,曰:“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子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周卑,晋继之,为范氏,其此之谓也?”对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先大夫臧文仲,其身殁矣,其言立于后世,此之谓死而不朽。”
译文:
鲁襄公派叔孙穆子出使晋国,范宣子(范匄)问他说:“古人有句话说‘死而不朽’,这是什么意思呢?”穆子没有回答。范宣子说:“从前我的祖先,在虞舜以前是陶唐氏,在夏朝时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杜氏。周王室衰微以后,晋国继为盟主,叫做范氏。所谓‘死而不朽’,恐怕就是指此而言吧?”穆子回答说:“据我所听到的,这叫做世代享有禄位,并非不朽。鲁国已故大夫臧文仲,他身虽死,言论还流传在后世,这才叫做‘死而不朽。’”
(2)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原文: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①,久而无成。宣子欲攻之,问于伯华②……宣子问于訾祏
(zi shi),訾祏对曰:“昔隰叔子违周难于晋国,生子舆为理,以正于朝,朝无奸官;为司空,以正于国,国无败绩。世及武子③,佐文、襄为诸侯,诸侯无二心。及为卿,以辅成、景,军无败政。及为成师,居大傅,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后之人可则,是以受随、范。及文子成晋、荆之盟,丰兄弟之国,使无有间隙,是以受郇、栎。今吾子嗣位,于朝无奸行,于国无邪民,于是无四方之患,而无外内之忧,赖三子之功而飨其禄位。今既无事矣,而非和,于是加宠,将何治为?”宣子说,乃益和田而与之和。
译文: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讼田地的边界,很久没有解决争端。宣子想攻打他,询问伯华……宣子问到訾祏,訾祏回答说:“从前隰叔子躲避周难到了晋国,生下子舆当了法官,整肃朝政,朝廷没有奸佞的官员;当了司空,治理国家,国家没有败坏的功业。传到范武子,辅佐文公、襄公称霸诸侯,诸侯没有二心。做了卿,辅佐成公、

① 和大夫,晋国和邑的大夫。
② 伯华,即羊舌赤,伯华是他的字。隰叔子,杜伯的儿子。周宣王杀杜伯,
③ 武子,即范武子,名士会,是士蒍的孙子。

景公,军队中没有败坏的政事。及至做了景公的中军将,官居大傅,端正刑法,汇合训导的法规,国中没有奸刁的百姓,后人可以遵从效法,因此受封随、范二邑。到范文子时,完成了晋、楚的会盟,加深了兄弟国家间的友谊,使各国之间没有嫌隙,因此受封郇、栎二邑。现在您继承了职位,在朝中没有奸诈的行为,国内没有邪恶的百姓,此时四方没有灾害,又没有外患内忧,仰赖着三位先辈的功劳享受禄位。如今国家太平无事,您却怨恨和大夫,如果此时君王加宠于您,您将怎样治理国事呢?”宣子听了很高兴,于是就多给和大夫田地与他和好。
(3)訾祏死范宣子勉范献子原文:
訾祏死,范宣子谓献子曰①:“鞅乎!昔者吾有訾祏也,吾朝夕顾焉,以相晋国,且为吾家。今吾观女也,专则不能,谋则无与也,将若之何?”对曰:“鞅也,居处恭,不敢安易,敬学而好仁,和于政而好其道,谋于众不以贾好,私志虽衷,不敢谓是也,必长者之由。”宣子曰:“可以免身。”
译文:
訾祏死了,范宣子对范献子说:“范鞅呀,以前我有訾祏作为谋臣,我早晚都要询问他,来辅佐晋国,同时也为了自己的家族。如今我看你,独自不能办事,要商量又没有人,你打算怎么办?”献子说:“我呀,平时处事要恭恭敬敬,不敢草率、贪图安逸,认真学习而喜爱仁义,和洽搞好政事而遵循正道,有事和大家商量,而不是以此求得好感,自己的想法虽然好,但不敢自以为是,一定要听从长者的意见。” 宣子说:“这样可以免遭祸害了。”
四、《墨子·明鬼下》
原文:
墨子曰:若以众之所同见,与众之所同闻,则若昔者杜伯是也。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杜伯曰:“吾君杀我而不辜,若以死者为无知,则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其三年,周宣王合诸侯而田于圃田,车数百乘,从数千, 人满野。日中,杜伯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追周宣王,射之车上, 中心折脊,殪车中,伏弢而死……
译文:
墨子说:“像从前的杜伯,那就是众人所同见、众人所同闻的了。周宣王杀了他的臣子杜伯,而杜伯是无罪的,杜伯说:‘吾君杀我而无辜,如果死者无知,那就罢了。要是死者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道厉害。’”过了三年,宣王会合

① 献子:范献子,名鞅,是范宣子的儿子。

诸侯在圃处打猎,车子有几百辆,随从人员数千,布满野外。正午,杜伯乘坐着白马素车,穿着朱色衣冠。手里握着朱弓,搭着朱箭,追上宣王,一箭射到他的车上, 正中后心,折断了脊骨,宣王倒在车中,伏在弓袋上死了。
五、《世本》①
1.《世本·帝王世本·帝尧》
原文:
尧是黄帝曾孙。帝尧为陶唐氏。帝尧娶散宜氏之子,谓之女皇。女皇生丹朱。译文:
帝尧是黄帝的曾孙。帝尧的国家(部落联盟)为陶唐氏。帝尧娶散宜氏之女, 即女皇为妻,女皇生丹朱。
2.《世本·帝王世本·帝舜》
原文:
舜是黄帝八代之孙。帝舜有虞氏。配以盲,娅以罃。盲即娥皇,字娥娙;罃即女英。
译文:
舜是黄帝的第八代孙。帝舜的国家(部落联盟)为有虞氏,娶娥皇和女英为妻。
3.《世本·卿大夫世本·士氏》
士蒍生士伯缺,缺生士会,会生士燮。《左传·文公十三年》正义。晋大夫隰叔之子,士蒍之后。蒍生成伯缺,缺生武子会,会生文叔燮,燮生宣叔匄,匄生献子鞅,鞅生吉射。《史·赵世家》索隐。(译文略)
六、《帝王世纪》②
原文:
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名曰放勋,或从母姓伊祁氏。年十五而佐帝挚,授封于唐,为诸侯。身长十尺,常梦天而上之,故年二十而登帝位。
帝喾有四妃……次妃陈锋氏女,曰庆都,生放勋……帝挚之母于四人中班最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得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下命,乃受

① 《世本》,若水校编,齐鲁出版社出版。
② 《帝王世纪》,西晋皇甫谧著。

帝禅。乃封挚于高辛。
舜摄政二十八年,尧与方回游阳城而崩。尚书所谓二十有八载,放勋乃殂落是也,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凡尧即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墨子以为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尧取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故以天下命舜……
译文略。

七、《竹书纪年》
1.《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魏纪〔三二〕
《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六年四月甲寅,徙邦于大梁。《水经渠水注》。
《汲冢纪年》曰:梁惠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都大梁也。《史记魏世家》集解
臣瓒曰:《汲郡古文》云:惠王之六年,自安邑迁于大梁。《汉书高帝纪》注。
《纪年》以为惠王九年。《史记魏世家》索隐。
《汲冢纪年》云: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都大梁。《孟子梁惠王上》正义。案:《水经注》所引,永乐大典本作“徙邦”,戴震校本改“邦”为“都”,今本
显王四年亦作“邦”,所据与大典本合。(所据今本为明天一阁本,王国维《疏证》作“都”)《史记魏世家》:“惠王三十一年,徙治大梁。”此说之误,昔人考辨甚明。
2.《今本竹书纪年疏证》①
(1)帝尧陶唐氏原文:
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眉八采,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②
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海内南经》注引古本《纪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史记·五帝本纪》及《高祖本纪》正义引:“后稷放帝子丹朱。”)
七十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锡虞舜命……
七十一年,帝命二女嫔于舜。(《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终于文祖。(《书·舜典》:“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①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清王国维著。
② 出《宋书·符瑞志》。

……
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史记·货殖传》:“昔尧作游成阳。”如淳曰:“作, 起也。成阳,在定陶。”)
九十年,帝游居于陶。
一百年,帝陟于陶。(案《史记·五帝本纪》《论衡·气寿篇》《帝王世纪》皆云: “尧在位九十八年。”然据《虞书》云:“朕在位七十载。”此尧举舜之岁。又云:“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此舜摄政之岁。又云:“二十有八载,帝 乃殂落。”此尧崩之岁。前后得一百一年。孔传与王肃注以尧得舜试舜共在一年,故 尧在位百年,此从之。)
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三年,舜即天子之位。(《路史·后纪》十:“帝崩,虞氏国之于房,为房侯。”)
(2)帝舜有虞氏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左传·哀公六年》注:“唐虞及夏皆都冀方。”
…………
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
…………
二十九年,帝命子义钧封于商。
(3)夏帝孔甲
元年乙巳(公元前 1732),帝即位,居西河。
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传》:“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
七年,刘累迁于鲁阳。(《左·昭公二十九年传》:“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杜注:鲁县,今鲁阳也。)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乱, 诸侯化之,夏政始衰。
(4)帝商武丁
三十二年,伐鬼方。(《易·下经》:“高宗伐鬼方。”)次于荆。(《诗·商颂》:“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易·下经》:“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氐、羌来宾。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郑语》:“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五十年,征豕韦,克之。
(5)周成王
武庚以殷叛。(《史记·周本纪》:“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叛周。”)遂伐殷。(《尚书序》:“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三年,王师灭殷,杀武庚禄父……

(八年)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在周为唐杜氏。”又《左传·昭公元年》:“及成王灭唐。”)
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左传·昭公元年》:“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
(6)周宣王
四十三年,王杀大夫杜伯。(《墨子·明鬼下》:“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其子隰叔出奔晋。(《晋语》:“昔隰叔子违周难,奔于晋。”注:“隰叔,杜伯之
子,宣王杀杜伯,隰叔避害适晋。”)
(7)周惠王
(周惠王)九年,晋城绛。(《左传·庄公二十六年》:“晋士蒍为大司空。夏,士蒍城绛,以深其宫。”)
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灭耿,以赐大夫赵夙;灭魏,以赐大夫毕万。(原注: 晋灭于大夫韩、赵、魏,始于此。《左传·闵公元年》:“晋侯作二军,以灭耿,灭霍,灭魏。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
(8)周显王(公元前 368 年—公元前 321 年)
四年夏四月甲寅,徙邦于大梁。(《水经·渠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六年四月甲寅,徙都于大梁”。《汉书·高帝纪》注引亦作“六年”。《史记·魏世家》集解、《孟子》正义引皆作“九年”。)(译文略)
八、《史记》
1.《史记·五帝本纪》
(1)原文:
黄帝者,少典族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译文: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 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

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zhuan)顼(xu)帝。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蟜(qiao)极,蟜极的父亲叫玄嚣, 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蟜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2)原文: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 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译文: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娵訾(zi)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 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同父异母的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3)原文: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
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
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
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
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
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 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 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舜子商均亦不肖,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译文:
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 “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
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
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
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能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
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4)原文: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

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译文:
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 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在长江南岸的九疑山,这就是零陵。舜登临帝位之后, 乘着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父亲瞽叟请安,和悦恭敬,遵循为子之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上帝。十七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
2.《史记·夏本纪》
原文:
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①既衰, 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传曰迁于鲁县。
译文:
帝孔甲继位后,迷信鬼神,干淫乱的事。夏后氏的威德日渐衰微,诸侯相继背叛了他。上天降下两条神龙,一雌一雄,孔甲喂养不了它们,也没有找到能够饲养的人。已经衰落的陶唐氏的后代中,有个叫刘累的人,从会养龙的人那里学会了驯龙,就去侍奉孔甲。孔甲赐给他御龙氏,让他来接受豕韦氏后代的封地。后来那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做成肉酱拿来献给孔甲。夏后孔甲吃了以后,又派人去找刘累要,刘累害怕了,就迁到鲁县去。
3.《史记·秦本纪》
(1)原文:
《史记·秦本纪》:“秦康公元年。往岁缪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

① 《左传春秋·昭公二十九年》记载:“陶唐氏即衰,其后有刘累”,而《史记·夏本纪》记载:“陶唐即衰,其后有刘累”。因《左传春秋》在前,《史记》应以《左传春秋》的记载为准。

秦出也,在秦。晋赵盾欲立之,使隋会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师败,隋会来奔。”
译文:秦康公元年。去年秦穆公去世时,晋襄公也去世;襄公的弟弟名叫雍, 是秦国宗室子女所生,所以住在秦国。晋国的赵盾想要立他为国君,派隋会前来迎请公子雍,秦派兵护送他到令狐城。晋国立襄公的儿子为国君后反过来攻击秦军, 秦军战败,隋会又来投奔秦国。
(2)原文:
“二年,秦伐晋……六年,秦伐晋,取羁马,战于曲河,大败晋军。晋人患隋会在秦为乱,乃使魏寿余详反,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
译文:
(秦康公)二年,秦伐晋……六年,秦伐晋,取得了晋国的羁马城,又在曲河地区交战,大败晋军。晋国人担心隋会在秦国会给晋国带来祸害,就派魏寿余假装反叛,来和隋会合谋,蒙骗并得到了隋会,隋会因而就返回了晋国。
(3)原文:
(魏惠王)十年(公元前 352 年)魏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译文略)
4.《史记·晋世家》
(1)原文: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灭唐。译文:
周武王逝世后,周成王继位,唐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
(2)原文:
八年,士蔿说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十年,晋欲伐虢,士蔿曰:“且待其乱。”
译文:
(晋献公)八年(公元前 670 年),晋大夫士蒍劝说献公:“晋国原有很多公子,不杀死他们就要发生动乱。”于是献公派人要把所有公子杀死,同时修筑聚城当作都城,改名叫绛,开始定都定绛……十年(公元前 668 年),晋想讨伐虢,士蒍说:“姑且等它自己发生内乱!”
(3)原文:
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盾曰:“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 结旧好则安。”贾季曰:“不如其弟乐。辰嬴嬖于二君。”赵盾曰:“辰嬴贱,班在九人下,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君嬖,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僻也。母淫子僻,无威。”使士会如秦迎公子雍。
译文:
七年(公元前 621 年)八月,襄公逝世。太子夷皋还年幼。晋人因为多次遇难,

想立年纪长些的君王。赵盾说:“立襄公弟弟雍。雍温和善良年纪大,先君又喜爱他,而且他亲近秦国,秦本来是友好邻国。立善良的人国家就稳固,侍奉年长的人国家就顺利,侍奉先君喜欢的人就孝顺,与旧日的朋友结交就安定。”贾季说:“雍不如他弟弟乐。辰嬴被两位国君宠爱,立她的儿子,百姓一定安心。”赵盾说:“辰嬴卑贱,地位在九个妃妾之下,她的儿子能有什么威望。况且她被两位国君宠爱,这是淫乱。乐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投靠大国而出居小国,这是孤立。母亲淫乱,儿子孤立,没有威严;陈国既小又远离晋国,得不到援助,怎么可以为君呢?”于是晋国派士会到秦迎接公子雍。
(4)原文:
灵公元年四月,秦康公曰:“昔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郄之患。”乃多与公子雍卫。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而 外求君,将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盾所,顿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曰 ‘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发兵以距秦送公 子雍者。赵盾为将,往击秦,败之令狐。先蔑、隋会亡奔秦。秋,齐、宋、卫、郑、曹、许君皆会赵盾,盟于扈,以灵公初立故也。
译文:
灵公元年(公元前 620 年)四月,秦康公说:“先前文公回到晋国没有卫士,所以发生了吕、郄的祸患。”于是,秦送给公子雍很多卫士。太子的母亲缪嬴日夜怀抱太子到朝廷号叫哭泣说:“先君有什么罪?他的继承人有什么罪?你们丢弃嫡子却到外边找君主,打算把太子放在什么位置上?”缪嬴出了朝廷,就抱着太子跑到赵盾的住所,磕头说:“先君把这个孩子嘱托给您,曾说过:‘这孩子成了材,我就是受了您的赐予,不成材,我就怨恨你。’现在先君去世了,话还响在耳边,您却废掉他, 怎么行?”赵盾和各位大臣都害怕缪嬴,又怕被诛杀,于是背弃了迎接的雍,而立了太子夷皋,这就是灵公。同时派军队抵御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赵盾为将军, 率军攻打秦,在令狐打败秦军。先蔑、隋会逃到秦。
(5)原文:
七年,晋六卿患隋会在秦,常为晋乱,乃详令魏寿余反晋降秦。秦使隋会之魏, 因执会以归晋。
译文:
(晋灵公)七年(公元前 614 年),晋国的六卿担心在秦国的隋会常常造成晋国内乱,就假令魏寿余叛晋降秦。秦国派隋会到魏邑接受投降,因而将隋会带回晋国。
(6)原文:
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

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隋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隋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 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译文:
十四年(公元前 607 年),灵公长成人了,非常奢侈,搜刮民脂民膏用彩画装饰宫墙。从高台上弹人,以观赏人们避开弹丸而取乐。厨师没把熊掌煮烂,灵公就发怒,竟杀死厨师,让妇女抬着厨师的尸体扔出去,路过朝廷。赵盾、隋会前去多次劝告,灵公根本不听;后来,他们又看见死人的手,于是又前去劝告。隋会先去劝, 灵公不听。灵公也担心他们,竟让鉏(chu)麑(ni)刺杀赵盾。赵盾内室的门敞开着,鉏麑看见赵盾的住处极其简朴,便退出来叹息道:“杀死忠臣,违背君王的命令,这罪都是一样的。”说完,头撞树身亡。
(7)原文:
三年,楚庄王围郑,郑告急晋。晋使荀林父将中军,隋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 郄克、栾书、先縠、韩厥、巩朔佐之。六月,至河。闻楚已服郑,郑伯肉袒与盟而去,荀林父欲还。先縠曰:“凡来救郑,不至不可,将率离心。”卒度河。楚已服郑,欲饮马于河为名而去。楚与晋军大战。郑新附楚,畏之,反助楚攻晋。晋军败,走河,争度,船中人指甚众。楚虏我将智罃。归而林父曰:“臣为督将,军败当诛,请死。”景公欲许之。隋会曰:“昔文公之与楚战城濮,成王归杀子玉,而文公乃喜。今楚已败我师,又诛其将,是助楚杀仇也。”乃止。
译文: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 597 年),楚庄王包围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晋国派荀林父统帅中军,隋会统帅上军,赵朔统帅下军,郄克、栾书、先谷、韩厥、巩朔辅佐他们。六月,晋军赶到黄河。听说楚国已降服郑国,郑伯脱去上衣露出胳膊与楚国结盟,楚军就回去了,荀林父想班师回晋。先谷说:“总算是来救郑国的,不到达不可以,否则将帅将要离心离德。”晋军终于渡过黄河。楚国已经降服郑国,想在黄河饮马扬名就离开郑国。楚晋两军大战,郑国刚刚归附楚国,惧怕楚国,反而帮助楚军进攻晋军。晋军大败,退到黄河边,士兵争船渡河,船中有很多被砍掉的手指。楚国俘虏了晋军大将智罃。晋军返回晋国后,林父说:“我是大将,晋军失败我应该被杀,请求死罪。”晋景公想答应他。隋会说:“过去文公与楚国在城濮作战,楚成王回到楚国后杀死了大将子玉,文公很高兴。今天,楚国已经打败了我军,我们又杀死自己的将军,这是帮助楚国杀死楚国的仇人。”晋景公听了这番话才罢手。
(8)原文:
七年,晋使隋会灭赤狄。(译文略)
(9)原文:
八年,使郄克于齐。齐顷公母从楼上观而笑之。所以然者,郄克偻,而鲁使蹇,

卫使眇,故齐亦令人如之以导客。郄克怒,归至河上,曰:“不报齐者,河伯视之!”至国,请君,欲伐齐。景公问知其故,曰:“子之怨,安足以烦国!”弗听。范武子请老休,辟郄克,克执政。
译文:
八年(公元前 592 年),晋国派郄克出使齐国。齐顷公的母亲从楼上观看而发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郄克驼背,而鲁国使者跛足,卫国使者一只眼瞎,这样,齐君也派同样的残疾人去引导宾客。郄克很生气,回到黄河畔发誓说:“誓报复齐国的羞辱,河伯来见证!”郄克返回晋国,向晋君请求攻打齐国。晋景公询问进攻的原因后, 说:“你个人的怨恨,怎么能够烦扰国家呢?”晋君没有听。范武子为了不让郄克的怨恨在晋国爆发而请求辞职,推荐了郄克,郄克执掌国家政权。
九、《汉书》
1.《汉书·高帝记第一上》
原文:
秦二年,十二月,楚王陈涉为其御所杀。魏人周市略地丰、沛,使人谓雍齿曰: “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 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
译文:
秦二年十二月,楚王陈涉被车夫庄贾杀害。魏人周市攻略丰、沛,派人对雍齿说:“丰是原来的梁徙居的地方,今魏地已平定了几十城。你今天降魏,魏封你为侯并守丰;不降,我们就攻破丰邑并杀光城内的人。”雍齿平素就不愿属沛公,在魏招降时,就降魏并替魏守丰。
2.《汉书·高帝记第一下》
原文:
赞曰:《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 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 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着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译文略)

3.《汉书·律历志第一》
原文:
唐帝《帝系》曰:帝喾四妃,陈丰生帝尧,封于唐。盖高辛氏衰,天下归之。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陶唐氏。让天下于虞,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即位七十载。(译文略)
4.《汉书·叙传第七十上》
原文:
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译文略)
5.《汉书·诸侯王表第三》
原文:
贞,中山靖王子,元朔二年(公元前 127 年)六月封陆城侯,在位十五年,元
鼎五年(公元前 112 年)坐酎金免。(译文略)
6.《汉书·楚元王传第六·刘歆》
原文:
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 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 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译文:
等到刘歆校勘秘阁藏书,见到古文《春秋左氏传》,非常喜爱。当时丞相史尹咸, 因为精通《春秋左氏传》,与歆一起校勘经文和经文的解释文字。刘歆大致地跟随尹咸和丞相翟方进学习,询问他们而订正经义的要旨。一开始,《左氏传》多古字古句, 学者们只是传习训诂罢了,等到刘歆研究《春秋左氏传》,援引传文来解释经文,互相启发印证,于是段落句读到经义的思想精神完备了。
7.《汉书·眭弘传第四十五》
原文:
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译文略)
8.《汉书·王莽传六十九中》
原文:
刘姓,尧之后也,出自颛顼……汉氏初祖唐帝。(译文略)

十、《新唐书》
编者说明:由于士氏、唐氏、杜氏、范氏与刘氏在士会以前共主,所以这几个

姓氏的相关史志文献数据相互共享。
1.《新唐书·卷七十一上·宰相世系一上》
原文:
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 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 徙大梁,生清,徙居沛。生仁,号丰公。生煓,字执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汉高祖也…… (译文略)
2.《新唐书·卷七十二上·宰相世系二上》
原文:
杜氏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 改封唐氏子孙于杜城,京兆杜陵县是也。杜伯入为宣王大夫,无罪被杀,子孙分适诸侯之国,居住杜城者为杜氏。(译文略)
3.《新唐书·卷七十四上·宰相世系四上》
原文:
范氏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其地濮州范县也,子孙遂为范氏。(译文略)
4.《新唐书·卷七十四下·宰相世系四下》
原文:
唐氏出自祁姓。帝尧初封唐侯,其地中山唐县是也。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译文略)
十一、《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上》
世祖光武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帝九世孙也,出自景帝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十二、《三国志》
1.《三国志·先主传第二》
原文: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 元朔二年六月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酌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县令。
…………
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
…………
章武三年夏四月癸巳,先祖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
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谥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
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十三、《通志·氏族略》
“刘氏祁姓,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也。” (译文略)

十四、《元和姓纂·卷五·刘》①
原文: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事夏后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杜柏子奔晋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归晋其处者为刘氏。(译文略)

① 唐·林宝撰《元和姓纂·卷五·刘》。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史志文献关于祁姓汉皇刘氏源流相关记载的集成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