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走进土坑古街小巷,探访刘氏前世今生

土坑村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中部,湄洲湾南岸,涂山中心,东邻碧霞湾、南毗福炼生活区、北与南埔镇接壤,面积约1.6平方公里,总人口3900多人。土坑村因其古民居建筑群,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泉港区革命老区据点村之一。

土坑村


土坑村发展历史
泉港(原肖厝港)自古海运发达,是东南“海丝”重地,与泉州古港码头自东北向东南连成一线。早在宋代,就有与南洋群岛通行的记载。在地理位置上,土坑村屿仔壁港介于肖厝港和峰尾港之间,有着得天独厚的避风港湾优势,先民早就依托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海贸业。
明朝1404年间,莆田刘宗孔家族迁居涂坑村,使得明清时期土坑村的海贸发展空前繁荣,诞生了三支海商船队:刘端弘(俗称“刘百万”)船队拥有二十艘三桅洋船,其长子刘建珍拥有十八艘,刘百万堂兄弟刘端山则有十六艘同类洋船。屿仔壁港也因此成为土坑村的主要泊位。
明朝永乐至清代乾隆年间,刘氏后代以祖祠为中心,南北两侧分四排而筑,共建40多座古大厝,形成绵延数百米长的壮观古厝群。海洋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涂坑经济的繁荣,土坑刘氏族人全民经商,有房子就做生意,古厝的前部为店面,后部为仓库、住宅,形成了“街在古宅、宅在街中”的商业格局。
两条最主要的古街现在还遗存着,当时的经营范围以海商为主,延伸发展到当铺、药铺、布店、杉行、冶铁等行业,仅当铺就有振铺、来铺、仁来、宜兴、振义、施布等八处。
如今村里保存下来的古大厝,依旧可以洞悉当时的盛景。因为也肩负着店铺功用,古厝沿街的窗户比传统闽南古厝多且大。“木窗户一放下便成为货架,窗户下方还有两根凸出的石条可做支架,这在别处的古厝都很少见。
在海商经济的推进下,土坑村形成了以屿仔壁港为主要港口,祠堂口、施布口两条主街道,厦门口市码头为主要货物聚散地的规模庞大的港市。涂坑街也因此成为当时颇具影响的港市商业街,商业辐射厦门、泉州、莆田、广东、海南、港澳台等地,国外主要为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

土坑村


土坑村人文景观
土坑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据清代谱牒载,中榜进士、晋升仕者高达70多人。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有刘端弘、刘端瑜和刘开泰等人。刘端弘和刘端瑜二者为明未清初土坑开族第十二世祖,刘端弘从事海上运输和贸易,成为一方巨贾,人称刘百万。
刘端弘在许厝港开设杉行成为巨商,两人发家致富后,在涂山大建宅院群,兴建文武学校.刘端弘兴建南文武馆“选青斋”,刘端瑜兴建北文武馆“凌云斋”,鼓励族人学文习武。刘开泰为清代进士,后授江西南赣总兵钦赐提督。清朝期间,惠安县共出九个总兵,刘开泰为其中之一。
土坑村原有40多座明、清年代的二开进、三开进大厝,现存27座,占地26860平方米。其中一座三进三开间大厝外加双护厝,共有100个门、99个窗、11个天井,连同砖埕及围墙,占地面积1739平方米,是本地区极为罕见的古大宅。
这些古民居系砖石、木材结构,排列井然有序,大多坐西北朝东南,冬暖夏凉。每座大厝相距三五十米,便于交通、活动,又通风透气。现存的部分古民居还住着刘氏后人,可见其坚固程度。
当地人开玩笑,如果有人在里面赌博,要抓他们也不容易,因为都是深宅大院,环环相扣,像迷宫一样,外人进去后便找不着北。
土坑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出过不少名人。相传清初村南富商刘端弘自海上走关东,身家百万,却被邻村的人讥为“土财主”。他忍不下这口气,便去找村北富商刘端瑜,共商重振书香门第。于是,刘端弘办南文武馆“选青斋”,刘端瑜办北文武馆“凌云斋”。自此,土坑人才辈出,文风日盛。
土坑村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古物。村中有一丛天然白晶石,高1米多,直径4米,状如莲花,通体呈淡黄色,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族人视为风水宝物。
在白晶石附近,有一座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白石宫。白石宫敬奉天上圣母、司马圣王,香火旺盛,连住在泉港区的北方人也来烧香。据介绍,清乾隆年间白石宫曾扩建,增置人物、花鸟、龙腾6根浮雕石柱,雕刻技艺精湛,至今仍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在古民居北侧土坡上的凌云斋前面,原有18株连片榕树,树龄达300多年。现存的5株榕树,高30多米,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成为村庄一大屏障。

土坑刘氏家规家训


土坑村文物遗存
古民居群
土坑刘氏始祖刘宗孔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从莆田迁居土坑。明朝嘉靖年间,惠安知县叶春及编著的县志中记载:“涂坑府(土坑村古称‘涂坑’),会得人,不得出。居住稠密,人丁兴旺……
居螺北甲。”可见当时的土坑居民就已成规模,且错综繁复,外人入村容易迷失方向。如今古大厝坍塌近半,保存完好的有15座,占地面积约有26860平方米,形成古民居群落。
刘开泰祖厝
刘开泰祖厝亦称总兵府:为时任南赣总兵的刘开泰荣归故里后兴建的府邸。刘开泰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十九岁中举,咸丰年间任江西南赣总兵钦赐提督。当时惠安共有九个提督,刘开泰为其中之一。
咸丰五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攻陷南赣,刘开泰叔侄三人连同他身边的一百多位刘姓族亲同时殉难,咸丰皇帝谥赐为“两世三忠”。
总兵府门前曾有高大的旗杆座、练功石、铠甲、石敢当和圣旨牌,府内大堂上挂有朝廷官员的题字、名人书画以及钦赐的“两世三忠”牌匾、刘开泰用过的80多斤重的长柄大刀等。
可惜历经战乱和文革“破四旧”浩劫,大部分牌匾、书画或毁或失。仅有石圣旨牌现还存于祖祠之中,牌为辉绿岩所制,高约1米,两侧雕有“双龙朝珠”图案,龙鳞龙须栩栩如生,中间隶书“圣旨”二字。
凌云斋
凌云斋位于土坑村北,也称北文武馆,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东面为二层楼房,西面为厅堂和庭围墙,门前有宽敞的砖埕。
据说门前原植有榕树十八株,但现仅存五株,树高30多米,枝叶茂盛,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成为土坑村一道天然屏障。
选青斋
选青斋位于土坑村南,也称南文武馆,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斋馆为庙堂建筑式样,边上有一处小巧精美的鱼塘拱桥,迄今有二百多年历史。
门前有一株高达二十多米的攀枝花树王,叶落时花满树,花谢时叶满枝。据说是族人刘肇元中进士时,皇帝御赐的树苗,刘肇元回乡后种植的。

赞(4)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走进土坑古街小巷,探访刘氏前世今生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