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巢湖刘氏的契丹人历史

依据史实,叙述历史上契丹王朝的崛起与辉煌,契丹后人迁徙汉化的故事。历史的进程表明,辽金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出现高潮,汉文化的强大根基,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包容性,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千年前的契丹民族并未消失,大部分融入汉族,一部分融入其他少数民族,成为中华大家庭的成员,就像一条小河流入大海一样,河水变成了海水。

契丹文与汉文《刘氏宗谱》题词

前 言

“泱泱中华八千载,其间几多改朝换代。中原分裂,塞外狼烟,各为争得霸业在。凝目瞧,秦皇一统转瞬败,汉祖雄强又涵盖!
南朝北国几现世,五代动乱不为怪。大唐也罢,大宋也罢,辽金西夏又一派。到头来,大幕拉开汝再看,均是三皇五帝之血脉!”
这是历史小说《北国演义》的开篇词,精辟透彻,道出了历史上“胡汉之争”和改朝换代的真谛,其实质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争夺中央统治权的斗争。

历史的进程表明,辽金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出现高潮。汉文化的强大根基,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千年前的契丹民族并未消失,大部分融入汉族,一部分融入其他少数民族,成为中华大家庭的成员,就像一条小河流入大海一样,河水变成了海水。

近几年来,笔者作为契丹后人,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崇敬,多次赴漠北寻根问祖,参观访问内蒙古巴林左旗契丹博物馆、辽太祖陵、辽上京遗址。之后,沿着当年辽国开辟的草原丝绸之路和元朝军队南征路线,经河北、山西、陕西、四川,来到云南,参观访问云南省档案馆、方志馆和保山市博物馆、施甸县长官司遗址、木榔村耶律氏宗祠,结识了很多称“本人”的契丹后裔。“本人”是滇西契丹后裔统称,系元朝西南远征军后人。此行获益匪浅,让我感受到有生以来最为美好的民族文化盛宴,领略了契丹文化的独特风韵,还弄清了千年以来契丹人迁徙汉化的脉络以及滇缅蒋氏、巢湖刘氏的来历。

契丹王朝的崛起与辉煌

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活跃着四大族群,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族群以农耕为主,北方草原族群以游牧为主,南方山地族群以游耕为主。在历史长河中,四大族群相互融合,长期共处。由此可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契丹意为镔铁,象征着契丹人坚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这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英勇善战,其部族领袖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07年建立契丹王朝(后改称辽国),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统治北方半壁江山,疆域远大于宋朝,北至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东临日本海,西跨阿尔泰山,南抵黄淮海平原,全国划分为五个行政区,设立上京道、中京道、东京道、西京道、南京道,共辖州、军、城百有五十六、县二百零九,部族五十二,属国六十⑴,可谓气壮山河,雄霸天下。契丹王朝崛起后,先后三次对漠北蒙古高原进行军事征伐,设立城池、屯田移民,展开对漠北蒙古的经略,控制草原交通线,再度打通汉、唐时期的草原丝绸之路,兴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又一次高潮。那时亚欧大陆许多国家都以契丹代称中国,至今俄语仍称中国为契丹。如,马可波罗游记就称中国为契丹。契丹王朝文化兴盛,辽寺辽塔是其文明程度的见证,中国黄河以北现存的佛寺佛塔多建于辽代,如,山西应县的释迦塔是全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巍峨雄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挺拔。辽国对于各种文化兼收并蓄,重视汉文化,重用汉族人才,设五京两院,实行一国两制,因俗而治,博采众长,为政治上的一大特色,创造了一个辉煌时代。

契丹人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的潢水流域(今西拉木伦河一带)。《辽史·地理志》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来,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成为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千年前的《契丹风土歌》道:“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把草原的壮美,契丹人的豪迈,唱得有声有色。耶律阿保机建国后,重视农耕,重用汉族人才,吸收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史学家泥腿看客在《古代中国西北边疆的巩固,辽国为何贡献很大?》文中写道:“辽家尊汉制”,辽国按照汉朝制度统治,允许契丹人与汉人通婚。辽国虽然与北宋对峙,分疆而治,都自称中华一家。辽兴宗曾对宋仁宗说:“封域殊两国之名,方册纪一家之美”,辽道宗写信给宋神宗:“虽境分两国,克保于欢河;而义若一家,共思于悠永”,辽国对宋朝始终自称北朝,把北宋当作南朝。辽道宗与懿德皇后曾有句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⑵,体现了辽国“中华”是祖国观念。辽国崇尚汉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辽立国218年,经历了九个皇帝,其中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太宗耶律德光、辽景宗耶律贤、辽圣宗耶律隆绪,治国有方,有明君之誉。

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画像

契丹后人迁徙汉化的故事

1125年辽亡于金,此后风云变幻,强大的契丹民族似过眼烟云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频频发生,前朝臣民归顺新的朝廷,原有文化传统总能代代相传。然而,辽国灭亡后,整个契丹民族乃至契丹文化也随之消失,实为历史上罕见的特例。

辽亡后百余万契丹人的去向,史书有一些记载:一部分契丹军民在皇室成员耶律大石带领下西迁,在西域(今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西辽,又称哈喇契丹国⑶,一度强盛,最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契丹残部又在伊朗南部建立起儿漫王朝⑷,不久还是在黄沙弥漫的异国他乡销声匿迹。辽亡后,金朝统治者实行“尽杀契丹”的屠杀政策。金世宗还下诏分化契丹,与其他民族杂居之,“渐化其俗”⑸。其后金章宗又下令:不准说契丹语,取消契丹字,致使中原地区的契丹语和契丹文字消失,令人叹惜。……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契丹人口减少、契丹文化匿迹、契丹人四处迁徙流散。

契丹人迁徙流散,主要有以下几个流向:一部分人向北迁徙,在东北、西北地区继续过着四季巡猎的游牧生活,其中有些被金国整编为猛安、谋克(即千户、百户)下属的边防军民,如今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传说就是契丹后人。一部分契丹军民奉调南迁屯田和随军征战,后来融入中原汉族。一部分反抗金朝的契丹军民,失败后流落蒙古、西夏、高丽等地。还有一部分被金国俘虏的契丹军民,由皇族成员耶律阿海、耶律秃花兄弟率领投奔成吉思汗,成为元朝军队劲旅,开土拓疆,成为开国功臣。耶律秃花子耶律朱哥、孙耶律宝童、曾孙耶忙古带为元朝名将,相继统军南下征战,收复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征服缅甸、老挝和越南北部等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收为藩属国,于1286年设立缅中行省⑹,又称征缅行省,从此元朝拥有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明朝永乐年间,重新设立“三宣六慰”⑺,归属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管辖。“三宣”即南甸宣抚司、千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即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囊括缅甸全境、泰国北部、老挝中北部和印度东部地区。据《西南夷风土记》记载:“三宣六慰皆奉天朝正朔”,明朝后期国势衰弱渐失统治权。简而言之,元明时期,能征善战的契丹人随军进入云南和中南半岛,后人流散这些地区,由云南向中南半岛延伸成带状分布,随乡入俗,融入当地土著民族,滇西契丹后人大部分融入汉族,一部分融入其他少数民族。

落籍滇西的契丹人,主要是随军征战,成为当地土著。如滇西的契丹人,其一世先祖是耶律忙古带,任怀远大将军,元朝咸淳六年(1270年)率军征战西昌,任西昌守卫。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征战永昌,任云南都元帅,有常胜将军之誉,因军功皇帝赐赏金马鞍(即为《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秘诗“南征钦授位金马”的由来)。大德十一年(1307年)病逝,其子火弥赤袭职任宣威将军、都元帅职,镇守滇西边地。元末战乱频繁,火弥赤奉旨率军赴闽赣平乱。留阿律牙、阿律周、阿律成三子戍边安民,其后人按“父亡子继”旧制袭职担任地方长官,直至明清时期。由于时局混乱,大部分契丹后人汉化改姓,初改姓阿,后改姓莽,又改姓蒋。有一部分融入布朗、彝、佤等少数民族。据统计,云南契丹后人共20万,其中滇西15万,施甸县独占9万,统称“本人”,自称“本人”,至今仍然保留着契丹人的一些生活习俗。有关专家对元军将领《耶律秃花传》《耶律秃满答儿墓志》《耶律忙古带墓志》《施甸契丹后裔族谱》进行考证,认为入主滇西的耶律家族将领耶律忙古带确为辽国皇室嫡系后裔,其先祖可以直接追溯到辽国东丹王耶律倍和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此外,与滇西山水毗连的缅北地区还有数万契丹后人。秉承先祖忠勇义烈的特质和家风,契丹后人英才辈出。落籍缅北的契丹后人也有数万人,他们热爱祖国,热心公益,多有善举。例如,境内外蒋氏族人集资修编《契丹耶律氏宗谱》,修建腊戌蒋家会馆,笔者应邀撰写了耶律氏宗谱代序和蒋家会馆纪事。

契丹人迁徙汉化的另一途径是由朝廷恩赐,汉化改姓,成为当地土著。落籍巢湖的火弥赤后裔,其一世先祖火弥赤系耶律忙古带子,奉旨率军赴闽、赣平乱,在抚州以身殉国,明洪武三年(1370年)开国朱元璋颁旨赉封火弥赤为靖节元臣,赐后人刘姓。《契丹耶律氏宗谱》载:巢湖刘氏一世祖火弥赤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十五世孙、元朝名将耶律忙古带子。《巢县刘氏家谱》载:“刘氏之隶于巢者,自火弥赤公始,公元人也,事元官江西右丞,顺帝时豪贼蜂起,烽火频仍……因遇难。时家属南徙,侨寄于巢,至明太祖高皇帝定鼎金陵三年赉封靖节元臣。而吾氏遂封为南巢土著,赐姓刘……”清康熙年间《江西通志》名宦篇,将元朝火弥赤与宋朝岳飞齐名并列,载:“元火弥赤,至正十三年以福建左丞统军来督端州……且招且讨,以渐平服之,民恃以安,后官至平章。”火弥赤的事迹,《元史》《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青牛白马的迁徙》《契丹耶律氏宗谱》《巢县刘氏家谱》等典籍亦有记载,当为信史。2019年12月冬至日,来自上海、合肥、芜湖等地火弥赤后人代表与巢湖市火弥赤后人百余人聚集西山墓园,祭奠刘氏一世先祖火弥赤,追忆先祖功业。巢湖籍火弥赤后人亦英才辈出,近代以来,曾涌现“刘氏双烈”刘之良、刘之堂两兄弟,栋梁之家刘原道祖孙三代,书画世家刘慎旃和晚清花鸟画家刘钧元等精英人物,巢湖市名人馆和《巢湖市家风家训选萃》《合肥家风》《合肥历代1000名人》典籍均有记载。华通社新闻中心、安徽商报、合肥晚报·巢湖晨刊、巢湖电视台、最忆是巢州等媒体曾多次报道。

综上所述,在历史长河中,千年前的契丹人并未消失,大部分融入汉族,一部分融入少数民族,成为中华大家庭的成员。

结 语

读史寻正路,明史通大道。历史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起伏,隐藏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以史为镜,鉴往知来。

泱泱大中华,悠悠文明史。在历史长河之中,中华民族有道不尽的人世沧桑,有说不完的前尘往事。写到这里,搁笔凝思:辽宋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民族大融合出现高潮。汉文化的强大根基,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包容性,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历久弥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人民日益幸福安康。历经无数风云变幻的契丹后人,而今生活中华大家庭之中,可喜可贺。

新时代,新征程。祝福伟大祖国永远繁荣昌盛!也祝福契丹后人永远幸福安康!

契丹族简介
契丹族外文名:Khitay
契丹族别名:吉答、乞塔、乞答、吸给
契丹族发源:中国东北地区
契丹族图腾:“白马青牛”
契丹族政权:辽朝、西辽、北辽、东辽、后辽等
契丹族文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
契丹族信仰:佛教、萨满教
契丹族发式:髡发
契丹族著名人物:耶律阿保机、萧绰、耶律隆绪、李光弼、耶律休哥、耶律大石、耶律楚材等

赞(3)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巢湖刘氏的契丹人历史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