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按照刘邦家族的脉络,从孝文帝及孝景帝家族及子嗣展开,并着重介绍长沙王刘发及其后裔的情况。
01
诸吕乱后的帝位人选:孝文帝及孝景帝
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秋七月,吕雉病逝。此时的大汉帝国即将迎来一场风暴。
八月,齐王刘襄起兵,打响了反吕第一战。汉朝的开国元老陈平、周勃等人也在宫中发动军事政变,随着吕氏集团的尽数诛灭,诸吕之乱终于被平息。此时,汉后少帝成为了“非法皇帝”,而陈平和周勃等人急需拥立新皇帝来体现政变的合法性,那么谁能够成为大汉王朝新的主人呢?
在打败了竞争对手齐王刘襄、淮南王刘长之后,公元前180年,代王刘恒登基为帝,史称汉文帝。他是汉初诸帝中为数不多的改革家之一,太史公司马迁亦将汉文帝定位为一位仁君。
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史记》卷10《孝文本纪》
文帝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厉行俭朴,其休养生息、与民更始的方针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是为“文景之治”的发端。
与文帝不同,汉景帝走上帝位的道路就要顺畅的多。在刘恒登基的三个月后,一道重要的旨意便从未央宫传出,昭告天下。
孝文帝(刘恒)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
——《史记》卷49《外戚世家》
刘启在跟随父亲到达长安之后,很快就成为了帝业明确的继承人。太史公曾经曰过:立刘启为嗣,是因为在文帝的诸位皇子中,他年龄最长。所以刘启这个太子做的也是当仁不让。
除去孝景帝外,孝文帝刘恒还有三子,其中梁怀王刘揖早薨无后。余下两子,梁孝王刘武、代孝王刘参。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暂未发现疑似这两位诸侯的支系。
虽然在政治上,景帝继承了文帝的事业,父子二人一同成就了“文景之治”。不过在后嗣一事上,儿子似乎要比爹强的多。汉景帝作为西汉皇帝中的高产大户,总共有14个儿子。
索隐景帝子十四人,一武帝,余十三人为王,汉书谓之「景十三王」。此名「五宗」者,十三人为王,其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也。栗姬子曰荣、德、阏于。程姬子曰余、非、端。贾夫人子曰彭祖、胜。唐姬子曰发。王夫人儿姁子曰越、寄、乘、瞬。
——《史记》卷59《五宗世家》
景帝14子中,皇长子临江闵王刘荣,原为太子,在被废为临江王后,又被指控侵占宗庙外墙修建宫室,被召回长安审讯,恐惧自杀,因而绝后;临江哀王刘阏于、胶西于王刘端、清河哀王刘乘,均无子绝传。按照史料记载,子嗣最多的当然就是中山靖王刘胜。但是从基因来看,长沙定王刘发可谓是后来者居上。
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枝属百二十馀人。
——《史记》卷59《五宗世家》
整体估算,汉景帝刘启生14子,后裔可能占到汉室现代人口的80%(约占当代中国男性人口的1.61%左右)。
02
大汉之光:长沙定王为什么后裔最多?
在景帝诸子中,首先不能不讲的就是长沙定王刘发。
刘发的出身其实并不好,他的生母唐姬,原本是景帝宠姬——程姬身边的侍女,景帝醉酒后春风一度生下了刘发。也因为这样的出身,刘发的封国也只是长沙这样的“卑湿贫国”。
长沙定王发,母唐姬,故程姬侍者。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避,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上醉,不知,以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已乃觉非程姬也。及生子,因名曰发。以孝景前二年立。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溼贫。
——《汉书》卷53《景十三王传》
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刘发被汉景帝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刘发便带着一把长安的泥土和对父母的一片思念离开长安,来到长沙定居,遂开基长沙刘氏一族。
估计孝景帝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稀里糊涂生下的孩子不仅为大汉王朝续命整整二百年;刘发大概也想不到,两千多年大浪淘沙之后,自己的后裔竟是如今汉室人口中最多的。
刘发的长沙国是在汉初异姓诸侯王吴芮所建的长沙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刘发的长沙国面积最初仅只有吴氏长沙国的1/3,所辖的只有临湘、罗、益阳等13县,即今天的湖南省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
景帝后二年(公元前142年),刘发利用诸侯王每年或间年进京向天子述职的机会,巧妙的获得了景帝的欢心,将封地扩大到包括今湖南省全部和湖北南部、江西西部以及广西北部等地区。
集解应劭曰:「景帝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以武陵、零陵、桂阳属焉。」
——《史记》卷59《五宗世家》
刘发来到长沙后,筑定王台以望母,人们至今仍能在长沙城里看到定王台的遗址。
当然,刘发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其中最大名鼎鼎的子嗣就是“位面之子”光武帝刘秀,把差点断气的汉王朝从土里挖出来抢救,还顺手充值了两百年,自此又传十四帝,是为东汉。
刘秀乃“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定王发”。
——《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
前文提到,汉景帝后裔据估算可能占到汉室现存人口的80%。其中,仅长沙王一系就占到约65%。如今我们可以看到F813下大量分布于中南地区的一级分支,正是长沙王一系爆发式扩张的结果。
其原因主要有三:
1. 长沙王分封之初,中南地区地广人稀,其作为宗室具有一骑绝尘的资源优势,加之广封列侯,故此得以在中南地区迅速扩张,形成奠基者效应;
2. 其人口获得了较好的早期发展,后期又搭上了湖广地区移民扩张的快车,向川渝等地迁徙,进一步发展壮大;
3. 光武帝一支杀了回马枪,在北方再度爆发,形成了双管齐下、南北兼秀的格局。
长沙王爵位传袭的主脉应为O-MF85326一支,约占当代中国男性的千分之五,占景帝后裔的近1/3。光武帝一系则约占当代中国男性的千分之三点二,占景帝后裔的逾1/5。这两支加在一起占到了汉室后裔人口的一半。
另一支值得关注的中南地区大支O-Y60737主要分布于江西,目前推断可能为长沙国列侯之一(安成侯?茶陵侯?抑或其他?)。从突变情况推断,其可能经历较长的瓶颈,但后期发展较好。有观点据此认为其可能对应海昏侯刘贺支系,暂未知其确否。
看完的朋友们可能有些小小疑惑,明明景帝后代最多的儿子是中山靖王刘胜,为什么我们却跳过了他直接讲述了长沙定王刘发呢?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