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氏族谱》之刘备宗亲

刘备墓“成都说”、“奉节说”之争引出《刘氏族谱》现世。
自1986年《四川工人日报》刊登《刘备真墓可能在奉节》后,又经《文摘周报》转摘,一两年内,笔者收集到16种《刘氏族谱》。后从山西族谱研究中心及上海谱牒研究中心获悉:山西族谱研究中心收藏刘氏族谱几百册;上海谱牒研究中心收藏刘氏族谱几百部。

刘备


刘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大姓之一,位列李、王、张后,居第四位。刘姓能够成为一个大姓,主要因为刘氏起源早,历史上作为一个“国姓”时间长,望族多,分布广,赐姓、改姓、少数民族从附姓多的缘故。
根据《左传》、《汉书》、《唐书》、《通志》等史书记载,刘姓起源主要有五个支系:
一、以国为氏,即祁姓之刘。源出帝尧陶唐氏,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国(今河北省唐县),因以为氏。
二、以邑为氏,即姬姓之刘。西周时,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旧有地曰刘亭),其子孙遂以邑为氏。
三、匈奴族从母姓刘。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对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以宗室女嫁给强盛的匈奴部族单于冒顿为妻,匈奴习俗,贵族皆从母姓。史载东郡、河南、雕阴三族刘氏俱出匈奴。“五胡”时汉国的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的贵族。
四、赐娄氏为刘姓。汉初,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西都关中之策,高祖赐姓刘,遂改名刘敬,子孙以刘为氏。
五、赐项氏为刘姓。刘它,原项氏,汉初赐姓刘,子孙因之。
《宛委余编》曰:“大约得姓之贵,无过于刘。汉四百余年,至昭烈父子,二十二帝。其间真王代传以千计,列候以万计。南宋九帝,五代汉二帝,北汉三帝,刘渊、刘曜无论也。故非他姓可拟。”又说:“刘二十五望,彭城为贵”。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和政权中,以刘姓为最多,历时也最久,先后有西汉、东汉、蜀汉,“五胡”十六国时的汉、越、南朝宋、五代后汉、南汉、北汉、南宋建炎四年金册封的大齐等,共历时六百五十年。这是刘姓能够成为大姓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原因,也是所传《刘氏族谱》中为什么彭城堂刘氏族谱占多数的原因。笔者所搜集到的16种族谱即全出于彭城刘氏。
16种《刘氏族谱》简介
16种刘氏族谱指重庆市奉节高雅手写本《刘氏族谱》;四川自贡手写本《刘氏总大族谱》;四川江津石印本《刘氏考订族谱》;奉节兴隆庙湾刻本《彭城堂刘氏族谱》;奉节甲高杨坪、吐祥青龙手写新本《彭城堂刘氏族谱》;四川沐川手抄本《彭城宗谱》;四川犍为石印本《刘氏纂刻族谱》;四川资中手抄本《刘氏族谱》;四川三台县《刘氏圣宗谱》;四川壁山旧本《刘氏族谱》;壁山新本《刘氏族谱》;四川内江《刘氏族谱》;重庆城口绢写《刘氏族谱》;重庆江北石印本《刘氏族谱》;湖北嘉鱼《刘氏宗谱》;成都武侯祠台湾华侨刘天注捐赠《刘氏大宗族谱》。其中城口、重庆江北、湖北嘉鱼、成都武侯祠4种刘氏族谱只略知一点线索。笔者曾对其余12种族谱作过初步研究,现将笔者了解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12种刘氏族谱均记载该刘氏后裔系祁姓之刘,以国为氏。发枝彭城,是中山靖王刘胜后代。
奉节兴隆庙湾《彭城堂刘氏族谱》,清同治十二年(1873)安定堂刻本,仅存第一册,线装。长44厘米,宽23厘米,共24页。其中最后两页系后人毛笔字补写。书皮为较硬的同色纸,上有书签。扉页为黄裱纸。“彭城堂”三字横排,下竖写“刘氏族谱”,左侧写“大清同治十二年续修族谱世系公立”。版面设计:有外粗内细文武边栏,天头、地脚为双龙,龙头朝向版心。版心有双鱼尾,上部分题写“刘氏族谱”,中间题写卷次内容,页数。下部分题写“彭城堂”。奉刘备为一世祖。第一册有祖莹形图,刘氏宗祠、祠堂图,刘氏受姓祖考源流世系,宋、元、明、清各地刘氏宗祠,刘氏合谱新派,领修宗谱首士名目表,刘氏官宦录,刘备世系表。湖南岳州府临湘县桐木庙刘辛三第四子刘天瑚分支世系表(系手书补写)。谱书记载,从刘备到现在约77世。大多因戎马之变迁徙。江西省吉安、湖北蒲圻县、湖南湘乡县、临湘县、清泉县(今衡阳),安化县、巴陵县(今岳阳附近)立有刘氏宗祠。
吐祥青龙、甲高杨坪手写新本《彭城堂刘氏族谱》同兴隆庙湾《彭城堂刘氏族谱》,均奉刘备为一世祖。兴隆庙湾本与吐祥青龙本1—51世同。第51世刘辛三生七子,兴隆是刘辛三第四子刘天瑚(第52世)之后;吐祥是刘辛三第七子刘天祚(第52世)之后。兴隆庙湾本与甲高杨坪本1—54世同。第54世刘以隆生四子,兴隆是刘以隆第四子刘浒(第55世)之后;甲高杨坪是刘以隆长子刘浩(第55世)之后。
重庆市奉节高雅手写本《刘氏族谱》根据入川所带族谱续修。载文林郎潘亮序,刘洪祖序,刘氏受姓源流,刘氏四大宗词,历代祖先葬地,宗派。奉刘荣(仁)为一世祖,到现在约120世。奉刘祥为中世祖或福建始祖。奉刘开七为广东或粤东始祖。刘荣(仁)到刘备12世;刘备至刘祥33世;刘祥至刘宗臣34世;刘宗臣至现在约20世。刘宗臣生刘龙,刘龙生刘开七,刘开七生刘广传。刘广传生14子,以“巨”字为派,分支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福建等各地立业。因此,刘广传被称作分脉祖公或初世始祖。高雅本系刘广传第二子刘巨湶后代,明洪武二年(1369)由湖北麻城入川。一支落万县鸡公山马桑坪;一支落夔州府西坪,后迁平龙坝;一支落甲高坝。重修之谱奉刘巨泉儿子刘元芝为开山始祖。
四川自贡手写本《刘氏总大族谱》奉刘累为始祖、开天大祖。自贡本是刘广传第八子刘巨涟后裔,为刘巨涟第三子刘帅退之后。谱内有明万历年间刘连成序;南京、福建、江西、广东刘氏祠堂记载;康熙三十九年(1700)序;乾隆四十三年(1778)序;咸丰四年(1854)四川富顺县刘熊坤序。奉刘标锦为四川始祖。刘标锦康熙年间由广东永安县入川,始落叙州府兴文县,儿子刘清造背着父亲骨殖沿宜宾又迁叙州府富顺县。自贡刘氏后裔至今仍供奉“彭城氏的家风祖德流芳”牌位。
江津手写本《刘氏考订族谱》载:刘氏考订族谱总序,历代宗祖名号事迹,南京、福建、江西、广东四省宗祠。奉广东始祖刘开七为一世祖。刘秀标为四川始祖。刘秀标在哥哥刘秀桂已入川情况下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由广东兴宁县入川,住重庆江津县。入川后“创业有成”回粤,一年后又因“粤土与汝不宜”,带着抄写的《刘氏族谱》返川。为刘巨涟二子刘君铉之后。《刘氏考订族谱》系刘开七20世孙刘永光撰并书。
四川沐川手抄本《彭城宗谱》,前半部同奉节高雅本,同为刘广传子孙。高雅本系刘广传第二子刘巨湶后代;沐川本系刘广传长子刘巨源后代。沐川本奉刘宗庆为入川始祖。约明隆庆四年(1570年)由江西省赣州府龙南县迁四川嘉定府峨眉县。子孙发祥沐川、乐山、峨眉、犍为、眉山、洪雅、蒲江、简阳一带。此族谱是刘义福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从南京手抄回四川。记有南京、彭城、福建、江西、广东、四川成都南门祠堂及祠堂总首事,族长姓名及各祠堂对联。如南京总大宗祠对联:“陶唐天汉东西地,碌阁彭城远近宗”。福建省城大祠堂奉刘祥为福建始祖,对联有:“日走云飞天不功,月照华堂永不移”。广东省城大祠堂奉刘开七为广东始祖,对联有:“汉室一脉今犹在,彭城汉代古来传”。江西吉安府大祠堂奉刘广传为江西始祖,又称分脉始祖,祠内塑立了“巨”字派14个儿子的塑像。对联有:“汉室军门将相府,彭城子孙出官家”。四川省成都南门大祠堂对联:“欲永蜀州长富贵,不忘南京远祖恩”;“祖德流传西蜀地,香烟长透在南天”。
四川犍为刻本《刘氏纂刻族谱》同沐川本,同为刘广传长子刘巨源后代,系刘巨源长子刘泰万之后。清乾隆元年(1736年)刘宁璋由广东兴宁迁至四川犍为县。
四川资中手抄本《刘氏族谱》同自贡本,同为刘广传儿子刘巨涟后代。奉刘巨涟为一世祖。约乾隆十年(1745年),刘润身由广东入川,住资阳县。
四川壁山新、旧本《刘氏族谱》前半部同奉节高雅本,同是刘广传后代。壁山刘氏是刘广传第11子刘巨河之后。刘巨河早年住江西瑞金,娶妻颜氏,共生10子。壁山刘氏是刘时泰子孙;湖南南塘刘少奇(原国家主席)是刘时显子孙。壁山刘氏刘友敬、刘友参、刘友端三兄弟清康熙、雍正年间先后入川,发祥壁山县。
四川三台、内江《刘氏族谱》同自贡本。
(一)刘氏族谱汉以前祖先及迁徙路线记载
从族谱得知:中国古代五帝之一的尧传说是远古部落陶唐氏的首领,名“放勋”。相传帝尧生于伊祁山,故以山名“伊祁”为姓氏,其部族最初居住在今山西临汾西南一带。后来尧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到刘国。久之,他们便以居住地命姓,称为“刘氏”。这就是出自祁姓的刘氏。
被封到刘国的尧的第九子叫“源明”,为刘氏始祖。
盤縣民俗文化指導中心

赞(8)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刘氏族谱》之刘备宗亲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