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明朝松江提督刘林世家

本文编辑:刘汝和
明朝中期,在东北辽阳出现了一个行武世家,这个家族五世为官,曾先后出了两个一品、一个二品、一个四品的戍边大员,其中不乏武进士、武举人出身。这个家族的代表性人物就是明朝松江提督刘林。

明朝松江提督刘林,系迁潜始祖寿二公的后裔,是福二公六房永钧公次子彦庆公之曾孙,通公之孙,清公之次子。刘清生三子:长子刘忠、次子刘林、三子刘喜。
刘林,讳政、字顺达。生于明英宗正统七年壬戌(公元一四四二年),少小从外祖习武,学成后入仕,在荡克江淮之寇中立有战功,授兵任指挥副使。
明英宗天顺末年,郧阳地区群盗四起,威胁朝廷。荆襄上游的郧阳,地处秦、豫、楚三省交界,元朝时就有流贼聚集于此,终整个元朝都没能平灭。明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率军前往征讨,才终将剿灭。怎耐这地山多,到处树木竹林深谷,官军凯旋回师,各处流寇山贼重又聚集。

明宪宗成化元年乙酉(公元一四六五年),饥荒盛行,各地流民日渐聚集,声势浩大。当中有个头目叫刘名通,力大无比,能举千斤石狮子,绰号刘千斤。他有个同伴叫石龙,绰号石和尚。两人合谋,纠集数万党羽,占据梅溪寺,高挂黄色反旗,推举刘千斤为首,石和尚为谋主,到处明劫暗掠,扰得四民难安,州府难静。指挥陈昇等地方将领带上千人马征讨,反被叛匪杀得片甲无回。

警报送上朝廷,朝廷命抚宁伯朱永为讨贼总兵官,兵部尚书白圭提督军务,太监唐慎、林贵为监军。兵部尚书白圭到达南阳,派手下侦探,获悉匪寇在襄阳房县豆沙河等处,分七座营寨,占据险要,各自固守。兵部尚书白圭亲率大军从南漳出发;偏将林贵、鲍远率军从安远出发;喜信、王信率军从房县出发;副都御史王恕、指挥刘清、副指挥刘林率军从谷城出发。四路人马杀奔叛贼营寨。

刘千斤自恃力大,亲率贼兵来阻截。兵部尚书白圭用计诱之,将贼兵诱至临城山中,猝然发动伏兵,杀得贼寇无力反抗,兵败如山。刘千斤夺路逃脱,想从寿阳窜出陕西,刚到寿阳,就被官军当头截住。刘千斤自知前路无望,转身逃往古口山,依仗山中险要,屯兵踞守。官军扼住山口,等各路人马陆续到来,一齐掩杀进去,斩杀刘千斤儿子刘聪和中都司苗虎等贼寇百余人。刘千斤率众退保后岩,山势险峻,加绵绵细雨,山路泥泞。兵部尚书白圭亲至,身先士卒,指挥官军一路追进。山上木石如雨般的掷下,官兵猝不及防,死伤无数。

兵部尚书白圭暗令指挥刘清、副指挥刘林率领官军千余骑,从小路绕行,出至贼兵之后。各路人马从前方径直攻杀。刘千斤率贼兵数万,迎头抵抗,无暇顾及后面。激战正酣时,后面喊声震天,贼兵慌忙转身回顾,见满山大火,浓烟弥漫,副指挥刘林一马当先,带领官军从贼寇后面急速杀来,贼兵立时魂飞魄散,人人逃命。奈山路崎岖,纷纷坠崖落涧,跌死过半。逃避不及的,成了刀下之鬼。纵然如此,刘千斤仍提大刀,在官兵中左右飞舞,孤军奋战,官兵数十人齐上,而不能近其身,反被劈死多人。副指挥刘林指挥强弩四面齐射,方使其连中多箭,大吼一声,仰倒在地,官兵一拥而上,将其死死揪住,用铁链锁上。贼首苗龙等四十余人,也一并被生擒活捉,以囚车押解至京师。

刘千斤被捉,只剩下石和尚、刘长子二人及少数残兵逃遁而去,辗转掠夺于四川境内,聚集逃散贼众,屯兵驻守,隐匿于巫山。副指挥刘林率领所部与各路人马齐头并进,紧追不舍,合围一月有余。石和尚率贼众屯居于巣穴,粮草耗尽,兵部尚书白圭以名利诱逼招降刘长子,许其高官厚禄,令他暗谋兵变,绑了石和尚,押解到朝廷大军之前。打入囚车。随后令刘长子将刘千斤妻子、常通、王靖、张石英等人共六百余众招降至山下,官军将其一道押解班师还朝。荆襄地方始告平安。

朝廷大赏有功之臣,讨贼总兵官抚宁侯朱永加封伯位,兵部尚书白圭加封太子少保,其余众将领各有封赏,俱加官进爵。指挥副使刘林晋松江提督。(驻防地未详,上海、天津均有松江地名)
明宪宗成化年间,辽东群盗泛起,迅速蔓延,辽东巡抚陈钺因贪功贸然掩杀,激起军民叛乱。朝廷派松江提督刘林进剿,功成后改任辽阳东宁卫都指挥佥事,明威将军。
明孝宗弘治年(公元一四八八至一五零五年),刘林由都指挥佥事升任都指挥使,正二品。故于任,籍于官。
提督刘林雄俊沉伟,孔武有力。兼好韬略,智勇双全。慷慨有志,以干略见称。经武一生。殁于明武宗正德元年丙寅(公元一五零六年),享寿六十四岁。妣华(花)氏、李氏,生殁年未详。公妣同葬于辽阳城南杏花村(今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孟家房村西、皖家沟村南)。生四子:长子刘晖、次子刘昀、三子刘时、四子刘曂。俱华氏生。

刘晖,名戍、字孟阳、号子坤,是松江提督林公长子。生年未详,随父戍边。明孝宗弘治六年癸丑(公元一四九三年)累任署都指挥佥事、宁远守备。明武宗正德四年七月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右参将、分守开原。
明武宗正德五年庚午(公元一五一零年)五月,刘晖改任都指挥佥事充副总兵,镇守辽阳。
明武宗正德年间,河北爆发了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暴动,迅速蔓延到河南、山东。朝廷命惠安伯张伟充当总兵官,都御史马中锡提督军务。统率京中大营围剿。此二人,一个是纨绔子弟,一个是白面书生。进剿多时无效,且暴乱势头发展迅猛。二人随被革职。兵部尚书何鉴因京城守军缺乏战斗力,请求朝廷征发宣府、延绥两镇兵马前来讨伐。皇帝下旨允许了何鉴的奏请,并命令兵部侍郎陆完总领边军。陆完率领宣府、延绥两镇兵马,很快就肃清了京城附近的盗贼。因贼众声势依然浩大,陆完奏请朝廷再发大同、辽东兵马前来协助。正德皇帝准奏。

明武宗正德五年庚午七月,辽东都指挥佥事副总兵刘晖,接朝廷旨,率领辽东兵马入关。
明武宗正德六年辛未(公元一五一一年)一月,辽东副总兵刘晖与大同总兵诸镇率领官兵解仓州之围。遂驻防山东。
明武宗正德七年壬申(公元一五一二年)元月,刘六、刘七兄弟在长垣打败谷大用、毛锐的官军。兵部侍郎陆完命游击卻永率部追击,在邢台西北将其追上,一战把贼兵打败,贼兵向南转战到滕县,在腾县被副总兵刘晖战败,贼兵继而转奔登莱海套。陆完命卻永、白玉、温恭为主力三路进攻,命副总兵刘晖、张浚、李宏及许泰各领一支人马,协同机动作战。贼兵屡战屡败,先后伤亡二千六百多人。
王元宾主编的《万历滕县志》第六卷《宦业传》中,记载了刘晖在滕县的一段事迹。山东滕县县志载:“正德六年,大寇刘六刘七起文安县乱山东,是时承平日久,民不知兵,诸县大被杀掠,攻城开府库如踏无人之境,乃调晖率辽阳兵剿之,公有勇略,数败贼。贼方攻滕甚急,晖至贼乃解去,是时微晖城几陷。贼去,晖选敢死士衔枚夜追之,至吕孟山大破之,斩首数千级。贼奔,晖欲从峄县北还,峄人恐为兵所扰,乃绐曰:“滕固通衢易行,东道恶且又无所给食。”晖于是回滕县。贼潜还,闻晖在滕,乃入峄大杀掠而去。滕人益德公。贼平,为生祠之。”

明武宗正德七年四月,辽东副总兵刘晖率军在山东冠县击败贼兵。
明武宗正德七年七月,副总兵刘晖率辽东官兵,千总任玺率大同官兵,游击卻永率宣府官兵与咸宁侯仇钺率领的大军齐聚长江边,与贼寇决一死战,官兵先用火焚毁盗贼船只。贼兵逃至保狼山,各路官军陆续合围,副总兵刘晖从山北,游击将军卻永从山南发起进攻,官军拥盾牌爬行而上,他们一手执盾牌一手执火铳,一边上一边进攻,盾牌上弓箭聚集的象刺猬,战事异常惨烈,但他们仍然不后退半步,在强大的攻势下,官军很快攻入贼兵营寨。刘七从山后逃下去,被刘晖率领的官兵用箭射中,坠落水中而死。至此,持续三年,转战四省的暴动被最终剿灭。
当年跟随刘晖入关镇压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军的部将中有一位名叫李春美的人,作战非常勇敢,李春美的孙子,就是明史中赫赫有名的总兵官李成梁。
平乱后,朝廷封刘晖为:左军都督府右都督,官至正一品,镇守山东。

明武宗正德八年癸酉(公元一五一三年),刘晖挂平贼将军印,率军征剿平灭桃园洞及东乡农民起义军。
明武宗正德九年甲戌(公元一五一四年),刘晖升左军都督府左都督。调往北方,任宣化府总兵官。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丙子(公元一五一六年)十二月,刘晖奉命率宣化边军与辽东、大同、延绥边军一起入京,被称为“外四家军”驻扎西官厅,与正德皇帝自领的中军每日进行演习操练,刘晖等四镇总兵因此深得正德皇帝赏识,赐国姓并义子。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丁丑(公元一五一七年)年末,正德皇帝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率亲信随从刘晖驻守的宣化,在宣化营建“镇国府”长期住在宣化而不回京城,刘晖陪得他特别开心。因此更得武宗皇帝特别赏识。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己卯(公元一五一九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发动叛乱。正德皇帝御驾亲征,命左军都督刘晖挂平贼将军印、充总兵官、总都军务。率军南下平叛。刘晖军与桂勇军从徐淮水陆并进参加平叛。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辛巳(公元一五二一年)三月丙寅日,正德皇帝驾崩。内阁首辅杨廷和等大臣联合皇太后张氏,对正德皇帝的宠臣进行清洗,总兵官刘晖受到株连,一度被消官下狱。后被新即位的嘉靖皇帝赦免,回到辽阳任辽东都司署都指挥佥事。
刘晖在明正德年间是颇有影响的人物,虽然《明史》里没有为其立传,但却屡有提及。
明世宗嘉靖五年丙戌(公元一五二六年),辽东都司署都指挥佥事刘晖升为右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充蓟镇总兵官。
明世宗嘉靖六年丁亥(公元一五二七年)十月,刘晖殁于右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任上。刘晖是个难得的将才,殁后,世宗嘉靖皇帝赐祭葬。刘戍:“赋性质朴,敬礼文士,讲谕兵略,虽拥兵秉节十余载,未尝妄杀一人。”妣孙氏、邹氏,生殁年未详,公妣同葬于辽阳城南南杏花。生三子:长子刘勋(仲瑛)、次子刘绅(仲琨)、三子刘缙(仲珑)。

刘勋,名仲瑛,晖公长子。生年未详,荫赠骠骑将军。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丁丑(公元一五一七年),其父奉调入京之际,进京省亲,不幸殁于京师。妣康氏,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乙未(公元一四七五年),殁于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乙巳(公元一五四五年),享寿七十一岁。公妣同葬于辽阳城南杏花村。生一子:刘大章。
刘绅,名仲琨,晖公次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公元一四八八年),官任都督府参政,正四品。余未详。殁于明神宗万历二年甲戌(公元一五七四年),享寿八十六岁。妣孙氏,生殁年未详。公妣同葬于辽阳城南杏花村。生三子:长子刘大丰、次子刘大廷、三子刘大宏。
刘大章,又名大樟,勋(仲瑛)公之子,生年未详。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丙子(公元一五一六年),中武举人,袭指挥使。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壬辰(公元一五三二年),中武进士,升任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后任开原备御,叆阳守备。
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乙未(公元一五三五年),刘大章率军平定辽阳、抚顺、广宁三地兵变有功,升任辽东都司都指挥使,正二品。
刘大章“耽于诗书,文武全才”。明代文人程启充在《游千山记》中记载:明世宗嘉靖丙申(公元一五三六年)三月,程启充与徐文华、刘琦、韩承训诸子往游千山,刘大章亲自陪同游览。说明虽为武将,但仰慕文化,敬重文人,愿与文人相往。

明世宗嘉靖十八年乙亥(公元一五三九年)十一月,刘大章任锦、义州右参将,驻防义州,后晋升为辽阳副总兵。
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癸卯(公元一五四三年),因防守叆阳失利和擅自准与建州女真贸易等罪名,被革职问罪,发往宣化、大同充军。
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公元一五五零年)九月,刘大章复启为宣府副总兵。
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癸丑(公元一五五三年)四月,刘大章升任宣府总兵官,正一品。
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甲寅(公元一五五四年)十一月,刘大章升迁为左军都督府右都督。籍于军,故于任。殁于明穆宗隆庆五年辛未(公元一五七一年)。妣高氏、曹氏、邹氏,生殁年未详,公妣同葬于辽阳城南杏花村。生二子:长子刘登、次子刘选。俱高氏生。
刘登,大章公长子。武举人,任金州守备。余未详。妣孙氏,公妣生殁年未详,同葬于辽阳城南杏花村。生四子:长子刘秉忠、次子刘秉清、三子刘秉彝、四子刘秉廉。余未详。

刘伯锐,绅(仲琨)公八世孙,提督刘林公后裔,由辽阳迁入北京后的第五代。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七年壬申(公元一七五二年),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左右(公元一七八零年)中武科举人。至今仍存有武举人练武用的石举,兴盛之时,家中遇有红白喜事,通州县太爷来家,只能安排厢房坐席。妣姓氏、生年未详,公妣殁年未详,同葬于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南、北桃园村西,双桃拜寿形。
刘喜,刘林之弟。早年随哥刘林征讨荆襄群盗,立有战功,封游击将军,后随哥一起征讨辽东,余未详。
松江提督刘林少小离家,一生戎马,迁居辽阳后,其子孙发达,代有人出,家族中先后出了两个一品、一个二品、一个四品戍边大员,其中不乏武科进士、武科举人之出身。辽阳城南杏花村墓园(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孟家房村西、皖家沟村南)宏广,坟莹高大,巨型石赑屃、石虎、石马等石像生棋布。其后人不忘根本,以墓园守墓之地置名皖家沟,警醒子孙,是为皖人之家也。

明朝后期,满人起事,驻守东北的明朝军队被满清军队打败,刘林六世孙刘世璠遂成满清镶黄旗下包衣。后被编入汉八旗镶黄旗,官职牛录。于公元一六四四年随满清入关,遂驻守京畿,世璠生子刘懋,承袭牛录差。刘懋生长子奉庠、次子天庠、三子运庠。刘天庠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公元一六九八年),承祖业而徙居北京通州平家疃村,为北京通州平家疃刘家街刘氏开基始祖,至今已传十三代。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明朝松江提督刘林世家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