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氏历史上重大迁徙的始末

刘氏,随自身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不断迁徙,不断发展。
刘氏远祖帝尧,诞生于河北唐县,为陶唐氏,迁居山西祁(黎城县),为祁姓陶唐氏;尧子祁丹朱,舜封于山西翼城西建唐国,为祁姓唐氏;丹朱曾孙祁曷,夏后仲康、少康,在陕西泾渭之地封为御龙侯,赐祁姓御龙氏,从山西唐地迁陕西渭原。丹朱十七世孙、御龙十四世侯祁奇生子取名刘累,而产生刘氏于陕西,为十五世御龙侯。

刘氏始祖刘累,受夏十四帝孔甲召征,从陕西到河南偃师为孔甲养龙,赐刘姓御龙氏,更为豕韦后,从此开始了刘姓历史上因授封立侯、任职升迁、战争、打江山建国、社会发展与建设而不断的迁徙。每次迁移,刘氏都得到发展,形成新的支系。

刘氏的迁徙,夏、商、西周、春秋时,是在山西、陕西、河南反复往返迁移;战国时,从陕西秦国迁河南魏都安邑,再迁大梁都,最后东迁江苏沛郡丰县落籍;两汉,汉大封王侯,由沛丰经长安、洛阳辐射到全国;东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逮隋唐五代至宋,由于中原动荡,战乱频繁,灾害不断,汉室后裔随各族民众一波又一潮地南迁江淮吴越,再迁闽粤赣,或西渡巴蜀;南宋及元明清时,因北方少数民族南扰和西部战乱,中原刘氏继续南下,又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中,原迁江南的刘氏又西进湖广、川渝,或北回山陕,少数迁台及海外。

以下为先祖及本支刘氏的迁徙。
第一次,为孔甲养龙,刘累陕西迁河南偃师刘氏始祖,19 世刘累,为尧子丹朱 18 世孙,生于陕西祁姓陶唐御龙氏家族,因手纹取名刘累,以名为氏,产生刘姓。刘累,继承祖业,亦向豢龙氏学会驯龙。
夏帝孔甲五年(前 1875),得到两条龙,召刘累去驯养。刘累带着妻儿,离开陕西,来到河南偃师附近,住在后来名叫刘聚的地方,一人去河南临颍县邱庄东南山沟里,为孔甲养龙。孔甲嘉奖他,赐刘姓御龙氏,更为豕韦之后。
孔甲七年(前 1873),一条雌龙死去,刘累惧怕而暗奔鲁县。在鲁县居三世,到刘累曾孙刘矶迁居豕韦。

第二次,帝皋复豕韦,刘矶鲁县迁滑县韦乡
22 世刘矶,为刘累曾孙。刘累为孔甲养龙,龙死而迁鲁县(前 1873),失豕韦,彭姓豕韦复国。
到夏帝皋(前 1848‐‐‐前 1838),复将豕韦之地与爵授与刘累的曾孙刘矶,为豕韦氏,从河南鲁县迁居河南滑县豕韦。至商不绝,汤复授豕韦,经商而盛,历五百年,至豕韦侯 24 世韦曀,为商高宗武丁所灭。

第三次,武丁诛韦曀,韦屏蓬河南奔陕西
45 世韦屏蓬,为韦曀的二弟。武丁中兴时,韦曀怠于政,祀事不修,攻伐不力,商高宗武丁怒而诛之。
韦曀二弟韦屏蓬说:“兄怙过不悛,他日必亡其身。河之西有杜邑,吾将率妻子而往。”于是韦屏蓬从河南豕韦奔陕西杜邑,去豕韦氏,以杜为氏,居六世。至周初武王徙杜氏封为山西唐公。

第四次,武王封唐公,杜虞曹陕西迁山西唐地武丁灭豕韦,45 世韦曀弟韦屏蓬奔陕西杜邑,自为杜氏。
西伯侯姬昌兴周,杜氏助之。武王得天下(前 1122),封圣裔,迁 51 世杜虞曹于山西丹朱旧唐地,更号为唐公,复为唐氏,共三世。至成王灭唐,迁唐族回杜邑,仍为杜氏,或称唐杜氏。

第五次,成王灭唐国,杜伯作山西回陕西杜原
武王迁陕西杜邑杜氏到山西封唐。武王崩,成王立(前 1115),武庚与“三监”反,唐人乘机为乱。成王灭唐(前 1114),将唐封弟叔虞,迁唐族回陕西杜邑,建杜国,封 54 世杜伯作为杜侯,为杜氏。共为杜侯 328 年(前 1112‐‐‐前 785),十一世,其中八世杜侯,三世杜伯。至三世杜伯杜桓被周宣王冤杀。

第六次,宣王杀杜伯,杜季陕西奔山西汾隰
64 世杜桓,为陕西杜国三世杜伯,入朝为大夫,事周宣王,宣王 43 年(前 785),为宣王枉杀,弟兄及子孙奔中原各国。
其三弟杜季与子杜正,去杜奔晋(前 785),择居山西晋阳。孙杜原又弃晋阳西行(前 740),及汾隰之滨(山西隰县境)而居,以隰为氏,生 67 世隰叔,在晋世世为官,高官百余年。

第七次,复祖姓刘氏,随仲由晋奔秦未归
晋襄公卒(前 621),晋派隰叔曾孙 70 世随季(士会)入秦迎立公子雍,后又遭晋拒,而奔秦。晋灵公七年(前 614),晋再派魏寿余入秦接回随季,秦送回其妻子儿女。
随季奔秦,兄随仲(士夏)亦奔秦,后晋未接,秦未送,留秦未返(前 614),恢复祖姓刘氏,子更名刘隋。

第八次,秦魏战争中,刘氏陕西到河南迁江苏
70 世随仲(士夏)奔秦未归,恢复祖姓,子(士雃)更名刘隋。刘隋(士雃)居于秦(陕西凤翔西),生子刘明,明生刘远,远生刘阳,事于秦。
韩、魏、赵三家分晋(前 453,前 403 周承认),秦魏隔河相邻,相互争夺河西之地。魏文侯当政,魏国兴起,夺秦大片河西之地。秦魏战争中,刘阳的七世孙事于秦,获于魏。阳的十世孙,即恢复刘姓后的十三世孙,为魏大夫,居魏都安邑。魏从惠王卄七年(前 344)由鼎盛走向衰落。秦攻魏都安邑(前 340),阳十世孙随魏迁大梁都(河南开封,前 339),生 84 世刘清。后秦数攻大梁,为躲避战祸,刘清东迁江苏沛郡丰邑,生子刘荣(字仁,号丰),荣生煓,煓生邦。

第九次,灭秦建西汉,刘邦江苏转战陕西长安
汉高祖刘邦,为远祖帝尧 87 世孙,始祖刘累 69 世孙,周赧王 59 年(前 256)出生于江苏沛县。
秦未,汉高祖在沛县起兵反秦,转战三年,入关中灭秦,立为汉中王(前 206);经四年楚汉战争,击败项羽,建立西汉(前 202),都长安,为汉开国皇帝,从江苏沛县迁陕西长安。

第十次,受封中山王,刘胜出彭城北迁河北
90 世刘胜,为汉高祖曾孙,景帝刘启第八子。景帝前元三年(前 154 年),出江苏彭城(徐州),受封中山王,迁河北卢奴(今定州市),为中山刘氏始祖。传至刘胜 12 世孙刘备,为三国蜀汉皇帝。

第十一次,建立蜀汉,刘备涿州西迁成都
101 世刘备,汉高祖 15 世孙,刘胜 12 世孙。
刘胜五子刘贞,封涿郡涿县陆城亭侯,定居涿县。传至刘胜 12 世孙刘备,东汉末,率属起兵,从涿州转战到成都,领益州牧,称汉中王,立西蜀,称汉昭烈帝,为蜀汉开国皇帝,史称先主,在位三年(元 221‐‐‐223).后主刘禅继位 41 年,为魏灭,生七子,第五子为北地王刘谌。

第十二次,少小求学,刘豪成都到阆中
104 世刘豪,后主刘禅之孙,北地王刘谌四子,自幼从成都到四川阆中,住在张苞(张飞之子)家读书。后主景耀 6 年(元 263),魏攻蜀,刘谌反对降魏,痛伤父失江山,哭于祖庙,杀家告祖,一门身亡,尽忠尽孝。唯刘豪幸免此难,留得一脉而传后,自此落籍阆中。从西晋到唐开元,居阆中 24 世,五百余年,直到唐代宗时,刘谦任涿州太守方出川。

第十三次,任职太守,刘谦四川迁河北涿州
128 世刘谦,为刘备 28 世孙。唐代宗授涿州太守之职,从四川阆中县迁居河北涿州归义里,唐代宗到北宋开宝,居涿州七世,近两百年,直到契丹兵扰涿州,刘式举家南迁江西。

第十四次,契丹兵扰,刘式涿州南迁江西
135 世刘式,为刘备 35 世孙,进士,兵部尚书。
北宋太祖开宝二年(元 969),契丹牙将董奴兵扰涿州。为避兵灾,刘式举家长途南迁豫章,落籍江西临江府清江县左右都槎山,后散居清江、梓溪、龙州等地,共六世,160 年,直到南宋建炎三年,金将兀术过长江,攻到江西,刘杰十四子奔离故土。

第十五次,金兵南犯,刘汉广清江迁新昌天宝
141 世刘汉广,为刘备 41 世孙,刘杰第七子。
140 世兵部尚书刘杰,居江西吉水县(有说丰城县)梓溪村。娶九室,生十四子。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元 1129),金将兀术攻过长江,追宋隆裕太后,横行江西,直趋建昌、临江、吉安。刘杰十四子,被迫奔离故土梓溪,各谋捿址,迁至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
第七子刘汉广,从高宗绍兴元年(元 1131)起多次迁移。从梓溪首迁湖北蒲圻县小油碑石灰坑,再回江西弋阳县,又转吉安,三迁江西瑞州府新昌县天宝乡落籍。
从南宋初到元末,居天宝乡七世,约 210 年,直到刘受又一之子刘仲二西迁岳州。

第十六次,游吴楚湖湘,刘仲二江西迁湖南岳州
148 世刘仲二,为刘备 148 世孙,刘受又一之子,出生于江西新昌县天宝乡,元授仕林郎之职,他年轻时离开天宝,遍游楚甸湖湘,览衡山之胜,观洞庭之雄。元惠宗至正二年(元 1342),他 44 岁,携幼子刘福四迁到湖南岳州府临湘县楚冲里土门界长坡头(今临湘市詹桥镇大界村灵官庙),落业为籍。【刘仲二迁岳州府土门界 30 年后,元至正卄四年至明洪武元年(1364‐‐‐1368).发生元明在长沙四年血战,使湖南田野荒芜,百姓亡散,村落无人烟。明王朝下诏,就近从江西大量移民,即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谓之“奉编入楚”。】
刘福四生九子,称湘北九大公房,子孙明清时分支一州七县,108 处屋场,今已遍及全国。刘仲二为江西天宝迁岳州总世系始祖。

第十七次,“湖广填四川”,刘氏岳州迁长江三峡
明末清初,川东连历兵灾、饥荒。明末爆发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清初“夔东十三家”义军反清复明,明清统治者重军镇压,川东成为重要战场。
不断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使川东民众和义军大量伤亡,田地荒芜,造成连年饥荒,饿殍遍野,使人口锐减,原住居民丧之八九,路断人稀。《云阳县志》记载:到清乾隆三年(1738 年)云阳全县仅有 3449 户,人口不足 10000 人。
清康熙卅十三年(1694 年,亦说康熙十年)正月初七日,颁发填川诏,准于民众迁移入蜀为籍,綰草为业。于是出现康熙到嘉庆百余年湖广民众入川大迁徙,民众称为“湖广填四川”。经大规模移民,到嘉庆初年,云阳居民增至 33951 户,人口 102637人,60 年增加十倍。
当时刘氏数百支入川。本支岳州刘仲二的裔孙从“良”字辈(162 世)起,亦有数十支迁入川东(今渝东)三峡地区。刘仲二之孙、150 世刘辛三之后,迁云阳、奉节、巫山、开县及梁平;刘辛八之后迁奉节;刘辛九长子刘得文之后迁云阳及奉节,次子刘得明之后迁奉节,三子刘得清之后迁巫山、巫溪。至今已过 13 辈人,逾 300年,形成渝东刘氏约 30 万人。

第十八次,建三峡枢纽,百万大移民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余年来,民众以个人或者家庭式不断迁移,其中有几次较大的移民。1951 起的全国土地改革时期,不少人离开原住地,迁往地居住。1949 年以来,大量人员因工作、求学、经商、务工等,而迁异地。1979 年实行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建设政策以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开办企业,迁到其他地区工作或者居住,还有大量人员移居国外。2000 年以来,进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展了三峡库区百万大移民,迁往他省县。这次大移民中,我刘氏 169 世(美)、170 世(修)、171 世(齐)、172 世(衍)、173 世(长)五代人,都在迁徙之列。他们迁往上海、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和重庆的万州、江津、铜梁、梁平等县落户为业。

赞(0)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刘氏历史上重大迁徙的始末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