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氏源流史料摘选

《左传》、《史记》、《汉书》等正史和一些姓氏学经典,将刘氏源流记载得很清楚。刘氏源于陶唐祁姓,共 18 世(前 2377 甲申—前 1901 庚辰),为刘氏祁姓远祖;刘氏始于刘累,至刘邦共 69 世(前 1901 庚辰—前 256 乙巳),刘累为刘氏始祖。
现将刘氏源流部分史料摘录于后:

刘累

(一)、刘氏源流发展史
1、《左传·襄公廿四年》范宣子语:公元前549 年,鲁国卿大夫叔孙穆叔(叔孙豹)去晋国访问,在接风宴上, 晋国卿大夫士会之孙范宣子讲述自己的家世,说:“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
(按:这段表述,讲的是范氏来源,因范氏源于刘累之裔,所以也把尧以下刘氏源流演变的早期脉络讲述得很清楚。其中,“陶唐氏”是诞生刘氏的远祖。“御龙氏”,指夏初仲康至夏末帝扃,共14 代,为祁姓御龙氏,仍是刘氏远祖;夏扃至夏孔甲时的刘累,为刘姓御龙氏,为刘氏始祖。“豕韦氏”、“唐杜氏”、“范氏”等是刘累在不同朝代的裔孙。)
2、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高祖本纪赞》:“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士会)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
(按:这段颂词,引蔡墨之言,宣子之语,刘向之颂和士会适秦之事,对刘姓祖源和源流,从尧到迁丰作了精炼概括。)
3、《唐书·宰相世系表》“刘条”:“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累孙就犹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唐公。成王灭唐以封其弟叔虞。其后更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以奉尧祠”。
4、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刘条”:“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应侄曾孙)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士谷),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应是兄隋仲及族人)留于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伐魏,徙大梁,生清,徙居沛。生仁,号丰公,生煓,字执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汉高祖也。”
5、《古今姓氏书辩证》“刘条”:刘氏出自帝尧陶唐氏之后,生子有文在其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王孔甲,为御龙氏。商高宗武丁时,徙封豕韦,又为豕韦氏。商末徙封於唐(原山西丹朱旧唐地),居尧子丹朱之故墟,又为唐氏。周成王灭唐,封其后于杜陵,又为杜氏。杜伯事周宣王,无罪见杀,其子(应侄曾孙)隰叔奔晋,生士蒍,为士师,有功,因官命氏,又为士氏。蒍生成伯缺(士谷),缺生武子会(士会)。鲁文公元年(按:前 626 年。应为鲁文公六年,前 621 年),晋人使士会迎公子雍,不得入(前 620),士会遂留事秦。晋灵公八年(应七年,前 614 年),晋召士会于秦。秦人归之,其子孙(按:应兄随仲及族人,因秦康公如约,“秦人归其孥”,士会子孙未留秦,《左传》注:“别族复累之姓”)处秦者复为刘氏。刘向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
6、《新唐书·宰相世系》“唐条”: “唐氏出自祁姓。帝尧初封唐侯,其地中山唐县是也。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第二次封唐,地在山西翼城西),至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累孙犹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为唐公(第三次封唐,在山西唐旧地)。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其后更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第四次封唐),以奉尧祀,其地(河南)唐州方城是也。鲁定公五年(前505 年),楚灭唐,子孙以国为氏。”(《通志》、《古今姓氏书辩证》有相似记载)。
7《新编百家姓》“唐条”:“尧是一位圣明天子,深受百姓拥戴,后来让位于舜。
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侯,在今山西翼城西建立唐国(按祁姓唐氏)。夏代,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刘累的后代有的仍留在唐,至商代,更号豕韦氏,西周初又
(封于祁丹朱唐旧地)改为唐公。周武王死,其子姬诵立,是为成王。成王年少,由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唐人发动反叛,其国被周公灭掉。成王与弟做游戏,削桐叶为珪,对叔虞说:‘以此封若。’……于是成王便将唐国旧地封给叔虞。”
——中原姓氏研究所所长 谢钧祥
8、《新唐书·宰相世系》“范条”: 范氏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应侄曾孙)隰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其地(河南)濮州范县也,子孙遂为范氏。
9、《新编百家姓》“范条”:“帝尧有裔孙叫刘累,因曾为夏王孔甲驯养龙,被赐为御龙氏,其后代在商朝更号为豕韦氏,西周成王时被迁于杜(长安东南),建立杜国,称为唐杜氏。周宣王时,杜国国君杜伯入朝为大夫,受人诬陷,无罪而被周宣王杀死,其子(侄曾孙)隰叔逃到晋国,被任为士师。隰叔之子蒍,以官名为氏,称为士蒍。
其孙士会,字季,春秋时晋国大夫,辅佐晋文公、襄公、成公、景公,于景公七年(前593),率师攻灭赤狄的甲氏、留吁、铎辰,升为中军元帅,兼任太傅,执掌国政,修订法制。士会食邑在随(山西介休东南),后更受范地(河南范县),以封邑为氏,就是范氏。”
10、《新编百家姓》“杜条”:“杜氏是帝尧裔孙刘累的后代。尧的儿子丹朱封为唐侯,在今山西翼城西建立唐国,其裔孙刘累能扰龙,在夏朝为御龙氏。后来,刘累迁到鲁县(河南鲁山县),其后代有的仍留在唐,至商朝更号为豕韦氏。西周初,唐人作乱,其国被灭,周成王将唐国旧地封给他的弟弟叔虞,迁唐国子孙于杜(长安东南杜原),建杜国,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国君杜伯入朝为大夫,受人诬陷,无罪而被周宣王杀死,因失其国。杜伯的子孙,大多逃往中原各国,有部分留居杜城的,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杜氏。”
(编者按:这些史料清楚载明,刘氏出自祁姓陶唐氏丹朱之裔。帝尧封于河北陶唐,嗣子丹朱舜封于山西唐国,丹朱曾孙祁曷封于陕西御龙,皆祁姓,均是刘姓远祖。
刘累,诞生于陶唐丹朱之裔陕西祁姓御龙氏家族,事孔甲,复赐刘姓御龙氏,为刘姓始祖。故,刘姓源于祁姓陶唐,始于刘累,以名为姓,从夏至今四千年,传180 代,
绳绳不绝。)

(二)、祁姓御龙氏和刘姓御龙氏
1、《左传·昭公廿九年(前513)》蔡墨曰:“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按:即为刘姓御龙氏),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
既而使求之。惧而迁鲁县。”
2、《刘氏源流谱》记载:“丹朱曾孙祁曷,夏后仲康征为司牧,授以泾渭之地,自龙门以及孟津,命掌龙神之祀,赐其氏曰御龙氏(按:即为祁姓御龙氏)。少康即位,命并列侯服之职。”祁姓御龙氏“十四世祁奇,与董父裔孙世代相善,待之以礼,亲睦之风,流行于歧梁之间。取巫商氏,生一子累。”
3、《中国通史全编》又载:“御龙氏与豢龙氏世代友好,自先祖时,就向豢龙氏学习驯龙,而且是世代相传的驯龙能手。刘累继承祖业,能够驯养龙。孔甲把从黄河、汉水中捉到的两条龙交给刘累饲养,并赐刘累为御龙氏,代替豕韦之后。”
(编者按:自儒家经典《左传》中蔡墨言有刘累后,无论儒家经典、正史,还是姓氏学经典和各种刘氏谱牒都承袭这一说话,《史记·夏本纪》等亦有相关记载。
这些史实也载明:丹朱子祁成澤、孙祁愷在夏初太康时失去唐爵以后,仲康、少康又封丹朱曾孙祁曷于陕西御龙国,赐祁姓御龙氏。祁姓御龙氏与豢龙氏世代友好,先祖起就向豢龙氏学习驯龙,世代都是驯龙能手,祁姓御龙氏已有 400 余年,传承御龙侯十四世。刘累出生于陕西祁姓御龙家族,继承祖业,亦学扰龙于豢龙氏,嗣袭十五世祁姓御龙侯,夏末为孔甲养龙,才封河南豕韦后,复赐刘姓御龙氏。
祁姓御龙氏,地在陕西御龙国,400余年;刘姓御龙氏,地在河南豕韦,只有两年。祁姓御龙氏 400 年,既在刘氏历史上疏于记载,也是中国历史中一段空白,因而长期造成刘氏始祖认知的分歧)。

(三)、《刘氏源流谱》所载刘氏发展史
(刘氏远祖祁丹朱,帝舜封山西唐侯)“丹朱公,乃刘氏开创之先祖。公当有虞之时,受封于唐(山西翼城西),居于平阳。及大禹禅位而有天下,公会诸侯于涂山,居于执玉帛之列,以地为氏,因称唐氏。”“子成泽为夏后官,太康立而逐之,失爵为民。”
(刘氏远祖丹朱曾孙,夏初仲康赐祁姓御龙氏) 丹朱曾孙“祁曷,夏后仲康征为司牧,授以渭泾之地,自龙门以及孟津,命掌龙神之祀,赐其氏曰御龙氏。少康即位,命并列侯服之职。”至此,祁曷为祁姓御龙氏。“御龙国之地,属北平之郡,即今之晋城县是也。御龙之国,四面皆山,其地险,其民疲。”御龙侯传十四世至祁奇,“奇公推解乐善,礼贤下士。鬷川国君董父世代驯龙,为豢龙氏。奇公与董父裔孙世代相善,待之以礼,亲睦之风,流行于歧梁之间。取巫商氏,生一子累。”累为祁丹朱18 世孙。
(刘氏始祖刘累,夏孔甲赐刘姓御龙氏)
“累公之生也,有文在手曰‘刘累’。及其长也,嗣父位,事孔甲。天降乘龙,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累公因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嘉其功,以豕韦氏之地与爵封之,赐以御龙之氏(即刘姓御龙氏)。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孔甲,既而使求之。累公惧,托言求于鲁县,失爵隐居,称其氏曰‘刘’,此刘氏建姓之始也。”
(刘累之裔,商为豕韦氏) 及刘累曾孙“刘矶,夏帝皋复举豕韦之地与爵授之,仍为侯服,因以豕韦为氏。”至刘姓豕韦侯24 世“韦曀,武丁命公为元戎伐鬼方氏,两载不能告捷。武丁亲征之,一载而克。公怠于政,不修祀事,武丁怒而诛之,灭其国。”
(刘累之裔,周武王封山西唐公) 韦曀二弟韦屏蓬,“公屡谏兄曀,陈其善,而兄不听。与弟谋曰:‘兄怙过不悛,他日必亡其身。河之西有杜邑焉。可以居而避祸,吾将率妻子而往。’及其徙居杜邑,去豕韦之氏,以杜为氏。”居杜七世,“西伯侯姬昌兴周,杜虞曹、功、勋三兄弟归焉,尊为‘八虞’。周武王取有商天下,已卯年(前1122),虞曹受封于唐,赐以子爵。”居唐三世,唐“益明见(周)公旦讨武庚,诛管、蔡,定奄及淮夷之地,而嘱训杜邑士民,以礼乐为先,以树艺为本,遮乎不失为盛世之士民。”(按:这嘱训中隐含了三监造反,唐人为乱,周公灭唐,成王迁唐于杜,建立杜国之史)
(刘累之裔,成王灭唐迁杜邑封杜侯) 成王灭唐,唐四世伯作由唐迁陕西杜邑,赐子爵,封杜侯,更为杜氏。“伯作公抚蕞尔之杜邑,本周公制度,尊太公之法,自奉祀朝聘。”其后杜经牧事周懿王,杜高平事周孝王,杜定卿事周夷王,九世杜侯杜因周事周厉王,“杜邑密迩周室。厉王奔彘(前842),不敢归国。公侍从十五载,上书奉告于太子靖:‘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扞牧圉?奔走驰驱,不惜其身,饥渴寒苦,不形于言。’王崩之后,奉丧而归(前828,共和15年)。太子靖立,是为宣王,以伯爵封之(按:故称杜伯,为一世)。”
(刘累之裔,三世杜伯被周宣王冤杀) “周宣王四十六年(按:应为43 年,前785),公(指三世杜伯杜桓)无罪被宣王杀害,其子杜匡正亦及于难。”
(刘累之裔,在晋以官地为氏) 杜伯杜桓被杀,“其弟杜叔于是去杜邑,而奔鲁泮水之侧。三弟杜季见兄丧于非命,次兄杜叔去杜而之鲁,语其子杜正曰:‘晋国亦仕国也,况有陶唐之遗民,皆我祖累公之遗裔也,我亦得以亲我族焉。’于是去杜邑,而归晋。杜正从父归晋,择处晋阳。阳与曲沃相近杜正子杜原见晋昭侯危不自安(按:前 740 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迎桓叔),遂弃晋阳西行,及汾隰之滨而居。娶韩氏,生一子隰叔。”(按:此说明隰叔不是杜伯之子。杜伯居陕西杜邑,生子杜匡正“亦及于难”;而隰叔是杜伯被杀 45 年后才出生于山西隰。)
隰叔生于汾隰之滨,以隰为氏;隰叔生士蒍,为晋士师,为士氏;蒍生士榖,袭司空,为司空氏,封于随,其子为随氏;士榖生随仲(士夏)、随季(士会)。
(刘累之裔,春秋于秦自复祖姓) “随季,名会字武子,初晋国士师,为晋迎公子雍(前 621),晋拒公子雍,逃奔秦国(前 620).晋人请之,秦人归之,送其妻孥氏并其子(前 614),后封于范,改为范氏。”
“随仲讳士夏,胞弟季,为迎晋公子雍,晋拒之河上,逃奔秦国。公亦去晋而适秦,托居阳,曰:‘吾奉尧帝之裔,累公之后,祖之氏不可忘也。’左氏传曰,‘随季归晋,其处者为刘氏’,是此也,此刘氏复姓之始。”
随仲之子士雃复刘姓,更名“刘隋,高皇帝奉为始出之祖,犹周武王奉后稷为始出之祖。司马迁作汉世纪曰:隋高祖之远祖,正为此也。”“隋生明,明生远,远生阳。阳十世孙为魏大夫,居安邑,迁大梁,生清。清迁沛丰,生丰,丰生煓,煓生汉高祖刘邦。”
编者按:《刘氏源流谱》中所载的刘氏发展、繁衍历史,与史籍所载的刘氏源流发展史,基本一致,足见其真实可信。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刘氏源流史料摘选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