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氏天祖蜀汉帝刘备世系

刘氏天祖蜀汉帝刘备世系图

蜀汉帝刘备世系,为汉高祖十五世孙、中山靖王刘胜第五子刘贞的十一世孙刘备,三国时从河北涿州迁四川成都,建立蜀汉称帝,鼎立天下,而繁衍发展成的一支庞大刘氏宗族。刘备、刘禅、刘谌居成都三世,其后裔居阆中,东迁河北、南下江南、西进川陕。
后主刘禅继位 43 载,魏灭蜀,东迁洛阳,遭西晋永嘉夷族之难,中原板荡,余裔奔蓉城与江浙闽粤湘赣。
其中,刘备长子刘禅第三子刘琮一支,后裔南迁江西泰和,形成“三文五吉”世系。后又西迁湖南,发展有新化、黔阳铜湾、湘西龙山和涟源知止园等刘氏世系。
刘备次子刘永之子刘晨一支,后裔南迁福建,形成宁化石壁洞刘天锡世系,其裔孙形成江西泰和刘尚世系、广东新宁刘开七世系、湖南浏阳刘广传世系、郴州嘉禾刘深远世系、平江刘光谦世系和江西“墨庄”刘式世系、湖南永兴凫塘刘富道世系、耒阳“五忠堂”刘富远世系、永兴车田刘富通世系等。
本支为后主刘禅第五子刘谌之后,数经迁徙,遍历江河南北,历时 1800 年,已传 70 余世。谌公四子刘豪从成都移居四川阆中,其后裔唐任涿州太守,东回河北涿州;北宋契丹兵扰涿卅,南迁江西;南宋金兵南侵江南,西移湖湘;明清之际,川渝兵灾之患连年,又北填川渝三峡,成为当今世界刘氏主干之一。本支发展形成纵向六大世系:(一)成都刘备世系,(二)四川阆中刘豪世系,(三)河北涿州刘谦世系,(四)江西清江刘式(注:与江西“墨庄”刘式各为一人)总世系,(五)湖南岳州刘仲二世系,(六)重庆渝东刘氏世系。
现在我国东南沿海江浙闽粤、荆楚、川渝、山陕刘氏中,大都属于这一宗族。我渝东刘氏,亦属这支从湖湘迁三峡的宗族,今有 30 余万,成为望姓大族,为长江三峡的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

一、四川成都刘备世系
刘备,中山靖王刘胜十二世孙,河北涿州迁四川成都立蜀汉称帝,东汉建安 16 年入蜀,至蜀汉景耀 6 年(元 211—263)蜀汉灭亡,共 53 载。刘备、刘禅、刘谌居成都三世,历经先主取荆州,得四川,王汉中,蜀汉称帝,远征东吴,后主嗣位,诸葛北伐,刘谌灭门尽忠报国,魏灭蜀。蜀汉刘氏,短短半世纪,演绎了一部三国史。
一 0 一世祖(备 1) 刘备: 蜀汉昭烈帝,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蜀汉开国皇帝,史称先主。是汉高祖十五世孙,中山靖王刘胜十二世孙,祖上世仕州郡(见刘胜世系)。先祖刘胜出彭城,王中山(河北中西部),五子刘贞于武帝元狩六年(前 117)封为涿郡涿县陆城亭侯,因坐酎金失侯,落籍涿县(今涿州市),直至备公。
先主备公,字 玄 德 , 父 刘弘,早逝,母林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三年(元160)庚子五月十九,少孤贫,与 母 编 席 販 履为业。15 岁从师大儒卢植,自幼颖 悟 , 垂 手 下膝,顾自见耳;有 大 志 , 少 语言,喜怒不形于色。欲得九五之尊,植桑为记。
东汉灵帝末年,军阀并起。先主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情若兄弟。灵帝光和七年甲子(元 184),先主 24 岁,在河北定县组织地主自卫武装起,参加军阀混战,转战和任职高唐、徐州、豫州、荆州。汉献帝建安四年(元 199),与曹操“煮酒论英雄”。十二年(元 207),47 岁,三顾茅庐,诸葛献对策,占据荆益,联孙抗曹,勾勒三国鼎峙蓝图。十三年夏,大战当阳长阪;冬,孙刘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操。翌年,收荆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任荆州牧,立足荆州以取蜀。十六年(元 211)入蜀,十九年(元 214,54 岁)夏定蜀,领益州收。廿四年(元 219)占领汉中。秋,群臣表奏献帝,拥立左将军司隶校尉和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刘备为汉中王,拜大司马,董率六军,以汉中、巴蜀、犍为为国,于沔阳设坛登王位,还治成都。
建安廿五年(元 220),魏曹丕废献帝,篡汉建魏。次年章武元年(元 221)四月,先主在蜀称帝,都成都,帝号昭烈,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立太子禅,建蜀汉,与魏、吴成鼎立之势。先主承汉祚,一脉正统,规抚益襄,欲以续汉家坠绪。但一生征战,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的夙愿。
建安廿四年(元 219),东吴夺取荆州,丧关羽。章武元年(元 221)七月,先主率诸军四万余沿江东下伐吴,出奉节,收巫山,次柹归,屯军夷陵(宜昌市东)猇亭,吴将陆逊坚守不战。次年六月,遭陆逊火攻而败,退居夔州白帝城。
章武三年(元 223)癸卯三月,先主病笃奉节白帝永安宫,托孤丞相诸葛亮:“君才十倍曹操,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四月廿日(6 月 10 日)癸巳,崩于永安宫,享年 63 岁,在帝位三年(元 221—223)。五月诸葛亮扶梓宫自白帝城还成都,八月葬惠陵(即南陵,位成都府衙前万花亭街武侯祠内),谥汉昭烈帝,建昭烈祖庙,(另说:葬夔州府后花园,生铁铸墓,铁志墓绘图,乾山异向。五月,其衣冠、佩剑、梓宫还至成都,葬惠陵。但公元 2000 年建长江山峡电站,对原夔府后花园进行考古发掘,并未发现)
先主皇后:
昭烈甘皇后:又称甘夫人,生汉桓帝延熹九年丙午(元 166),沛郡人。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先帝数丧嫡室,常摄内事,甚贤惠。建安十二年(元 207)丁亥正月十七,甘后于当阳生刘禅,当阳长阪坡被围,得赵云解救。十二月,甘后病薨,寿 41 岁,初葬南郡当阳。章武二年(元 222)
追谥皇思夫人。三年迁葬于蜀(亦说移葬夔州后花园),五月甘后与先主梓宫同还成都,八月合葬惠陵,追谥昭烈皇后。
糜夫人:在徐州与先主结婚。生于汉灵帝建宁元年(元 168)戊申,殁后主建兴二年(元 224),寿 56,葬夔府后花园。生二子:刘永、刘理。弟糜芳,南郡太守,驻守江陵。建安卄四年(元 219),关羽围攻襄阳,吴将陆逊袭江陵,糜芳因怨关羽而降吴,致失荆州,使关羽失后方,无退路,在临沮遭害。
孙夫人:东吴孙权妹,建安十四年(元 209),先主前往江东娶孙夫人,结成政治婚姻。“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
(《法正传》)建安十六年(元 211)先主西征入蜀,两人离异,孙权派船迎回。
“而夫人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赵云传》)有说抚刘永后裔为嗣,葬军山,有宗祠一座。
穆皇后:名吴苋,吴懿妹,陈留人,少孤,生桓帝延熹元年(元 158)戊戍。先主既定益州,孙夫人以还吴,纳吴氏为夫人。建安廿四年立吴氏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立为蜀汉皇后,建兴元年(即章武三年,元 223)五月,后主尊为皇太后,于后主延熙八年(元 245)乙丑八月病崩,寿 87,合葬惠陵。兄吴懿,官至车骑将军,封县候。
先主三子:
长子后主刘禅:字公嗣,继嗣蜀汉帝,史称后主。
次子刘永:字公寿,为糜夫人长子。章武元年六月,先主封永为鲁王。
因鲁在吴界,建兴八年(元 230),后主徙其为甘陵王(今河北邢台清河县东南)。
蜀亡,魏咸熙元年(元 264)东迁洛阳,遂家焉,拜奉车都尉,封乡侯。妣包氏,生子刘玄、刘晨。传刘玄避过永嘉之乱,徙居成都。刘晨,居洛阳立业,妣张氏,生乾锏(去江苏)、乾清(葬彭城衙后)。
据清乾隆文华殿大学士刘墉的《刘氏集注重修族谱》和广东兴宁《刘氏宗谱》云:永嘉沦覆后,两晋交替之际,中原动荡,出现中国历史上衣冠士族徙迁江南。永之裔孙亦南迁入闽,潜居田园。宗谱云:永公十六世孙刘显,官授陶侃中郎,出守安城。显生刘新贤,梁武帝时,号谌,为名士。刘新贤玄孙刘点高寿,享年百岁,妣汤氏寿 97 岁,五世同堂。刘显十六世孙刘成通生子刘泉、刘逊。
刘逊官授安城太守,生子刘贿,官朝散大夫。刘泉孙刘祥,官授梅州刺史。刘墉族谱云:刘泉曾孙刘天锡官翰林学士观察使,唐僖宗乾符年间,黄巢起义,民众流离,刘天锡弃官,奉父刘祥避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为入闽宁化始祖。
其后裔名臣硕儒辈出,成为闽汀望族。
天锡子刘沐,官授总镇。孙刘龙图,翰林院。曾孙刘任,宋仁宗授河南巡抚。
玄孙刘若还,官授浙江荣禄大夫。来孙刘尚,钦点翰林。睇孙刘参常,登进士,官授河南怀庆府尹,礽孙刘德洪,官授大司马。云孙刘月清,宋神宗授顺天府尹,
立祠修谱(以上世代不一定确切)。
刘墉族谱又云:迨南宋末宁宗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官授广东潮州府都统,往兴宁剿匪,殁于军营,葬于广东惠州府兴宁县北厢岗背辇头黄峰嶂下土墩岭村。开七公子刘广传为江西瑞金县令,迁赣州府尹。生十四子,孙八十三,子孙遂家兴宁,支派繁衍,开七公为兴宁刘氏开基始祖,裔孙发祥于此,遍布天下,一支迁湖南平江。
三子刘理:字奉孝,为糜夫人次子。章武元年六月,先主封理为梁王。
因梁在吴界,建兴八年,后主徙为安平王(今河北衡水县北)。延熙七年(元 244)四月,安平王早薨,谥悼王。刘理长子刘胤嗣王位,延熙十九年卒,年 19,谥哀王。胤子刘承嗣王位,延熙廿年卒,谥殇王。安平王三世早逝,景耀四年(元261),后主以刘理次子武邑侯刘辑继安平王位。刘辑迁洛阳后,拜奉车都尉,封乡侯。刘理后裔今未发现。
一 0 二世祖(备 2)刘禅
刘禅: 字公嗣,乳名阿斗,先主长子,继嗣蜀汉帝,史称后主。母昭烈甘皇后,献帝建安十二年(元 207)丁亥正月十七生于湖北当阳。廿四年(元219)立为汉中王太子,章武元年(元 221)五月立为蜀汉皇太子。章武三年四月先帝崩,五月刘禅袭帝位于成都,年 17,改元建兴。
后主景耀六年(元 263)冬,魏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率军 18 万攻蜀,直逼成都。光禄大夫谯周劝:“降魏,魏必裂土封。”刘禅为保蓉城民众免受战火之苦,依从谯周之劝,蜀汉历时 43 年(元 221—263)而亡。魏为防蜀汉再起和满足益州地主集团的要求,将蜀汉大臣等三万家东迁洛阳。刘禅在位
41 年(元 223—263)。魏景元五年(元 264,即咸熙元年)二月,刘禅举家东迁洛阳,西晋武帝泰始三年(元 267),封安乐公,食邑万户。泰始八年(元267),壬辰十二月病逝洛阳,寿 65,谥思公。葬地不确,有说葬四川(今重庆)夔州府,后移四川峨眉山,有宗祠一座,第六子刘珣嗣安乐公。
后主皇后:
二张后:均为蜀汉名将车骑将军张飞之女。长女敬哀张皇后,生建安三年(元 198)戊寅,章武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元 223)立皇后,十五年(元 237)丁巳六月崩,寿 40 岁。次女,生献帝建安十六年(元 211)辛卯,建兴十五年入为贵人,延熙元年(元 238)戊午正月册为皇后,魏景元五年随后主东迁洛阳,西晋武帝泰始十年(元 274)甲午薨,寿 65。生七子:刘璿、瑶、琮、瓒、谌、璩、珣。
王贵人:本敬哀后侍人。
陶 氏:闺讳敬安,生于建安十六年,殁后主延熙十六年(元 253)生子刘祥。此脉子孙迁居江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
郑氏:生建安十三年,殁后主延熙十六年癸酉,生五子:刘璇(居陕西凤翔府,大路边有宗祠一座)、玲、明、瑚、璜。
后主之子:
主要有:璿、瑶、琮、瓒、谌、珣、璩等。
长子刘璿: 字文衡,母张皇后。延熙元年(元 238)正月,15 岁,立为皇太子。景耀六年(元 263)冬魏灭蜀汉。次年正月,魏将钟会在成都作乱,刘璿为乱军所害,年 40 岁。
二子刘瑶: 后主延熙元年(元 238)正月,封安定王。
三子刘琮: 母张后,生延熙元年戊午,十五年(元 252)封西河王,
殁晋永熙元年(元 290)庚戍,寿 52 岁。妣诸葛氏,生延熙元年,殁西晋武帝咸宁六年(元 280)庚子,寿 42 岁,生子刘友;妣赵氏,生延熙五年(元 242)
壬戍,殁晋惠帝元康五年(元 295)乙卯,生子刘赞。
刘赞, 刘琮之子,生于晋泰始元年(元 265)乙酉,殁晋永嘉四年(元 310)庚午,寿 45。妣甘氏,生于泰始三年丁亥,生二子:刘悖、怀;妣鲁氏,生子刘颂、琨。
刘悖, 刘赞之子,生子刘卫,后裔发展成江西“三文五吉”世系和湖南黔阳、湘西、知止园刘氏;刘琨,刘赞之子,生于晋元康二年(元 292)壬子,封广武侯,殁东晋升平元年(元 357)丁巳,寿 65。妣鲁氏,生元康二年,寿 66,生三子:刘罗辰、卫辰、群,妣咸氏,生于元康六年(元 296)丙辰,寿 58,生三子:刘休、俊、伶。
刘卫辰, 刘琨之子,生东晋建武元年(元 317)丁丑,殁东晋兴宁三年(元 365)乙丑,寿 48.妣张氏,生三子:刘敖宣、敬献、敬润。
四子刘瓒: 延熙十九年封新平王。
五子刘谌: 景耀二年六月立北地王。
六子刘珣: 景耀二年六月立新兴王。
七子刘璩: 景耀二年六月立上党王。
魏灭蜀汉,魏咸熙元年(元 264)甲申,后主与在世之子及弟刘永、刘理之后皆东迁洛阳,家焉。值西晋永嘉之难,石勒作乱,杀人数十万,刘氏子孙几被
灭。刘禅一支,有三子刘琮之子刘赞传后;五子刘谌唯第四子刘豪在四川阆中读书而畄下一脉。刘永一支,子孙逃过劫难,有子刘晨往江南,刘玄奔蜀。刘理之后至今无踪影。

一 0 三世祖(备 3)刘谌
刘谌:后主刘禅第五子,母张后。景耀二年(元 259)六月,封为蜀汉北地王。夫人焦氏,生四子:刘俊、彦、英、豪。
景耀六年(元 263)冬,魏将钟会、邓艾攻蜀,克涪县,夺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听信光禄大夫谯周降策:“降魏,魏必裂土封。”谌公怒说:“若理屈力
穷,祸败必及,便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汉晋春秋》)后主不纳,遂使谯周、张绍(飞次子)、邓浪奉书降魏将邓艾。即日,谌公耻于父失江山,痛伤国亡,恸哭于昭烈祖庙,拒不降魏,杀家告祖,一门身亡,尽忠奉孝。武侯祠有谌公塑像,供后人祭祀。
唯第四子刘豪,从小在四川宝宁府阆中县张苞家与张子一同读书,幸免此难,留下我宗一脉,传承至今。

二、四川阆中刘豪世系
豪公为三国时从成都迁阆中世系始祖。由兹繁衍,刘豪到刘丰,居阆中 24 世,历两晋、南北朝、隋、至唐中叶开元,约 520 年,刘氏亦盛矣。大梁普通元年刘谦编有四川阆中刘豪世系族谱,其序见前卷二。
一 0 四世祖(备 4) 刘豪:
字子宣,蜀汉北地王刘谌第四子,母焦氏。
豪公生蜀后主景耀元年(元 258)戊寅。幼年自成都迁住四川宝宁府阆中县张飞长子舅外公张苞家,与其孙张启同居学业,逃过国亡家灭之难,保全其身。
自魏、晋离乱,我刘氏宗族唯留这一脉传后。
妣吴氏,生二子,刘忠、刘和。
一 0 五世祖(备 5) 刘和: 字惠凤,刘豪次子。生西晋武帝太康五年(元284)甲辰,殁东晋穆帝升平元年(元 357)丁巳,享年 73 岁。妣鲁氏、柳氏、
郭氏。柳氏生刘满。
一 0 六世祖(备 6) 刘满: 字高朋,刘和之子。生西晋怀帝永嘉六年(元312)壬申,殁东晋哀帝兴宁三年(元 365)乙丑,享年 53 岁。妣许氏,生子
刘春。
一 0 七世祖(备 7) 刘春: 字载阳,刘满之子。生东晋成帝咸康元年(元335)乙未,殁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元 405)乙巳,享年 70 岁。妣李氏,生子
刘朝信、刘朝诚。
一 0 八世祖(备 8) 刘朝信: 字义质,刘春长子。生东晋穆帝永和十年(元 354)甲寅,殁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年(元 425)乙丑,享年 71 岁。
妣骆氏,生子刘景。
一 0 九世祖(备 9) 刘景: 字庆云,生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元 374)甲戍,殁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廿一年(元 444)甲申,享年 70 岁。妣余氏,生子
刘实。
一一 0 世祖(备 10) 刘实: 字若虚,生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元 392)丙申,殁南北朝宋明帝泰始四年(元 468)戊申,享年 76 岁。妣郭氏、张氏。
郭氏生刘芳。
一一一世祖(备 11) 刘芳: 字伯文,生东晋安帝年(元 411)辛亥,妣黎氏、孙氏。黎氏生刘吉。
一一二世祖(备 12) 刘吉: 字天佑,生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元 431 年)辛未,殁南朝梁天监十一年(元 512 年)壬辰,享年 79 岁。
妣夏氏、曹氏。曹氏生刘以正。
一一三世祖(备 13) 刘以正: 字其身,生南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元 452 年)壬辰,殁南北朝梁武帝大同九年(元 543 年)癸亥,享年 78岁。妣聂氏,生子刘建。
一一四世祖(备 14) 刘建: 字惟贤,生南北朝宋升明年(元 477 年)丁巳,殁南北朝齐天统二年(元 566 年)丙戌,享年 89 岁。妣陈氏,生子刘基。
一一五世祖(备 15) 刘基: 字根深,生南北朝齐永泰元年(元 498 年)戊寅,殁南北朝齐天统四年(元 568 年)戊子,享年 70 岁。妣王氏,生子刘重德。
一一六世祖(备 16)刘重德:妣游氏,生子刘令子。
一一七世祖(备 17)刘令字: 字从山,生南北朝梁天监十一年(元 512年)壬辰,殁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元 598)戊午,享年 86 岁。妣夏氏,生子刘褒。
一一八世祖(备 18) 刘褒: 字善贬,生南朝梁大通二年(元 528 年)戊申,殁隋开皇十九年(元 599)已未,享年 71 岁。妣胡氏,生子刘昭。
一一九世祖(备 19) 刘昭: 字宣卿,侍后梁,为梁侍中郎。生南朝大同十年(元 544 年)甲子,殁唐高祖武德八年(元 625)乙酉,享年 81 岁。妣袁氏,生子刘节。

一二 0 世祖(备 20) 刘节: 字礼行,登进士,官南京大将军,加封九龙提督。生南朝天嘉三年(元 562 年)壬午,殁唐高宗总章元年(元 668)戊
辰,享年 94 岁。妣何氏,生子刘世仲。
一二一世祖(备 21) 刘世仲: 字中人,号宜勉。生南朝太建十一年(元579)已亥,殁唐高宗龙朔二年(元 662)壬戍,享年 83 岁。妣邓氏,生子刘勉。
一二二世祖(备 22) 刘勉: 字励初,年十八,举进士。生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元 593)丁卯,殁唐高宗上元元年(元 674)甲戌,享年 81 岁。妣易氏,生子刘国清。
一二三世祖(备 23) 刘国清: 字冰玉,号仲宝。喜草隶书法,远追王羲之,颇得其法。有草书十二轴传世(见《宣和书谱·述书赋注》)。生隋炀帝大业五年(元 609)己巳,殁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元 641)辛丑,享年 68 岁。妣何氏,生子刘达。
一二四世祖(备 24) 刘达: 字与逵,号君上。举进士第,升中书侍讲。
唐高宗麟德时,杜淹表荐之,迁信都令,颇有惠政。曾与国子祭酒令孤德棻、著作郎杨仁卿等共同撰成国史和实录,因授阳城县令。生唐高祖武德九年(元626)丙戌,殁周圣历二年(元 699)己亥,享年 73 岁。妣徐氏,生子刘藏器,居彭城。

一二五世祖(备 25) 刘藏器: 字人钦,官监察御史。生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元 643)癸卯,殁唐玄宗开元八年(元 720)庚申,享年 77 岁,居彭城。
妣谭氏,生知柔、知章、知几等六子,都先后中进士。
一二六世祖(备 26) 刘知几: 字子玄(亦元),号符举,谥号文,唐进士,中国唐代史学家,刘藏器幼子,居彭城,出身官宦世家。生唐高宗龙朔元年(元 661)辛酉,殁唐玄宗开元九年(元 721)辛酉,享年 60 岁。
刘知几,自幼笃爱史籍,父亲为他和几位哥哥讲《春秋左氏传》,他说这书这么好,一年他通读许多史书。唐高宗永隆元年(元 680)20 岁举进士。入仕后,数入史馆,博览群籍,专修国史,成为唐代著名史学家。
刘知几 20 岁举进士,任获嘉县主薄。唐武周(武则天)圣历二年(元 699)任定王府仓曹,并奉命编写《三教珠英》。武周长安二年(元 702)42 岁开始任史官,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等职,撰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等撰《唐书》八十卷。唐中宗时迁凤阁舍人,仍兼修国史。唐中宗神龙元年至三
年(元 705—707)与徐坚等纂修《武则天皇后实录》、《睿宗实录》。景龙二年(元 708),专章修史,迁秘书少监,后改任太子中舍人,又任修文馆学士。
唐玄宗开元初,官迁左散骑常侍。
刘知几精通《春秋》,长于史。一生著述很多,除国史,还有《刘氏家乘》15 卷、《刘氏谱考》3 卷,记载了其家族的世系渊源,还有《刘子玄集》等。
尤以唐中宗景龙四年(元 710)成书的《史通》20 卷见志,它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论修史,认为史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史识尤为重要。强调史家必须直笔,“不掩恶,不虚美”,善恶必书,表现了进步史学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刘知几次子刘贶做太乐令,犯罪,他替子申辩,唐玄宗怒将他贬为安州别驾。知己殁后数年,玄宗读《史通》,大加推许,于是追赠为汲郡太守,后又
追赠工部尚书,赐谥号“文”。
妣方氏,生子刘丰、刘贶。
一二七世祖(备 27)刘丰: 唐玄宗时官授汾州太守。生唐中宗神龙二年(元 706)丙午,殁唐德宗贞元二年(元 786)丙寅,享年 80 岁。妣方氏,生子刘谦。

三、河北涿州刘谦世系
刘谦为阆中迁涿州世系始祖。约于公元 770 年唐代宗时,刘谦将家族从四川阆中县迁至河北涿州归义里为籍,到北宋太宗时刘正麟,居涿州七世,约 200 年,后及刘式转迁豫章。
在涿州,家中殷富,子孙显达,连中进士、翰林。从唐高宗龙朔元年(元 661 到南宋高宗绍兴廿三年(元 1153),从涿州到江西清江,从刘知几到刘杰,凡 15 世,代代高官,先后有宰相 2 人,官枢密院 2 人,兵部尚书 2 人,状元一人,翰林 4 人,进士 13 人(有四兄弟同居进士)。
我刘氏世居高位,祖孙三代同荣,簪缨不辍,长盛 15 代不衰。极盛时五代、七代同堂,500 余人共炊,历唐、五代、南北宋约 500 年,刘氏昌盛极矣,一派宗谱,以足广爱而传后。
宋太和二年,刘正麟撰有涿州《刘氏宗谱》,其序见前卷二。
一二八世祖(备 28) 刘谦: 字益受,刘丰之子,为唐代宗末从四川阆中县迁河北涿州始祖。为人正直刚毅,品行端方,人才英俊,中翰林,家中殷富。唐肃宗乾元二年(元 759),任三江主考。唐代宗授涿州太守之职,约于公元 770 年迁涿州归义里,再升文华殿宰相。生唐玄宗开元十年(元 722)壬戍,殁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元 796)丙子,享年 73 岁。妣王氏(亦说胡氏),生二子:刘贲、刘贸。
一二九世祖(备 29) 刘贲: 亦作蕡,字聪敏,自幼好学,修德励行,
世称才子。唐文宗大和二年(元 828),中举人,举贤良正方。因宦官益横,建置天子,无人敢言,刘贲对策极言不避祸,故官拜建议大夫。后卸职归居涿州,殁,帝赠“忠直文德”公(故“文德”为谥号,不是贲之子)。生唐德宗贞元五年(元 789)已巳,殁唐宣宗大中四年(元 850)庚午,享年 61 岁。妣姚氏、王氏,生二子:刘九韶、九思有四子。
刘贸:刘谦次子,举贤良正方。

一三 0 世祖(备 30) 韶、思
刘九韶:
字子谓,刘贲长子,进士。生唐宪宗元和五年(元 810)庚寅,殁唐僖宗中和三年(元 883)癸卯,享年 73 岁。妣彭氏,生子刘给。
刘九思:
刘贲次子,生四子。
一三一世祖(备 31) 刘给: 字前定。生唐文宗大和四年(元 830)庚戍,殁唐昭宗景福二年(元 893)癸丑,享年 63 岁。妣罗氏,生二子:刘煦、刘照。
一三二世祖(备 32) 煦、照
刘煦: 刘给长子,授翰林学士,于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勗,为太常博士,升中书同章事。生唐宣宗大中五年(元 851)辛未,殁后梁末帝贞明二年(元 916)丙子,享年 65 岁。妣裴氏,生三子:显、耀、辉。
刘照: 字容光,刘给次子,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勗时,为京兆尹。
一三三世祖(备 33) 刘显: 字文丕,刘煦长子,五代后唐明宗时(元926—933)授翰林学士。生唐僖宗乾符元年(元 874)甲午,殁五代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元 922)壬午,享年 49 岁。妣田氏、王氏,生五子:刘正鹏、正鸾、正凤、正麒、正麟,俱举进士,登高爵。
一三四世祖(备 34) 刘正麟: 字之趾,刘显第五子,北宋太祖开宝二年(元 969),殿试进士,父子均进士。宋太和二年(应为五代十国吴国太和二年丙寅)仲秋,编纂《刘氏宗谱》并作《刘氏宗谱序》,序今犹存。序中称:“今麟至谦祖又七世矣。”刘正麟生五代十国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元 907)丁卯,殁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元 989)己丑,享年 82 岁。妣易氏、陈氏,生子刘式

赞(3)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刘氏天祖蜀汉帝刘备世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