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沂水县与沂南县刘家店子是同宗同族的证据

在沂水县院东头乡刘家店子刘氏族谱写到“吾刘氏族聚沂水有年,自昔传闻以红巾失散来自济南府之野鹊窝,而县地未确,蘧(即刘若蘧)难以核实,姑俟异日祥考。清雍正十二年族立碑以文景(即刘文景)为始,蘧(即刘若蘧)上溯始祖不过八世,红巾之乱世在元末,迄今四百余年,••••••。文景祖以上尚有世系,但坟墓无徵讳号,失计,不得不推始於兹耳。•••••北崕庄即今刘家店••••••”。

第十届世界刘氏联谊总会


以上文字是八世刘若蘧于嘉庆二年(1797年)首次创立族谱,以前记载是根据“清雍正十二年族立碑以文景(即刘文景)为始)”记载的,清雍正十二年即1733年。在第二次重修族谱是道光二十四年(即1844年)记载“始祖原籍长山县,元末迁沂,上世失传,从所知为始祖”。沂水县院东头乡刘家店子村叫北崕庄,后改名叫刘家店子。
沂南县大庄镇刘家店子20世纪50年代前归沂水县管辖,沂南县大庄镇刘家店子刘氏族谱记载“我刘氏来沂已十四世矣,宗谱之叙已非一次,閤族之谱叙於康熙三十一年(即1692年)中之谱叙於雍正元年(1723年)••••••世始祖讳全(即刘全)明初避红巾之难来自长山县野鹊窝庄••••••。乾隆二十三年(即1758年)八月,十世孙炯(即刘炯)敬撰”。在另一篇族谱中记载“始祖讳全(即刘全)来自长山传其地曰喜鹊窝•••••。同治十年(即1861年)岁次辛未三月,榖旦十五世孙恆泰(即刘恆泰)谨叙”。在两篇文章中记载“来自长山县野鹊窝庄”,“ 来自长山传其地曰喜鹊窝”,文字虽然有差别,但地点是相同的。又一篇雍正元年(1723年)文章记载“••••••雍正元年夏刘氏议立谱碑,有刘氏六世孙慺(刘慺),七世立本(刘立本),自祖支言属予为文以记之嘻••••••刘氏一族其来远矣,然远者不可记,记其可记者则自讳全(即刘全),配王氏者始也,全(即刘全)常山人也,自常山迁於吾邑遂卜居于吾邑之南乡河阳社东流村”,族谱封皮写的是:沂水东流村刘氏族谱,沂水东流村就是现在的沂南县大庄镇刘家店子,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划为沂南县。
在以前沂水县有两个刘家店子,即南刘家店子(现在的沂南县大庄镇刘家店子),北刘家店子(现在的沂水县院东头乡理解店子),两个村的村民都有两个刘家店子是一家的说法,在南刘家店子村前有两处相邻并列的祖林地,西边的是南刘家店子老林,南刘家店子族人世代相传说东边的是埠前庄老林。埠前庄刘家是北刘家店子的另一个刘家分支,因在埠前庄刘家名人出的较多,所以提起埠前庄刘家也就是刘家店子家族。按照宗法制度,东为昭是兄位,西为穆是弟位,由此可以看出,南北刘家店子是兄弟关系,北刘家店子是兄,南刘家店子是弟。也就是说,东边是长支林地,西边的是二支林地。至于系何时建立的林地,又为何分立林地,由于世远年湮,已不可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埠前庄这片林地约有三亩左右,林里有二十多塚坟茔,因早年后人迁居北崖庄(即北刘家店子),已无人祭祀添土,坟头日渐变小。据考,林里从来没有真正的墓碑,只是个别坟前立有自然状的石板为标记,均无文字记载,这符合明代墓碑的特征。文革期间,埠前庄这片林地虽然被夷为平地,但南刘家店子刘氏族人至今记忆犹新,并深感痛心与惋惜。
但据隽桂德考证推测(隽桂德收藏一些南北刘家资料),村前东边的二十多塚坟茔,也有南北刘家店子家族的共同祖先,理由是:两村的共同祖先在南刘家店子,祖先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离开南刘家店子,在北刘家店子安家创立家业,长子去世后安葬在南刘家店子父亲的墓旁,南刘家店子的次子也安葬在父亲墓旁,以后北刘家店子的先祖去世后也安葬在先辈的墓地,这样就形成了二十多塚坟茔,为了区分南北刘家店子的墓地,南刘家店子的后人又在西侧另建墓地。
北刘家店子始祖文景之上的祖林在南刘家店子,北刘家店子清嘉庆二年(1797年)家谱中,八世刘若蘧始创族谱记载:“以文景为始祖,由蘧上溯始祖不过八世,红巾之乱事在元末,迄今四百余年,虽吾家世世高寿,或立子稍晚,而世代之迟当不至此。闻诸伯父玉辉公,文景祖以上尚有世系,但坟墓无征,讳号失记… …”而南刘家店子家谱中记载“刘氏一族其来远矣,然远者不可记,记其可记者则自讳全(即刘全)”,虽无始祖之上还有世系的记载,但是“然远者不可记”,同样也是存在着自始祖迁沂至今时间和代数不平行的情况。
沂水县院东头乡刘家店子族谱记载的最早年代是一世祖先刘文景的四子刘宗智的长子刘天佑,生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按三代人年龄相差五六十年推算,一世祖先出生的年代大约在1500年左右,大约可以推算到明朝弘治年间,而元末红巾之乱在1340年左右,1797年至1340年有四百多年,由1500年至1340年还有一百多年是个空白。
而沂南县大庄镇刘家店子在雍正元年(1723年)由六世、七世立族谱至一世刘全往前推算至多也就一百多年,1723年至1340年近三百年,也有一百多年的空白,沂水县院东头乡刘家店子嘉庆二年(1797年)始创族谱是以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族立碑以文景(即刘文景)为始,大约可以推算到明朝弘治年间(即1500年左右)。沂南县大庄镇刘家店子雍正元年(1723年)族谱中记载:閤族之谱叙於康熙三十一年(即1692年)中之谱叙於雍正元年(1723年)。
据传说南刘家店子与北刘家店子在创立族谱时,曾经有过共同合计写族谱的磋商,但是因为年代久远,两村距离远,交通不方便,可能很长时间没有交流,只记得是同族,但是哪一代人是同一世分不清,合写族谱有难度,因此合写族谱虽然有共同愿望,实际进行不了。
还有一个客观事实,先祖迁来沂水的年代,正值兵荒马乱,据讲先祖到沂水时是挑着担子来的,可能全部家当都在挑的担子中,门式寒微,在当时的年代识字的人少,不能形成文字记载,无力创修家谱。
南刘家店子历来有南北刘家店子不通婚的说法,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说法,而北刘家店子也有与南刘家店子是同族的说法。
虽然两支族谱中没有文字记载是同族,但是记载是来自同一个村喜鹊窝,来沂水的年代也相似,红巾之乱年代,两村都有南北刘家店子是同族的说法,载综上所述,南北刘家店是同宗共祖的说法是可以相信的。
刘若蘧的五儿子刘枚廷在族谱中写到:“嘉靖二年丁巳,吾父始率族兄士正等创修之,因力不逮,仅抄数本,未付榟,人记云,相传来自济南府喜鹊巢村,未详何县”,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岁次壬寅三月穀旦九世枚廷命男秉鉌薰沐谨识。刘秉鉌是刘枚廷的长子,道光甲午(1834年)举人,戊戌(1838年)进士,吏部文选司主事钦加知府街。
刘若蘧在1797年的谱叙与1842年刘枚廷叫刘秉鉌代笔写的文章中都写到来自济南府喜鹊窝,没有确定是哪一个县,在1844年二次写族谱中写“始祖原籍长山县,元末迁沂,上世失传,从所知为始祖”,即在1844年就确定了是长山县,多少年来一直没有确定原籍在哪个县,先祖一定是用心查找,我认为来源有两个:一、先祖在济南府所管辖的几个县查找过野鹊窝,来确定原籍,这种方法虽然比大海捞针容易一点,但可能性极小。二、在沂南县大庄镇刘家店子得到原籍是长山县,原因是既然与沂南县大庄镇刘家店子是同族,合写族谱分不清世代,原籍是哪个县也许能知道,两个刘家店子相距大约七十里,总比到济南府所属地域查找容易得多。我认为第二种可能性较大,如果是,那沂水县院东头乡刘家店子与沂南县大庄镇刘家店子也就确定是同族。

赞(13)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沂水县与沂南县刘家店子是同宗同族的证据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