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重庆市石柱县刘氏宗谱

重庆市石柱县刘氏宗谱

(一)序
家之有谱,犹如地方有志,国之有史也。家谱、家乘、宗谱、族谱,是记载一个姓氏、一个家族的重要历史资料,也是寻根溯源、尊祖敬宗的佐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邓小平说:“发行专代通谱,是深化本姓历史传统,加认血肉之情,巩固团结友爱精神,也便于抓好文道品德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到:“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和编修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

刘氏图腾


2007年8月18日 “石柱县土家民俗文化节”在黄水镇举行,展出了大量姓氏族谱资料,其中《姓氏宗亲文化活动宣传资料》指出:刘氏目前在全国排位第四、重庆市排位第四、石柱县排位第四。在全国来讲,刘氏是大姓,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在石柱来讲,谭、冉、马、刘等都是人口最多的姓氏。如今,沿海地方修谱活动如火如荼,石柱县内谭、冉、马等姓氏都有新修族谱出版问世,可见续修谱书已经成为当代人精神文明的共同追求。

我于2000年夏,有幸目睹刘氏先辈遗谱,非常欣慰,感慨万千,方知我族刘氏系出唐尧,脉自汉室楚元王。然旧谱世系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至于汉朝以后元朝以前的历史无详细记载。于是我开始大量收集旧谱资料,翻山越岭考查遗址、寻访老人,还通过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寻找祖先曾经走过的遗迹。经过十二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发现刘氏在陕西以前来自南朝时的刘宋王朝,刘氏确实出自彭城楚元王家族,同时还理清了刘氏入石柱之后的始迁祖世系。尤其是今年通过互联网发现的甘肃镇原县彭阳乡刘大夫村刘氏族谱,对研究我石柱刘氏历史起着重要作用,对确认祖籍是陕西扶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彭阳刘氏族谱有一篇序文与我石柱旧谱中的《刘氏渊源》文字完全一致,巧合的是连错别字都一样,当时引起我的深思,他们的那篇序文究竟来自哪里?我又通过互联网找湖北、湖南、贵州、广州、江西、安徽、江苏、河南、河北等地刘氏宗亲们帮忙查找别处是否有类似文章,结果网友们给我发来了大量的刘氏谱序,然没有一篇的文字写法与之相同或类似。这就说明一个问题,石柱刘氏族谱和彭阳刘氏族谱准是出自同一族谱并且两支刘氏还同宗共祖,要么是两地互相誊抄,要么是我石柱刘氏祖先离开陕西时候带走了一份族谱而另一份族谱又被彭阳刘氏的祖先流传了下来至今犹存。如果要说两地互相誊抄,在古代那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路隔千里而专为誊抄族谱是不现实的。显然,我石柱的《刘氏渊源》是祖先于宋元时期离开陕西的时候早已带来,经过后世子孙精心保存和再次誊录而流传至今。

经诸多谱牒史籍考证,我族实出汉室楚元王之后裔,历朝历代皆有能人。南朝刘裕,系楚元王之二十二代孙,灭东晋而建国号宋,史称“刘宋”;南宋初年,祖上以抚军之职随扶风人马定虎伸入武陵蛮夷之地赶蛮拓业,守镇九溪(今湖北恩施自治州);元朝末年,刘齐随苗军统帅杨完者东征江浙,官至元帅,其名留于正史。赘溯祖先之功名,刘氏真可谓帝王世家、将门之后,刘氏子孙当以莫忘祖先伟业、启迪后代奋发图强,是以为序。

时维公元二0一二年岁次壬辰农历十月

刘学江拜撰

(二)石柱刘氏渊源

按《新安世系》云:刘氏出自唐尧之后裔,赐姓刘。至夏朝,有刘累者,善能养龙,事夏孔甲,封为御龙氏。在商封为丞韦氏,周封为伯。其后裔适秦归晋,复归魏,为大夫,得罪,徙居江苏沛县为民。魏大夫有子刘清,清生仁,号丰公,仁生煓,煓生四子,曰:伯、仲、邦、交。刘邦,即汉高祖也,定都长安,相传赫赫四百余年。汉高祖六年,刘邦封其胞弟刘交为楚元王,建王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

南北朝时,有刘裕系彭城人,楚元王刘交二十二世孙,称帝于建康(今南京),改国号宋,史称刘宋,传六十年。刘宋末年,因萧道成篡权,其后裔于建元二年徙居北魏所辖陇东之地彭阳县(今甘肃镇原县彭阳乡),避难于沙门寺为僧首,自称惠王,大乱北魏社稷。后来归附北魏,安居彭阳城东刘洼山。五代后周时,有刘文戬,任原州司马,子孙世代武职。北宋中期,因宋夏多战,无所安息,徙居陕西扶风县乱石圈。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人民常遭蹂躏,徽、钦二帝被金国所俘,高宗南渡,迁都杭州改名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建炎三年,时武陵山区五溪蛮因朝廷多故,连结土司覃勾(寇)等陷施州大田所、南宾诸郡,扰及大江之南,官兵屡征不克。因五溪蛮对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敬畏如神,有扶风人马定虎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裔,于是朝廷诏马定虎率领扶风子弟兵前往九溪十八峒赶蛮拓业,并诏夔州官员陈温和冉守时协战。刘氏先祖与马定虎是陕西扶风之同乡官友,一同到九溪十八峒平蛮,获胜后,分覃勾土地,守镇湖广九溪,除任抚军之职,子孙世袭。传至元朝末年,有刘齐受元朝武将,祖籍陕西扶风县乱石圈,袭祖业守镇湖广九溪。元顺帝至正十二年,黄州麻城徐寿辉叛乱,元廷诏九溪十八峒各地土兵勤王,祖公刘齐领兵开赴武昌、黄州一带平定徐寿辉,而后又随苗军统帅杨完者东征江浙,遂官至元帅之职。

齐公吴君生三子,长子刘鸾,次子刘凤,三子刘鸟,三公因顺帝后来无道,弃职归田,犹有兵马为护。至洪武初年,归附明朝,我祖刘鸾受封军前都总管统兵都督九溪镇抚大将军,用事所施南司石旗山、龙嘴河、下道子、羊坡地等(今利川、咸丰一带),其子刘有德受封湖广施州卫蜡惹诸峒宣抚职事。洪武次年,有德公因红蛮(又叫红苗)造反,以兵甲之寡讨溃狼烟之众,蒙太祖念功恤劳,仍如令加颁金印,实授都总管统骠骑将军之职,率统九溪十八峒大田所诸路蛮夷。洪武四年,有临亲马克用系马方峒人氏,马定虎将军嫡传后裔,袭石砫安抚使,屡被施南蛮贼覃大虎(实为覃大富)等谋杀作乱,逐岁侵杀,马克用不能剿刺,求祖有德公督帅八骑等处兵将七千七百,鏖战十有九日,亦不能胜。是时,同马克用议商,尽拿家口,搬移四川南宾县溪源坝置业住坐,抚治各姓夷獠归降。洪武八年,祖有德公奏谋勘合,举保马克用晋爵石砫宣抚使,马克用驻南宾县溪源里旧城坝(今悦来镇古城坝),我祖刘鸾刘有德父子仍回湖广留镇九溪。洪武十四年,撤销南宾县,部分并入丰都县,其余划归石砫宣抚司管辖,土司衙署西迁南宾城狮子坝(今石柱县城)。

永乐元年,我祖刘鸾率子有德公下马石砫宣抚司溪源里旧城东之牛项溪改名刘汉溪,后来又移住南宾城小溪鼓楼坝(今南门口附近)为衙署。鸾公次弟刘凤授千总指挥佥事,下业石砫后,因诛灭织炬官陈良贡,于是土官马雄诛灭刘凤一家,只剩第三子刘有义在旧城坝未归,日后夜行南宾城后河焚香后逃奔重庆劈柴湾落业。鸾公三弟刘鸟也授指挥佥事之职,下业石砫司大河嘴之刘鸟堂,得知次兄刘凤一家被马雄诛灭,逃奔贵州南门外落业。我祖刘鸾衍派仍然留住石砫,其子有德公派下有三支:大支显华,仍住南宾城,后裔分落南宾和下路等地;次支显通,分住青蛇溪(今龙沙镇老林村)和万家漕(今万朝镇);三支显达,分住野鸭池石溪场(今王场镇石溪村)。

时维公元二0一二年岁次壬辰农历十月

刘学江顿首拜撰

(三)按新安世系云之考辨

石柱刘氏有遗谱记载:“按《新安世系》云:刘氏出自唐尧之后,赐姓刘。至夏有刘累者,善能养龙,事夏孔甲,封为御龙氏,在商朝为豕韦氏,周封为伯,其后裔适秦归晋,复归魏,为大夫,得罪徙居沛县为民,生仁号,号生端,端生高祖邦。高祖同姓封九王,传十二帝”。有关“按《新安世系》云”的记载,除了石柱刘氏遗谱而外,在甘肃镇原县彭阳乡刘大夫村的刘氏族谱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文字。巧合的是,石柱、彭阳两地刘氏族谱在叙述祖源的时候,文字记载完全一样,甚至连错字也错成一样,并且还不同于其他省市的族谱。由此可见,石柱、彭阳两地刘氏必同出一源,并且两地族谱也同出一个老本。

石柱旧谱之所以相同于彭阳族谱,我以为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两地互相传抄,另一种是石柱始迁祖自陕西带来遗留至今。如果要论两地互相传抄,两地距离如此之远,在解放前那种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的情况下还是比较难以实现。所以,只可能是石柱始迁祖自陕西带来遗留至今比较合理。

石柱县下路马皇寺刘氏祠堂之神龛有宗联曰:“肇彭城籍陕西平蛮授职威震湖广九溪八峒,派元交佐洪武勤王有功祭享蒸尝百岁千秋”。宗联明确指出,我族祖籍出自陕西扶风。陕西扶风与甘肃古彭阳同属西北秦陇之地,距离也较近,从地域上讲,岂不为石柱刘氏与彭阳刘氏同宗共祖的又一证据。

根据石柱和彭阳两地族谱同出一册,可知老祖宗早在北宋甚至北宋以前已经有私家谱牒,而这部谱牒正是石柱和彭阳两地子孙后来修谱的重要依据,“按《新安世系》云”的记录也是从这部谱牒开始的,其中的源流谱序就是根据《新安世系》而作。根据诸多史料,魏晋南北朝盛行官修合谱,时门第势力兴起,有九品官人法的产生,政府举才往往先察访其家谱,任用显赫人士为官,是谓士族。《新安世系》就是南北朝或者隋唐时期的一部官修谱牒,它记录的不仅仅是刘姓,还记录有当时很多士族大姓,类似于当时的《世谱》、《姓氏薄状》、《十八州谱》等谱牒。之所以叫《新安世系》,实为取意“新定安排之世系”。查阅唐朝的《元和姓纂》和北宋的《旧唐书》、《新唐书》,其中关于刘姓的叙述都与《新安世系》的记录相类似。

综合上述,先祖于唐宋时期根据《新安世系》而作刘氏家谱,唐宋时期盛传于甘肃、陕西,至南宋随祖宗的迁徙带到湖广九溪继而转到四川石砫土司之地,流传至今,所以今日石柱之刘氏仍然遗存“按《新安世系》云”的文字记录。

(四)先祖入籍石柱要事录

南宋建炎三年,宋高宗派扶风武将马定虎自陕西率包括刘家在内的扶风子弟兵聚集夔州,与夔州官员陈温、冉守时,与大矗山大败苗蛮后进驻建始,继而平定覃勾据施州。平蛮获胜后,朝廷将南宾县东北部分割,加上施州大田所的马方峒和蜡惹峒等地,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军事机构,名曰“石砫”,节制九溪十八峒大田所,外驭三川:洞源里、溪源里、石渠里。此时,刘氏先祖镇守施州蜡惹诸峒,世守其土,直至明初。据《石砫厅志》:南宋时叫石砫安抚使。然而,考证宋朝安抚使一职,实为路一级军事长官,当时的路大于州,州大于县。按史料所记录的马定虎之管辖范围,应大于县而小于州,其官职为安抚使有待进一步考证。与《石砫厅志》记录不同的是,《明史》认为,石砫安抚司置于宋朝末年。查《宋史》:绍庆府下黔中郡,武泰节度军事黔江下辖二十九寨,其中第十八寨是石砫寨。这里的“寨”不能理解为现在的村寨,而是一个军事据点,相当于今天一个小军分区。由此,马定虎时代之“石砫”,更有可能是“石砫寨”,后来升为“石砫安抚司”。

元朝末年,刘齐袭祖业镇守施州蜡惹诸峒,与石砫马家共同节制九溪十八峒。至正十二年,奉朝廷之命率溪洞兵赴武昌、黄州一带镇压徐寿辉乱,继而东征江浙,累官至元帅之职。据忠路老大房《覃氏族谱》,忠路土司司治原在施州城南二龙坝(今宣恩县境内),原来叫忠路寨,明朝初年迁入今忠路镇百战坡下的马家坝。又根据《利川土家族简史》:现在的忠路镇,秦属黔中郡,明初以前是向家的土司治地,叫蜡惹峒,明初时施南土司覃大胜之弟覃大旺争夺地盘,赶走向土司,后来还被朝廷封为蜡惹峒长。根据刘氏旧谱,今利川市忠路镇的石旗山、文斗乡的下道子、咸丰县活龙坪乡的龙嘴河皆为刘氏入川以前的食邑,元末明初刘有德曾管辖蜡惹诸峒,并且马克用任石砫安抚使之前还曾任过马方峒长官。有关马方峒准确位置,有待查考,不过根据马定虎、马克用皆葬于利川磨刀溪,可初步确定其治地与今天谋道镇的马峰坳有关。不论是蜡惹峒还是马方峒,总之说明明初以前的刘家和石砫土司一直是紧密相连的。

明朝洪武四年,石砫土司马克用屡被施南司蛮贼覃大虎谋杀作乱,逐岁侵杀。马克用不能剿刺,刘有德督帅八骑等处兵将援战,鏖战十有九日,亦不能胜,于是同马克用议商,尽拿家口搬移四川地方南宾县溪源坝(今石柱县范围)置业,由楚入蜀。此后,刘氏子孙散居于石柱各地。据《马氏宗谱•马克用传》:“今元纲瓦解、贼寇四起、我官民困守弹丸、以待有德。敢有为者、杀无赦”。这里的“以待有德”,就是叫各位将士等待驻守于施州蜡惹诸峒的刘有德。

洪武七年,刘有德同马克用之子马良及陈到明朝廷上贡,洪武八年,刘有德举保马克用晋爵石砫宣抚使。《明史》:“洪武七年,石砫安抚使马克用遣其子付德与同知陈世显入朝,贡方物。八年,改石砫安抚司为宣抚司,隶重庆府。十六年,石砫溪蛮寇施州,黔江守御官军击破之”。这里的“遣子其付德”,实为马克用派遣其子马良并带附着刘有德之意。因为马良是刘鸾女婿,马良与刘有德是郎舅关系。嘉庆《刘氏宗谱•刘有德传》亦记录:“洪武八年,祖有德公奏谋勘合,举保马克用晋爵石砫宣抚使,有德公留镇九溪,五年九溪不叛逆”。

(五)廷贵公墓志考

根据多部《刘氏宗谱》记载,石柱县下路镇散水滩刘家坝之堰塘岭有明朝中期成化年间墓碑,墓主人是祖刘有德四世孙刘淇字廷贵,即刘家坝支系之起祖。墓志云:“公乃汉祖兴时,族分丰沛彭城,祖受元朝武将,唐宋起任于楚国守镇九溪,除任抚军之职,即受同抚之荣,明世流落石南之境,寓籍于客访溪中散水滩岸上下业,成化十八年长男同抚石砫土兵官立”。

墓志是历代国家修史、地方修志的重要根据,也是民间修谱的重要根据,墓志所反映的内容也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希望今后我刘氏修谱要多以墓志为重要参考依据。

所谓“公乃汉祖兴时,族分丰沛彭城”,是指我刘氏远祖出自汉室彭城大宗。彭城大宗开基始祖就是汉高祖胞弟楚元王刘交,定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南朝时,南朝宋武帝刘裕是楚元王二十二世孙,出自彭城绥舆里,京口之人,定都于健康,是我族前人无疑。所谓“祖受元朝武将”,是指我祖刘齐率溪洞兵东征黄州、武昌和江浙,官至元朝元帅。所谓“唐宋起任于楚国守镇九溪,除任抚军之职,即受同抚之荣”,是指祖上自南宋开始就一直在湖广九溪一带赶蛮拓业,世居于九溪之地,即今利川、咸丰。之所以称“唐宋”而不称“南宋”,大概是因为撰写者只知道刘氏至少在宋朝或宋朝以前已经随马家南下,一直活动于九溪十八峒,但具体时间撰写者说不清楚,所以只好把时间段限制在“唐宋”,以便后人考证。之所以把“祖受元朝武将”放在前,而把“唐宋起于楚国守镇九溪”却放在后,大概是为了强调我祖刘齐显赫地位,同时强调刘齐的祖上曾祖甚至高祖一代已经留镇于湖广九溪。

结合大量史乘谱牒,本支刘氏系出汉楚元王二十二代孙刘裕之后,刘宋灭国时迁至陇东彭阳县,再迁陕西扶风。早在南宋初期,祖上已经进入施州(今湖北恩施州),以抚军之职镇守于九溪十八峒。时至元朝末年,祖公刘齐率溪洞兵自九溪前往黄州、武昌镇压徐寿辉,然后随杨完者东征江浙,官至元帅之职。明朝洪武四年,刘鸾、刘凤、刘鸟由楚入蜀,移住南宾县(今石柱县)溪源坝落业,后裔散居于石砫三里十甲。今石柱之后裔,皆为鸾公衍派。

(六)刘继裔鸣冤奏疏本章原文

四川指挥使司重庆卫石柱宣抚司石渠里总旗将领——臣刘继裔俯伏,谨为凶暴土官害民无厌,无故迫害一家非死三命,激变良善,搅扰边你害不法事。臣祖刘友德自洪武初年,归附圣朝,受湖广蜡惹诸峒宣抚职事。洪武次年,臣祖刘友德因红蛮(红苗)造反,以兵甲之寡讨溃狼烟之众,蒙太祖念功恤劳仍如令加颁金印,实授都总管骠骑将军之职,统辖诸路蛮夷,臣祖领此钦遵。有邻亲马克用原马方峒人氏(根据《马氏家乘》记载:马方洞在湖广施州卫大田所,属九溪十八峒之一),洪武四年,屡被蛮贼秦大虎(据考,应为当时施南土司覃大富)等谋杀作乱,逐岁侵杀。马克用不能剿刺,求祖刘友德督率八骑等处兵将七千七百,鏖战十有九日,亦不能胜。臣祖刘友德有忧危,商同马克用尽拿家口搬移前来四川地方溪源坝置业定居,抚治各姓夷獠归降。洪武八年,臣祖刘友德奏谋勘合,举保马克用晋爵石柱宣抚职事,开设卫衙,臣祖共勤王事。凭川东道柳爷血约盟誓,世代联姻。不幸天道桀错,子孙残弱。构寡之始,成化九年(1474年),现任宣抚使马徽自幼性情贪暴,刻害良民,专以奸淫为乐,挟骗叔刘璇(有谱写作漩)祖置五龙溪四五十石,衙基一所,价值千余金。臣向(马徽)理论,因而仇雠,用兵攻臣,致将臣祖所受高皇二帝封功印奖诰遗传悉打扰灭尽,仅存誊录功稿,合皇明通纪兵部邦政可凭。马徽因乘机会谋孽枉情,奏臣祖原属升授石柱总旗将领,身受束军伍,任杀各边獠贼,开种报粮,当差不缺何。马徽贿买知府董爷转耸功奏,皇上九重难查,覆隐是法,宽于徽而理屈臣。后于成化十二年(1477年),臣叔刘沛冒死进奏,不忍沾辱,先祖功勋不居一代之节制,遗万代之痛耻,无赖执行时密被打死,又将族兄刘继远抄劫妻男子女奴仆牛马田地房屋悉占无遗,臣家万惨冤抑难伸。弘治十年(1498年),臣叔刘喆(哲)欲行责奏,多方便利,故刘哲得回家复业。弘治十四年(1502年),族兄刘继森因么阿喜等拐谭氏小猪来折算银债,因而告官,马徽便强将刘哲打死,恐后……略。此是老本,残缺不齐,其余无法抄录。

明朝弘治年间石柱宣抚司

石渠里总旗将领刘继裔撰

(七)旧谱有德公传

始祖刘有德受元朝顺帝封功勒印,奖语为车骑将军,因顺帝无道,弃职归田,抚民怜士,犹有兵马为护。授自洪武元年,归附圣朝,受湖广蜡惹诸峒宣抚职事。洪武次年,臣祖刘有德因洪蛮造反,以兵甲之寡讨溃狼烟之众,蒙太祖念功恤劳仍如令颁金印,实授都总管骠骑将军之职,率统九溪十八峒大田所诸路蛮夷,臣祖刘有德领此钦遵。有邻亲马克用系伏波铜柱将军马援三十八代之孙,原系陕西扶风郡之籍,亦受马方峒宣抚职。洪武四年,屡被蛮贼秦大虎等谋杀作乱,逐岁侵杀。马克用不能剿刺,求祖刘有德督率八骑等处兵将七千七百,鏖战十有九日,亦不能胜。臣祖刘有德有忧危,商同马克用尽拿家口搬移前来四川地方溪源坝置业定居,抚治各姓夷獠归降。洪武八年,臣祖有德公奏谋勘合,举保马克用晋爵石柱宣抚职事,开设卫衙,臣祖共勤王事。凭川东道柳爷血约盟誓,世代联姻。仅存誊录,钦奖功稿,合皇明通纪兵部邦政可凭。

(八)黄氏族谱之马、刘土司

(一)黄氏入川之纪略

从来一代之兴,非史乌能记其事;一姓之族,无谱何以绍其传。是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则入川之纪略,又当笔之于书。

溯我入蜀始祖(字永辅),于洪武初年,由麻城孝感隶籍于万邑市郭里大十甲乐往坝,创业于斯,已五百余年矣。回忆初到之时,地多土司,未登汉籍,争雄割据,亦危险之区也。幸吾祖与谭姓祖,原为世戚之亲,又系同游之侣,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免其锋敌者,亦有年矣。

至明朝万历年间,酋长马斗斛纵子马千乘等烧毁杀掠,惨不胜言。

至七世祖正中、正国,知土酋猖狂难以理谕,始联盟谭姓祖共六人,出名与土酋构讼上控,三次讯明,凡土司所占等处地方,悉登入汉籍,永作两氏春秋祭需。当给叩天赏帖,又封正中为总兵官。斯时也,祭田虽有,其如族谱未修,何因?思我族人才丰功伟业,亦云盛矣。

辅公,明初奉旨入蜀,钦承王命,敕令镇守马、刘土司。容公,荫赐郎中。纳公,荫赐云骑尉。英公,荫赐千总。宗绶、宗洙,俱总军。宗润,把总。正中、正福,俱总兵。正洪,举孝廉。参府有朝珠、朝星。游击有朝荣、朝玺、黄甲。都阃有朝彦。总兵有黄龙、黄虎。都司有世科、世荣。守备有朝宦、朝选、黄榜。把总有朝宾。诸公勤劳王事,何暇修谱?惟八世祖黄炼、黄璧有志于谱,惜明末干戈肆起,未告成功。仅共订中派十六字。越至大清,都阃有黄璧,岁进士有世泽、文琳、明霁,廪生有德禄、德锡、启瑚、启光,庠生有世法、先元、先泰、文同、文祥、文锦、文开、文瑾、士萱、士绶、明道、启文、元青,佾生有士汭,军功有先春、文瑜,千总有士清,武生有德英、文亮等。

惟文同公欲联公谱,惜年迈未成其所,录本源今亦残缺,仅续新派十六字。

前清光绪间,明绪公亦欲修谱,尝委端从事参考,因公资尚绌,亦有志而未逮。

噫!吾族之谱,何其缓之至于斯乎?试思披荆斩棘,不辞创业之劳;称干比戈,已受疆场之苦。赖祖德之栽培,职官既显于明代;先灵之默佑,功明复着于清时。可知食旧德、服先畴未始,非祖宗之流泽孔长也。今者子孙万亿,其散布于四方者,莫不各父其父,各子其子,而问其支派何由分,亲疏何由别,则竟恍然若失焉。此谱之所以刻不容缓矣,若任其迟延,无所统属,倘时局再易,人群涣散,吾族之世系不已,愈远而难稽乎!

合族有鉴于此,特命端考得姓之本源、序、入川之世系,承命之余,自知才识简陋,何堪重任。想吾族入蜀,年逾五百,支散四方,其间事迹何能逐一详明,惟有信者录之,疑者阙之,勉承斯任,以副族人委任之心,而为后之续谱者导。

若夫阐发宏绪,表先哲之幽光;润色篇章,昭后生之法守。又望于后之贤肖者,以匡其不逮焉,则幸甚!

嗣孙佑端谨识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岁二月清明

(二)黄文琳原序

族氏之序,所开来,载亲疏远近者也。余家黄帝之后,郡列江夏,政表颖川,双井之瑞气尚着,庭坚之名流未远。其间数传,则以前之遗流,并无所存。虽得之耳闻,未确;纵得之目睹,未信。第我族恒有笔载,源流殊属错讹,有明士所序者,往往不一;有业儒所录,亦屡屡差谬。余考证雍正元年(即农历一七二三年)癸卯岁,有黄氏正禹祖后裔黄先夔所存之谱,与我黄珩叔祖所志之遗迹单目,相为对证,庶几合一,堪信无疑也。故于是敬书,以传后世焉!雍正乙卯年四月吉旦。黄珠四代嗣孙岁贡生黄文琳谨识志载。

始祖黄永辅,原籍湖广麻城县,(因避兵灾),于洪武二年三月,携妣谭氏入蜀,(寄居于重庆云阳县高阳村洞溪坝,因不能入籍),(于洪武八年),移至石柱宣抚司,即今万邑市郭里十甲铜锣关落纲坝(今湖北利川市谋道镇境内)。斯是时,地酋土司,未归大明管辖;斯土者,马、刘二姓,各立称雄。永辅协岳祖谭朝祯,善为调和,畜众容保,谨敬王家,小心数传。历至老谱已失,迄今序谱无人,琳至此不禁爽然若失焉。因思黄氏者,本江夏陆终之后,其间名流迭出,若黄香、庭坚、叔度辈,代不乏人。第其世系难稽,无由取信。惟吾始祖黄永辅,于洪武初,自楚入蜀,落业于万邑之落纲坝。琳尝得黄珩祖所遗之单目,而知之矣。但单目存黄先夔家,因收捡未密,防护未周,篇首犹明,篇末皆缺,而永辅公之四五世、及五六世,犹丝毫不谬焉。今琳出游在外,难尽其详,谨录本支以明世系,至于合一族而序之,统一族而梓之,必俟异日乃可成功,非仓促所能就也。是以为序。

雍正乙卯年三月上旬

录自万州五桥区马头乡《黄氏族谱》

(九)始迁祖世系

始 祖

刘齐,汉楚元王刘交后裔,南朝宋武帝刘裕、彭阳之惠王、原州司马刘文戬皆为其祖。祖籍陕西扶风县乱石圈,生于湖广施州卫大田所蜡惹诸峒,石旗山、龙嘴河、下道子、羊坡地皆有食邑。本受元朝武将,袭祖业镇守湖广九溪。至正十二年,徐寿辉攻陷武昌,又陷岳州,元廷大惊,急忙谕令各地勤王镇乱。刘齐率溪洞兵出征岳州、武昌、黄州等地,而后又随杨完者东征江浙,官至元帅之职。至正十八年,杨完者被元廷所害,于是刘齐又归附明太祖朱元璋,授江西行省参将之职。至正二十三年,刘齐奉命镇守吉安(古称庐陵),与陈友谅大战,因寡不敌众、援军未到而遇难。明太祖追封齐公为彭城郡侯。齐公之葬地不详,据石柱县万朝《刘氏木本水源》记载:齐公亡于麻城,有待查考,妣吴君卒葬夔府。据《明史》:刘齐卒于南昌战役。

二世祖

刘鸾,齐公长子,袭祖业授军前都总管都督用事之职,用事所湖广大田所施南司石旗山、龙嘴河、下道子、羊坡地等处。会同土司马克用扫平九溪十八洞蛮夷作乱。于明洪武四年由楚入蜀,搬移南宾县溪源坝里旧城东(今悦来)之牛项溪改名刘汉溪置业。洪武八年,马克用晋爵石柱宣抚使,刘鸾和其子刘有德回九溪镇守。至永乐元年,复迁石柱司溪源里旧城东(今悦来)之牛项溪改名刘汉溪落业。妣杜氏。公妣均葬于刘汉溪,其地有三石同槽,呼为“三猪归槽”,墓碑刻有“九溪镇抚大将军”之字。据考,今刘汉溪之钻嘴坝有刘氏古墓遗址。

刘凤,齐公次子,于明洪武四年由楚入蜀,落业于石柱司石渠里下洛坝(今下路镇辖境),授指挥佥事之职,封为千总。因诛织炬官陈良贡,土司官马雄诛刘凤一门,其长子刘有衡、次子刘有镇皆被诛灭,只有三子刘有义逃于重庆劈柴湾落业。妣邓氏。

刘鸟,齐公三子,于明洪武四年由楚入蜀,落业于石柱司大河嘴之刘鸟堂(今三河镇王中坝),授指挥佥事之职。因次兄刘凤一家被马雄诛灭,见马雄不念旧情,暗行南宾城后河焚香后携二子刘有麒、刘有麟逃奔贵州南门外(今贵州黔东南)落业。妣萧氏。

三世祖

刘有德,鸾公之子,单传,元顺帝时征贼有功,敕封车骑将军。因顺帝疏慢边将,故不受制。洪武初年,归附明朝,以都总管骠骑将军职宣抚蜡惹诸峒,镇守九溪。永乐元年,随父落业石柱司溪源里悦来古城坝东之牛项溪改名刘汉溪,后来移住南宾城南门口之瓦窑坝即鼓楼坝。妣秦氏。公妣均葬于石柱司石渠里八甲佛果寺(今下路镇马皇寺),其后裔在佛果寺建有祠堂可考。

四世祖

刘显华,有德公长子,授九溪镇抚军职,住南宾城鼓楼坝,享寿九十四岁,卒葬刘家岭。

刘显通,有德公次子,住青蛇溪(今龙沙镇老林村),妣冉氏。其后裔在万朝建有祠堂可考。

刘显达,有德公三子,住野鸭池石溪场(今王场镇石溪村),妣谭氏。

五世祖

刘彦福,显华公长子,住石柱司石渠里八甲石盖溪刘堰冲蒿枝坝(今下路辖境)。据2010年重庆文物局考查结果,蒿枝坝大秧田遗址是明朝前中期的衙署遗址,实为刘氏祖辈之官署。

刘彦珍,显华公次子,住石柱司洞源里小城坝(今下路辖境)。

刘彦芳,显华公三子,住石柱司南宾都会溪(今南宾镇华丰)。

刘彦聪,显通公长子,住青蛇溪。

刘彦忠,显通公次子,住万家漕东溪坪。

刘彦才,显通公三子,住万家漕东溪坪。据考,今万朝刘氏俱出刘彦才之后裔。

刘彦明,显达公长子,住野鸭池石溪场,乏嗣。

刘彦昌,显达公次子,住野鸭池石溪场,乏嗣。

刘彦英,显达公三子,住野鸭池石溪场,乏嗣。

六世祖

刘沛,彦福公长子,住石柱司石渠里八甲石盖溪刘堰冲(今下路辖境)。授石柱土兵官都指挥使之职。今下路刘堰冲、蒿枝坝、仙神坝(白岩)、罗家沟、下洛坝及南宾之刘家坪、羊耳坡等处之祖。

刘淇,彦福公子,字廷贵,住石柱司石渠里八甲散水滩刘家坝(今下路辖境),授石柱土兵官职。卒葬散水滩堰塘岭,有墓志可考。今下路刘家坝之祖。

刘哲,彦珍公长子。

刘睿,彦珍公次子,置业五龙溪(今大沙)。

刘慧,彦珍公三子。

刘柏,彦芳公长子。

刘轩,彦芳公次子。

刘全,彦才公长子,住万家漕。

刘美,彦才公次子。

刘玉,彦才公三子。

刘恺,建南谱称刘邦,彦才公四子。

刘敬,建南谱称刘觐,彦才公五子。

刘怀,彦才公六子。

刘明,彦才公七子。

刘贯,彦才公八子。

(十)石柱刘氏字派

(一)统宗字派

本支刘氏先祖先辈颁订字派自我祖刘齐公传起十二世孙即有德公十世孙以后所取四十字如下:

启思应崇先,文治世宗(德)贤(繁);

学成光上国,嘉猷绍自天;

盛泽传家远,科甲永相联;

勋名书竹帛,芳声及万年。

据传,民国三十七年祠堂议谱,将“勋名垂竹帛”中的“垂”字改为“书”字。

(二)字派与世系对照表

1世“单”(单名刘齐),

2世“单”(单名刘鸾、刘凤、刘鸟),

3世“有”(刘有德),

4世“显”(显华、显通、显达),

5世“彦”,6世“单”,7世“继”,8世“单”,9世“正”,10世“廷”,11世“单”,12世“启”,13世“思”,

14世“应”,15世“崇”,16世“先”,17世“文”,18世“治”,

19世“世”,20世“宗”或“德”,21世“贤”或“繁”,22世“学”,23世“成”,24世“光”,25世“上”,26世“国”,27世“嘉”,28世“猷”,29世“绍”,30世“自”,

31世“天”,32世“盛”,33世“泽”,34世“传”,

35世“家”,36世“远”,37世“科”,38世“甲”,39世“永”,

40世“相”,41世“联”,42世“勋”,43世“名”,

44世“书”,45世“竹”,46世“帛”,47世“芳”,48世“声”,

49世“及”,50世“万”,51世“年”。

(三)各分支旧谱老字派

一、祠堂遗留老字派:

启思应崇先,文治世德繁;

学成光上国,嘉猷绍自天;

盛泽传家远,科甲永相联;

勋名垂竹帛,芳声及万年。

此四十字皆前代议定,是系我祖崇德公于国朝康熙年间遗书内所注,本年在长房宗士家筴底捡出,谨登于谱,共遵云。前代赠四十字,“文治世德繁”,后裔见祠中有玄、德、繁三字犯讳,将“德繁”二字改为“宗贤”二字。

录自悦来寺院坪老谱

二、南宾羊耳坡、刘家坪和下路下锅圈、罗家沟、下洛坝老字派:

启思应崇先,文治世宗贤;

学成光上国,嘉猷绍自天;

盛泽传家远,科甲永相联;

勋名书竹帛,芳声及万年。

三、下路散水滩刘家坝老字派:

启世应崇先,文治思宗繁;

学成光上国,嘉猷绍自天;

盛德传家远,科甲永相联;

勋名书竹帛,芳声及万年。

四、下路刘堰冲、蒿枝坝老字派:

启思应崇先,文治世宗贤;

学成光上国,嘉猷绍自天;

盛德传家远,科甲永登联;

勋名书竹帛,芳声及万年。

五、下路天泉核桃坝、何家坝老字派:

启思应崇先,文治世昌贤;

学成光上国,嘉猷绍自天;

盛德传家远,科甲永登联;

勋名书竹帛,芳声及万年。

六、三河天宫堂、刘家营老字派:

启思应崇先,文治世德贤;

学成光上国,嘉猷绍自天;

盛泽传家远,科甲永相联;

勋名书竹帛,芳声及万年。

七、悦来老营坝、寺院坪和三益老字派:

启思应崇先,文治世宗贤;

学成光上国,嘉猷绍自天;

盛泽传家远,科甲永相联;

勋名书竹帛,芳声及万年。

八、万朝和鱼池水田坝、悦来太阳坪老字派:

启思应崇先,文治世德贤;

学成光上国,嘉猷绍自天;

盛宗传家远,科甲永相联;

勋名书竹帛,芳声及万年。

九、湖北利川市建南镇高洞子老字派:

启思应崇先,文治世德贤;

学成芳上国,永定千万年。

石柱刘氏祠堂宗联

百代馨香

肇彭城籍陕西平蛮授职威镇

湖广九溪八峒

派元交佐洪武勤王有功祭享

蒸尝百岁千秋

据传:本宗联开始刻于下路马皇寺即佛果寺内刘家祠堂祖先神龛上,后来各支续修族谱时又誊录于族谱中,以作珍藏。依据该宗联,可以明确三个问题:首先,刘氏系出彭城楚元王;其次,刘氏与马家土司原来是同乡,都来自陕西扶风;其三,刘氏先祖自南宋以来一直与马家土司并肩作战,扫平九溪赶蛮拓业。

九溪八峒,亦即九溪十八峒。八峒,是早期对武陵山区的称呼,听说土家族的祖先有八个儿子,一个儿子管一峒,所以称八峒。后来,八峒演变成十八峒。

明朝墓志实录

族分丰沛彭城

祖受元朝武将

唐宋起任于楚国守镇九溪

除任抚军之职

即受同抚之荣

明世流落石南之境

寓籍于客访溪中散水滩岸上下业

成化十八年长男同抚石柱土兵官立

(录自散水滩刘家坝《廷贵公墓志考辨》)

赞(10)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重庆市石柱县刘氏宗谱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