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郴州戌边古寨:宜章县笆篱乡车田刘家村字辈派语

在湘粤边陲的莽山脚下有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老村庄,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山奇洞怪、风景秀丽,有水似玉带环村,故称玉水河。真是“水光潋艳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有世外桃源之称。

郴州戌边古寨

据宜章县史志办的专家介绍:明永乐元年,宜章湘粤边界之西、莽二山有党贼作乱、骚扰边民,朝廷下旨派卫镇郴州的刘伯通之子刘嗣荣统兵征剿。刘嗣荣乃是将门之后,文韬武略、英勇无敌,率兄弟16 人统兵 400 余镇守笆篱边陲,没几日就将杜大、毛金胜两股党贼剿灭。朝廷闻讯大喜,皇恩下诏,赐以田土山峦,驻军屯田,择象形福地黄汾洞安居建业,亦军亦农,戌境南疆。旧时因靠车水耕田,故称车田村。今属郴州宜章县笆篱乡辖。

《刘氏族谱》记载:嗣荣公乃军家子孙,青年弃笔从戎,系汉皇室楚元王刘交后裔,父亲伯通公卫镇郴州,祖籍茶陵县,600 年来,已传 24 世。车田刘家村现有嗣荣公及其兄弟的 4 大房族 780 余户,34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迁居临武、汝城、资兴、宁远及外省的人口超过 3 万人。系湘南一个聚族而居刘姓大村庄。

目前这个村庄既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更有她纯朴的民俗风情,丰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坚固的兵家防御工事,优美的传奇故事。

明代古寨 蔚为壮观

车田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历经几个朝代的战乱兵燹和解放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目前幸存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 500 余栋。这些古色古香带有江南风貌的古建筑群,依山沿河而建,背靠青山,前有玉水和一片开阔的田野。古寨建筑沿袭中国传统砖木结构,规划匠心独特,设计巧奇天工。远观檐廊衔接,楼阁整齐排列如雄兵布阵;近看复道纵横,错落有致。从村头至村尾长约 3 华里,宽有半华里,巷道曲径通幽,形成连为一整体的四大区片(四大房族)如四大兵营。区片之间有三条从村前直通村后的大巷道。解放前,各大巷道两头均有闸门,为防兵匪盗抢入侵,每到晚上九点便封门禁止通行,并专人打更巡逻。解放后,闸门逐一拆除,但古巷道依然存在。各区片之间还有四大房族各自古色古香的宗祠(文革期间损坏严重,现均在原址重建),各大房族间建有14 个小房族的宗祠,全村俗称有 18 个宗祠。在村前 2 公里处的凤头岭上建有刘嗣荣墓。站在凤头岭上远观车田全境,气势更为宏伟观壮。前有玉水,如一条蛟龙绕村北去;后有青山耸立,南有莽山山脉为屏风,有一夫当关,万夫难入之感。整个车田真是一个文峰耸翠、江水入怀、金沙堆耸、飞龙岡现之壮观地,故地灵人杰。

车田刘家历届族谱记载:历来车田有凤岭朝阳、象山饶瑞、豹岩隐雾、鳌洲回澜、榜山旭照、兴隆晚钟、翠蝶双飞、白羊仙迹八景。当地传说明朝有一县官下乡巡视,轿过凤头岭,看到车田景观,立即吩咐轿夫停轿,轿夫问因何停轿,县官答曰:“此乃龙象之地,不出天子,必将出大官,岂有不下轿之理?”寨中有清朝年间修建,通往广东乳源乐昌经商的横跨玉水河的广济桥(又名凉桥),桥上覆青瓦,两边木栅栏护栏,一丈余宽的木板过道,桥身中间还建有佛教住持的居所和供奉的如来佛、观音菩萨的座像,桥两边和两头尾之间有******客商行人休憩的木凳和供茶水的舍栈。广济桥于 2011 年 1 月 24 日〔湘政函 21 号〕文件列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前玉水河边有一回澜观,有明朝年间为纪念孝女太姑淑娴的一姑婆祠(文革期间被毁,现房基尚在)。村最北边还有解放前建筑带有西方风格的“新庙”,抗日战争时期,广东中山大学部份师生曾转移在此开课读书。至于四大房族的宗祠,除第三房的宗祠保留原样外,其余一、二、四房等三个宗祠都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一新,保留了原有的一些文化遗迹,气势雄伟壮观,为车田古寨增添了文明与和谐。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村民介绍:600 余年来,这个村庄的刘姓子孙繁衍昌盛、民风纯朴,是与先祖之良好遗风不可分的。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裔刘向、刘歆父子,博学才广,潜心文史,父子俩分别著有《别录》、《洪范五行传论》、《说苑》、《新序》、《七略》,讲学诗赋、数学、方技,并为皇帝出谋献策,父子两人先后封官为光禄大夫、奉车光禄大夫等职。其后裔有西晋的刘遐任安成太守,定居江西安福北乡笪桥,为刘姓一大望族。唐进士钦封金紫光禄大夫刘原陛,其子刘鼒任宋朝大夫;有三个孙子森、杰、寿,他们在位时都忠于职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后来他们的后裔部分迁至衡阳、攸县、茶陵等地为官定居。今茶陵之尧水、石陂、拱堂、马首、横松堂、城区皆有遐公之后裔。而车田刘家始迁祖嗣荣公系鼒公之直系后裔,他承秉先祖之传统,从一介茶陵文庠生,投笔从戎沿袭其父伯通公军伍世职,威名丕振,皇上赐以田土山林,定居车田,并依祖居地茶陵辈份立其五言诗:“嗣祖方彦俊,太刘登汉传,仰承先之统,可以永齐天,继绪从甲起,寅生名士贤,积德昌万代,福禄裕长绵……”至今已传至 24 世“甲”字辈。总之,族兴丁盛,必溯有源; 历史悠久,必受之萃,后其发达;如木根深,参天有树;如水之源,汇于沧海之理。

文明古村 光照后人

车田刘家村是一个文明古村。开基祖嗣荣公原籍江苏无锡彩塘,后迁茶陵定居,祖上世代从军从政,明代奉旨率兄弟数人举家驻屯宜章笆篱后,也把江南一带的民风习俗和文明古风带到了宜章车田。从清朝康熙年间至 1949 年修的九届族谱中,一直沿袭有《刘氏家训十六条》、《刘氏族规八条》,按现代观念来衡量,有些家训、族规虽不合时代潮流,但总的来讲其主题思想是健康的、文明的。有些家训、族规还是乎合现在精神文明要求,以及村民公认和遵守的村规戒律。如“敦族谊、崇孝悌、慎奉终、修德行、隆祀典、务学问、纳言语、力耕种、正礼教、守节俭、戒忿争、勤奠扫……”等不一而述。始祖嗣荣公留下的这些宝贵的家训族规精神财富,一直在车田刘家历代子孙中发扬光大。最典范的是车田刘家第三世方富之女淑娴,年方 16,双亲弃世,兄嫂继殒,仅存二侄年幼,终身未嫁,抚侄成家立业,八旬无疾而终。族人为她立一姑婆祠,纪念其德,其事迹载入旧《宜章县志》,现仍可查。车田刘家人历代始终践行先祖遗训“孝父母、睦邻里、勤耕读……”谱述:“始祖荣公,衣冠图,硕德传,忠孝礼,节义行,迥异循途守辙,越百度阡之行,凡家乘所有者,无不尽善尽美……刘氏子孙勉之,隐居行义,求志达道……修其教不异其俗,齐其政不异其宜。在外朝则揭车分香,在省会则桑田税驾,行见山出器车,田生嘉禾,奏万寿无疆,效报国之勋猷……引接乡贤,握手道故,益信致远以利天下,非阿私也……”在始祖嗣荣公的遗训教诲下,全村刘姓嗣后男女,遵循祖训,耕读创业。男士为耕、为士、为工、经商贾,课以时读,以仰事而俯蓄;姑女则以家织女红、操井臼、理家政、育儿女,富家女也侍读识字。全村族叔侄极少偷摸盗抢、赌钱打牌、无端滋事、使假行骗、欺诈强要等诸端异事,不文明现象极少发生。族谱中还记述:“其不然者,饱食终日,安坐以嬉,骄奢淫佚之弊也极鲜(少)矣。”故车田大刘家子孙“举其犖犖大者,必曰耕曰织曰读,苟其后世子孙,果能拳拳服膺,世宇弗替,其家未有不兴者,传替至今,钜家望族栉比而鳞居……近观之,吾族以耕为业者无论已阖族数百户,妇女无不知纺织者,贫富无别也,寒暑无间也,垂鬓颁白无异也……太祖妣当年垂训有方,故后世子孙胥能拳拳服膺而世守替也,用是之故,吾族虽无大钜富之家,然而啼饥号寒,极贫而以无生者,盍亦鲜矣!”

人文大村 诗书传世

笆篱车田大刘家不仅是文明古村,同时也是个诗书传世的人文大村。嗣荣公自明初在笆篱开基屯田立村以来,承先祖之灵气,村族中文人墨客,武士之类人才辈出。自嗣荣公平贼乱后,以文德而继武功,诗书启育后人,办私塾、教子弟 ( 其间登士弟,号明经,采芹食饩、伟才硕德,为国学之莫髦 )。据现有可查族谱中不完整的统计发现:明清两个朝代,国考中进士7 人,举人 1 人,贡生 15 人,增生 7 人,文庠生 164 人,文官有州同 1 人,知县、县令 6 人,奉政大夫 2 人,训导 1 人,儒学正堂 2 人;武官中千总 2 人,参将 1 人,把总 2 人,总旗 4 人,百户 1 人,协镇 1 人,军功五品 4 人;民国时期的 38 年中,军参谋长 1 人,校级军官 5 人,县议长 1 人,警察局长 1 人;留外学生 2 人,大学生 4 人。新中国建立以来,考上国家重点大学 67 人(其中留学生 1 人,团级空军 1 人),大专、中专生 48 人。毕业后担任县厅级以上要职的 8 人,高级科技(研)人才 5 人,从军、从政、从商者不计其数。这些在外工作的刘家后裔,他们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和经济建设都倾注了不少精力和财力,特别是两位民营企业家,单为本地本村公益事业各自都投资百万元以上,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一致的赞扬和高度的评价。

纵观车田刘家村的发展史、文明史,是开基始祖嗣荣公开疆僻土、诗书启后、教之礼德,子孙继承而至的贤孝、发达的结果。如今,车田大刘家发展更快更好,村后沿“一白”公路两边新房林立,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村小学扩建,建起了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新居的活动场所,环村公路水泥路面硬化,自然名胜古迹金龟塘更加靓丽。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在传承先祖遗德、诗书礼仪文明的同时,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农村小康新村在莽山群岭中飞腾崛起!

赞(44)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郴州戌边古寨:宜章县笆篱乡车田刘家村字辈派语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