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是家族历史文化遗产,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裔孙亲情的特殊宗法体系。一本厚重的族谱承载着全宗族裔孙的根,因此族谱中记载的信息资源有其特定的长久性、原始性和稳定性。续谱是在续一个支系的历史,因而必须尊重修谱的先贤,没有百分百实证或正史佐证支持,续谱者切莫随意改动。在粤东客家刘氏族谱中,因各地、各时期的族谱世系表的大同小异,已经多代先贤或考研者在质疑甚而删改,但谁都拿不出让广大裔孙心服口服的铁的证据来,所以始终没有统一的世系表。为此,在讨论了粤东客家刘氏族谱的现实状况,对‘刘墉谱’的考研提出不成熟的意见后,再提出族谱考证中的几个问题,同有志于粤东客家刘氏族谱考研者一起讨论:
一、血缘与伦理纲常
什么叫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亲属关系。它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族谱是一个族群生命繁衍的历史记录,是一个宗脉的生命链,几百年前记录且顺延下来的族谱世系表里就包含着厚重的血缘关系。考证族谱世系表中各代先祖的真伪或是否错接,这其中正是包涵着考研先祖上下两代的父与子的直接血缘关系。在求真取证过程中,如何考证他们的血缘关系?已越几百年、甚而千年的上祖,难就难在保证血缘关系不变。随便更改世系表中的某一位先祖,他们的血缘关系马上起绝对的变化。但是,查阅许多考研专家、学者或权威人士的考研文章或资料,在考研族谱世系表时还没有发现考研者考虑到这血缘关系上,试问有没有想到随便更改一位世祖,立即把族系的血缘、族谱的纽带彻底改了?
试举例改动一个先祖芳名,马上要牵动祖孙、父子等的血缘关系:文琥公生子俊公,文琥公与俊公是父子关系,但若删去俊、熹、重辉三代,便是文琥公生子麒公,文琥公与麒公原本是高祖父与玄孙的关系,他们便突然变成父子关系了,同样春田公与源远公或宗臣公的关系,原本不同支系,现在由‘错接’纠正过来,且删去中间的福高、文平、瓒公等三代或五代,春田公与源远公或宗臣公变成父子关系了。
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谓之三纲,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三纲五常是一种伦理纲常。要确定上下两代是不是父子关系,可不能马虎草率简单决断,现代社会用高科技[DNA]验证确定那些须确认的父子的血缘关系,而对已越千年的古代人,象曹操墓是真是假,墓中文物出土后就吵吵嚷嚷,据网上消息说曹氏后代裔孙也参加 DNA 验证了,但还没有确认信息。而对自巳的血缘先祖,请问你用怎样的方法重新辨断自己先祖的上下两代的血缘关系?你的考究方法、考研结论敢保证百分百准确吗?一旦有误,你对得起先祖吗?现实中,谁把自巳的祖父或父亲名字改了,那谁都不能容忍,什么都有条件的可换,唯独父母、祖父母、列祖列宗不可换。所以说,修改世系表,必然要更换祖宗,就要上对宗族历史,下对子孙万代负责,如若是证据有误或证据不足,就胆敢草率删改,将来可能要留下千古骂名,搞不好祖怒孙怨,上有愧于列祖,下有愧于万千子孙,这不是血缘与伦理、道德与法学的严重问题吗?可能有人说没有那么严重吧,这里提出血缘、伦理的考研观点,目的是引起考研者、续谱者的关注。
一个人的伦理道德和责任是连在一起的,作为刘氏裔孙在对待自己血缘先祖上更应该从伦理道德上负起自己的重责。负责任的行为就是有道德的、有价值的行为,不负责任的行为就是低道德或者低价值的、无道德或者无价值的行为。这里本意是从伦理纲常上要强调裔孙的道德责任。道德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己问自己的言行[包括文章]“应该”或者“不应该”这样说或这样做。
二、族谱考证该如何取证?
先说取证范围:是谱上取证还是史上取证,或二面同时取证,成了所取的证据准确度、可信度的关键。谱上取证快捷容易,但所取证据可信度有时值得怀疑,因为所见族谱大多数是清朝以来所录的族谱,当时录谱的谱系资源、宗族支系信息等都有局限,如录谱风气又有攀附权贵,给先祖头上套上光环之嫌,如果从世系表中去查一查所录各代先祖的任职仕迹,再查一查正史典籍,许多所述任职仕迹可以怀疑。如宋代的科举制度盛行,多少人为了踏上仕途累进考场,总希望考个秀才、举人,进士,因为没有这样的‘文凭’休想当个一官半职,因而有人考到六、七十岁还名落孙山。但查世系表中,先祖多数都是朝官,这个‘朝官’到正史典籍中去找,可能不一定能找到,对这种录谱现象,后人谓之‘恶饰’。前辈们录谱如此录谱,或是激励裔孙奋发上进,为先祖争光,或是弱势族群对外界有警示作用,总一句前辈们录谱出发点并无大错,可留给我们的便有不实之嫌,如从如此的录谱中提取资料作为证据,便可能是以讹证讹或以讹证实。现说一例:有前辈录谱时说宋朝忠臣‘殿上虎’、因被奸臣所害贬谪梅州的刘安世是富山公的堂兄弟,如属实便为粤东客家刘氏族谱的编录将提供力证、实证,但刘安世史载是‘魏人’,又载是‘河北大名西北人’,又一说是‘山西人’,再说粤东客家刘氏族谱记载富山公是梅公之子、月清公之孙,月清公生三子柏、梅、松,刘安世必是柏或松公之孙,柏公或松公或其子什么时候从福建迁北方?又江西宜春慈化镇田南刘氏族谱记载:‘其开基始祖刘成浦、远祖刘安世,安世以上资料不详’,一个与福建有千里之隔的赵燕名士如何同富山公是堂兄弟?是‘恶饰’还是实证泾渭分明。依此可以看出史料必须严谨、规范,一分史料说一分话,不能随意截取一段就如获至宝,急于下结论。
再说证据的质证:我们的族谱世系研究者有时取证过于简单、草率,取的往往还是孤证,也谈不上广参互证,追根求源,更谈不上形成证椐链。我们考证的对象是族谱史料,对史料的鉴别十分重要,辨定史料的真伪,必须要有第二、第三或更多的史料一同来证实原来史料的真实性,证据互证,弃伪存真,形成证据键,才能还族史的真面目。还是以广传公的出生年为例,如果能从史上取证,从正史典籍取证,搜集比较,归纳分析,辨别证据真赝,这样推算证实广传公的进士出身和正确的出生年比较有把握。如若为了证实广传公出生年,便以族谱上所列广传公的上祖和所生十四子及孙的详细出生年和广传公登进士第之年为据,如此推算广传公出生年便存疑。就广传公出生年的推算,从族谱上取证或正史典籍中取证可能有不同的史料,对不同的史料如何进一步鉴别,做到证据的互证、质证,形成证据键是关健的一步,能如此较认真去求证,相信推算出广传公的出生年的可信度较高。
三、父子二代平均岁距的适用性
我们的尊长、专家、考研者常常以现代人的生育规律作为证据,以确定在一定历史时间内应该有多少代先祖。依此分析,这是否归入理证的问题。理证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有些问题从道理上讲就值得怀疑,但是又无确凿的证据,只得根据逻辑推理来判断其正误.这便是理证。运用理证时,必须讲道理,还要摆事实,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论点站得住脚。动用理证方法时必须要小心谨慎。
现代人的生育规律,有的叫父子二代平均岁距,或叫量尺,利用此方法的考证,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名称。生育规律可能涉及诸多学科,如历史时段、社会制度、生育政策、婚育年玲、人的预期寿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率、战争与和平、瘟疫与环境等等,因为涉及人口学、历史学、统计学等学科太多,还未见到有系统的成熟的理论综述,如果把一个还未成熟的理论应用在确定人的生育规律上,且用这个框框套住一定历史时段世系的代数,对世系表中的先祖进行删减,是否就真的能按人的生育规律编写出真实的世系表来?
说到生育规律,请问煓公多少岁生邦公?可要知道邦公兄弟排行中是老三,恒公多少岁生庄公?因为他们是皇族,典籍有记载,如果他们不是皇帝是贫穷百姓,是否符合生育年玲‘标准’?是否也要删去其中的某些世祖?要知道秦汉时期人的平均寿命是 20 岁,父子二代的平均岁距同当时人的平均寿命有没有关系?这一点没考证准确,就如此改动世系表并录入族谱中,行吗?
用族谱中记载的近代各代先祖的出生年求得父子二代的平均岁距,确定人生育规律,然后硬套在古代先祖的父子二代平均岁距上,依此据来考证世系表,同历史学的考古取证时,用很晚的书面材料来解释古代的历史事件,取证方法上很相象。往往会因为证据的搜集、比较、归纳不妥,以至不求甚解,用想当然来代替研究,这样的考证稍一疏忽就会出差错,就会指张三为李四,在此基础上再加推论,可能就会导出违背历史事实的结论。比如考证父子二代平均岁距,举证刘氏某地某支系的族谱记载其各代先祖的出生年月,以此为据确定古代各时期先祖父子二代的平均岁距,这个也可以说是用很晚的书面材料来解释古代的历史事件。参巧数值与确定规律是有一定的差距,这里说一组数据,[为了不要引起族群之间的不必要的隔膜,这里隐去真实地区和支系真名]。三百多年前的亲兄弟,兄弟岁数相距十多岁,繁衍至今裔孙人口总数相距 20 倍,繁衍代数快慢相距 6 代,父子二代平均岁距少者 22 岁多,多者 34 岁。即是某姓的族谱上溯二千多年而至今有详细记载,到现在统计才繁衍不足三百万人,而刘姓繁衍八千万人,其中繁衍代数和每一代的裔孙数不一定相同。如果从晚出几百甚而千年的族谱记载资料计算的结果,作为古代父子二代的平均岁距的“依据”,恐怕造成编谱史上的“冤假错案”。
什么是历史?直白地说: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评判历史,就应该尊重历史,尊重历史的时代性,这是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总不能用现代的思想标准评判古人及其所做的事情,更不能硬把现代标准强加于古人。研究族史,考研族谱,也属考研历史范畴。尤以理证做考证要十分小心谨慎,不要轻易下结论,应如朱熹所说,象“老吏断狱”一样,决不能草率从事。应象历史学家治学,凡立一义,必凭证据,如果用上了错误的材料作为证据,必然会导致荒谬的判断,备公与汉献帝称呼的考证上,用三国演义和现代人的父子平均岁距为证据,并依此在世系表中对各代先祖进行删减,可能不是正确的做法。
删去虽仅是二个字,这二个字却是一位先祖的名字,是应受到尊敬的先祖。再说刘氏是一个具有四、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氏族,有着与各姓氏不同的独一无二的王者风范的刘汉文化,应该比他姓更具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切莫在世系表的考研中做出对先祖不敬不孝的行为。
四、提点参考意见
每一个粤东客家刘氏的裔孙都热爱自己的宗族历史,每一个裔孙都崇敬自己的每一位先祖,每一个粤东客家刘氏的裔孙都要维护自己宗族的尊严,粤东客家刘氏族群的历史更需每一个裔孙去崇敬、去珍惜、去发扬先祖繁衍、壮大族群的开拓精神。只有如此,我们的粤东客家刘氏族群才会更加光彩夺目、不断壮大。为此,对我们广大考研者提出了更高的祈求。
1、千万不要草率更改或统一粤东客家刘氏族谱的世系表。
现在从事族谱研究的专家们,举证还不够严谨,证据严重不足,所举证例总是以此族谱证彼族谱,如果是以讹证讹,后犯无穷,世系表的修正将永无宁日。更须提醒一点,从来还没有一个研究世系表的专家,注意到世系表中的血缘和伦理关系的触一发而动全身的严重问题。更改一代先祖牵涉到血缘、昭穆、伦理的更改,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随便更改的重大问题。从道德上说,族谱上一个先祖的名字,便应该承认是一位应受广大裔孙敬孝的祖先,大笔一挥删去的虽然仅是二个字,要知道这可是一位自己的祖宗啊,从法律角度上说,确定二代人的父子关系,你可是坐在法官的位子上,想想自已的职责和对法律深度的掌握和运用判断,能做到百分百的准确吗?请专家们‘笔下留名’,慎之慎之。
作为粤东客家刘氏的裔孙,有必要深入认真研讨本脉的族谱。正如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一样,完全真实的历史可能无法完全被发现,但大历史,宏观历史须要关注,历史长河中的小浪花永远也不可能一一再现出来。正如本文开始时所说,对粤东客家刘氏先祖的迁移轨迹,族谱中的记载永远不会错,至于多了少了几代,那是前辈在编写族谱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知识水平等编写,且已由广大裔孙所接受。在广大裔孙中流行了几百年的族谱,不管把开七公编在131、132、134、138、142、146、150 世,也没有打乱粤东客家刘氏先祖的迁移轨迹记载,也没发生因族谱记载代数不同而招致昭穆混乱。正如国家的宪法是大法,在宪法规范的允许下,各省、各地、各部门制订的地方性法规、行规,总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能全国统一吗?
2.有关粤东客家刘氏开基始祖开七公、广传公等先祖的既解未解之谜还有多少须要关注?
粤东客家刘氏八百年的繁衍发展,裔孙逾千万,如此庞大的族群是如何形成、发展的?族群内宗支分布,裔孙迁徙,多少历史上遗留的问题须要我们的尊长、专家、考研者去认真、负责的考研?如广传公真的有第十五子吗?是否不止 82 孙?2003 年本人在刘氏家园网上公开巨浪公还有妣陈氏所生之子孟仁、孟宽公,巨浪公的九房裔孙巳互为认宗,一同参拜先祖巨浪公,为什么有的宗长在 2008 年发文仍说广传公 82 孙?为什么不承认孟仁、孟宽公的名份?
2010 年9 月9 日广东省重建刘氏总祠捐款处印发的资料中仍是巨浪公之妣李、曾氏生七子,不承认巨浪公有妣陈氏及所生子孟仁、孟宽公,这虽是一个小小事件举例,足以说明粤东客家刘氏庞大的族群,有多少未解之谜,须我们努力去破解,去还原族群的历史真相,去公开族群内的历史事实,去抹掉蒙在粤东客家刘氏先祖头上的历史尘埃,编写出真实的自开七公、广传公在粤东开基肇业以来的真实、全面、详细的族谱。
3、编写以开七公为肇基始祖的族谱,是当代有志于族史考研者的当头大事。
一个族系的历史考证必须用实证的方法进行问题研究。族谱世系表的考证同样是一门科学,科学考研当然需要严肃认真, 同时,族谱世系表的考证也是为现实服务的,为广大裔孙服务。一个族系的历史考证要本着尊重历史、为广大裔孙负责的态度去考证,只有这样,才能为后人留下厚实的宗族文化遗产。
八百多年前,开七公、广传公以单家独户的弱小个体家庭,繁衍、发展、壮大形成今天裔孙逾千万的刘氏最庞大的族群,其中有多少值得族史研究者探讨的地方?编写以开七公、广传公为开基始祖的粤东客家刘氏族谱正是时候了,热心考研族史的谱牒专家们请走出书房,到粤东客家刘氏裔孙广大的族群中,去探访、搜集族史资料,比关在书房里苦思冥想意义更大,搜集、考证的资料可能更翔实。比如本人是巨浪公的裔孙,多年来与广大宗亲集群结队远赴兴宁、大埔、五华、揭西各地,参拜从开七公、广传公、巨浪公至本脉近世各代祖墓,拜访各代先祖原居地的宗亲,考证各代先祖遗留的宝贵物证,参阅各地最原始的族谱资料,相信如此收集的有关族群的资料铁证、实证、物证多,虚的伪的旁证资料完全可以拚除,再来编写本脉的世系表和族谱相信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果开七公、广传公的各房裔孙能行动起来,相信一定能编写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有较高质量的粤东客家刘氏族谱。
粤东客家刘氏是一个大族群,在族史、族谱考研上,如果只有一种观点,表面的和谐不是正常现象。对于广大前辈、专家、考研者认真、勤奋的考研,甚而依理依据的争论,都应当鼓励,要以“和而不同”的思想为基础,以理服人,寻求统一,但切忌在争论不休中虚耗时光,更不能在没有真实证据时急于删改世系表、更不应该随便删除世系表中的某位先祖,更不允许粤东客家刘氏的历史在不经意间被篡改或歪曲。要正确认识到:对粤东客家刘氏族谱的考研是刘氏史学、刘氏文明和刘氏谱牒文化的考证,让我们继承发扬刘氏前辈对族谱的考研智慧与硕果,编写出真正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又能得到广大粤东客家刘氏广大裔孙首肯的粤东客家刘氏族谱来。
网上发表此文、广东省第三届汉文化研讨会论文选辑署名:
广东省 揭西县 刘云月//文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