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少数民族中的刘姓源流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有56个民族,其中除汉族外,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的6%,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西北、中南、东南和西南地区。这些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刘姓,如回族、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苗族、壮族、瑶族、土家族、黎族、白族、怒族、高山族、布依族、佗佬族、僳僳族、阿昌族、京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傣族、景颇族等,都有刘姓。他们得姓的时间较晚,得姓的原因也较复杂,有些是由本族原有的姓氏转音演变为刘姓,有些是因帝王赐姓,还有出于某种原因而改姓。另外,个别还有由汉族刘姓演变为少数民族者,但主要还是少数民族长期与汉人交往,接受汉文化而改用汉姓的,这是少数民族中刘姓的主要部分。简单介绍几支。

刘字印章头像


(1)回族刘姓。中国回族形成于宋元之间,信奉伊斯兰教,除用阿拉伯文颂诵《古兰经》外,通常都使用汉语,回族全称为回回,据1990年统计,人口有860多万,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回回的先民主要是来自中亚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们于唐宋期间来中国经商,后有不少人定居中国,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回族又吸收了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如今,他们主要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另外,在甘肃、青海、新疆,以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云南等省(区)分布也比较多,回族人初无固定的姓氏,入居中国后,许多人被汉族同化而使用汉字姓,常见的就有刘姓,是由经名译音“辽艾辽艾”(汉语义为珠宝)转音为“刘”的,到明朝初年,朱元璋实行强制性的汉化政策,明令禁止使用包括回民在内的少数民族姓名、语言,加速了回汉民族间的交融,使回民的姓名迅速汉化,在内地的回民普遍使用汉字姓,其中姓刘者不少。

龙的传人图


(2)蒙古族刘姓,蒙古人的姓本是多音节的,后受汉族影响逐步演变成单音节的姓。他们改用汉姓,有以谐音取姓,也有根据蒙古语意取姓,其中有刘姓。另有直接采用汉姓或由帝王赐姓为刘的。早在元代,蒙古族中已有刘姓出现。元代蒙古人呼图克持穆尔,酷爱汉人书籍,多与学士交往,他母亲是汉人,姓刘,因此元仁宗为他取了个汉人姓名,叫刘汉卿。另外,元朝皇帝还常以蒙古名赐给其他民族。如河东人刘某,家世业医,元帝赐名为“哈刺八都鲁”(意为黑勇士),于是此人就叫刘哈刺八都鲁,后官至御史中丞。又有江西汉人刘某,仕元后改名为刘哈喇不花(黑牛),累官至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明朝初年,反对汉人取蒙古名字,并禁止蒙古人、色目人更易姓氏。不久,朱元璋又改变政策,对蒙古人实行同化,提倡蒙古人改用汉姓名,强调所谓“华夷殊俗,言语互异,异族名字多易混同,颇难称呼,故为方便,赐以姓名”。当时有蒙古贵族萨尔图被赐姓名为刘允信。另外,元朝灭亡后,有许多蒙古族人留居中原,因怕受迫害或其他原因改用汉姓,其中有改成刘姓者。

刘氏图腾


(3)满族刘姓。满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国满族共有982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满族人改为刘姓也始于元代,元代女真人乌古伦氏迁居中原后改姓刘,其中有名刘国杰者,勇猛善战,以军功累官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迁光禄大夫。满族姓氏变为刘姓的还有宁古塔氏,宁古塔氏入中原后改成两个汉字单姓:宁、刘。宁姓,取其谐音而成;刘姓,则来自其意。按满语,“宁古塔即的意思是“各六”、“每六”,其中“塔”系附加成分,去之则为“宁武恩”,即六,六与刘音近,遂取姓为刘。满族人改用汉姓,主要是受汉文化影响和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清代满族人大量入关,居于全国各地,逐步改用汉语,接受先进的汉文化。康熙、雍正时期,八旗子弟往往改用汉人姓名,并以此为荣,乾隆时屡下圣旨干预,但收效甚微。辛亥革命时,提出“驱逐挞虏,恢复中华”,排斥满族人,广大满人也因此受到歧视,为了避祸。他们纷纷改变姓名,隐瞒族称,忍辱避难。民国以来,满族人普遍使用汉姓,其中有不少人以刘为姓。

刘氏三角旗


(4)朝鲜族刘姓。中国朝鲜族现有192万人(199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州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有朝鲜族80多万人。朝鲜、韩国与中国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朝两地山水相依,人民长期文往,汉文化对他们有很大影响。朝鲜族的姓氏也与汉族类似,也是姓在前,名在后,以单字姓居多。刘姓是朝鲜族中的大姓,在韩国当今的264个姓氏中,刘姓位居第三十四,中国延边朝鲜族于15世纪后半期共有407个姓氏,现代常见的100多个姓氏中有刘姓。

刘字图片


(5)壮族刘姓,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在1000万以上,主要分布于广西和云南的东南部,此外,在广东、湖南、贵州等省也有少部分居住。壮族人本无姓氏,唐宋时期,因受汉文化影响出现了宁、侬、黄、莫、韦、廖、周等姓。壮族中的刘姓主要是由汉族刘姓演变而成的,如广西上思县那荡乡那坡屯的江、刘、杨、周四姓,都自称系明末清初由广东南海迁来的汉人,他们长期居住在壮族地区,与壮族互相通婚,互相影响,在语言、习俗方面逐步壮化,而变成了壮族人。

刘氏生肖头像-猪


(6)维吾尔族刘姓,维吾尔族刘姓人数不多,形成于元末明初,元代有维吾尔族人在河南做官,家居该地。元亡后,其后裔因怕身为异族而遭迫害,遂改姓刘,隐瞒族种,避居深山,直到现代才恢复族称,现居住于河南淹池的维吾尔族刘姓有500余人,还有一小部分人移居西安等地,

刘氏开七公


(7)高山族刘姓。台湾高山族中的刘姓出现较晚,高山族人本无固定姓氏,只有名字,清乾隆二十三年,朝廷曾赐给高山族七个汉姓,卫、金、钱、廖、王、潘、黎,清朝光绪末年,台湾被日本人侵占,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归中国时,高山族人纷纷依托于当地有势力的汉人大姓,认其姓为己姓,以便于户籍登记,共改有79个姓,其中有刘姓。但在本族中,他们依然保留有自己的名字,以区别不同部族。

认祖归宗


(8)土家族刘姓。土家族主要聚居于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地区,人口达500万以上。他们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无本族文字,书写使用汉字。自西汉时始,已与汉人接触,并受汉文化影响,产生了姓氏。如今,土家族中常见的姓氏有彭、向、田、冉、覃、马、李、王、黄、刘、尚、杨、张等,刘姓是其中的大姓。

刘氏


(9)京族刘姓。京族原称越族,人口将近2万,聚居在广西南疆的山心、巫头、谭吉尾诸岛上,是我国南方唯一主要从事海洋捕捞业的民族,京族的祖先是400多年前从越南的涂山、春花、宜安、瑞溪等地陆续迁来的。据在巫头岛调查,最早迁来这里的是刘姓京族人,至今已传十三代。另外,山心岛最早迁入的也是刘姓,亦传十三代。如今,京族共有刘、阮、黄、吴、苏、武、裴、陶等31姓,其中刘姓人最多,在京族总户数中约占20%。

刘累故邑


(10)傣族刘姓、景颇族刘姓。今云南滕冲地区的傣族和景颇族中均有刘姓,他们是由汉族刘姓演化成为少数民族的。明朝初年,朱元璋曾派军队到西南边区屯田戍守。有许多内地刘姓人随军队奔赴边关。他们一面作战,一面屯田垦荒,与当地少数民族一起开发和保卫边孩,后来,他们退役并定居该地,子孙与少数民族通婚,有些演化为少数民族,但仍保留着原有的汉人姓氏,据膝冲刘氏近几年搜集到的351个族谱中,已发现有7支刘姓演变为傣族和景颇族。他们是:南京籍刘思义(明初率军入腾冲,后定居于来凤山一带)的后裔刘常有、刘常兴及南京籍的刘振生。四川籍的刘万祥支系演化为傣族刘姓;刘勒弄、刘志、刘勒灿支系演化为景颇族刘姓,

刘氏


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如瑶族、布依族、黎族、苗族、忆佬族、锡伯族等也有刘姓,其得姓原因与上述各族大致类同,不再一一介绍。

赞(6)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少数民族中的刘姓源流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