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江苏姜堰刘氏源流

姜堰刘氏
祖籍苏州,刘兆刚是刘氏的第25代孙。幼年时,他就听祖父说,他的先祖是从苏州迁徙过来的。举世闻名的苏州“留园”在明代本是刘家花园,称为“刘园”。先祖离开苏州前往姜堰,将园子卖给钱姓人家。花园字改音不改,遂成“留园”。

福字鲜花图片


1989年,刘兆刚调到姜堰市文管办工作。在姜堰市博物馆,他有幸见到了《刘氏家谱》。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姜堰市博物馆向社会征集的。
“家谱是从刘福春开始的,上面记得很清楚,刘家是永乐年间从苏州迁移过来的。”刘兆刚说。
刘兆刚家大门的门框上贴着副对联:“五百年衣冠旧第,十七世弓马名家。”他说,从他记事起,他家一直就用这副对联。甚至连他的识字也是从对联上的“五百”和“十七”开始的。2001年,刘兆刚将对联内容印制了600份,寄给全国各地刘氏族人。
刘兆刚说,他的父亲刘志儒1942年参加新四军,任抗日武装大队长,1944年,在姜堰坝桥口与日伪军的兵船遭遇,经过激烈战斗,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家族的渊源让人骄傲,不少人都很想知道,500多年前,我们的先祖是怎样一路迁徙过来的。”刘兆刚说。
今年9月10日,常州武进67岁的刘武打电话给刘兆刚说,苏州尚有刘氏的“藏经堂”。
《刘氏家乘》云:“延泽公于伯仲行居次,长房福成公仍居苏州……”“延泽公是老二,老大福成公的后人会不会还在苏州?如果能找到他们,续上家谱,那该多好啊!”刘兆刚说。
靖难之役 建文旧臣避难
“明代曾任苏州指挥副使的刘福春是我的祖先。”刘老说。
洪武赶散之后,明清期间,曾有苏州移民陆续迁泰。刘福春就是其中之一。
刘福春,字延泽,为刘伯温之后,世居苏州。
据《刘氏家乘》记载:“吴陵姜堰初无刘氏,其有刘氏自延泽公始也……公为人伉直,笃于孝友,在苏州尝置田万亩,收恤(收容、救济)余党,以其实赒(接济)亲友,润贫乏,故乡里人推重有范氏(范蠡)风……”
明太祖朱元璋因太子早夭,遂遗诏传位于长孙朱允炆。作为诸王的后辈,朱允炆感到难以约制诸王,加上诸王拥有军权,对他构成潜在威胁,他先后削去五位藩王。
燕王朱棣担心遭遇不测,于是,建文元年七月,自北平起兵造反,号其师为“靖难”。
建文四年四月,朱棣攻下南京,朱允炆失踪。朱棣即位,改年号为永乐,是为明成祖。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陪都。
朱棣进入南京城后,诛杀众多建文旧臣。他们的家属和亲人也被牵连,死者甚众。
苏州指挥副使(相当于如今的军区副司令员)刘福春曾为建文帝效命,自感大难来临的他不得不便携族人离开苏州,至泰避难。
至泰繁衍 择高地而生息
民国夏耐庵在《泰县氏族略》中说,朱元璋与张士诚作战,命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攻泰州,同时决高家堰水淹,“是时泰州既遭焚杀之殃,复受沉沦之祸,居民非死则徙尔”。
刘福春及其族人迁泰时,已经历了洪武赶散,但是,泰州一带依然人烟凋零。
泰州系长江冲积平原,有高墩,有洼地。刘兆刚说,古代由于水利不发达,为避免水淹,人们往往择高地而居。
刘家人在现姜堰城西北约3公里处发现了一处高地,遂定居下来,繁衍生息。这里就是后来的刘家埭。
百年之后,刘家人丁兴旺,部分人口便迁移到刘家埭西北角的雁子墩。这里,常有大雁栖息。
又过了百年,刘家又有子孙迁往雁子墩西一里外的一处高地。刘家子孙们安居下来后,给村庄起名为“孙家庄”。
两个状元 声名显赫乡里
由于刘福春身为武将,其后人习武之风代代相传。刘凯歌是刘福春12世孙,官至武显将军,他生了4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高中武状元:老大刘荣庆和老二刘国庆。
史书记载:刘荣庆,字崇碧,乾隆四十九年武进士,殿试一甲一名,授头等侍卫,功迁总兵,道光元年升贵州提督;刘国庆,字沐园,乾隆五十四年会试中得第一,殿试中一甲一名,状元及第,也因为累积战功,官至总兵。
兄弟二人先后高中武状元,其间只隔一科,这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在当时更是传为美谈。《履园丛话》曾评:“泰州刘荣庆、刘国庆同胞兄弟为武状元,古今未闻,亦为熙朝盛事。”
据《耐庵从刻》记载,刘荣庆在殿试时,将一块重300斤的大石放在膝盖上,用毛笔写下了“天子万年”四个大字,脸不改色气不喘。乾隆皇帝称赞道,刘荣庆“文武天资,宜其大魁天下也”。
由明到清,刘氏家族出了数十位举人、进士、高官、名流,显赫乡里五百年之久。
岁月沧桑 家族人丁四散
刘状元故里位于姜堰市桥头镇孙家庄。2000年区划调整时,孙家庄以及附近的两个村合并为“状元村”。
村中央的路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刘状元府址遗迹”。
昨天下午,记者在状元村里碰到了83岁的杨汝玉老人。杨老说,小时候,他经常在状元府里玩。状元府五进十厢,门前有石雕门墩,府门朝南,活动式铜门槛,府门两边有金字楹联,“里面太大了,容易迷路”。
杨老带记者来到一个废弃多年的粮库,“这是1952年由状元府改建的,建粮库用的砖瓦、木料都是从状元府宅拆下来的。”
杨老说,状元村里,刘姓稀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刘氏后人迁移到了各地,近的如姜堰梁徐镇,远的如扬州、海安、常州等地。
刘氏后人何以再次背井离乡呢?    刘兆刚说,由于刘荣庆屡立战功,遭朝臣妒恨,有人向皇帝进谗言,说他目空一切,蔑视圣上。刘荣庆预感到风雨欲来,遂告假还乡。返乡后,刘荣庆仍担心招来杀身之祸,株连九族,遂选择自杀。临死前,他召集族人,令他们四散逃命,以留存刘家根脉。
而据史籍记载:“道光十一年(1831年),平崖州黎民起义,刘荣庆擒张红须……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遣戍伊犁。道光十四年(1834年),获释回籍。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病逝于家乡,享年81岁。”
凯歌犹在耳畔,须臾又成待罪之身。刘荣庆究竟是告假还乡,还是被发配边疆?刘氏后人因何故四处迁徙?传说和史实有出入,而史实间又语焉不详,令人无从考证。惟一共同之处是,刘荣庆的晚年人生是黯淡的。
弟弟刘国庆的命运又是如何呢?据传刘国庆因哥哥的遭遇抑郁而死,还有一说是吞金自杀。
史料记载:“……道光八年(1828年),进剿奏捷;三月,回大同任所,记名以提督用。道光十三年(1833年)四月十九日,卒于大同官署,享年65岁,后归葬泰州耿家庄。”刘国庆逝于哥哥发配期间是无疑的,其他均无法考证。
现在的状元村里还有刘氏兄弟当年练功用的一块大石头,石头高68厘米、宽34厘米、厚26厘米,重300多斤。练功石两侧有凹槽,供双手掇石用。
泰州市学政试院藏有一套刘荣庆打仗时穿过的盔甲;姜堰市博物馆保存着清乾隆、嘉庆、道光诰封刘状元配偶的圣旨以及刘荣庆用过的青龙偃月大刀。
而在每年的溱潼会船节,会船的队伍中,来自桥头镇的贡船船头会立着身着状元袍,威风凛凛的“刘氏兄弟”。贡船领着船队一路驶来,船上“战将”如云,竹篙似矛,俨然一幅古代“水师出征图”。

赞(16)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江苏姜堰刘氏源流

评论 1

评论前必须登录!

 

  1. #1

    为何,刘家子孙安顿下来后,给这个地方取名“孙家庄”?

    Newziwee2年前 (2022-07-16)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