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中华家谱文化解读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据研究表明,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刘氏家族老谱


一、名称
家谱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代以前家谱是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参考的依据。宋代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提倡和关注亲亲之道。家谱的编纂逐渐由官方编修走向民间私修。宋元时代民间私修家谱并不普遍,在明代私修家谱成为普遍。
家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记录了该家族的来源、迁徙,也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规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遂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从官方更加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
到了宋代,由于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风气开始兴盛。于是家谱也日益多了起来。在这一时期的家谱中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相当于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二、序言
序言说明为什么编写家谱,其次要明确宗支世代,以及氏族分布状况等。

三、家传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

刘氏墨庄堂族谱


四、余庆录
留下许多空页,作为草谱备用,装订于谱书之末,以示子孙绵延不绝。

五、恩纶录
又称恩荣录、褒颂、诰勅、赐谕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勅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祭文、赐匾等。

六、姓氏来源
战国之际,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时表示贵族身分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而平民也开始由无姓到有姓。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等。
2、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全国。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氏。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
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之名为氏。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为氏。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

七、姓氏字辈
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农,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起源于宋朝。字辈,是人们按伦理道德取名的一个规则。它是各族祠堂的产物,或集体创作;或名人所笔;也有皇帝赐封的,孔族字辈就是明清两朝皇帝赐定。字辈,或四言、或五言、七言,可长可短:长则五六十字,短则十多字,一般为二三十字。它虽说带封建宗族色彩,然而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绚丽多姿的诗篇。各族姓氏,有不同的族谱。同一个姓氏,有不同的族谱,或字节辈。

八、族谱图像
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图片、照片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老照片
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
这主要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
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是家族聚会之所,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也被称为“风水图”。
4、故居/村庄图
九、族谱谱序
谱序是概述本族来历和族谱编纂的经过,有的由族谱编纂者亲自撰写,也有的是同时转引和改写本族既存族谱的谱序。

四川大邑刘氏家族族谱


十、家规族规

十一、派语
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

十二、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家谱中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家训主旨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1、注重家法、国法 ;
2、和睦宗族、乡里;
3、孝顺父母、敬长辈;
4、合乎礼教、正名分;
5、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十三、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十四、世系表
世系表,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是最为重要的。

十五、家谱体例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内容有的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有的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本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有的包括序、名人传记、行状、墓志、世系。有的内容涵括历代谱序、敕命、凡例、像讚、祠屋图、墓图、传、世系图。有的包括序、图、地理志、姓氏源流、世系、文翰。有的涉及历代谱序、目录、世系图、考、先世文翰、序、说、传、记、寿叙、赋、诗、歌、词、挽诗、行状、赞、祭文、谱说、领谱字号等诸项内容。
万历以后,字谱内容较前更为丰富。有姓氏、本原、世系三考,其后内容又扩充了“世德、规范、训典、文献、宅第、丘墓、遗文、遗迹、里社九考。”有的还涉及目录、书法、凡例,历代谱序、像讚、迁源源流、祠墓寺图表、里居图、姓氏来源、世系、世德、规范、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修谱衔名、修谱总论、后序、跋等内容。涵盖了后世家谱所具备的基本内容。有的分谱序、谱例、纪源、传疑、传信、世系、世传、内传、保莹、遗翰、族约、续后。有的涉及序列、题辞、谱引、谱歌、谱诗、恩荣录、曹氏先达、迁徙源流、坟墓、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同万历以前所修宗谱相比,内容得到大规模扩展,几乎囊括了与宗族相关的所有事项。
与宋元谱相比较,明谱新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家规家训、祠产族产等宗族制度的相关方面,这也正是明代宗族制度较前有所发展的一个反映。
关于体例方面,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这是明修宗谱进一步吸收正史和地方志编纂学上成果的重要体现。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且愈往后,这种混合体的方法在宗谱编纂中愈益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明代以后所修宗谱相比较,有明一代所修宗谱的体例已比较完备,且大体上已定型,此后清、民国年间所纂宗谱在体例上基本承袭明谱,变更较少。

沂蒙望族刘南宅刘氏族谱


十六、谱序
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由于一次次地续修,序跋也不断增多,不仅有新修的序跋,还照录旧序,有些谱的序跋有10多篇甚至几十篇。

十七、典制
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据也放在典制之内。

十八、世系图
也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

十九、家谱谱籍
谱籍即为谱主的居住地。谱籍标引的是地名的名称。现存家谱以民国之前的旧谱居多,谱中地名常题古地名,如浙江宜兴就有“阳羡”、“荆溪”、“义兴”等数种名称,湖州分别题作“吴兴”、“乌程”、“归安”等。

二十、家谱堂号
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王氏“三槐堂”、赵氏“半部堂”等;另一类是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世德堂”、“崇本堂”等。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它重复出现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大部分分别为某一支族特有或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其馀少量的堂号则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间着较高的重复出现率。而其他的堂号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如“世德堂”,丁、王、李、吴、何、沈、邵、周、胡、秦、徐、陆、陈、孙、黄、曹、许、张等数十个姓氏都有此堂号,而且同姓中的不同支派也有,出现的重复率极高,但加以姓氏、籍等条件限制,就可缩小范围。

二十一、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家谱》中的姓氏源流是明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

二十二、家谱内容
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三、 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四、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五,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六 、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 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 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 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七、 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

山东威海文登小洛村刘氏家谱


二十三、家谱价值
家谱具有以下两方面价值: 1、家谱的历史价值。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 2、家谱的文化价值。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中国人民说王道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炎黄共祖的文化认同,是以姓氏溯源的谱系为根据的。古老的《世本》和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启其端,历代的姓氏谱系扬其波,代代相传,成了民族集体的潜意识,这正是谱牒文化所发挥的作用。

二十四、谱例、谱论和目录
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
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人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
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主要内容。

二十五、氏族文化
包括族人的著述和受奖;先祖留下的遗迹;祖先们用的命名序,族规、族训等。

刘氏家谱


二十六、墓图、墓志
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
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

二十七、后记
包括成书过程,需要进一步查询的问题,感谢对修谱有贡献的人等内容。

赞(2)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中华家谱文化解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