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家皇室中,长沙王宗族发展迅速、分支众多、人丁兴旺、后裔发达,是王室中最尊贵、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长沙王族的后裔主要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留居汉代长沙王国,后裔繁衍昌盛,形成今日中国江西、湖南、湖北及广东部分地区刘姓的主体;北派则在西汉时期迁居南阳,后来宗族崛起,一跃而尊为东汉皇族帝系,其后裔又分布在中原及全国各地。
长沙刘氏的开基始祖名叫刘发,是汉景帝的第7个儿子。刘发在景帝众王子中地位比较低微。他的母亲唐姬,原是景帝宠姬程姬身边的丫环。一日,景帝喝醉了酒后,误把她当作了程姬而发生了性关系,直到酒醒后才发现是唐姬。后来唐姬生下了一个儿子,景帝因此取名叫做刘发。景帝二年(前155年),刘发被父皇景帝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这样,刘发便带着一把长安的泥土和对父母的一片思念,在公元前155年离开汉朝首都长安,来到湖南长沙定居,遂开基长沙刘氏一族。
当时的长沙国,在西汉人看来,还是一个经济文化部非常落后的卑湿贫困和充满毒瘴的野蛮之地,至此做官的人,往往被看成是与充军发配无异。刘发因生母地位卑贱,在景帝的儿子中最不受父皇宠受,所以才会被封到落后的长沙做藩王。刘发的长沙国是在汉初异姓诸侯王吴芮所建的长沙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刘发的长沙国面积最初仅只有吴氏长沙国的1/3,所辖的只有临湘、汨罗、益阳等13个县,即今天的湖南省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
公元前142年,刘发从长沙回长安,与各位王兄一同为父亲景帝做寿。祝寿时,景帝令刘发上前歌舞,刘发”但张袖小举手”。在场的人都嘲笑他的笨拙,景帝也感到奇怪,就向刘发询问。刘发回答说:”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景帝听了刘发这一说,也心生歉意,觉得亏待了这个儿子,于是下诏将武陵、零陵,桂阳等地也划给刘发的长沙国管辖。这样,长沙国的辖区,便又扩大到包括今湖南省全部和湖北南部、江西西部以及两广北部地区。
刘发在位28年,公元前127年去世,谥为长沙定王。刘发在位时间虽长,但在当地无所建树。从他请求增加封邑看,刘发应是一个非常聪敏的人。但他不为父皇和各位王兄宠爱,再加上封在偏远的长沙,所以终生都郁郁不得志。相传,刘发曾将他从长安带来的泥土在长沙筑了一座高台,日日登台远眺长安,以慰思念父母之情。后人因称此台为”思亲台”,又叫”定王台”。人们至今仍能在长沙城里看到定王台的遗址。
刘发的子女众多,见于史书记载的刘发的儿子就有16个。除嫡长子刘庸被立为王太子后来世袭长沙王爵位外,刘发的其余15个儿子均被依例封为列侯,他们是:安城侯刘苍、宜春侯刘成,句容侯刘党、容陵侯刘福、路陵侯刘童、攸舆侯刘则、茶陵侯刘訢、建成侯刘拾、安众侯刘丹、叶平侯刘喜、夫夷侯刘义、舂陵侯刘买、都梁侯刘定、洮阳侯刘狩、众陵侯刘贤。
第一代长沙王刘发去世后,传位给他的儿子长沙戴王(一作康王)刘庸。
第二代长沙王刘刘庸在位27年,于公元前101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长沙顷王刘鲋鮈。
第三代长沙王刘鲋鮈在位17年,于公元前83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长沙剌王刘建德。
第四代长沙王刘建德在位34年,公元前50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长沙炀王刘旦。
第五代长沙王刘旦在位2年去世,死后无子,长沙国一度绝亡。但2年后,朝廷任命刘旦的弟弟刘宗为第五代第六任长沙王,此即长沙孝王。
第六任长沙王刘宗在位3年,于公元前43年去世,死后由他的儿子刘鲁人继位,此即长沙缪王。
第七任长沙王刘鲁人在位48年,于公元前6年去世,死后由他的儿子刘舜继位。
第八任长沙王刘舜袭封为王后2年,王莽篡汉,废除长沙王国,改为”填蛮郡”,刘舜也被削去王爵,贬为庶民。
光武帝刘秀复汉建国后,曾于建武三年(公元26年)恢复长沙国,封长沙王刘舜的儿子刘兴为第九任长沙王。但刘兴在位12年后,又因与光武帝血缘关系太疏远而被再次削去王位,降封为临湘侯。
后,长沙王族嫡宗主干支系就从史籍中消失不见了。
刘氏长沙国主干王系共传8代9王,历经近200年,到东汉初期衰落。
历代长沙王们,大都平庸无闻,对湖南地区无所建树。第四代长沙五刘建德更是一个胡作非为、为害当地的不肖之徒。据说有一次刘建德在国内打猎时,曾纵火烧毁当地96家百姓的房屋,还杀死2人;刘建德又曾诬陷中央派来的长沙内史,将他处死。罪行暴露后,刘建德仅被处以削除8县食邑的惩罚。
各任长沙王的儿子,除嫡长子世袭王位外,其余各子则被依例封为列侯。其中,第三代长沙王刘鲋鮈的儿子被封为侯的,有高城侯刘梁、复阳侯刘延年、钟武侯刘度等3个;第四任长沙王刘建德的儿子被封侯的,有昭阳侯刘赏和承阳侯刘景2个;第六任长沙王刘宗的儿子被封为侯的有安平侯刘习和阳山侯刘宗2个;另有一个湘乡侯刘昌,不知是哪一个长沙王的儿子。
现将长沙刘氏各支迁徙地开列如下:
长沙王刘发,居今湖南长沙市;
安城侯刘苍,居今江西安福县;
宜春侯刘成,居今江西宜春县;
句容侯刘党,居今江苏句容县;
容陵侯刘福,居今湖南攸县;
路陵侯刘童,居今河南南阳市;
攸舆侯刘则,居今河南南阳市;
茶陵侯刘訢,居今湖南茶陵县;
建成侯刘拾,居今河北胶东县,汉属南阳郡;
安众侯刘丹,居今河北怀来县,汉属南阳郡;
叶平侯刘喜,居今河北叶县,汉属南阳郡;
夫夷侯刘义,居今湖南邵阳县;
舂陵侯刘买,居今湖南宁远县;
都梁侯刘定,居今湖南武冈县;
洮阳侯刘狩,居今广西全州县;
众陵侯刘贤,居处不详;
高城侯刘梁,居今湖北松滋县;
复阳侯刘延年,居今河南桐柏县,汉属南阳郡;
钟武侯刘度,居今河南信阳市,汉属南阳郡;
湘乡侯刘昌,居今湖南湘乡市;
昭阳侯刘赏,居今湖南邵东县;
承阳侯刘景,居今湖南邵东县。
长沙王族刘氏各支,可以统分为两大派:北派,主要分布在汉代南阳郡即今河南,河北一带;南派,主要分布在汉代长沙国属地,即今湖南各地及江西西部、两广北部地区。
长沙刘氏的这22个分支,仅一代便无子绝后的只有句容侯刘党和洮阳侯刘狩2支;因罪仅一代就被杀灭国的有路陵侯刘童和攸舆侯刘则2支。其余16个分支,有的袭封一代或数代便被削去封国爵位,降为庶民;有的终西汉时期一直保有侯国和爵位;舂陵节侯一支,则更发展成为东汉帝系正统。可见,长沙刘氏的绝大部分分支,均有后裔延续于世。后世著名的庐陵刘氏、南阳沮阳刘氏、安城刘氏、范阳刘氏等刘氏望族,都是源自西汉的长沙刘氏。
舂陵刘氏侯族是长沙刘氏也是整个西汉皇族中最为发达和最尊贵的一支。它发派始祖是长沙定王刘发的第十三个儿子刘买。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六月壬子,刘买受封为舂陵侯,建侯国于零道县舂陵乡(今湖南省宁远县北),于是从长沙迁居中今湖南宁远,肇基舂陵刘氏家族。
刘买在位4年,于公元前121年去世,被谥为舂陵节侯。
刘买的儿子,见于史书记载的有2个:长子刘熊渠,袭封为第二代舂陵侯,史称舂陵戴侯;次子刘外,官任郁林(今年内广西桂平)太守。
第二代舂陵侯刘熊渠在位56年去世,传位给嫡长子刘仁,此即舂陵孝侯。刘熊渠的另一个儿子刘利,则官任苍梧郡(今广西梧州市)太守。
当时的舂陵,是一个地势卑湿,多山林毒气,食邑仅476户的偏僻荒远的小侯国。历代的舂陵侯族,都并不喜欢他们的这个封邑。第三代舂陵侯刘仁在位时,曾向朝廷上书,请求削减舂陵侯国的食邑户数,以换取将封国迁居内地特许。他的请求得到了汉元帝的批准。
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45年),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率领舂陵刘氏宗族从今湖南宁远向北迁徙到南阳白水乡(今湖北枣阳县),仅留下次子刘昌俘居宁远舂陵故地,以奉守祖先坟墓。
与此同时,舂陵侯族的分支钜鹿都尉刘回和苍梧太守刘利的家族也一同随迁南阳白水乡。
舂陵侯族北迁后,仍旧以舂陵为侯国名称。
舂陵孝侯刘仁北迁南阳后,在南阳去世,由他的嫡长子刘敞继位为第四代舂陵侯。
刘敞是一个比较优秀的皇族成员,他为人谦虚、节俭而好仁义,曾将父亲留下的全部金银财产都分给兄弟。他又还官任庐江都尉。后来,王莽篡权,排挤打击刘氏宗室,在公元6年将刘敞调到长安,随即又将他免职遣送回舂陵封国。不久,刘敞在舂陵去世,他的儿子刘祉因岳父起兵反莽受牵连,被王莽逮捕入狱。舂陵侯国也在这时被王莽废除。
王莽末年,以南阳刘氏为首的汉朝宗室掀起了大规模的反莽复汉浪潮,舂陵侯刘敞的嫡子刘祉也率领舂陵侯族子弟参加。更始帝刘玄建国后,恢复舂陵国,刘祉被续封为第五代舂陵侯,并兼任更始政权的太常将军。入关后,刘祉更被升为定陶王。
更始政权灭亡后,定陶王刘祉逃回洛阳,随即投奔刘秀,成为西汉宗室中第一个投奔刘秀东汉政权的人。
刘秀对刘祉的归附非常满意,就在建武二年(公元26年)改封刘祉为城阳王。
刘祉在东汉初颇受光武帝刘秀的恩宠,经常受到厚赏,后来刘祉病危,刘秀还亲自前往探望。
刘祉在公元35年去世,被谥为城阳恭王,葬于洛阳北芒,年寿43岁。
刘祉的儿子,见于记载的有刘平、刘坚2个。刘坚在东汉初受封为高乡侯,后裔不详。刘祉的嫡长子刘平,原被光武帝刘秀封为蔡阳侯,后因违纪与诸侯王结交,被削去侯爵。
公元62年,刘平被汉明帝改封为竟陵侯,以奉守刘祉的庙祀。这样,舂陵侯族的主干族系,又从枣阳迁徙到今湖北潜江县。
竟陵侯刘平去世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刘真,刘真传位给儿子刘禹,刘禹传位给儿子刘嘉。刘嘉之后,这支舂陵侯族刘氏的嫡宗,就不见于正史记载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