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古代逃荒为何往偏僻的地方走?不去富裕的江南

古代灾荒连年,政府赈济力度不够,战乱不断,又频繁征调,税役繁重,致使百姓生计艰难,故而很多百姓为避差役、赋税或者战乱、灾伤、失地等,生机无着选择脱籍为逃户,一些百姓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落草为寇。山东逃荒去东北,河南逃荒去关中。可是明明去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路更好走,资源也更丰富。那么为什么逃荒不去富裕的江南呢?

上古时期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北更接近灾区。在闯关东的人中,以山东人为主。而山东人跨过渤海湾,便能抵达大连,随后便能经大连进入东北腹地。在东北广袤的土地上,怎么也能扎根生活下来。而江南地区却离灾区比较遥远,灾民一路过去需要跋山涉水,很可能还没抵达江南,就已经饿死在路上。所以从距离上,灾民更倾向于闯关东,而非下江南。

其次,从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上看,东北与山东等省份更加接近。中国幅员辽阔,大致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而南北方因为地理差异,生活习惯和文化也不相同。比如南方人喜欢吃甜,北方人喜欢吃咸。南方追求小家碧玉,北方喜欢豪迈粗犷。在这一点上,东北人可能更对山东人的脾气。为了以后的愉快相处,山东等地的人,也更愿意往东北跑。

然后就是统治者的默许。东北作为满清统治者的龙兴之地,在清朝前期和中期是不允许汉人踏足的。一方面是害怕汉人毁了他们的“龙脉”,另一方面是担心汉人抢占了他们的家园。东北一直是满清统治者的“自留地”。但到了清朝中后期,随着沙俄和日本等国对东北的虎视眈眈,满清统治者决定开放东北,让更多的人去巩固和建设大后方。

最为关键的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足以接纳众多的灾民。大量的灾民涌入东北,对当地的冲击很小。而且中原百姓进入东北地区,还能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手工业等,帮助开发东北。而江南地区却人多地少,土壤贫瘠,所以才会有众多的人去经商。一旦灾民涌入南方,却无法得到安置,很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因此,清政府才同意放灾民进东北。

最后就是江南士绅对灾民的围堵。江南富商也知道,一旦灾民流入南方,第一个受损的,就是他们的利益。所以在灾荒发生后,很多南方士绅都会出钱出力,深入灾区进行救济。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灾民留在自己的家乡,防止南窜。与此同时,南方官员也会广开粥厂,尽量减轻各省的流民压力。

比如清朝咸丰时期,时任江苏巡抚的吴元炳,在朝廷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便带头捐款开办粥厂,从徐州往南,吴元炳一口气开办了17个粥厂,收容灾民四万五千余人。灾民再往南,就会越来越少。待时局稳定后,灾民会被再次遣返回原籍。再加上古人一向重视农业生产,所以缺乏土地的南方,也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地。
当然,除此之外,大家闯关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从众心理。由于清政府之前一直对东北严防死守,所以便激起了中原百姓的好奇心。有些偷入东北的人通过当地的人参、鹿茸等药材发了财,所以东北便在人们眼里有了“发财地”的印象。看大家都往东北跑,一些不明所以的人便也跟着去了。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求生存的渴望始终是不变的。农民们在困苦中寻求生存的最佳方式,也许在今天看来并不合理,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却是他们最现实的选择。虽然他们选择了饥饿、挨饿的生活,却在其中保留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艰辛遭遇和顽强求生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敬佩。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古代逃荒为何往偏僻的地方走?不去富裕的江南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