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安溪县刘氏源流

一、溯源

刘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一是出自祁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介绍:夏代,帝尧 陶唐氏的后人有位名叫刘累的人。据说精通训练和饲养蛟龙的他,奉命为夏王孔甲训养四条龙。后因 一条龙生病死了,刘累怕被夏王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后裔士会为迎接公子雍事曾居留秦国再回晋国任职。其子孙一部分仍留在秦国,后代便称为刘氏——取其 “留”之意,或稽远祖刘累之名姓刘。因陶唐氏是黄帝之子12姓中的祁姓部落,所以尧为祁姓,故刘 是古帝尧陶唐氏后裔之姓。二是出自姬姓。形成于西周。周成王封周文王的兄弟于刘邑(今河南偃师 县西南刘聚,相传是刘累御龙氏故居得名),其后裔以邑为姓。三是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姓或 赐姓。刘邦赐娄敬、项伯之族姓刘。四是出自少数民族。北魏时少数民族独孤氏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 革时改为刘氏。西汉初年皇室宗女嫁匈奴单于,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生的小单于遂姓刘氏。
刘姓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突出的姓氏,自公元前206年刘累的五十七世孙刘邦建立西汉起,称帝称 王者多达66人,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历史上还形成彭城、沛郡、弘农、河间等32个 郡望以及藜照、德馨等堂号,其中以彭城郡影响最大。
刘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四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38%。

二、入闽

刘氏迁入福建始于晋朝,时中原13姓入闽中就有刘氏。
唐时,刘氏有多支入闽:一是唐总章二年(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府兵入闽,时有校尉刘 举随同。二是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光州固始将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其中也有刘姓。三是据 《兴宁刘氏族谱》载,唐乾符年间(874~879年),翰林学士、观察使刘天锡弃官奉父避乱居福建宁化 县石壁洞(今石壁镇),称为彭城东族。至刘翔的五世孙刘若连迁居沙县,六世孙刘万千开辟漳岩流 溪门口坂,至二十二世孙刘二十四郎迁居漳平大深,其子刘友明复迁漳平县溪南乡九明村。

另据台湾《刘氏宗谱》记载,祖居金陵(今南京)、后徙居京兆、蜀汉刘备的二十六世孙刘楚 (讳显斋,又名达,更号晦斋),五代时不受后梁之命而归隐。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因长子刘翱 入闽任建州刺史,刘楚与三个儿子刘翱、刘翔、刘豳一同入闽,初居建州(今建瓯),后居莆阳,次子刘翔后避居汀州宁化县,三子刘豳肇基建阳马铺,刘楚的后裔繁衍成为刘氏东族和西族,即刘翔后 裔称东族,刘翱后裔称西族。至宋,刘楚的十三世孙刘极(字仲武,讳安定)为宋代名将,生有十 子,其九子刘锜生于宋元符元年(1098年),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任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他 率王彦旧部八字军约2万人赴任,其间大破兀术主力于安徽顺昌。因功授武泰军节度使、顺昌知府、江 淮节置使。次年,援淮西,与张俊、杨沂中又大破金兵于柘皋(在今安徽巢湖西北),为南宋立下不 朽功勋,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刘锚病卒于镇江,其四子刘明虑金兵南侵,护榇扬舸南行,将 父卜葬于安溪县长泰里圆潭乡院后山(今县茶叶公园内)。刘明之子刘逊娶晋江长箕(后称祥芝)的 杨氏为妻,后移居晋江,肇基祥芝(今石狮市祥芝镇)大堡,尊奉祖父刘锜为祥芝刘氏一世祖,后裔 以“芝山”为堂号,称“芝山衍派”,子孙繁衍为二十四派。刘锜的三子刘晟后定居安溪县崇善里元 口(今金谷镇元口)。

据《十国春秋》载,唐末河南上蔡人刘安仁任潮州刺史,曾安家泉州马铺。
此外,明清时期,中原刘氏入闽也时见于民间族谱。

三、肇安

据芦田《洪都刘氏宗谱》载,汉高祖刘邦的六十一世孙、蜀汉刘备的四十一世孙刘四十三郎于唐 天祐三年(906年)自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洞(今石壁镇,又称龙洞村)迁居南安县小溪场(今安溪 县),先隐居于龙涓举溪东山刘厝垵,与王家(即下座厝王元帅)为邻,后其长子三郎在为父择坟茔 时至皇都(今芦田镇鸿都村),喜其地山明水秀,地脉钟灵,遂于洪都桥头保卜筑宅舍,定居开发, 尊其父为洪都刘氏开基始祖。
刘锜后裔三支入安溪。一是约于宋隆兴、乾道年间(1163~1173年),刘锜的三子刘晟定居安溪县 崇善里元口(今金谷镇元口),繁衍生息,世称“元刘”。二是宋景炎二年(1277年),刘锜的六世 孙刘君锡(字伯晋,号蕃侯)由晋江县祥芝(今石狮市域)迁入安溪县城下西,子孙繁衍生息,发展 成为安溪刘氏最大支系,刘君锡亦被尊为刘锜之裔清溪派一世祖。三是一支刘氏由晋江迁入安溪县金 谷镇元口村,世称“晋刘”。
明初,刘友明的第三子刘胜源(讳元圣)自漳平县溪南乡九明村迁居安溪县长坑乡珊屏村开基。

四、繁衍及外迁

(一)刘锜支系
1.凤城下西刘氏
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刘锜的六世孙刘君锡为守护先祖刘锜之灵由石狮祥芝迁入安溪县城 下西,肇基彭城祖宇(后在县百货公司建设时被征用拆迁)。子孙繁衍于凤城、蓬莱、金谷、城厢、 魁斗、参内等地,为安溪刘氏最大支系。其中,凤城下西刘君锡的四世孙刘应源还分支同安马巷、南 安,刘溥生分支永春城西。
(1)蓬莱刘氏
指蓬莱镇联盟、联中、美滨、鹤前、蓬溪、蓬星、岭东等村及金谷上吟的刘氏。刘锜的十一世孙、刘君锡的六世孙刘钦(字启恂,号素轩),带其母王氏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由城关下西 迁入蓬莱黄湖(今联中村),娶妻连氏,后继承连家田地产业。刘钦生六子,唯长子刘普荫(号懿 斋)、次子刘普祐(号裕斋)成家立业,传长房、二房,繁衍生息,渐成望族。长房刘普荫生魁文、 魁武两子,后裔现定居于联盟村的仙宫、邹厝,约1200多人。二房刘普祐生六子:仁、诚、敬、忠、 义、信,又分六房,其中二房二刘诚、二房三刘敬外迁。其余四房后裔居住情况为:二房长刘仁之裔 居住美滨村、鹤前村,约4800多人;二房四刘忠之裔定居蓬莱镇联盟村的岭后坑、招财垵、吾洋深、 案山、坵炉、新丰、新锦、乌落岭、大蕉坑,联中村山母脚,岭东村新胜、新庄,蓬星村福黎溪〔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迁入,又名五龙溪〕,金谷镇元口村小溪,约5000多人;二房五刘义之裔定 居联中村山母脚,联盟村的案山、旷内、暇垅,约500多人;二房六刘信之裔定居联盟村岭后坑、东山 林,金谷镇金谷村上吟〔约于清道光年间(1821 ~ 1850年)由蓬莱十二世刘延潜迁入〕,县内约100多 人。现蓬莱刘氏又分上刘、下刘两大派,即长房及二房长、二房四、二房五、二房六派下为上刘,二 房长派下为下刘。
据《蓬莱刘氏族谱》载,长房刘心德派下十世刘仕田迁居晋江洋埭;刘仁德派下十三世刘皆平、 刘日春迁居新加坡。二房长刘廷华之长子刘亨震迁居浙江温州;二房二第八世刘龙官移居四川;二房 四第十世刘仕奕迁居石码,十世刘仕招、十一世刘世谋及十二世刘承祖、刘延锦、刘延表、刘延洗、 刘延井、刘延枝、刘延艺、刘世纶迁居台湾,十二世刘延轸、刘粉底迁居龙岩,十二世刘仲谋、刘仲 高迁居沙县小蕉乡,十三世刘诸侯移居顺昌,十三世刘金钟居厦门;二房五第九世刘文晚、十世刘仕 切、刘仕麟、刘元吉及十一世刘世球、刘世对迁居台湾,十三世刘天赐迁居仰光;二房六第九世刘文 佔移居仙游,九世刘文惕、十世刘仕嗣、刘仕坛、刘仕萱、刘仕渐、刘仕流、刘仕官、刘仕约、刘仕 冬、刘仕水、刘仕根等迁居台湾。现蓬莱刘氏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繁衍裔 孙1万多人。
(2)魁斗村刘氏
约明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4年),刘君锡的十一世孙刘敏由在坊里(今凤城)下西迁入魁斗 镇魁斗村肇基。曾建祠于魁斗寨,计99间,规模宏大,后毁。
(3)城厢南英、涝港刘氏
约于元末由在坊里(今凤城)下西迁入。
2.金谷元口刘氏
共有三支。一是刘锜的三子刘晟定居元口,繁衍生息,裔孙分布于金谷镇元口村下选、河美村榆 柏洋及蓬莱镇鹤厅村鹤汀等地,世称元刘。一支由晋江迁入,世称晋刘。一支由蓬莱迁入。
(1)蓬莱鹤厅刘氏
元大德四年(1300年),刘晟之裔刘大三(字顺正,号逊斋)由元口迁入鹤汀肇基,为元刘派 下。后裔刘藩峰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迁居福鼎,现传衍6000多人;刘纪、刘权移居江西;清 末有90多人移居台湾;刘甲乙、刘五子移居马来西亚,繁衍200多人。
(二)刘四十三郎支系
刘四十三郎于唐天祐三年(906年)迁入安溪时,先隐居于龙涓举溪东山刘厝过垵(今属龙涓乡举源 村),后被尊为芦田鸿都刘氏开基始祖,后裔分布于芦田镇鸿都村及龙涓乡长塔村(上塔、下塔)、黎山村鸿卿社(横坑)、山后村、举源村(东山)等地。
1 .芦田鸿都刘氏
刘四十三郎的长子三郎在为父择坟茔于洪都(今芦田镇鸿都村)后,择地于洪都桥头保筑宅,称 保世堂,开发繁衍,并尊其父为洪都刘氏开基始祖。
据《洪都刘氏宗谱》载,有刘记三子刘器迁入龙溪县(今华安县)龙峰石沟坑,四子刘英迁居长 泰县陈巷乡西湖村,五子刘惠分居同安东桥、坤泽洋,六子刘和、七子刘盛迁居建宁县。明万历四十 七年(1619年),刘四派下子孙繁盛,相邀渡台,繁衍人口数千人。刘四十三郎后商还迁居浙江台 州、泉州东门、永春、沙县、南靖。民国期间,刘华辉、刘华泡、刘华协、刘华寅、刘华存、刘华 树、刘华飘、刘华彩、刘章珠、刘宣炉、刘国文等人迁居马来西亚,繁衍近千人。
2 .龙涓长塔刘氏
刘四十三郎之裔刘旺生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由芦田洪都迁入肇基。后裔一支迁入马来西 亚,今繁衍约2000人。
3 .龙涓山后村、举源村东山刘氏
刘四十三郎之裔、洪都中兴祖刘记四子刘英派下刘文华、刘文举兄弟经长泰寄居永春后,徙居安 溪县龙涓里举溪东山刘厝垵角落(即今举源村),刘文举定居东山,后刘文华由举溪东山迁入龙涓山 后村肇基。山后村刘氏一支迁入同安。
4 .龙涓黎山村鸿卿社刘氏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洪都中兴祖刘记次子刘明派下刘荣春由洪都徙居安溪县龙涓乡黎 山村鸿卿社(俗称横坑)肇基,以“衍派堂”为堂号。
(三)刘胜源支系
长坑珊屏刘氏
明初,刘胜源自漳平迁居安溪时,居长坑乡珊屏村。后裔分迁长坑乡田中村等地。
长坑珊屏刘氏九世刘肇连等迁台湾台北、新店一带,现繁衍近万人;另在台湾新竹、淡水、屈尺 等地繁衍3000多人。此外,浙江温州、江西及省内的大田、建宁、沙县、顺昌等地亦有珊屏刘氏之裔。

刘氏印章

赞(14)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安溪县刘氏源流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