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丰县御龙堂三宝祖系刘氏族谱

古丰刘氏沿革久远,支脉繁多,而我御龙堂一族,系汉高祖刘邦之直裔,汉文帝刘恒第三子刘参之后。祖居古丰邑,后迁山西。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至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始祖金、玉、宝、贵、香兄弟五人相继迁丰。据老谱(民初版)记载,我始祖宝爷(讳宝,字维稼),于永乐二年回迁古丰,和兄弟们回合。之后,又被地方政府安置至汉河(今太行堤河)之北永卣(即今之大刘集)定居。

代王刘参


我始祖宝爷定居以后,务农桑,敦教化,睦乡邻,育子女,并开肆经商。含辛茹苦,艰苦创业,为当地发展贡献卓著。景泰年间时任丰县知县的孙安,为表彰我先祖开埠立市之功,更原地名永卣为刘家集(即现在的大刘集)并永彪青史(见明版《丰县志》)。从此大刘集一带便成了物阜民丰,人杰地灵之处,更是我刘氏宝祖系后世子孙的发祥之所。
始祖宝爷,配氏陈氏,生四子,名讳依次为福、敬、景、升,为二代祖;三代祖十一门,名讳依次为公、贵、重、深、顺、正、祥、任、瑾、雄、聪。至四、五、六、七代,战乱频仍,水患连年,家谱失传。八代祖九门,辈起腾字,名讳依次为:、霁、霞、、露、雷、霖、雾、霓。从我始祖迁丰至今,悠悠六百余载,传世二十有四,较大族群散居三省四县(即江苏丰县,山东单县、金乡县和河南虞城),且历朝历代,忠臣良将,文学名流,层出不穷,灿若星辰,不愧名门望族也!
国有史,族有谱,自古而然。国无史无以考兴废,鉴古今;族无谱无以渊源,明支脉,辨长幼,明辈份。凡世家大族无不谱系分明,而族中贤达也无不为谱事尽心竭力。我宝祖系刘氏一脉,人烟繁盛,事业发达,几百年来,族谱当修续多次,但可考的仅有两次,一次为乾隆和嘉庆年间修续(俗称古版),一次为民国十三年修续(俗称民初版)。

之后的岁月水患连年,战乱频仍,人们流离失所,这些宝贵的谱牒或失之于战乱,或毁之于水火,传下来的仅有“民初版”残卷。解放以后社会稳定,人们生活逐步改善,但国家政治偏向“极左”,修谱之事绝不允许。1988年政治稍有松动,族贤立强便在半隐蔽的状态下,主持修续了新谱,俗称“八八版”。这两版谱牒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不免存在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随着人口的繁衍,居住地域的扩展,加之与堤南同宗金祖系、玉祖系联谱及与金刘寨汉皇系统一世系,越来越感到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这是其一;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宝祖系一支顺应形势,与时俱进,奋勇拼搏,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涌现了一批教育家,企业家高中级干部。他们为刘氏族人争了光,添了彩,是我辈人的骄傲。而这些族贤成功,除自身的努力和党的政策外,家庭的培养教育和祖宗的庇佑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族谱中彰显他们的业绩,也是对当代和后代族人的教育和激励!鉴于上述原因,又逢祖国繁荣昌盛,族人生活富裕,贤能辈出,重修族谱的事可谓水到而渠成矣。
然而,族谱修订工作是一项十分浩大繁复的系统工程,既非一蹴而就,又非少量人员可以胜任。去冬今春,族中推选几位贤达组成族谱修订委员会,具体负责相关事宜。他们不避艰辛,身体力行,从募捐集资到组织编撰,无不勤勉谨慎,对先祖的敬重之心可昭日月。二十世孙成轩利用多年担任村干部积累的威信和工作能力,召集会议,统筹安排,殚精竭虑;十八世孙本兴,为让每一位族人都在册入谱,北上齐齐哈尔,南下淞沪,西至甘陕,亲往本家处拜访,碌碌之劳,拳拳之心,令人动容;十八世孙本知,上次修谱就是主办人之一,现在公以八十五岁高龄,栉风沐雨,走村串户,调查研究,务求资料精准,杜绝疏漏,敬宗尊祖,一片赤诚。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全体族人的认可与支持,族人们富者倾其囊,智者竭其虑,能者尽其力,街坊邻间一时佳话频传。众族人的无私奉献,无愧于先人,也将垂范于后代。正是由于大家的努力,一部崭新的族谱将以精确的内容,完美的形式和精美的装帧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全体族人戮力同心、共襄盛举之际,公推我为这部新谱作序,我感到十分荣耀且又责任重大,生怕有负重托,辱没先祖,贻笑后代。幸有族中长者勉励再三,才敢命笔成文。是为序。
十九世孙立臻谨奉
公元二零一二年五月 丰县大刘集

赞(19)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丰县御龙堂三宝祖系刘氏族谱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