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泰州刘氏状元世家: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

泰州市姜堰地区流传着两副对联,其中一副是“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谁家能如此煊赫?结局又是如何?它就是辉煌了五百年之久的泰州刘氏家族,而如今,昔日的辉煌已经很无奈地淹没在姜堰一个贫瘠的村落里。

泰州刘氏状元世家

杂草中的昔日辉煌在泰州姜堰市桥头镇有一个村落。崎岖的道路,低矮的房屋,村民的衣着告诉你它的经济不很发达,但它却有个显赫的名字“状元村”。外人到此多有疑问:这么个地方也能叫状元村?状元是谁?殊不知,在丛生的杂草,鸡笼和狗舍之间掩藏着500年的辉煌。
进村不远是条水泥路,路的尽头有块石碑上面刻着“状元府第遗址”,一群鸡在下面悠闲地啄食。村民会告诉你,几百年前,这里曾是状元的府邸,状元不是一位,而是兄弟二人。这对状元兄弟,哥哥叫刘荣庆,弟弟叫刘国庆。翻开历史典籍:刘荣庆,字崇碧,乾隆四十九年武进士,殿试一甲一名,授头等侍卫,功迁总兵,道光元年擢贵州提督。刘国庆,字沐园,乾隆五十四年会试中得第一,殿试中一甲一名,状元及第,也因为累积战功,官至总兵,记名以提督用。兄弟二人先后高中武状元,其间只隔一科,这就是对联中的“三科两状元”。这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在当时更是传为美谈。《履园丛话》载:“泰州刘荣庆、刘国庆同胞兄弟为武状元,古今未闻,亦为熙朝盛事。”

从兄弟俩同中武状元看来,刘氏家族有习武的传统,至于这种家风的形成,要从泰州刘家的先祖刘福春说起。其实姜堰地区开始并没有刘姓。刘福春明朝时在苏州任指挥副使,后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其弟朱棣篡位,清洗朱元璋的旧臣。作为朱元璋的旧臣,刘福春被迫举家迁到现在的姜堰一带。在姜堰西北角选了出高地定居了下来,这就是现在的刘家埭。由此,刘姓开始在泰州繁衍。至今姜堰人仍称睡觉为“上苏州”。作为移民的后代,只有在梦里才能回到祖先居住过的人间天堂“苏州”。由于刘福春本人就是吃武功饭的,后人的习武之风很盛。在他诸多的后人中,有2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刘梦金,一个叫刘凯歌。人们都知道姜堰刘氏有同胞状元,却不知道还有个刘梦金。刘梦金是姜堰刘氏的第十一代传人。1752年,刘梦金中了武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名,钦点花翎侍卫,因为屡建战功,后官至漳州镇总兵。他曾任台湾北路副将。此时,台湾尚未设总兵一职。刘凯歌是刘福春12世孙,官至武显将军。他生了四个儿子,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状元外,老二刘佩馨,老四刘福庆。相传状元兄弟四人中,老二刘佩馨武艺最好。某日兄弟几人酒酣比武。刘荣庆、刘国庆都是一箭毙鹅,而刘佩馨一箭射去鹅鼻肉冠,武艺之高可见一斑。本来刘佩馨是和三弟刘国庆一起进京赶考的,父亲刘凯歌怕兄弟相争,就半途召回了刘佩馨。后来刘国庆为感谢哥哥,将自己的封赠转让给了他。不知道是不是刘佩馨有了封赠后就懒得去应考了,不然刘家再出个状元也可能。老四刘福庆在家里最受父兄的宠爱,他自己也很孝顺,而且很聪明,5岁就能背诵唐诗,十多岁励志古文,是刘氏这个武术之家里唯一的文人。刘福庆后考入京师国子监读书,成为贡生。外面的人将他们四兄弟称为“大状元,二举人,三状元,四贡生”。

至今姜堰状元村的老人们对于这两位状元的事迹还津津乐道。据《耐庵从刻》中记载,刘荣庆在殿试时,将一块重300斤的大石放在膝盖上,用毛笔写下了“天子万年”四个大字,脸不改色气不喘。乾隆皇帝称赞说,刘荣庆“文武天资,宜其大魁天下也”。刘荣庆就这样夺得了武状元。现在的状元村里还有他和兄弟们当年练功用的一块大石头,石头高68厘米,宽34厘米,厚26厘米,两侧有凹槽,供双手掇石用。练功石重300多斤,现在,即使当地的大力士,也无法举起了。刘国庆中武状元后,封为御前头等侍卫,后因剿贼有功,升浙江嘉州协镇,署名瞿州镇总兵,后调任大同挂印总兵。任职期间组织指挥了著名的围剿东南海寇之役和喀什噶尔之役两大战役,平息了历时14年的海患,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朝廷委以重任,嘉奖三级,记名以提督任用。
刘荣庆官至提督,刘国庆记名以提督用,刘梦金官至总兵,还有个刘惟馨官至副将(篇幅有限,对此人生平不作赘述),加上刘延璜,曾任山东东昌营参将(现姜堰市博物馆内珍藏的五道诰封圣旨,就是封的刘延璜的父亲、哥哥,还有他的侄子刘攀桂的。)这就是对联中的“一门五提督”的典故。
在泰州博物馆内,记者见到了刘荣庆当年用过的青龙偃月大刀,博物馆的管理员告诉记者,刀是刘状元征战时的兵器,刀身及刀柄都是铁制。现在的大刀只剩下了刀身,刀刃上有很多缺口,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当年跃马横刀的英姿。管理员破例让记者试了试,光一个刀身就重三四十斤,再加上刀柄,估计足有六七十斤,直追关公当年。看来,《耐庵从刻》中的所载不假。另外在泰州市博物馆里还有一套刘荣庆打仗时穿的盔甲,铁盔铜甲,全身长7尺多,想见此人必高大魁梧。

状元府世家的没落
由明到清,刘氏家族里走出了数十位举人,进士、高官、名流,显赫乡里五百年之久,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刘氏旺族逐渐由盛转衰。在这个过程中刘姓在姜堰不断地繁衍传承,同时也流散到全国各地和海外。如今状元村的刘氏后裔们只能从残留的遗迹中寻找祖先的昔日的身影。状元村里有个孙庄粮库,1952年建成,经济体制转轨后,这个粮库已废弃多年了。现在粮库里面杂草丛生,偌大的晒场上只有附近村民堆着的几捆稻草。很难想象,若干年前,这里是个很著名的国家粮库。附近的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建粮库需要砖瓦和木料,就就地取材,将旁边的状元府拆了,粮库用的砖瓦、木料都是从状元府拆下来的。可惜的是,现存有关状元府的资料很少,我们很难得知状元府的建筑结构和规模,但从规模宏大的粮库用的砖瓦数量看,当年的状元府的规模也不会小。粮库里有两眼井,之间相距有50米,是状元府一家用的。一家人要打两口井才够用,想必大得可以。有些资料上说,“刘(荣庆)状元府东北西三面临水,东西长102米,南北宽91米,建于乾隆年间。”90多岁的陈贵龙老人是刘家的亲戚,在他的记忆里,状元府为五进十厢,府门朝南,门前有方石鼓。本来和其他的府邸一样,状元府前也应放置两尊石兽,但刘荣庆不愿大肆张扬,就用石鼓代替。府门曾书楹联“兄弟状元天下少,公孙宰相世间稀”,门匾是“奉旨状元及第”。从这副霸气的楹联看,府第的主人还是有抑制不住的张扬。据官庄刘氏后人回忆,现今姜堰实验小学内一对珍贵文物清代石狮,也是刘状元旧物。当年新建状元府,有人献石狮一对安放状元府正门前,但刘荣庆不愿张扬,只将状元府修成“暗府”,不肯安装石狮,就将这对石狮献给了姜堰镇上的东岳庙。
在封建时代,这样的家庭当然深受羡慕,(即使现在也是如此)。出于对这个出来了两位状元的崇拜,附近的人不免爱屋及乌了,由此还形成了一个风俗。姜堰镇上许多小孩都有“碗小”、“留罐”等小名。据说是因为刘家门庭显贵又人丁兴旺,那些求子心切的父母就到姓刘的人家去偷碗罐,大致是偷的碗的就叫“碗小”,窃得罐的就叫“留罐”。“刘”“留”同音,图个吉利,无非是希望孩子能留住,长命百岁。其实这实在不能算是偷,“事发”时刘姓主人也会很配合地主动避开,好让当事人“得手”。当然事后当事人也会向刘家谢礼。
现在状元村里还留有状元府的马房,刘氏家族练武的马道,刘家的饮马池,但物是人非,都不复当年的风采。以前还有刘公祠,建于乾隆四十一年,位于姜堰坝口,建国后被用作泰县图书馆,20世纪末,姜堰旧城改造,被拆掉了。曾经显赫一时的豪门旺族,沧海沉浮,如今已不复存在。

状元村的振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前进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刘状元已被历史的沙砾深埋了300多年,但刘氏后裔却日益兴旺发达。

赞(13)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泰州刘氏状元世家: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