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两宋时期移民中的刘姓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俘掳了宋皇帝徽宗、钦宗,纵兵大掠财宝、人口,城中百姓官绅大批出逃,次年,宋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改年号建炎,重建宋政权,而后他放弃中原,南逃到扬州,中原百姓不愿受金人奴役,迫随赵构南下者难以数计,建炎三年,金兵第二次南侵,宋高宗赵构率官属渡江逃到建康(今南京),而后在金兵追击下拼命南逃,经杭州、越州(今绍兴)、明州(今宁波)仓惶入海,一直跑到温州,金兵入海迫赶三百余里,因未及而罢兵。这一次金兵南下,把战火推向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原先迁移到江淮一带的中原人为避金兵而继续南迁。金兵退后,赵构返回杭州,定都于该地,称临安,改年号绍兴,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兵第三次渡淮河攻击南宋,中原士民扶老携幼再次南逃,人数之众,超过以往各次,其中许多人流寓于浙江杭州一带,因为这里是南宋都城,不仅有许多来自汴京的文武官员,还有大批中原流民。如宋朝抗金名将岳飞,本河南汤阴人,南渡后寓居杭州,岳飞遇害后,其孙岳坷移居嘉兴西北之金佗坊。

刘字微信头像


两宋之际,南下的刘姓也有很多。如开封人刘铱,宋南渡时随驾入江苏,遂为长洲(今苏州)人,开封人刘俄,南下后居建康,其后裔移居平江长洲,开封人刘功甫,仕宋为江西万安县承,子孙因家于此。又有南宋名将刘光世,本为堡安军(治今陕西志丹)人,建炎初年随高宗南渡,任制置使,屯守镇江;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刘琦,系沪州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善骑射,有韬略,被宋高宗召为将,屡立奇功,后解兵权归居镇江。
总之,两宋时由北方徙居江南的刘姓人数很多,他们饱尝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辗转播迁于江南各地,包括今江苏、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处,并落籍于当地,成为南方刘姓各支移民的开基祖。北望中原,他们都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切肤之痛,出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些移民及其后裔长期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和生活习俗,表明他们在历史上与中原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脉渊源关系。
宋代以后,还有几次移民,如元朝蒙古人和清朝满族人南下时,中原百姓也曾大批南逃,但总的规模不如前几次大,明清时还由政府组织过移民,明末清初又有不少人从福建、广东一带迁居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其中也有刘姓子孙,至此,刘姓后裔己遍布天下,跻身于中华民族大姓之列,并以“卯金之裔”自居。

刘氏生肖头像-鸡


据今广东、福建等地的刘氏族谱记述,闽粤一带的刘姓有一支是三国蜀汉先主刘备之子刘永的嫡传,刘永为刘备次子,蜀国灭亡后迁居洛阳。相传在晋永嘉年间,晋室南渡时,刘永的后人也随而迁居江南。后经数百年繁衍,到唐朝末年,有个叫刘天锡的人,是刘永第三十三世孙,仕唐偿宗为翰林学士、观察使。这时,黄巢起义爆发,国人多避乱南迁,刘天锡也弃官不做,奉父刘祥南下,避居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洞(今石碧乡),其后代遂以刘样为入闽始祖。北宋时,刘祥四世孙刘仕出任河南宣抚使(或说河南转运使),此后枝叶茂盛,多代有人做官。到宋朝末年,刘仕后裔中有刘龙,生9子,第七子刘开七,官授潮州总镇,遂在广东潮州安家立业。刘开七为刘姓由闽入粤的开基祖。因御寇阵亡,有一子,名刘广傅。广傅赐进士出身,授官江西瑞金县令,共有14个儿子,分为14房,有孙辈83人。其后支脉繁昌,成为大族,分居于江南各省并陆续向四外扩散。如江西、广东、福建、广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四川及山东等地均有他的后代。其中又以广东、福建较为集中.今广东梅州、惠州、潮州、平远、兴宁、揭阳、龙川、博罗、归善、和平、紫金、河源等地和福建上杭、宁化、漳州、厦门一带都有其族。他们之中还有人迁居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直至世界各地。

沛郡地图


闽粤这一支刘姓的迁播演变过程,大体上反映了历史上自晋代以后刘姓由北向南播迁的脉络。然而,我国历史上由北向南徙居的刘姓并非只此一支,如南汉国的刘典家族就不属于该支。唐代以后南迁的刘姓还包括一些出自少数民族的刘氏,如前文提到的唐清海军节度使刘崇龟,即出自匈奴族刘氏。他的儿子刘俊,定居广州,后代衍为大族.唐末五代的福建宁化石壁洞,实际上是一个影响较大的移民点。刘水的后裔刘祥入闽正是经由此地,他只是大批北方移民中的沧海一粟而已。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两宋时期移民中的刘姓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