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

刘人怀,板壳结构分析与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省成都市人。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曾任暨南大学校长、澳门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学部常委、教育部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管理学部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暨南大学校董、教授、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首席咨询专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科学家、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等职。

刘人怀院士

刘人怀简介
刘人怀,工程力学专家、管理科学专家。1940年生于成都市,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先后在兰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任教,曾任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教研室助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副主任、上海工业大学副校长等职;1991年调至暨南大学任教授、副校长,1995年底任校长至2006年(1995-2000年2月兼任党委书记)。
2015年全职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作,是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1999年当选)、工程管理学部院士(2000年当选),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教育部力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和仪表元件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咨询活动中心主任。
刘人怀院士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他与叶开源共同创立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的修正迭代法,系统创造性地研究波纹板壳、夹层板壳、复合材料板壳、网格扁壳、单层板壳、双金属扁壳六类的非线性弯曲、稳定和振动问题;创造性提出精密仪器仪表心脏枣弹性元件(波纹膜片、跳跃膜片和波纹管)设计公式,被工程应用,经济效益超千万元,改变了依赖经验和外国公式设计产品的历史;系统提出夹层和复合材料飞行器结构元件设计公式;提出厚板壳弯曲理论用于高压换热器、高压超高压容器试制节约费用数千万元。提出大型储油罐新型网格顶盖、大型减压塔、铁路高桥墩和新型钻头的设计依据,受到工程重要应用。世界著名力学家Panagiotopoulos评价“这些工作体现当代国际板壳理论领域科学工作现状的最高水平。对实际工程有十分重要意义”。此外,还在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方面开展了研究。出版学术著作15本,主编著作9本,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曾获国家、部、省各级奖项10余项。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66人,硕士研究生146人。

刘人怀社会职务
曾任暨南大学校长、澳门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学部常委、教育部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管理学部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和仪表元件学会理事、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咨询活动中心主任等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科学家,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等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等校的兼职教授。

刘人怀研究方向
固体力学,板壳力学与应用,复合材料结构力学与应用,战略管理,旅游工程学

刘人怀经历
1940年7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西街。
1952年9月至1955年7月在新繁县第一初级中学读书。
1955年9月至1958年7月在温江县中学读书。
1958年9月至1960年7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
1960年9月至1963年7月,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学习(首届固体力学班),本科毕业。
1963年8月至1978年3月,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教研室,助教。
1978年3月至1986年1月,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飞行器结构力学教研室任教。
1978年11月任讲师,1980年10月任副教授,1985年7月任教授,并先后任室副主任、系副主任、校学报副主编、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1981年3月至1983年4月,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学者(首批由德国选拔的8名中国学者之一)。
1981年3月至8月,哥廷根市,歌德学院,学习德语。
1981年8月起,波鸿市,鲁尔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世界著名力学家W·Zerna教授的研究室,任客座教授,并任该地区中国科学家和留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
1982年12月,希腊萨洛尼卡市,亚里士多德大学钢结构研究所,应著名力学家Panagiotopoulos教授邀请,讲学。
1986年2月至1991年11月,上海市,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任教授。
1986年6月任副校长,1990年任博士生导师,并获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
1988年9月至11月,加拿大卡尔加里市,卡尔加里大学土木工程系,应著名力学家C.Y.Chia教授邀请,任访问研究科学家。
1991年6月至7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出席世界名人大会(也是中国学者首次参加)。
1991年11月,广州市,暨南大学,先任副校长,后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并兼任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
1993年12月至1994年3月,联邦德国波鸿市,鲁尔大学静动力学研究所,应著名力学家Kratzig教授和洪堡基金会主席Lust博士邀请,任客座教授。
1995年12月至2006年1月任校长,1996年12月至2000年2月兼任党委书记,并兼任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
1996年2月至2006年4月任暨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9月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首批院士。
2015年全职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创建了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刘人怀现任职务
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和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现兼任教育部高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和仪表元件学会理事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设置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咨询活动中心主任,《振动工程学报》主编,《复合材料学报》副主编,《应用数学和力学》(中、英文版)常务编委,《固体力学学报》编委,《管道技术与设备》编委会副主任,《管理评论》编委,《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总编辑、编委主任,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华侨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刘人怀出版图书
板壳力学
作者名称 刘人怀
作品时间 1990年10月

刘人怀社会评价
刘人怀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1965年,他与叶开源教授共同创立适于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的修正迭代法。他系统创造性地研究了六类板壳:波纹板壳、单层板壳、双层金属旋转扁壳、夹层板壳、网格扁壳和复合材料层合板壳,建立了非线性理论,求解了非线性弯曲、稳定和振动问题,对航天航空、精密仪表、石油化工、船舶和建筑等工程设计有重大意义。同时,他还创立了实用的厚壁结构理论,成功地用于高压超高压容器和铁路高桥墩试制设计。此外,他还进行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上海浦东新区建设等提供了研究成果。
在高校领导岗位任职20余年期间,他强调务实、认真和严格,为造就高素质科技人才,进行了不懈努力。
刘人怀院士从教50周年庆典活动
2013年4月20日,“刘人怀院士从教50周年及教育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隆重召开。广东省原副省长宋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国务院侨办文化司副司长汤翠英,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暨南大学校领导及师生代表共300余人出席研讨会。兰州大学力学学科学科带头人、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又和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代表兰州大学力学学科作大会发言。
周又和高度评价了刘人怀院士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他指出,刘人怀院士是兰州大学培养出的第一位院士,他在兰州大学力学专业学习与工作期间,对兰州大学力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从教的五十年内,他为推动我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成功对于兰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办学是极大的鼓舞。在担任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的7年来,他多次亲临母校直接指导工作,将他的办学思想与成功办学经验源源不断地回馈予兰州大学,进而有力地推动了兰州大学力学学科的强劲发展。
兰州大学原校长李发伸教授也应邀出席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刘人怀成就
出版学术著作15本,主编著作9本,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曾获国家、部、省各级奖项10余项。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66人,硕士研究生146人。
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89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和1998年两次获国务院侨办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6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997年、2001年和2005年三次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989年获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称号,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2000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获日本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2005年获香港理工大学杰出中国访问学人称号。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2000年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刘人怀社会荣誉
2022年5月,被评为2022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

刘人怀从教感想
郭永怀先生于1956年抛弃美国优厚生活和工作条件(时任康奈尔大学教授),冲破阻力,毅然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他于清末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经历过“九一八”和卢沟桥事变,亲眼目睹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因此立志改学航空工程,为原子弹和氢弹试制做贡献。1968年他在参加一次原子弹试验回到北京时,因飞机失事牺牲。人们事后发现,在他和警卫员紧紧抱住的身躯间,竟然保藏着一份完好无损的重要绝密试验资料文件。钱学森先生在纪念他牺牲20周年的纪念会上深情地说:“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崇高精神就在这里。”
2012年11月24日,航母舰载机试飞成功,举国欢腾。十几个小时后,传来了不幸的消息,担任歼15研制的现场总指挥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却因突发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殉职,年仅51岁。人们说:“罗阳用生命撑起了舰载机起飞。”他为了工作,已连续在外出差17天,期间路过家门也未入,为了航母,他太累了!在舰上坚持工作,下舰几小时后的庆功宴都未能参加,就走了!这就是科技工作者为了航母梦付出的辛劳。我因参加歼15的科研任务与罗阳见过面,留给我深刻记忆!
钱伟长先生在1957年被错打成右派后,1981年才平反。但他仍然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取得杰出成就,而且从1983年担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起,任校长整整28年,从未拿过学校一分钱津贴,未享受福利分房,虽然已经高龄,还为搞科学研究经常熬夜工作到深夜。这就是科学家的高尚道德情操。
我自1963年8月大学毕业,在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教研室任助教始,至2013年,先后在五所大学工作,任大学教师50年,担任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也是50年,任研究生指导教师也有30年,任高校领导22年,培养了53名博士(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以及124名硕士(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管理工程、工商管理、高级工商管理等专业)。我深深感到任教授光荣,任教师令人自豪。我于1958年在兰州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试制工作,担任一个三人小组的组长。因是绝密级的任务,无名无利,又无老师指导,但我们艰苦努力,做成一只纸火箭,升到几千米高空,让我经受了锻炼。我的成名作《波纹圆板的特征关系式》,是为仿制美国P2V低空侦察机的测高度仪表研制服务的。研究中我不计名利,坚守爱国信念,历经千辛万苦和磨难,用了14年时间(1964~1978)这项成果终于得以应用。

刘人怀论创新
刘人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创新不仅推动了自然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的发展进步,而且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取得新的认识或获得新的成果,是在突破原有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创新促成了新的科学理论、新的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制度的诞生与发展。
刘院士指出,“一个人希望进行创新必须要有‘三个心’:责任心、耐心和好奇心。”创新是大脑的智慧活动,搞创新的人首先要有责任心,只有那些想为国家、为民族、为集体服务的人才能够搞创新。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不可能做出创新的事来并为大家服务的。创新思想出来后要为单位、为地区、为民族、为国家做贡献。因此,搞创新的人一定要具备责任心,要自始至终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做好。忍耐是成功的秘诀。一个人要进行创新,一定要有忍耐的精神,一定要坚持,要有恒心。没有忍耐的精神是做不出创新的。创新是一种超前思维。作为一个科学家,作为一个要有创新思想的人,怀有好奇之心显得非常重要,必须要对事物好奇,要有兴趣。一个人对生活没有兴趣,根本就不可能提出各种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中的问题,国家的问题,世界的问题,只有有兴趣,才能在这种兴趣中找到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思想。
他同时指出,“创新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宽厚的知识积累、要勤奋、要善于抓住机会。” 创新,是要在前人基础之上得到一个飞跃,一个智慧的飞跃。创新,是人家没有做过的没有想过的事情。首先,想要创新必须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这其中不仅包括本专业的知识,还包括其他除专业之外方方面面的知识。其次,搞创新的人一定要勤奋。勤奋是所有科学家、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不勤奋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做不出成就的。再次,搞创新的人一定也要善于抓住机会。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有头脑的人。机遇往往是突然来临的,是没有先兆的,突然来到你的面前;当机遇突然来临之时,若不能及时抓住它,它就会瞬间即逝。因此,搞创新的人一定要善于抓住机遇,紧抓住到手的机遇不放,放手一搏。

刘人怀同名同姓人物
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刘人怀
刘人怀,现任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